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流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7713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工程、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等;对流层延迟的相关文献由76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伍生、王勇、叶世榕等。

对流层延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7137 占比:99.87%

总计:177367篇

对流层延迟—发文趋势图

对流层延迟

-研究学者

  • 胡伍生
  • 王勇
  • 叶世榕
  • 夏朋飞
  • 刘国林
  • 姚宜斌
  • 徐莹
  • 李雷
  • 李黎
  • 刘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为; 朱明晨
    • 摘要: 选取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提供的155个测站2014~2018年对流层延迟产品,基于BP-Adaboost算法将多个弱神经网络预测器集成为强预测器,建立新的无气象参数对流层延迟计算模型.利用陆态网2019年参与建模的141个建模测站、未参与建模的62个测站的对流层延迟产品和中国区域86个无线电探空站解算出的对流层延迟精确值对BP-Adaboost模型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2 mm、-1.16 mm和12.32 m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5.30 mm、26.72 mm和46.29 mm,优于常见的无气象参数模型;BP-Adaboost模型在内陆地区或海拔2 km以上地区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满足中国大陆区域卫星导航用户实时对流层延迟改正的需求.
    • 杨超; 姜晓爽; 胡月华
    • 摘要: 利用快速精密星历(IGR)和超快速精密星历(IGU)产品对香港地区连续运行参考站(HKCORS)数据进行地基GNSS PWV反演的可行性进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案基线解算的NRMS值均小于0.3,同一天观测数据3种解算方案的NRMS值基本一致,证实了使用IGR和IGU产品替代IGF产品进行基线解算的方案是可行的;采用IGF、IGR和IGU产品反演的PWV与探空站参考值间的偏差分别优于1.5 mm、2.5 mm和4.0 mm,IGF产品反演的PWV与探空站观测数据最为接近,说明IGF反演的PWV精度最佳,IGU产品反演的PWV结果精度较低,但满足气象预报对精度的要求,借助IGU产品反演PWV可以为气象预报提供参考。
    • 徐天河; 李耸; 王帅民; 江楠
    • 摘要: 本文基于单层气象数据(ERA5单层数据、实测气象参数)和多层气象数据(ERA5气压层数据、COSMIC掩星数据),分别采取模型法和积分法获取了我国236个陆态网GNSS测站的ZTD值,即ERA5S_ZTD、MET_ZTD、ERA5P_ZTD、RO_ZTD。以GNSS_ZTD为参考,按月评估了上述4种ZTD估计值的精度,结果表明:4种ZTD估计值的月平均RMSE依次为42.8、53.6、16.1和62.3 mm,其中基于积分法估计的ERA5P_ZTD精度最高,采用模型法计算的ERA5S_ZTD和MET_ZTD次之,而利用积分法获取的RO_ZTD值精度较低。为进一步提升利用气象数据估计ZTD值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对流层延迟改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获得的4种ZTD值与GNSS_ZTD之间的月RMSE平均值分别为23.5、32.1、14.2和40.8 mm,精度较原有ZTD估计值提升43.4%,36.3%,10.0%和34.4%。整体而言,改进模型估计ZTD值精度提升效果明显,且提升率与测站分布的密集程度有关。
    • 陈星宇; 袁运斌
    • 摘要: 【目的】网络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仍是目前实现实时动态高精度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正确固定参考站间整周模糊度及解算空间相关误差。【方法】本文重点对基线间大气延迟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选择利用卡尔曼滤波器直接估计参考站网络内各基线间单差模糊度、单差电离层延迟、非差对流层延迟的数据处理策略,旨在减小通过几何无关组合反算大气延迟时引入的噪声和其他残余误差的影响,为网络RTK空间误差建模研究提供了新的单差数据形式。【结果】利用实时流数据验证了上述模糊度固定及大气延迟提取算法的正确性,对比了不同电离层延迟提取策略,进行了用户定位测试。【结论】结果表明:采用直接估计大气延迟的方法提取的电离层延迟的变化相对更平稳、更符合电离层延迟短时变化特性且计算效果受卫星高度角的影响很小,用户可快速实现实时厘米级定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胡纪元
