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理学

性理学

性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亚洲哲学、中国哲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547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当代韩国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6年儒学全球论坛暨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国际儒学论坛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国际儒学论坛等;性理学的相关文献由70位作者贡献,包括洪军、李甦平、邢丽菊等。

性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2.2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547 占比:97.66%

总计:3632篇

性理学—发文趋势图

性理学

-研究学者

  • 洪军
  • 李甦平
  • 邢丽菊
  • 周欣
  • 邹志远
  • 张学智
  • 张立文
  • 聂长顺1
  • 郑杰
  • 任振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杉婵
    • 摘要: “心性假传”是古代朝鲜出现的一类采用文学形式,阐释性理学心性思想的寓言文学作品。以朝鲜文人林悌的《愁城志》为例,通过对该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分析研究,揭示古代朝鲜借助文学样式,直接阐释性理学思想,曲折表达作者政治观点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从而阐明古代朝鲜文学、哲学与我国文学思想艺术的紧密渊源。
    • 邓国光
    • 摘要: 唐文治先生一代醇儒,于儒学建树良多,其精神终始如一,皆为实现“正人心,救民命”之善愿,为此投身学术经世,奋斗终身。其经世之学,经学为用,理学为体。于唐先生学术原则,先生正名理学为“性理学”,彰显宋明以来儒学“道统”观念之确立,实现圣道,继往开来。唐先生一生精研、阐扬与实践“性理学”,其性理学专著存世凡四种,曰《性理学大义》《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性理救世书》。尤致意于“格物”“致良知”,坚持修己治人以心学贯通程朱与陆王,涵摄清儒经世之学,饱含“伦理政治”之信念,谋求长治久安之根本性仁政意义,继天立极。
    • 成婷婷
    • 摘要: 儒学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影响至为深远,而高丽末期从中国引入的性理学思想不仅成为其后的朝鲜朝的国学和社会指导思想,而且成为政治统治强有力的工具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即便是现代社会的韩国,尽管政治经济领城很多方面都采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但韩国人的思想底蕴里却固守着儒学,最主要是性理学的原则,在性理学的继承和维持上甚至比发祥地的中国还要完整,从而发展了国际上津津乐道的“儒家资本主义”体系。
    • 孙彬
    • 摘要: 1875年西周翻译约瑟·海文著《心理学》,从此成为东方语境中“心理学”一词的滥觞,但因其所译西语为“Mental Philosophy”并非“Psychology”而被学界所诟病.然而,学界对西周的诟病只是语词使用这一形式上的问题,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其中包含西方心理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蜕变问题;东方传统哲学概念“性”与“心”在东方语境中的具体涵义问题;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问题,以及西周使用东方传统哲学概念与之对应等问题.另外,西周恰巧生活在西方心理学转型期亦不容忽视.
    • 周欣
    • 摘要: 《近思录》系朱熹与吕祖谦集结北宋周敦颐、二程及张载的著述语录编纂而成的理学著作,至南宋始受到普遍的重视与广泛的传布.随朱子学东传韩国之后,退溪及其门人弟子以 《近思录》为核心讲述问答,创造性地诠释"生之谓性""冲漠无朕"等义理问题,融入"四端七情""理有体用"等范畴,展现理学话语演进的多种互动,尤其在理学精神趣向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注重涵泳性情,强调践履工夫,引领着圣学的精神气象.退溪以"传播—接受—转述"为路径,通过内在递进的逻辑理路,将 《近思录》根植于东亚文化圈.
    • 周欣
    • 摘要: 《近思录》系朱熹与吕祖谦集结北宋周敦颐、二程及张载的著述语录编纂而成的理学著作,至南宋始受到普遍的重视与广泛的传布。随朱子学东传韩国之后,退溪及其门人弟子以《近思录》为核心讲述问答,创造性地诠释“生之谓性”“冲漠无朕”等义理问题,融入“四端七情”“理有体用”等范畴,展现理学话语演进的多种互动,尤其在理学精神趣向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注重涵泳性情,强调践履工夫,引领着圣学的精神气象。退溪以“传播—接受—转述”为路径,通过内在递进的逻辑理路,将《近思录》根植于东亚文化圈。
    • 王晚霞
    • 摘要: 16世纪前期,在朝鲜晦斋李彦迪和忘机堂曹汉辅之间围绕五封书信展开的论辩,韩国儒学史称作“无极太极论辩”,它上承花潭徐敬德之气哲学,下启退溪李滉和栗谷李珥的理气说,是朝鲜朝性理学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思想论辩.其中,李彦迪厘清了无极太极的相关概念,批评忘机堂的修养工夫,明确儒家路径,同时,对无极太极的相关思想作出价值判断,指明其次序.由此可见,晦斋李彦迪尤其重视无极太极中的太极,重视“有”,重视由此产生的生发力量,重视下学人事与修养工夫.在理气论上,晦斋以理为本,强调气,并把周敦颐的无极太极论拓展到了工夫论层面,为朝鲜朝性理学心性论方面的发展探寻了方向.
    • 日三浦秀一; 刘海峰
    • 摘要: 刘海峰:日本研究中国科举的学者,以东洋史学界和文学史学界为多。您原来主要是研究明代思想史的,后来为什么会研究科举呢?三浦秀一:我正式开始明代思想史的研究,是在2003年《中国心学的棱线》出版之后。当时我想尝试一种区别于以往研究方法的视角,来致力于该课题的研究。于是我注意到了科举相关的文献。众所周知,明代士人的文集里经常会收录科举考试中"论"、"策"的试题与答案。在这些文献中,我首先关注的是晚明士人对于"论"的回答。
    • 韩崔英辰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多元主义"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宗教本质上是绝对的信念体系。绝对,故它只能是"一"。但是,作为形而上学理论的多元主义则承认"多"的终极实在。(1)因此"宗教"和"多元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与"多"的内在逻辑矛盾。但是,现实就是矛盾的。因为现实当中存在着多个强调其绝对信念体系的宗教。宗教的绝对性、唯一性,在现实生活当中只能被相对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