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颈病变

子宫颈病变

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27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中国-FIGO妇科肿瘤学术会议、第三届泛中医论坛、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等;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魏丽惠、郎景和、丁花艳等。

子宫颈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27 占比:98.23%

总计:13364篇

子宫颈病变—发文趋势图

子宫颈病变

-研究学者

  • 魏丽惠
  • 郎景和
  • 丁花艳
  • 戴丽玉
  • 符怡
  • 莫琼梅
  • 赵健
  • L·吉斯曼
  • M·帕利塔
  • M·施密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桃; 葛安兴; 吴红雁; 张学艳; 杨圣; 袁红香; 程艳萍; 冯延璐; 陆欣苑; 梁戈玉
    • 摘要: 背景与目的:HOTTIP和H19都是lnc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HOTTIP rs2067087、H19 rs2839698和H19 rs210742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及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20例,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125例,选取同期住院的360例无子宫颈病变患者为对照。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方法对2组人群中的HOTTIP基因的SNP位点rs2067087和H19基因的SNP位点rs2839698、rs2107425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个SNP位点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TTIP rs2067087和H19 rs2839698在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隐性模型中,携带HOTTIP rs2067087 GG基因型患者发生子宫颈病变的频率增加了52.2%(95%CI:1.021~2.269,P0.05)。结论:HOTTIP基因SNP位点rs2067087与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相关,其GG基因型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19基因SNP位点rs2839698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相关,其TT基因型可能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 张丽芳; 欧阳小娟; 余英豪; 曲利娟; 黄惠娟; 王旭洲
    •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同步检测及DNA浓度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子宫颈相关疾病12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子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浓度与HPV多亚型检测值及其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LCT诊断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包含有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念珠菌/滴虫感染]878例(70.40%);炎性抹片中有ASC-US,类似湿疣病变175例(14.0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湿疣病变126例(10.1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不排除鳞状细胞癌68例(5.45%),其阳性率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LCT提示炎性抹片中有ASC-US,类似湿疣病变、LSIL/湿疣病变及HSIL/不排除鳞状细胞癌的369例患者用三种方法检测,LCT联合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共同阳性244例,符合率为66.12%(244/369);LCT联合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方法诊断炎性抹片中有ASC-US、LISL/湿疣病变及以上病变与组织学结果比较,符合率96.69%(146/151),低于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与LCT结果的阳性符合率98.01%(148/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与HPV多亚型分型与病毒载量检测联合应用及控制其DNA检测浓度,可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率,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柳铮男; 谢静燕
    • 摘要: 子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第四大癌症,年轻女性的子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人乳头瘤病毒(HPV)特别是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阴道微生物在女性生殖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阴道微生物失调如乳杆菌数量减少、厌氧菌数量上升、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等与女性子宫颈HPV感染、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综述了常见阴道微生物与子宫颈HPV感染及子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其相关机制,为防治子宫颈疾病提供新的切入点。
    • 王红云
    • 摘要: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体检的66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对HPV检测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TCT检查,观察、记录患者的HPV感染情况、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分析其HPV亚型分布和宫颈病变关系。结果:6605例患者共检出1052例HPV感染,HPV感染率为15.93%。1052例患者有789例行进一步检查,发现子宫正常或炎性反应544例(68.95%);CINⅠ132例(16.73%);CINⅡ60例(7.60%);CINⅢ45例(5.70%);宫颈癌8例(1.01%)。在1052例患者中,HPV亚型以HPV16、HPV18、HPV52、HPV58为主。其中,高危HPV感染118例(14.96%),低危HPV感染552例(69.96%),双重HPV感染115例(14.58%)。宫颈病变和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且HPV16、HPV18、HPV52、HPV58是引起宫颈病变的高危亚型。
    • 赵敏; 李政; 罗镭; 何连菊; 杜娇姣; 陈镔; 丁松瑞; 张锦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子宫颈病变患者2018—2020年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服务行为,降低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切实依据。方法 收集确诊为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住院资料3 136例,费用使用贴现率调整,单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0年宫颈病变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为55 699.71元,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为17 812.90元,年龄、医保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住院总天数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较其他期患者,例均医疗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例均耗材费却逐年增加。年龄、医保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住院总天数会影响住院医疗费用。
