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60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50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外医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文献由907位作者贡献,包括甄庆丰、仇英华、何平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0 占比:1.8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505 占比:98.13%

总计:35163篇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文趋势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研究学者

  • 甄庆丰
  • 仇英华
  • 何平
  • 何成龙
  • 冉静梅
  • 农东芳
  • 刘向杰
  • 刘培芳
  • 刘思燕
  • 刘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敏
    • 摘要: 目的研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7例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将予以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的33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34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咳嗽评分、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炎症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提升明显(97.06%>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1,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治疗中,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机体炎症水平,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 王耀龙
    •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变化规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总结纳入对象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观察指标水平低,P<0.05。轻度患儿的观察指标低于中度、重度,中度患儿的观察指标低于重度,说明分度的提高会导致患儿观察指标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分度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呈正相关性(r=0.882,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体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低于肺炎链球菌感染,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其比值升高,经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值会随着患儿的病情分度加重而升高。
    • 林榕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共纳入8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2)与研究组(个性化护理,n=42)。对比分析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天数,观察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统计两组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气喘、肺部啰音、咳嗽以及发热消失天数与住院天数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依从率上,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刘玉莹; 董艳萍; 周川
    •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咳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血常规变化和肺功能(测定潮气量(V-T)、达峰时间(t-E%)、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EF25-75)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h1/Th2免疫平衡水平(干扰素(IFN-γ)、白介素-5(IL-5)、IFN-γ/IL-5比值)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P=0.000);治疗7 d后,观察组血常规和Th1/Th2免疫平衡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肺功能各项参数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肺功能情况和Th1/Th2免疫平衡水平。
    • 郑巍
    • 摘要: 目的 探讨及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前来我院儿科就诊治疗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合本次护理计划分配为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各组为53例,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CSS、ADL评分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并将两组患儿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7.00±1.10)d、发热消失时间(6.40±1.50)d、肺音消失时间(8.00±1.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10±1.10)d及CSS(7.57±2.64)分、ADL(85.26±3.93)分评分均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各项心理健康程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数据显示,两组护理后各项心理健康程度数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减少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并可以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 尹巧丽; 谢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儿科治疗的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证候,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 邱秀兰
    • 摘要: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个体化护理的80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时间。结果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0,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心率恢复、肺部症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7、7.595、5.382,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增加家长护理参与性,提高两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在护理过程可缓解家长对患儿病症担忧导致的焦虑、抑郁的情绪,该护理方式也可加快患儿体温、心率及肺部症状恢复的时间。
    • 谢文静; 江裕; 陈溶微; 林丹琪; 马国斌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23(miR-223)、微小RNA155(miR-155)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州市第二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miR-223、miR-155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血清miR-223、miR-155水平与PCT、CRP、IL-6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3、miR-155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iR-223、miR-155表达及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miR-223、miR-155水平与血清PCT、CRP、IL-6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显示,miR-223+miR-155的AUC为0.926,明显高于miR-223和miR-155(P<0.05);且miR-223与miR-155的截断值分别为11.29、4.35。结论miR-223与miR-155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与血清PCT、CRP、IL-6水平呈正相关,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步证实了miR-223与miR-155具有成为预防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新靶点的潜力。
    • 张艳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血常规、CRP(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视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CRP、血常规检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MP-IgM(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进行微生物快速培养,对各项检测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患儿分别有16例、64例、76例,分别占10.26%、41.03%、48.72%;MP-IgM、微生物、CRP检测阳性患者数量分别有138例、147例、108例,阳性率分别为88.46%、94.23%、69.23%。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联合血常规、CRP、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检测的诊断价值理想,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赵爱宝
    •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PI)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MPI患儿133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整理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和致病因素。结果 (1)患儿临床特点:在133例患儿中,发热109例(81.95%)、乏力82例(61.65%)、头痛74例(55.64%)、咽痛95例(71.43%)、肌肉酸痛101例(75.94%)、咳嗽(初为干咳,部分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后期伴有痰)104例(78.20%),病情严重者出现气促68例(51.13%)、喘憋71例(53.38%)。感染疾病中,主要以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为主,且支气管肺炎的占比最高,发热程度中,以高热与超高热为主,其他程度者人数较少;发热病程多为1~7d,8~14d者人数较少;胸部听闻细湿啰音、痰鸣音症状最为明显;咳嗽多为阵发性连声咳,患者血常规多数显示白细胞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呈升高状;约有一半患者的C反应蛋白均为升高状;且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也多呈升高状;X胸片检查可见患者的小斑点状模糊影明显;(2)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温控制不佳(持续发热超过7d)、皮疹、CRP>100mg/L、出凝血时间异常以及补体C3降低等(P <0.05)。结论 MPI患儿临床表现和致病因素多样,还需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恰当诊断、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来减少病发率和促进患儿机体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