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6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9759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等;工程地质问题的相关文献由9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双、张广泽、蒋良文等。

工程地质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9759 占比:99.79%

总计:270326篇

工程地质问题—发文趋势图

工程地质问题

-研究学者

  • 张永双
  • 张广泽
  • 蒋良文
  • 尚彦军
  • 曲永新
  • 周云
  • 尹俊涛
  • 朱振彪
  • 杜宇本
  • 潘金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帆
    • 摘要: 近年来陕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越发严重,引调水工程对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陕北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别指出在陕北地区管线工程、输水隧洞、各类建筑物涉及的黄土湿陷性、边坡稳定、隧洞围岩稳定、隧洞涌水、有害气体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隧洞TBM施工适宜性评价等问题。并介绍相关处理措施。对陕北地区相关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殷国锋
    • 摘要: 结合浙南某水库工程,论文详细介绍了工程区域地质概况,分析评价了坝址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处理、其他建筑物及天然建筑材料4方面对堆石坝和拱坝两种坝型进行了比选,得出了堆石坝优于拱坝的结论。
    • 刘海燕
    • 摘要: 通过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地质勘察方法,对南沙区某堤围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针对地质问题的性质,结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提出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何艳华
    • 摘要: 文章对青弋江分洪道节制闸枢纽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枢纽位置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具体处理措施。
    • 冯建伟; 李理; 孙韬
    • 摘要: 为了研究武汉可溶岩地区基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武汉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对大量勘察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重点对基坑的岩溶地质结构按照4个岩组的上下不同组合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基坑的岩溶地质结构可划分为18种类型;基坑开挖会引发不同于常规基坑的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岩溶地下水的坑底隆起、突涌水、抗浮问题,以及基坑边坡、坑底稳定等问题。针对各种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置措施,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刘兆鑫; 范敏; 雷传扬; 王波; 马国玺
    • 摘要: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建立了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三维地质建模需要的岩土体结构分层方案。通过典型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示范应用,岩土体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该岩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研究成果对海量地质资料的标准化建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及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和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郭长宝; 李雪; 刘贵; 吴瑞安; 蒋良文; 钟宁; 王炀; 王栋; 张永双; 杨志华; 孟文
    • 摘要: 川藏铁路是中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穿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新建铁路雅安—林芝段直接穿越或近距离展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等10条大型区域性活动断裂带,部分断裂活动速率值达10 mm/a,潜在强震危险性高.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密集分布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及其一级支流、活动断裂带和公路沿线,其中高位远程滑坡及链式灾害、深层蠕变-剧滑型滑坡、地震滑坡等灾害危害严重,成为了铁路建设的"拦路虎".铁路沿线处于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高地应力环境,穿越华南主体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川滇应力区、墨脱—昌都应力区和喜马拉雅应力区等5个大的一级构造应力区;雅安—康定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NW向,并向林芝方向呈现NNE向偏转,地应力在平面和垂向空间上表现为强烈局部差异性,如折多山某隧道地应力测试结果揭示了在垂向上存在应力释放区.在高地应力条件下,铁路沿线深埋隧道潜在围岩岩爆和大变形危害风险大.铁路建设应加强活动断裂安全避让、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深埋隧道地应力和岩爆大变形超前预测预报等工作,科学指导铁路选线与防灾减灾.
    • 罗永红; 南凯; 谢春庆; 宋志宾; 胡鹏; 范孝艺; 潘凯; 李航
    • 摘要: 青藏高原南缘某拟建机场场区发育第四系深厚覆盖层,对该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钻孔资料显示,该深厚覆盖层普遍分布于整个场区,厚度均在30 m以上,最大孔深105 m仍未揭穿.纵向上深厚覆盖层由上而下可划分为4层:全新世泥石流堆积层(Qsef4)、全新世冲洪积堆积层(Qal+pl4)、全新世湖相堆积层(Ql4)和晚更新世冲洪积堆积层(Qal+pl3).其中:泥石流主要由角砾和碎石组成,最大厚度约13 m,分布于研究场区西侧;全新世冲洪积层组成物质复杂,以粉细砂和圆砾居多,无明显分层规律,最大厚度约7 m;湖相沉积粉质黏土呈可塑-流塑状,局部夹含砂,最大厚度约43 m;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以细砂和中粗砂为主,局部夹有卵砾石,厚度大于42 m.分析表明,深层覆盖层成因与晚更新世以来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及间冰期气候密切相关,而表层覆盖层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回暖及短期冷暖交替气候密切相关.试验揭示深厚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研究场区存在不均匀沉降、渗漏破坏、边坡稳定性及冻融诱发地基破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王进华
    • 摘要: 祁连山越岭段是兰新高铁地质条件最复杂、选线最困难、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最集中、投资最大的区段.该段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做好地质选线工作十分重要.地质选线过程贯穿于勘察的各个阶段,在系统分析区域地质资料、了解访问临近工程施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越岭段特殊复杂的地质和自然条件,通过采用针对性强的综合勘察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因素,提出越岭段选线原则,从地质构造、隧道洞口条件和不良地质、隧道围岩条件三个方面对工程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对初测和定测方案进行研究比较,得出了定测方案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结论.同时通过施工揭示和安全运营,也印证了线路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 陈秀义
    • 摘要: 滑坡、危岩落石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活动频率高、突发性强、致灾严重的特点.天平铁路穿越六盘山及其余脉关山越岭段,地势起伏多变,沿线滑坡、危岩落石、岩堆广泛分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严重制约着线路方案的选择.在遥感判释、大面积调绘、适量钻探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区域构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山区铁路综合地质选线原则,进行地质选线研究,对巨型滑坡群采取绕避的措施;对边界条件清楚、整治方案技术可行的中、小型滑坡、危岩落石,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选取合适的线位通过,能够保证线路方案的经济合理,有关结论和建议可供同类工程项目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