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47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内蒙古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等;总胆红素的相关文献由302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慧颖、胡滨、邵燕等。

总胆红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1 占比:71.4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447 占比:27.97%

总计:1598篇

总胆红素—发文趋势图

总胆红素

-研究学者

  • 孙慧颖
  • 胡滨
  • 邵燕
  • 陈宝荣
  • 李静
  • 邹炳德
  • 刘春龙
  • 晏丕军
  • 王惠民
  • 王缚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余旭红; 许华斌; 陈传平; 张光满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钠(Na)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的27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228例)和复杂性阑尾炎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TBIL和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杂性阑尾炎组的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高于TBIL、Na、NLR单独检测的0.777、0.789、0.799(P<0.05);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2.50%和95.30%.结论 NLR、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李伟清; 黄玉林; 周玉航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比值变化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惠州市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将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检测指标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 ICP重度组及轻度组患者血清TBA、ALT、AST、TBIL、DBIL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重度组肝功能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ICP重度组及轻度组患者血清TC、TG、LDL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而血清HDL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重度组血清TC、TG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研究组产妇母婴结局中,早产、剖腹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血清TBIL截断值为5.94μmol/L时,敏感性为92.51%,特异性为74.36%;DBIL截断值为2.91μmol/L时,敏感性为90.83%,特异性为81.09%.结论 血清TBIL、DBIL水平变化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情密切相关,对病情诊治有较高价值,可改善母婴结局.
    • 摘要: 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E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 李冬梅; 罗强; 刘海波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以及SHB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2例S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每组各56例。观察PE联合DPMAS治疗SHB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肌酐(Cr)、K^(+)、Cl^(-)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K^(+)、C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24 h后Cr、K^(+)、C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头晕、恶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联合DPMAS可有效治疗SHB,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清Cr、K^(+)、CL^(-)及TBIL、AL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艳青; 陈志峰; 张楚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连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钙离子(Ca^(2+))、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连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BiL、Ca^(2+)、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CRP及对照组患儿血清Ca^(2+)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能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影响患儿肝、肾功能,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水平,且不会引起患儿机体钙流失,促进患儿病情转归,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 吴国庆; 袁成龙; 司宇光; 韩威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68例≥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均分为缝合组和引流组,缝合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引流组予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与引流组比较,缝合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2 d 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术前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较术前降低(P0.05),2组TBIL、ALT、AST、GGT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及TBIL、ALT、AST、GGT均较术前、术后2 d降低(P0.05)。结论LC+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75岁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效果佳,结石清除率高,能显著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
    • 刘元桦; 李雪妍; 苏蕾; 何佳林; 耿修文; 纪佳君; 唐松; 赵立娜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由眼科医生进一步阅片确认病例。最终纳入312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新诊断的NPDR患者与234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进行1:3匹配)。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PDR患者的TBIL、DBIL和IBIL浓度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3、0.001、0.006),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无关(P值均>0.05)。在调整了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和收缩压等传统风险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此外,在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HbA1c≤7%)或无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中,低水平未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比值比(OR)95%CI分别为3.44(1.04,11.38)和2.53(1.10,5.82);在血糖控制不良(HbA1c>7%)或有微量白蛋白尿(UACR>30 mg/g)的T2DM患者中,低水平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OR 95%CI分别为2.05(1.09,3.86)和2.40(1.14,5.02)。【结论】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呈独立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 朱诚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3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之后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0~1分)、乙组(2~20分)、丙组(21~40分)、丁组(>40分),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76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进行检验,之后统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并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分别为(11.43±2.34)、(2.85±1.03)、(371.32±35.42)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8、7.194、42.436,P<0.05)。甲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分别为(15.95±2.57)、(4.37±1.15)、(274.95±26.98)μmol/L,乙组分别为(13.37±2.49)、(3.45±1.07)、(335.62±28.64)μmol/L,丙组分别为(11.71±2.18)、(2.63±1.01)、(370.62±30.12)μmol/L,丁组分别为(9.65±1.75)、(1.89±0.86)、(425.31±36.52)μmol/L,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通过对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的检验,不仅可以对患者疾病予以尽早诊断,还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聂晓丹; 崔赛赛; 孙博; 季芳
    • 摘要: 目的分析进行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体检的3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心病将体检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142)与冠心病组(n=158)。记录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肌酐、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在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FBG、LDL-C、尿酸、TBIL、DBIL、IBIL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TBIL、尿酸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TBIL、尿酸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健康体检检测血清TBIL、尿酸水平能有助于辨识冠心病危险人群,以期改善冠状动脉病变。
    • 袁晓安
    • 摘要: 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用药过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借3个案例来聊聊药物性肝损伤。案例1:刘女士家族遗传的“少白头”让她很苦恼。听说何首乌有养血乌发的作用,刘女士就根据网上的方子自己买药熬着吃起来。一周后未见明显效果,她又加了量。结果吃到第3周时,刘女士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到医院检查,一看化验结果吓了一大跳:转氨酶高达2000u/L,是正常人的50倍;总胆红素也高达500μmol/L,是正常人的近20倍,医生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详细问诊过后,医生高度怀疑是吃何首乌引起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