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58056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2年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八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大气校正的相关文献由115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庆久、何贤强、李云梅等。

大气校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8056 占比:99.41%

总计:58401篇

大气校正—发文趋势图

大气校正

-研究学者

  • 田庆久
  • 何贤强
  • 李云梅
  • 王润生
  • 龚芳
  • 张兆明
  • 陈楚群
  • 何国金
  • 余涛
  • 杨苏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海阳; 沈芳; 孙雪融; 魏小岛
    • 摘要: 浮游植物类群遥感反演能够为全面认识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但由于复杂的水体光学特性,近海浮游植物类群遥感反演存在着巨大挑战。本研究以复杂光学二类水体——中国东部海域为研究区,通过使用3种建模方法,即波段组合法、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基于奇异值分解的XGBoost回归法,利用遥感反射率数据反演浮游植物类群。经原位实测数据集验证,基于奇异值分解的XGBoost回归法构建的8类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精度最高,其中硅藻、甲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7。相比之下,3种建模方法估算得到的绿藻、蓝藻和金藻的叶绿素a浓度精度较低(验证结果的决定系数小于0.45)。同时,研究评估了OLCI影像的3种大气校正方法(C2RCC、POLYMER、MUMM)在中国东部海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两种大气校正算法,C2RCC在各波段有较好的表现(均方根误差小于0.004 8 sr^(-1))。将3种浮游植物类群反演模型应用到大气校正后的OLCI影像,验证结果显示,利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硅藻叶绿素a浓度模型有较好的反演精度(决定系数为0.56)。
    • 白照广; 董筠; 朱军; 孙纪文; 马磊
    • 摘要: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首批启动的业务卫星,星上配置有16 m相机、高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大气校正仪4种光学载荷,具备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对地成像能力,以及在轨大气同步探测功能。两颗卫星均采用CAST2000公用平台,设计寿命5年,单星质量1065 kg,运行于标称轨道高度为645 km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两星在轨组网运行,可实现16 m相机和红外相机2天对全球南北纬80°以内地区全覆盖观测。文章概述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总结了载荷设计新技术、多载荷匹配设计、多样化定标、视觉监测,以及轨道冻结等技术创新点,并介绍了在轨测试和典型应用情况,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遥感卫星系列发展提供参考。
    • 王宇轩; 黄红莲; 刘晓; 孙晓兵; 林军
    • 摘要: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配置大气校正仪,为大气校正提供高精度大气参数信息。文章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利用大气校正仪获取的大气参数对16 m相机进行同步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获得了合肥小麦田和敦煌戈壁滩2种典型地物的大气校正结果,并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地面实测光谱分别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大气校正后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且与MODIS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98%以上;反演获得的地表反射率与地面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保持在18%以下,大气校正效果明显且适用性强。
    • 张焕炜; 马毅; 张靖宇
    • 摘要: 大气校正是水体定量遥感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从大气校正模型、大气校正模型参数、水体组分差异以及水深反演波段组合方式4个维度探讨大气校正模型对水深反演的影响。研究采用6S、FLAASH、ACOLITE与QUAC 4种大气校正模型,选取大陆型、海洋型与城市型气溶胶模式,以瓦胡岛西北侧与谢米亚岛周边浅水作为清洁水体研究区,以辽东浅滩与槟城海峡作为浑浊水体研究区,基于Landsat-8多光谱影像开展大气校正,并采用8种波段组合方式进行水深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1)4种大气校正模型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气对水体信号的影响;因参数选取以及研究区水体组分的不同,不同模型的校正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类水体反射率峰值分别出现在蓝波段与绿波段;(2)6S大气校正模型鲁棒性较强,该模型因研究区水体组分发生变化导致对应的水深反演结果与其余模型相比波动较小;FLAASH模型在海洋型和城市型两种气溶胶模式水深反演结果在浑浊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辽东浅滩浅水区平均相对误差相差7.9%;ACOLITE模型受水体类型影响显著且对浑浊水体具有优越性与稳定性,平均相对误差较FLAASH降低5.6%;(3)多波段水深反演精度普遍优于单波段,但反演精度与波段数目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水深反演波段组合方式对不同研究区敏感性不同,清洁水体三波段模型的反演精度较好,浑浊水体中四波段模型的反演精度最优,平均相对误差较三波段模型降低达5.6%。
