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阳总辐射

太阳总辐射

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9485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文献由83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林荣、邱新法、苏志等。

太阳总辐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4854 占比:99.90%

总计:295153篇

太阳总辐射—发文趋势图

太阳总辐射

-研究学者

  • 吴林荣
  • 邱新法
  • 苏志
  • 刘晶淼
  • 周绍毅
  • 孙娴
  • 曾燕
  • 杨柳
  • 梁宏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晓莉; 曹杨; 杜云松; 成翔
    • 摘要: 为了研究成都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利用成都1993~2020年太阳总辐射数据分别对年、季、月成都市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2015~2020年空气质量数据对太阳总辐射与臭氧浓度以及AQI等级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28年太阳总辐射总体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31.63 MJ/(m^(2)·a)。太阳总辐射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冬季最低,月变化呈现“双峰”型;月累计太阳总辐射与月均地面臭氧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且均呈周期性变化;臭氧AQI等级较低时,太阳总辐射的增强对于臭氧AQI等级的升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臭氧AQI等级达到4级及以上,臭氧AQI等级的变化与太阳总辐射无明显关系。研究为成都制定NOX和VOCs协同减排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崔宁博; 李奇临; 李艳灵; 吴宗俊; 方佩; 宋培; 李仁笑
    • 摘要: 为筛选适于模拟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太阳总辐射的经验模型,将中国南方地区划分为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4个区域,选用36个辐射站点逐日数据(1994—2016年),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优化3种基于温度模型(T_(1),T_(2)和T_(3)模型)、3种基于日照时数模型(N_(1),N_(2)和N_(3)模型)和2种混合模型(M_(1)和M_(2)模型)的经验参数,并在日、月和年尺度上评价各模型在4个分区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日、月和年尺度上,日照时数模型精度最高,其次为混合模型,温度模型精度最低,日尺度R^(2)分别为0.847~0.898,0.654~0.904和0.435~0.687,月尺度R^(2)分别为0.529~0.857,0.368~0.858和0.334~0.766,年尺度RE为-1.78%~21.86%,-32.88%~24.14%和-37.54%~72.36%;日照时数模型中,N_(2)和N_(3)模型精度最高;混合模型中,M_(2)模型精度最高.因此,N_(2)和N_(3)模型在南方湿润地区模拟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气象资料有限条件下精确计算南方地区太阳总辐射R_(s)提供理论依据.
    • 宋鸽; 刘翔; 罗嘉; 车召贵
    • 摘要: 利用黄石站1981~2020年的ERA-5再分析辐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对近40年来黄石市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黄石市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太阳总辐射随年际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冬季呈下降趋势;夏季太阳总辐射历年均值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随月份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7月份达到最大。
    • 董泽亮; 王欢; 韩翔洋
    • 摘要: 利用1989—2018年辛集市逐日日照时数数据,运用Excel宏编程完成了该市近30年的总辐射计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相近区域的数值对比,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为农业工作者进行辐射与农业生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洁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 薛俊青; 李哲熙; BRISEGHELLA Bruno; 黄福云
    • 摘要: 为提出适用于中国不同地域的桥梁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太阳辐射计算方法,实地采集中国4座城市的逐时太阳辐射,与不同数值方法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建立中国12座桥梁的混凝土主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间接法计算的逐时太阳辐射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可能出现太阳散射辐射为负数的情况;直接法中,采用美国ASHRAE方法和北京ASHRAE方法计算的逐时太阳辐射与实测值误差较大;采用H-L方法计算逐时太阳辐射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建议选用H-L方法为太阳辐射计算方法,开展位于中国不同地域的桥梁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 薛俊青; 李哲熙; BRISEGHELLA Bruno; 黄福云
    • 摘要: 为提出适用于中国不同地域的桥梁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太阳辐射计算方法,实地采集中国4座城市的逐时太阳辐射,与不同数值方法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建立中国12座桥梁的混凝土主梁截面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间接法计算的逐时太阳辐射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可能出现太阳散射辐射为负数的情况;直接法中,采用美国ASHRAE方法和北京ASHRAE方法计算的逐时太阳辐射与实测值误差较大;采用H-L方法计算逐时太阳辐射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到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建议选用H-L方法为太阳辐射计算方法,开展位于中国不同地域的桥梁混凝土主梁截面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 刘媛媛; 胡琦; 和骅芸; 李蓉; 潘学标; 黄彬香
    • 摘要: 利用全国95个气象站点逐日地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建立地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以日值和月值为起点的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精度,确定了全国不同省份和区域的不同时间尺度(月、季节、生长季和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并探讨了经验系数a、b值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日值和月值为起点建立的月、四季、生长季和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精度无显著性差异,相对误差均低于8.5%,但以日值为起点的计算模型a、b值变异性更小.在以日值为起点建立计算模型的前提下,全国各地a、b值自西北部向南部减小,且从四季到生长季再到年尺度,随着时间尺度增大,a、b值振幅减小.根据不同省份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经验系数a、b值,全国可划分为新甘蒙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中东部地区3个区域,分别确定了每个区域四季、生长季和年尺度下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各区域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甘蒙地区模型相对误差低于8.0%,模拟精度较高.
    • 徐昌龙; 张莹莹; 崔日权; 宋树生
    • 摘要: 利用延吉站1990—2019年的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Q=Q0(a+bs)模型估算月太阳总辐射,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逐月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模拟的延边地区1—12月太阳总辐射绝对误差在15 MJ/m2以内,模拟效果较为显著,可用于模拟延边地区无辐射观测站点的月太阳总辐射.对延边地区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季节上夏季为最多,空间上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 王传辉; 申彦波
    • 摘要: 利用四川省158个气象站2016-2019年逐小时2 m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气压、能见度等观测数据,通过SMARTS模式计算并积分得到逐月晴天太阳总辐射,建立晴天太阳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将该关系应用到1990-2019年太阳总辐射空间插值订正中,并对订正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晴天太阳总辐射随海拔高度呈对数增加,海拔越高晴天太阳总辐射随高度增幅越小;辐射订正方面,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四川盆地地区订正幅度最小,高海拔的川西高原订正幅度居中,高低海拔过渡地带订正幅度最大;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用来验证的7个辐射站年平均绝对误差由182.77 kW,h,m-2减少到145.48kW,h,m-2,相对误差由13.41%减少到10.24%,冬半年订正效果好于夏半年.通过订正可有效提高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插值效果,减小插值误差.
    • 肖子牛
    • 摘要: 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的能量来源,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根本驱动力.在千年以上的长时间尺度上,达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变化与地球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但在百年和百年以下的时间尺度上,人们尚不清楚太阳活动对气候是否有明显的影响.太阳活动可能通过多种路径影响地球气候,过程极为复杂.气候系统对太阳外强迫的响应又具有非线性特征,造成了太阳活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的最近研究工作,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讨论了太阳活动变化对地球气候影响的关键因子和可能途径,以及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区和关键环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