    • 高杭静; 蔡良知; 孙蓬明
    • 摘要: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已经感染HPV的女性无明显疗效。且由于各国之间提供的资源不均衡,发展中国家HPV预防性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对于大量在这类低接种率国家中已经感染HPV的妇女和发生子宫颈病变的女性,治疗性HPV疫苗存在巨大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高尚; 邱诗贤; 崔睿; 姬琳琳
    • 摘要: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子宫颈病变女性为子宫颈病变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HPV感染检测.比较两组HPV感染率,计算不同子宫颈病变分型患者HPV亚型分布,分析影响患者出现子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18及HPV58为子宫颈病变HPV感染的主要分型.HPV感染阳性、怀孕次数≥2次、生育次数≥2次均是影响患者出现子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14岁为出现子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患者出现HPV感染的概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HPV16、HPV18及HPV58为子宫颈病变HPV感染的主要分型,且HPV感染阳性、怀孕次数≥2次、生育次数≥2次是影响子宫颈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次性生活年龄≥14岁为出现子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
    • 陈雪; 廉闪闪; 杜蓉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子宫颈病变组织中Th1/Th2相关转录因子的变化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子宫颈癌(CC)可能发生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病变的患者82例,研究对象均行HPV分型检测,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筛查,经病理确诊结果分为CC组2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组36例,其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患者8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患者28例,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病理确诊为慢性子宫颈炎(CCS)组26例,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T-bet和GATA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伴随子宫颈病变程度的不断加重,T-bet表达水平降低,GATA3表达水平增高,T-bet/GATA3的结果呈下降趋势(P<0.05);②HSIL组与LSIL组相比,T-be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bet/GATA3的结果呈下降趋势(P<0.05),GATA3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相比较,T-bet表达水平降低,GATA3表达水平增高,T-bet/GATA3的结果呈下降趋势,(P<0.05);④高危型HPV感染组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较,T-bet/GATA3的结果降低较明显(P <0.05),且高危型HPV感染与T-bet/GATA3之间呈负相关(OR =0.014,P <0.05).结论:在基因水平上,子宫颈病变的发生进展与子宫颈组织中T-bet/GATA3的失衡有关;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可能促进T-bet/GATA3的失衡导致子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 郑娅婷; 任琛琛; 杨立; 李飞燕; 朱远航; 杨欣; 蒋冬媛; 姬笑影; 田玥
    • 摘要: 目的 通过Aptima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研究其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和子宫颈活检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PV E6/E7 mRNA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HPVE6/E7 mRNA阳性患者的年龄、子宫颈液基细胞学(TCT)以及活检结果.统计学分析HPVE6/E7mRNA分型以及定量检测结果.结果 在11051例行HPV E6/E7 mRNA检测的患者中,阳性率为16.5%.不同型别间E6/E7 mRNA的表达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以HPV16/18/45型感染表达量最高.不同TCT结果组间比较HPV E6/E7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E6/E7 mRNA表达量无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结果与HPV感染型别有关,以HPV 16、18/45型感染为主,且以16/18/45型混合感染后E6/E7 mRNA表达量更高,但其表达量对诊断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准确率不高,纠正了目前临床上对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结果与子宫颈病变级别之间的误区.
    • 赵健; 郭雯雯; 冯慧; 崔丽焕
    •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颈病变发病过程中异常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与阴道镜成像的相关性,探讨子宫颈红区在阴道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阴道镜检查并采用R-way阴道镜诊断术语进行描述和阴道镜拟诊的202例病例,对年龄、细胞学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结果、阴道镜图像及子宫颈组织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仅红区无其他特征的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70)为最多;红区+厚醋白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为最多(26/58);红区+厚醋白+异型血管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CIN3为最多(17/29);红区中增生与出血伴随出现的阴道镜图像病理组织学均为子宫颈癌(8/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别阴道镜图像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红区为基础的各类阴道镜图像共识别出60.89% (123/202)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其中识别HSIL+特异度最高的图像为红区+增生+出血(100%),其次是红区+厚醋白+异型血管(96.2%),依据R-way阴道镜诊断标准在红区基础上结合增生伴出血、醋白、异型血管、出血等图像识别HSIL+的累积灵敏度为100%;仅红区阴道镜图像联合高级别异常细胞学的曲线下面积(AUC) (0.45)大于仅红区(0.31).结论 阴道镜检查中,多幅图像叠加分析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子宫颈红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应作为阴道镜拟诊高级别病变的必备条件;阴道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时应结合高级别异常细胞学结果在红区活检,以降低漏诊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