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9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小说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小说月报》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庆元、彭璐、李直飞等。

《小说月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9 占比:91.6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29 占比:8.33%

总计:1549篇

《小说月报》—发文趋势图

《小说月报》

-研究学者

  • 刘庆元
  • 彭璐
  • 李直飞
  • 李频
  • 谢晓霞
  • 钟桂松
  • 钱益清
  • 陶春军
  • 晨星
  • 陈福康

《小说月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舍梅; 刘顺; 须清华; 季山(审核)
    • 摘要: 1922-1923年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友张闻天同学住在一起,关系密切。张闻天以须恺为原型,创作了现代长篇小说《旅途》(3)。发表于1924年《小说月报》第15卷第5-7、9-12号,署名:张闻天,1925年12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2]。1923-1924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纽约州等地实习、考察、参观访问。1924年3月获硕士学位后返回祖国。
    • 刘怡
    • 摘要: 拜伦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由国内译者翻译传入中国,他的作品与呈现的勇于抗争、追求自由的精神使其声名远播。本文从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拜伦作品的译介出发,探讨拜伦在中国翻译的现代性与想象的现代性,同时通过翻译形成全新的文学形式,完成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但是由于文学现代性与中国社会实际进程中现代性之间的“断裂”,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 钟桂松
    • 摘要: 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和《新青年》影响下,中国现代思想界风云激荡,觉醒了的先进知识分子,自觉用传播工具宣传进步文化和社会主张。1921年,已加入共产党组织的茅盾(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这是中国最早由共产党员主编的大型纯文学杂志。本文从茅盾主编《小说月报》背景入手,以《小说月报》开辟“通信”栏目为例,揭示茅盾编辑《小说月报》受《新青年》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锐意改革,开辟“通信”栏目,在浓墨重彩的互动中彰显五四新文学的立场;同时,茅盾不仅与作者沟通,而且通过“通信”栏目与读者沟通,让刊物所要表达的新文化新思想,换一种方式直抵读者心灵,从单向到互动,从封闭到开放,体现全新的编辑理念。事半功倍的编辑效果,彰显了茅盾的智慧和新文学的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了刊物生命力。
    • 李直飞; 何晓雯
    • 摘要: “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 赵陕君
    • 摘要: 《怀旧》是鲁迅发表的首篇小说,但对它的阅读与研究始终较为冷清,且很少将它置于其原始发表刊物《小说月报》的具体语境中考察。而阅读原刊可以发现,自《小说月报》以至如今通行的2005版《鲁迅全集》中的《怀旧》皆杂有衍文,小说临近末尾的一段,系《小说月报》编辑恽铁樵的批语。对这一点的考辨,可能有助于理解《怀旧》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部分疑点。
    • 摘要: 2020年,编辑们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稿,《草原》所刊发作品受到全国各大选刊和读者的广泛关注,成绩显著。初步统计,共有40余篇作品被国家级权威选刊选载推荐。刘汀中篇小说《草青青,麦黄黄》原发《草原》2019年第9期,入选《2019中国年度中篇小说》(漓江出版社),《2019年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小说月报2019年精品集》(《小说月报》编辑部选编)。李浩短篇小说《飞翔的故事》原发《草原》2020年第1期,被《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20期选载。
    • 仲雷
    • 摘要: 1921年伊始,全面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首个会刊,取消了文言诗词的发表而转向倡导、刊发白话新诗,对早期新诗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小说月报》深度介入现代传媒空间的建构,将域外诗歌作为新诗探寻的重要资源,翻译与评介并举,为国人输入现代观念,突破了新诗的表现范围,表现出对"诗歌"的现代想象;《小说月报》搭建展示新诗创作试验的平台,大力扶持新诗作家,注重培育新诗读者,并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探讨诗学观念与艺术形态,拓展新诗的传播空间,在公共性的场域中,为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新诗知识增长提供了可能。
    • 郜元宝
    • 摘要: 赵本夫长篇新作《荒漠里有一条鱼》(《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第4至5期)三十余万字,我一口气读完,不仅不嫌其冗长,反而有点意犹未尽。人物情节某些细部似乎还可以留出更多篇幅加以精细描绘,但既然整本书已经写得酣畅淋漓,局部有所节制甚至随处留白,也无伤大雅。
    • 纳兰泽芸
    • 摘要: 就算是“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也很容易“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巴金年轻时创作了一篇小说,因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不敢投稿。其时,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他偶然看到巴金的小说《灭亡》,感觉笔力虽不够老辣,但只要加以扶持,一定会逐渐成熟的。于是,叶圣陶将这篇小说在《小说月报》发表了出来,其后,叶圣陶又约巴金写了几篇小说,自此,“巴金”这个名字渐渐为广大读者熟悉起来。此后巴金笔耕不辍,终成文坛大家。
    • 李骏虎
    • 摘要: 我生长在那个全民文学热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带来全国性的写作阅读高潮,从城市到农村、矿山,有点文化的人都拿起笔来写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抒发情怀,记录时代。在晋南的一个小村庄,也有两个做着狂热文学梦的年轻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的父亲,这使我在刚刚能够阅读的时候,随手就能拿到《人民文学》《小说月报》《作品》《青春》《汾水》(后改为《山西文学》)这样的主流文学杂志,对于一个偏远乡村里的孩子来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