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幻肢痛

幻肢痛

幻肢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科学中国人、针灸临床杂志、浙江中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幻肢痛的相关文献由43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敏范、商丽宏、杨宇等。

幻肢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91.4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6.03%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2.51%

总计:199篇

幻肢痛—发文趋势图

幻肢痛

-研究学者

  • 吴敏范
  • 商丽宏
  • 杨宇
  • 胡永生
  • 张晓华
  • 彭宇
  • 朱天琦
  • 李勇杰
  • 蒋宗滨
  • 刘克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艳英; 秦秀男; 常业恬; 王亚平
    • 摘要: 目的:观察微信指导下的居家镜像治疗应用于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截肢后幻肢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于治疗室进行镜像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医师微信指导下进行居家镜像治疗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三个内容;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PRI、VAS、PPI、PSQI与HAMA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均消耗时间与日均花费金钱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指导进行居家镜像治疗下肢截肢后幻肢痛,可以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情绪,与诊室治疗效果相似。而且患者消耗时间与经济花费更低,更加有利于保持幻肢痛患者进行康复的持续性。
    • 黄佳鹏(译); Zaheer A; 何成奇(主译)
    • 摘要: 幻肢痛(PLP)是下肢截肢后的常见症状。虽然PLP在大多数患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但在有些患者中可能会持续数年,最高可达10%。本研究评估了幻肢训练对PLP的疗效。这项随机试验纳入24名下肢截肢患者,年龄18~60岁,幻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所有受试者每日接受15分钟的镜像治疗和20分钟的常规物理治疗。
    • 毛海飞; 梅楷波; 汪启明; 刘芳兰
    •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全程镇痛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行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0)和空白组(n=20)。试验组麻醉前给予0.1μg/kg艾司氯胺酮镇痛,后续采用咪达唑仑、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麻醉诱导,空白组麻醉前不做镇痛处理,后续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后试验组以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接自控镇痛泵,空白组以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接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15 min(T_(0))、术后24 h(T_(1))、术后48 h(T_(2))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CD3^(+)、CD4^(+)、CD8^(+)。T_(1)、T_(2)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术后6周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幻肢痛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_(0)时的CRP、Cor、IL-6、TNF-α、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试验组的CRP、Cor、IL-6、TNF-α、IFN-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试验组患者的CD8^(+)低于空白组,CD3^(+)、CD4^(+)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_(1)、T_(2)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PRI、VAS、PPI、HAMA均低于空白组,试验组术后幻肢痛发生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行截肢术患者中使用艾司氯胺酮全程镇痛能减缓患者术后应激与免疫抑制作用,通过有效镇痛减少术后幻肢痛发生风险,且该方案安全性良好,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 章晓明; 乔世娜; 张熔熔; 刘敏君; 潘红英
    • 摘要: 总结1例镜像视觉反馈联合恐惧-回避模型疗法治疗截肢术后幻肢痛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镜像视觉反馈治疗护理,依据恐惧-回避模型的心理护理,残肢局部护理。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幻肢痛现象好转,入院后第39天出院,出院4个月后随访,主诉幻肢痛完全消失。
    • 王超; 刘生敏; 马月珍; 朱升升; 王红
    • 摘要: 目的:了解下肢截肢患者幻肢痛的身心体验,探讨其幻肢痛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例下肢截肢患者采取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下肢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术前患肢痛、术中伤害刺激、残肢痛与残肢觉、心理障碍、伤残接受度5个方面。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围术期镇痛护理,帮助患者采取有效应对方式解除其幻肢痛影响因素,从而降低幻肢痛的发生率,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康复。
    • 毛海飞; 梅楷波; 汪启明; 刘芳兰
    • 摘要: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与芬太尼在创伤性截肢术后幻肢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84例创伤性截肢术后幻肢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治疗,观察组采用芬太尼+艾司氯胺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疼痛分级指数、睡眠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强度评定分数(PP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治疗创伤性截肢术后幻肢痛患者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提高睡眠质量,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 伊佳; 侯幸赟; 陶霞; 徐德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伴难治性疼痛,且在截肢术后出现幻肢痛病例的治疗过程。医师在疼痛药师介入的初期并未接受药师的用药建议,坚持使用习惯用药方案,但是患者的疼痛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患者疼痛进展后,医师采纳药师的用药方案,更换阿片类药物,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患者截肢后,出现了疼痛敏化与幻肢痛,临床药师再次对其镇痛方案进行了优化与调整。结果 医师接受了药师的意见,患者疼痛得到了控制。结论 在治疗上皮样肉瘤患者难治性疼痛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了镇痛方案,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马娟娟; 郑旭锐; 李佳明; 刘红梅; 马淑然; 王震
    • 摘要: 刘红梅教授以历代中医文献为基础,认为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PLP)的病位在心,心神不宁而致疼痛,临证治疗时,运用脐针,注重宁心调神止痛,兼顾调畅气血。现主要阐述刘红梅教授从心论治幻肢痛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幻肢痛带来新思路。
    • 王婧; 郭澄; 杨庆诚; 陈燕; 卢进; 李星霞; 孙习鹏; 杨黎; 陆瑶华
    • 摘要: 目的 基于疼痛药学服务探讨骨肿瘤术后幻肢痛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骨肿瘤病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拟行截肢术的患者67例。疼痛专职临床药师以骨肿瘤术后幻肢痛患者为中心,成立多学科疼痛服务团队和药剂科疼痛专项服务小组,并创建基于会诊的骨肿瘤拟截肢患者围术期疼痛服务模式和临床科室-临床药学部-调剂部门三方联动的疼痛服务模式。通过幻肢痛治疗药物前置审方,药物监测等精准药物服务体系,疼痛药物处方点评,以患者为中心的疼痛知识宣教及用药教育,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结果 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由干预前的6.4分降至干预后的2.4分,差异显著(P <0.05);满意度由干预前的70%升至干预后的88%,差异显著(P <0.05)。结论 骨肿瘤术后幻肢痛服务模式的构建可为疼痛专职临床药师开展规范化、全程化、同质化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促进临床药学发展。
    • 梁锦湄; 朱曼; 陈思雨; 赵国利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截肢术后残端痛合并幻肢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因“左下肢残端痛6年”入院的64岁女性患者,临床药师详细询问用药史及用药细节,结合微创介入治疗过程疼痛变化情况,制订用药方案,并进行全程药物治疗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临床药师结合其病史、用药史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时调整镇痛治疗方案为普瑞巴林(75 mg,口服,每天2次)+曲马多(50 mg,口服,每12 h 1次),医师采纳,患者残端痛及幻肢痛均明显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可协助医师制订截肢术后残端痛并幻肢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及跟踪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