    • 崔成玲; 张宏伟; 范松滔; 李延峰; 运晓东
    • 摘要: 针对高光谱数据大气校正耗时长和查找表构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基于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实时创建大气校正参数查找表的方法,并应用于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首先,基于高光谱数据实时构建大气校正参数查找表;其次,根据循环迭代反演得到水汽含量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对查找表插值得到各个波段的大气校正参数,从而完成所有波段数据的大气校正;最后,选择植被、土壤和水体3类典型地物精度分析,并基于反演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验证大气校正精度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6S、FLAASH等大气校正方法;在运行效率上,在多线程并行加速后,运行效率提升了2~4倍;基于水体反射率数据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预测集验证中ρ为0.804 7,RMSE为1.8。
    • 孔卓; 杨海涛; 郑逢杰; 李扬; 齐济; 朱沁雨; 杨忠霖
    • 摘要: 大气校正是高光谱遥感图像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大气校正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光谱遥感应用的程度。首先,分析了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并对大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水汽的反演方法作了总结,说明了影响高光谱遥感图像质量的主要大气因素;其次,通过阐明辐射传输方程的推导过程及相关参数的作用机理,从理论上对大气的影响进行了论证,说明了高光谱大气校正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形成的高光谱大气校正方法,包括基于经验统计的方法和基于辐射传输的方法,并对高光谱大气校正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对高光谱遥感图像大气校正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高光谱遥感的工程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 付娆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HJ-I卫星CCD数据和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确定试验区域的气溶肢模型的方法,然后利用确定的气溶肢模型对HJ-I卫星CCD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并与城市型和大陆型气溶肢模型的校正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型气溶肢模型使大气校正后HJ-I卫星CCD影像的反射率增大,大陆型气溶肢模型则使大气校正后HJ-I卫星CCD影像的反射率偏小,本文确定的气溶肢模型的大气校正效果优于城市型和大陆型,能更好的反映地表真实的反射率。
    • 何海英; 陈彩芬; 陈富龙; 唐攀攀
    • 摘要: 裸露于地表的张家口明长城遗产易受地表形变影响,使得长城沿线景观廊道整体性保护颇具挑战.为了弥补长城大型线性遗产系统形变监测的方法与实践空白,本研究选用SBAS-InSAR方法进行前沿示范.在干涉处理中,为降低大气延迟对干涉图的影响,研究引入GACOS(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气象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同时试验区地势复杂,研究综合采用40 m Gauss与Goldstein滤波器以降低自然场景噪声相位.实验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升轨33景、降轨34景的Sentinel-1影像进行SBAS-InSAR处理,获取雷达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信息并经投影变换获取垂直向形变速率场.为验证结果可靠性,研究分别选择长城景观廊道典型山地区、平地区的升降轨沉降速率场作剖线交叉互检,得到两者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9.3 mm/a和4.0 mm/a.考虑显著性水平,以10 mm/a为阈值,结果表明总长度85.1 km的张家口明长城景观廊道中79.5%占比的景观廊道相对稳定,形变速率处于-10~10 mm/a之间;而剩余20.5%占比的景观廊道则存在显著形变,最大沉降速率为-64.5 mm/a.示范研究揭示了SBAS-InSAR在大型线性遗产宏观形变监测和评估的应用潜力.
    • 付娆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HJ-1卫星CCD数据和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确定试验区域的气溶胶模型的方法,然后利用确定的气溶胶模型对HJ-1卫星CCD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并与城市型和大陆型气溶胶模型的校正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型气溶胶模型使大气校正后HJ-1卫星CCD影像的反射率增大,大陆型气溶胶模型则使大气校正后HJ-1卫星CCD影像的反射率偏小,本文确定的气溶胶模型的大气校正效果优于城市型和大陆型,能更好的反映地表真实的反射率.
    • 冯炼
    • 摘要: 蓝藻水华是全球性的水环境健康问题,对水华暴发过程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卫星遥感因具有大范围、周期性观测的特点,被广泛地用于湖泊蓝藻水华的时空动态监测.本文指出在利用遥感对湖泊蓝藻水华进行研究时,需要注意的4个问题:(1)湖泊水体中泥沙等信号对藻华存在干扰;(2)大气程辐射及水陆边界影响藻华特征提取结果;(3)卫星数据的有效观测频次影响获取的藻华时空变化趋势;(4)卫星遥感难以实现藻华暴发区的叶绿素浓度准确反演.本文分析了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建议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在选用合适的遥感数据及方法时,对它们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