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945篇;相关期刊533种,包括中国德育、考试周刊、科学咨询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宁波市第五届学术大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宁)、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等;家校共育的相关文献由27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学义、赵刚、俞芬等。

家校共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7 占比:4.5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945 占比:95.40%

总计:56547篇

家校共育—发文趋势图

家校共育

-研究学者

  • 李学义
  • 赵刚
  • 俞芬
  • 本刊编辑部
  • 李娟
  • 于杏林(策划)
  • 刘健
  • 刘文秋
  • 康丽颖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沙鹏; 梁雅楠
    • 摘要: 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基于培智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及培智学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分析了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元分析与实践调查,检视出当前培智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着理解偏差、实施随意与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应立足学生实际、坚持应用导向、推进教师专业化等优化建议.
    • 欧阳丽敏
    • 摘要: 针对传统家校共育中沟通效率低、反馈机制不太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线上与线下技术的“立交桥”式家校共育模式。讨论中,详尽阐释了沟通渠道的建立与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法,检索家校共育联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家校共育的沟通机制,为此次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支撑,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技术构建“立交桥”式家校共育的方式,在提高沟通机制与育人效应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层面、心理层面存在的不足,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具有实质意义。
    • 张小丽
    • 摘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是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学生发展道路上,学校和家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突出作用。学生的快乐成长,需要家校共育的支持。文章立足于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提出建立家校共育制度、引入社交软件、加强责任划分、组织开展活动等多种策略,力争强化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创新完善家校共育方式,实现小学教育效果的整体优化。
    • 摘要: 为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将联合句容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第十一届现代班主任年度峰会。本届峰会主题为“家校共育:边界·困惑·对策”,经组委会研究决定,现特向广大一线班主任征集优秀教育论文,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 莫涛涛
    • 摘要: 当前中职学校具有学生生源地比较分散,住校生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相对较多等特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共育存在较大的差别,存在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参与度、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校行为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搭建家校共育信息平台,打破中职学校在家校沟通、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阻碍,使家长对家校共育给予更多的关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校联合、融合的家校共育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 滕颖
    • 摘要: 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更好地实行家校共育?作为一线班主任,我认为“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减轻的是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但并不意味着减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责任和质量。作为教师,更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精细化的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力争全面、精细化备课,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预设,对课上习题进行精磨细研,对课下作业的合理设计进行交流讨论。全面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重难点的突破,势必保证学生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 王芳
    • 摘要: 国家对教育乱象的组合拳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家校携手,通过组织系统学习,转变家长养育观念;狠抓问题研究,优化养育路径;在学中研、研中用、用中评,家校携手,“学研用评”四位一体,促进家庭教育走出新姿态。
    • 王晓波
    • 摘要: 主动沟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家校协同共育的基础,也是经营好家校关系的第一步。写信是非常好的家校沟通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文字传递自己的带班理念,全面而深入地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家庭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同时,文字记录和反馈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反思过程,有利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 钟帅丽; 张建
    • 摘要: 家校共育中的随迁子女家长有效参与度不仅体现出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也直接决定着随迁子女的学业表现、品德养成与素养提升。通过对武汉市H区三所学校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受制于学校传统管理思维、家长的薄弱共育意识与能力、家长委员会角色功能欠佳,导致了家校共育的随迁子女家长表面参与、被动参与和个别参与。因此,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探索中,学校应着力多维赋权,实现学校治理思维下的家长深度参与;加强共享“教育”力度,实现共育自觉模式下的家长能动参与;完善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实现空间系统优化下的家长广泛参与,以助力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付良生; 汪会玲
    • 摘要: 近年来,松滋市昌荣小学高举“红色昌荣”大旗,以打造“五色德育”品牌为目标、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抓手,全力建设“新时代、新父母学校”,全面寻找家校融合新常态,以“家校新关系”为立足点,创造“学校新生活”,成就“未来新学校”。建设家校共育生态场。健全共育机制。量身定制“家校共育活动流程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