    • 摘要: 论文以武汉市岩溶地表塌陷/沉降和南宁市柳沙半岛滑坡、武汉白沙洲大桥及绿地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基于StaMPS-MTI多时相InSAR技术的武汉岩溶地表致陷(沉)因子定量评估以及基于GBRI的城市滑坡与结构的形变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基于多尺度BP滤波的“相位-高程”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并将其集成到StaMPS-MTI多时相InSAR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实例测试,对伊朗44幅Sentinel-1A得到的结果与GACOS对流层延迟产品进行比对,基于BP滤波“相位-高程”对流层估计模型改正后的解缠相位RMS最大为2.3rad,均值为1.47rad,两指标均较采用GACOS方法要小,进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章迪
    • 摘要: 对流层延迟是指电磁波信号穿透中性大气层时速度和路径均发生改变的效应,具有非色散性,无法通过多频组合方式消除;由于水汽具有典型的时空非平稳特征,难以对非流体静力学分量进行精确建模。如何妥善处理对流层延迟,是提高GNSS定位精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 顾贯永
    • 摘要: 为分析BDS-3评估天顶对流层延迟的能力,基于全球均匀分布的8个MGEX跟踪站数据,首先采用无电离层和非差非组合模型解算得到BDS-3B1C/B2a和B1I/B3I静态与动态PPP结果,然后提取天顶对流层延迟估值,最后将天顶对流层延迟估值与IGS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DS-3静态PPP精度在厘米级,动态PPP水平精度在厘米级、高程精度在分米级;静态PPP评估天顶对流层延迟结果稳定,误差在毫米级。BDS-3 PPP能精确评估天顶对流层延迟,B1I/B3I组合动态PPP评估结果比B1C/B2a评估结果稳定,但整体误差在厘米级;无论静态还是动态,B1I/B3I组合评估天顶对流层延迟结果均比B1C/B2a更加稳定。
    • 蒋光伟; 王盼龙; 郭春喜; 王斌; 杨元喜
    • 摘要: 大落差高山区域GNSS监测严重受制于对流层延迟影响,导致定位精度降低。本文提出附加地面点对流层延迟先验信息约束方法,实现短时同步双差观测高精度解算。该方法能充分利用远距离地面站网的增强信息,显著减少高山区域监测的观测时长,增大站间距离,降低山区测量任务的作业成本。本文从观测时长、基线距离时空特性及基站数量3方面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地面站点长期GNSS观测获得的高精度对流层延迟作为约束,可有效削弱大落差引起的残余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提高整周模糊度固定率,实现山顶监测点的快速高精度定位和对流层延迟参数估计;与非约束法相比,对流层先验约束后各坐标分量精度均有所提高,高程方向精度提高明显。
    • 董建权; 郭将; 栗广才; 罗锋
    • 摘要: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高程方向的解算精度,一般采用模型改正结合参数估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而高程方向位置解算精度对航空重力测量中的重力场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分别采用GMF、NMF、VMF1、VMF3作为映射函数,并分别选取4mm/√h、10mm/√h、50mm/√h、100mm/√h作为随机游走噪声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对流层模型对机载数据的PP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对流层模型对北(N)、天顶(U)方向定位结果影响较大,模型差异可达到3~4 mm;VMF1和VMF3模型在定位精度上优于GMF和NMF模型;选取4mm/血作为随机游走噪声(RWN),较其他三种定位精度更高.
    • 袁海军; 施宏凯; 何秀凤; 徐学永
    • 摘要: 针对不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线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系统间的服务特性及性能等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对GNSS在线PPP服务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5种服务系统(APPS、magicGNSS、CSRS-PPP、Net_Diff、RTX-PP)的服务特性;并分析评估不同服务系统间的动态、静态定位精度和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精度.实验结果表明:APPS、magicGNSS、CSRS-PPP和Net_Diff服务系统动态定位均可达到分米级精度,以CSRS-PPP服务系统表现最优;5种服务系统静态定位均可达到厘米级精度,APPS和RTX-PP服务系统静态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其他系统,更能满足用户厘米甚至毫米级定位的需求;APPS、magicGNSS和CSRS-PPP服务系统解算的ZTD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国际GNSS服务(IGS)组织发布的ZTD产品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