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829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青海科技、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采辉、周桂桐、张泓等。

子午流注针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3.3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3829 占比:96.33%

总计:3975篇

子午流注针法—发文趋势图

子午流注针法

-研究学者

  • 何采辉
  • 周桂桐
  • 张泓
  • 张福顺
  • 丁乐
  • 丁润娟
  • 倪华水
  • 刘广霞
  • 孙琳
  • 孙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荣卿; 胡玉英; 韦晓芸
    • 摘要: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有:针刺联合中药内服、针刺联合中药外敷、针刺联合穴位贴敷、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熏蒸、皮内针联合中药复方、梅花针联合中药熏蒸等。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方式多样,针刺的疗效与手法的轻重、补泻方式的运用息息相关,中药治疗讲究整体观念、合理的组方原则,因此,在选择合适的针刺方式与中药辨证施治对于面神经炎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可直接影响面神经炎的预后,故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是今后治疗的重点、难点。今后可根据同一种证型选择合理的针刺与中药治疗方式进行多种组合方式间的对比性研究,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另外,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针刺及中药的治疗方式均可作用经络而达到减轻神经炎症、保护神经损伤的作用,故可尝试寻找其联合治疗的有效靶点,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提供最佳方案。
    • 黄奔; 颉旺军; 方晓丽
    • 摘要: 子午流注针法根据天干地支与人体经络腧穴的不同配属分为纳甲法和纳子法,因纳甲法理论的特殊性,在临床运用中多有不便,众多医家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期完善纳甲法开穴。即使在闭穴的时辰,人体气血也应该流注到相应的腧穴,不应该出现"闭穴"现象,历代医家为了完善纳甲法,提出了补穴法。传统补穴法有:合日互用、纳子法补穴。近现代补穴法有:郑氏补穴法、单氏补穴法等。郑氏补穴法遵循以下原则:十二经配天干,以定经脉;五输穴配地支,以定开穴。单氏所创立的"一四二五三〇规律纳穴法"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补穴法,其认为解决变闭穴为开穴的重点在于"六六为节"。但是,由于各医家对子午流注、五行生克等理论的理解不同,推导之方法不同,所得开穴也不尽相同,其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来验证。
    • 郝杰; 黄云曼; 霍永利; 李博林; 孙润雪; 尹璐; 陈贤
    • 摘要: 本研究观察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胃镜下指标的影响。选取13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和针药联合组(加用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可调节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胃镜下症状表现,且安全性高。
    • 陶丽; 张波; 任泓颖; 张燕; 黄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康复科、中医科、呼吸科收治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选用子午流注针法,在卯时开穴并实施针灸治疗;对照组在非卯时常规辩证取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6分钟步行距离(6 MWT)、mMRC及BOD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MRC及BODE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6 MWT均增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更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杨翔宇; 王兴才; 彭旭明
    • 摘要: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子午流注针法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IL-1α的影响。方法:将97例LS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9例(温针灸联合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48例(西医对症治疗),分别予相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JOA评分及血清TNF-α、IL-1α水平等指标变化,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最终93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组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73.91%(34/4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及血清TNF-α、IL-1α水平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包括感觉减退、间歇性跛行及肌腱反射改变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子午流注针法能显著提高LSS老年患者总体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IL-1α水平,解除局部神经压迫症状。
    • 单郑鹏
    • 摘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非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外敷,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JOA评分,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腰痛评分(11.1±5.01)分,对照组为(15.9±5.85)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治疗后试验组的腰痛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杨佳昕; 孟庆一; 马欣; 刘楠楠
    •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健脾疏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方法 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气滞证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采取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健脾疏肝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即上腹胀、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以及早饱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腹胀、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以及早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予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健脾疏肝汤治疗有效.
    • 黄绪银; 邓明月; 赵桂敏
    • 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联合子午流注针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试验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缓解其抑郁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睡眠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刘曼芳; 刘曼香; 毕秀霞; 耿丹丹; 贾小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泌乳量、配方奶粉补乳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泌乳量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泌乳量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可有效促进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少配方奶粉补乳量,临床疗效满意.
    • 邓春兰; 吴高鑫
    • 摘要: 《伤寒论》中提出的六经病欲解时与《内经》中的子午流注针法皆以"天人相应"作为理论基础,将时间变化规律与人体气血阴阳运动相结合,指导临床辩证选择治疗的时机与部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指导临床应将时间因素和施治时机及部位充分考虑,并加以联合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