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8篇、专利文献1853篇;相关期刊472种,包括文艺研究、文艺评论、戏剧之家等; 文艺评论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仲呈祥、古远清、周星等。

文艺评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8 占比:37.21%

专利文献>

论文:1853 占比:62.79%

总计:2951篇

文艺评论—发文趋势图

文艺评论

-研究学者

  • 仲呈祥
  • 古远清
  • 周星
  • 孙达
  • 刘俐俐
  • 庞井君
  • 无123
  • 曾耀农
  • 汪涌豪
  • 丁莉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建军
    • 摘要: 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许多文学理论缺失或缺少创造性,而不只是如前人所说的“失语症”问题,也并不是一个“歌德风”盛行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失语症”是存在的,并且是至为严重的“失语”;“歌德风”当然也是存在的,并且是强劲的“歌德风”;然而,这些都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理论家或批评家不会讲自己的话,毕竟还是可以讲别人的话;理论家或批评家只是讲好话,而不敢于批评或者是不想去批评,然而毕竟还是在从事批评。
    • 李晓峰; 邹赞
    • 摘要: 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说“,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坚持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中思考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地位,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回应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等重要论题提供参考维度。“中华多民族文学研究”有助于讲好“多元一体”的中国故事,有助于从共同体高度来研究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美美与共”对建设各民族共有美好精神家园的价值和意义。文艺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艺评论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着重要功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生产应当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倡导现实主义美学和英雄叙事,以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为载体,深入梳理发掘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史,印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血脉相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 李永健; 高宗利
    • 摘要: 用文艺方式传播科学理论,推动理论宣讲时代化大众化,是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文艺评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互动沟通的平台,为基层文艺评论工作者服务人民创造了条件。基层文艺评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基层理论宣讲平台,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传递到位,亟需进行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特长,用文艺的形式解读精神、展示成就,集聚强大正能量,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独特优势,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努力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的中坚力量。
    • 刘继林
    • 摘要: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文艺工作者应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的高度来学习、认识和思考文艺评论工作问题。全面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走过的艰苦卓绝、灿烂辉煌的历程,系统总结百年中国文艺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百年中国文艺的历史、谱系、元典、经典、基因、精神、意义、价值等。
    • 刘俐俐
    • 摘要: 论纲确定并坚持以审美为基点;批评活动定位在价值体系之内外“中介”;“价值”定位在主客体关系历时性实践属性;并以价值实践为精髓贯穿始终。价值体系理论建设内容定位在实然性的文学功能论、标准论和应然性的价值观念论三部分之合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和民族文学四个实践子课题,分别在各自领域考察既有的功能论和标准论,并予以总结概括,呈现出价值指向,实际地发挥建设应然性价值观念渠道的作用。论纲始终遵循理想与底线的思维方式,动态调整研究内容及其展开的逻辑,力求客观呈现重大项目组织和致思方式。可大致概括为:以项目任务为主,不受学科设置限制;尊重“同”与“独”的各自价值,使开阔视野与具体领域相结合,使发散思维与凝聚思维相结合,反复参照抵达学术目标等。课题理解和遵循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三个体系理路,力求在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两方面提供思考成果。
    • 桑吉东智
    • 摘要: 《西藏艺术研究》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管,由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主办,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西藏艺术研究学术刊物,分藏文、国家通用文字两个版本出版发行。《西藏艺术研究》国家通用文字版于1986年创刊。主要刊登西藏戏曲、舞蹈、音乐、曲艺和美术等民族艺术抢救、发掘、收集、整理、保护及其相关学术研究论文和西藏文艺研究、文艺评论、艺术创作、文化政策、文化信息相关的文章,以此搭建西藏文化艺术研究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 摘要: 本刊用稿范围: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广泛吸取文学(剧本)、绘画(舞美)、音乐(唱腔)、舞蹈(身段)等各门艺术的长处,从而获得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戏剧的教学传承、剧院剧团的经营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戏剧推广工作等,更是不断向戏剧工作者提出了各种新课题、新挑战。有鉴于此,《戏剧之家》突破狭义戏剧概念的藩篱,着眼于"大戏剧"范畴,广泛刊载与戏剧息息相关的评论、音乐、舞蹈、教育、文学、新媒体等相关领域的论文,群策群力,为文艺事业的长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主要栏目有"文艺评论、戏剧研讨、音乐研究、影视观察、舞蹈空间、教育论坛、文化天地"。
    • 郭必恒
    • 摘要: 2021年艺术学理论界倡导学术研究的门类融通,艺术理论从更宽广的社会文化视角看待各门类艺术,使各艺术门类中蕴含的普遍性意义尽量释放出来,进而成为文化的普遍性符号形式系统,并作为文化成就的一部分,通过教育等手段而传递给后世。艺术的学术研究之融通性不局限于门类艺术之间的打通,而且也意味着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贯通。文艺评论的当代新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文艺评论的再认识。2021年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注重加强传统文艺评论的同时,也强调了网络文艺评论的重要性,提出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应从观念上确立对文艺评论发展新方向的认识,践行文艺评论“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的根本使命。当代媒介变革不仅决定着艺术的呈现形态,也创造出新的艺术类型,再进一步则改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承认新媒介促使艺术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新探索与新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 郑永为
    • 摘要: 2016年金秋,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原沈阳市文化广播和新闻出版局)、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的领导及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代表共同为盛京戏曲论坛徽标揭牌。盛京戏曲论坛的成立依托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的大背景,而成立五周年又恰逢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作为一个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典型案例,讲述了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沈阳故事"。
    • 摘要: 专家推选意见:本书紧紧围绕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这一主题,选择日本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四位美学家--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进行研究,清晰勾勒出社会转型过程中日本近现代美学的演进脉络,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历程具有参照意义,对中国美学界思考和处理社会转型过程中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具有积极借鉴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