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9篇、会议论文206篇、专利文献122326篇;相关期刊899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教育教学论坛、科教导刊等; 相关会议111种,包括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等;实验课程的相关文献由50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李曼丽、金恩琪等。

实验课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9 占比:1.71%

会议论文>

论文:206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22326 占比:98.13%

总计:124661篇

实验课程—发文趋势图

实验课程

-研究学者

  • 李伟
  • 李曼丽
  • 金恩琪
  • 刘畅
  • 张敏
  • 张蕾
  • 陈静
  • 张诗悦
  • 李莉
  • 刘北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游文涛; 王郁倩; 黄晓明
    • 摘要: 阐述BOPPPS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验课中的应用成果,BOPPPS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BOPPPS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
    • 余方方; 邓启红; 周郭育; 李志远; 付晓丽; 杨海燕; 黄辉; 吴建; 巴月
    • 摘要: 目的以《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教学为例,评估模块渐进法在预防医学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和毕业预防医学本科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现场实践活动认知、学生学习状态自我评价等,利用SPSS 23.0比较在校和毕业本科生在模块化《环境卫生学》实验课中教学效果。结果在读和毕业本科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在读本科生和96.4%毕业本科生认为教学内容设置基本合理,81.2%在读本科生和78.6%毕业本科生能够举出5种以上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62.2%在读本科生和57.1%毕业本科生在实验课中能够联想到理论中教师所讲的相关知识点;69.8%在读本科生和75.0%毕业本科生在开始实验操作前能充分理解并认可即将进行的实验步骤。但不同年级本科生对实验课现场实践活动认知和学习状态自我评价方面存在差异,其中57.1%毕业本科生认为现场实践教学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高于在读本科生(32.1%);在读本科生听课满意率为86.8%,高于毕业本科生57.2%的满意率;实验课在读本科生积极参与度为88.7%,显著高于毕业本科生60.7%参与率;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块渐进法能有效促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有效提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
    • 童学红; 王伟; 梁雪; 韩艳芳; 黄松; 李利生
    • 摘要: 以动物实验为主的机能实验教学模式,正在向人体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开发和优化人体机能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以系统为核心的应用性人体机能学实验课程成为关键。通过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实验、神经肌肉系统实验、呼吸系统实验内容的开发和优化,对人体机能实验附件的完善,创建文件化实验课程来构建实时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丰富机能实验内容,提升机能实验教学质量。
    • 张雪; 汪希兰; 戚传娇; 李开云; 宋磊
    • 摘要: 在新医科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为例,通过对课前导入及设计、实验准备、实验项目实施、小组讨论及教师点评、实验报告撰写5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探讨,提供了“课上+课下”“自主申请+开放实验室”两种教学实施方法,为提高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案例借鉴。
    • 张蕾; 欧阳婷; 王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院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中引入移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组织教师座谈进行评价。结果:在实验课程中引入移动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在实验课程中引入移动教学平台对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张正伟; 田睿; 靳红卫; 王杰
    • 摘要: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均非常强。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针对综合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引入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分别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环节、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强化实验课程的结果导向,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持续改进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OBE教育理念,优化设计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项目,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以目标达成度为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力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喻鹏; 王荣健
    • 摘要: 实验课程体系模块在石化类专业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地位,而良好的实验综合能力同时也是石化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文章面向科教融合的石化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在科研平台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创新选修课程的设置、科研体验式教学过程以及科教融合实验教学的成绩评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 裴会敏; 方远鹏; 王芬; 谢鑫
    • 摘要: 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是共同祖先的单基因发生重复和拷贝而形成的功能与结构相似的基因集合。HMMER是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深度学习算法,现已成为代替BLAST算法进行基因家族鉴定的有力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算法,本实验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挑选的目标物种与基因家族,通过HMMER-3.1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以高粱SBP(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为目标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筛选,然后利用SMART、Pfam、NCBICD进行验证,通过MG2C、GSDS2.0等工具完成数据可视化。结果显示,高粱SBP家族共有19位成员,且成员结构具有相似性。该创新实验促进了学生对基因家族的了解以及对全基因组鉴定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验与科研能力。
    • 李鲁华; 徐如宏; 任明见
    • 摘要: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以及提升科研素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通常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方法重复、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围绕农科专业特点,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计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周石洋
    • 摘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而《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是该课程的基础。《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在该学科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中针对《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旨在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