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思想传播

思想传播

思想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169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政工研究动态、生活教育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11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2012(安徽·芜湖)中国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技馆馆长论坛暨2012年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等;思想传播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宏、卜荣华、叶伟萍等。

思想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1.5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0169 占比:98.33%

总计:10342篇

思想传播—发文趋势图

思想传播

-研究学者

  • 周宏
  • 卜荣华
  • 叶伟萍
  • 张新民
  • 杨龙溪
  • 王修寰
  • 王洪武
  • 袁晓军
  • 陈邵桂
  • 雷沙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凯
    • 摘要: 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有效传播,是思想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重视对政治思想的传播、自觉抵制极端思想的渗透、寻找思想传播的重叠空间,是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规定。思想要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主要分为内在与外在的传播需要、类别与个体的传播需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传播需要。以思想为基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创新,需要致力于以思想的媒介化分析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以思想互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性传播渠道、以思想的审美情感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全身心行为。
    • 袁家祺
    • 摘要: 现阶段,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多渠道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信息传递及思想传播的重要发展形势。媒体融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而实现多平台、跨时空的信息传递,能够有效地为重要思想的宣传提供帮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发展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更应该借助媒体融合的形式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文章围绕媒体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论进行了分析。
    • 任彬瑶
    • 摘要: 五四时期,国民党革命派代表戴季陶逐渐靠近社会主义并开始了积极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其政治思想的转变,既在于帝国主义国家暴露的伪善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冲击的因素,在于国内社会需要“一剂缓解民生又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良方”,也源于戴季陶本人的思想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相通点。他以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劳工问题,以唯物史观阐释中国阶级状况,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其积极作用表现为:(一)推动了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思想启蒙;(二)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然而,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造势并非出自信仰,这也使得他五四之后回归国民党反动阵营,并日渐同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
    • 摘要: 1重要声明1)本刊文章仅反映作者观点,不代表编委会和编辑部立场,提倡学术争鸣。文中所引用文献、图片要注明出处。对于论文或作品中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2)在本刊发表论文和作品的作者均须签署《〈风景园林〉版权转让协议》,同意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行使协议中所注明的转让权利。3)自稿件处理系统收到文章之日3个月未接到本刊邮件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4)本刊全部论文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收录,此举有助于思想传播,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注明。
    • 谢俊清
    • 摘要: 伍中豪,又名昭福,1903年2月23日生,现湖南省耒阳市城南伍家村人。1922年伍中豪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入北大后,在李大钊教诲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伍中豪在北大读书期间,常给亲友写信,寄送革命刊物,把革命思想传播到了耒阳。1922年冬,伍中豪与刘泰、伍文生等在耒阳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60多人。1923年冬,伍中豪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春,伍中豪、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支部。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伍中豪被选为执委会宣传委员。
    • 庄宇
    • 摘要: 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海外留学生群体逐渐在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中发挥重要影响力。20世纪初,正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探索国家制度的关键时期。此时,国内进步的知识分子早已对传承欧洲社会主义的俄国虚无党人有所关注。“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更是在建设独立自主、反抗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20世纪初留俄的中国学生凭借地缘优势,将俄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详尽介绍给国内外的华人,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中坚力量,为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的中国留俄学生或以亲身经历或出于“以俄为师”的革命同路人之愿景,身体力行地为20世纪20年代中苏外交联盟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苏俄党政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 张雅楠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由多个历史维度促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贯穿中国共产党孕育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经过思想论战和历史考验被中国人民选择的理论,并为早期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指导。通过阐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史实,并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相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三个角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及组织基础这三方面积极意义,对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 高燕
    • 摘要: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吗?”“突破个人名利局限!”“做顺应时代的弄潮儿!”“心怀天下,投身强国伟业!”“把个人理想与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午后的教室里,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科大马院”)的党员教师正与研究生新生们热烈地讨论着。
    • 刘云
    • 摘要: 互联网平台是通过数字服务的形式促进两方或者多方具备不同要素、但是相互依赖的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其表现形式包括网络商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应用商店、通信服务、支付服务等不同形式的平台。互联网平台重塑了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社会关系和全球经济,被称之为当代的钢铁公司、石油公司,在现代商业、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思想传播中占据中心地位。从经济学和反垄断法的角度而言,互联网平台具有网络门卫、数据驱动、网络外部性、多边市场.
    • 摘要: 胡适说:“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惟书院是赖。”此话不假。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诞生于唐朝,历时千余年,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思想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里,江西书院曾几度独领风骚,对江西的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