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轴联动

多轴联动

多轴联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23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95210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模具制造、数控机床市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三次学术交流会等;多轴联动的相关文献由5266位作者贡献,包括窦晓牧、李勇、刘辛军等。

多轴联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5210 占比:99.91%

总计:195380篇

多轴联动—发文趋势图

多轴联动

-研究学者

  • 窦晓牧
  • 李勇
  • 刘辛军
  • 谢福贵
  • 赵万生
  • 汪劲松
  • 蒋伟
  • 裴俊朋
  • 刘星明
  • 奚学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雪松; 贺敏超; 李俭文
    • 摘要: 应用UG创建机床部件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VERICUT仿真软件并建立与实际机床完全一致的虚拟机床,使用虚拟机床对压辊进行仿真加工。研究结果表明,VERICUT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过切等问题进行报警,并能对刀具的进给速度进行优化,提高了NC程序检验效率和工件的加工质量,缩短了加工时间,为辊压模制造提供参考。
    • 夏链; 蒋欧鹏; 田晓青; 韩江
    • 摘要: 作为常用的齿轮精加工的工艺之一,内啮合强力珩齿加工工艺在对齿轮修形时,需要定制与工件相对应的专用金刚石修整轮,使得工艺通用性不高,加工成本较大。文章提出了一种内啮合强力珩齿拓扑修形方法,实现了用标准珩磨轮对工件齿轮齿面任意拓扑修形。建立内啮合强力珩齿拓扑修形齿面数学模型,得到标准珩磨轮和工件齿轮的映射关系,将拓扑修形时机床运动的A轴、X轴的附加运动与电子齿轮箱一起用高阶多项式表示,将多项式中的运动参数变化对加工齿面的影响用敏感度矩阵表示,以修形齿面为目标,以敏感度矩阵中的敏感系数为梯度,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出运动参数,并得到修形后的工件齿面。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多轴联动实现对齿面拓扑修形,修形误差较小,成本大大降低,方法具有普适性。
    • 孙延鑫; 秦岭; 褚皓宇; 奚学程; 赵万生
    • 摘要: 多轴联动电火花成形加工是最常用的航空航天发动机闭式整体叶盘类零件加工方法。由于闭式整体叶盘的加工轨迹为一系列空间线段,相应的空间摇动轨迹为复杂的多轴联动轨迹。目前针对多轴联动空间摇动轨迹的研究稀缺,为此提出一种针对空间线段进给轨迹的工具电极空间摇动方法,基于螺旋理论推导出工具电极空间摇动运动学公式,计算得到插补周期内各个运动轴的坐标增量,进而控制多轴联动机床,实现工具电极的空间摇动;进行了工具电极运动轨迹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 郭远东; 沈航
    • 摘要: 建立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因本身制造和装配误差、热、力变形等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热误差、力误差与机床空间运动位置误差的关系及其综合误差数学模型,解决机床的误差高效精密检测问题,使用多轴解耦方法来实施误差的多轴实时补偿。通过对刀具接触点误差分析、建模、检测后,提出对综合误差进行自学习及前馈的误差补偿方案,对机床综合误差实行智能化二次补偿。
    • 谭伟美; 刘燕萍; 凌海全
    • 摘要: 该文在齐次坐标的形式下,推导了平移矩阵和旋转矩阵,对多轴联动系统任意关节处的位置和姿态变化进行数学建模。基于比较器组件、计数器组件和生成器组件构建了反馈形式的RTPA算法,用于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控制,并对采样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曲面仿真加工为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RTPA算法的控制下,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曲面加工。
    • 吴中竟; 段昌德; 乔杰; 吴伟
    • 摘要: 本文针对开式整体叶轮的数控加工,通过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了加工工序和机床、刀具选用策略,并基于三维编程软件UG实现了高效、优质的多轴数控编程,最终成功加工出质量良好的整体叶轮,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 吴阳佑
    • 摘要: 多轴联动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频繁出现同步异常,通过故障排查和数据分析,初步判断导致此异常的主要诱因是电网电压波动或者电动机超频运行时瞬时转矩波动。
    • 赵云桐; 刘长林; 孙一铭; 张添琪; 刘淑杰
    • 摘要: 针对具有一定曲率变化的曲面共形互连电路在传统制造过程中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一种曲面共形互连电路多轴联动打印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Arduino开发板和STM8芯片实现导电浆料在复杂三维曲面共形电路打印的控制.根据多轴协调联动及增材制造打印功能,设计该控制系统,即电源继电保护与控制单元、系统中央控制处理器、运动控制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气体控制单元、激光控制单元.设置两种串口通讯连接上位机PC和驱动机械装置运动的STM8芯片.相比传统曲面共形互连电路制作工艺,该系统可降低成本,工艺简单.内测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可移植性,对曲面共形互连电路实现提供一定的控制研究价值.
    • 李丽萍; 闫金星
    • 摘要: 针对当前航天器带动力风洞实验控制系统受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的影响,导致航天器中心偏离风洞轴心距离控制误差较大,上旋翼所能承受压力与实际值不符的问题,设计基于多轴联动的航天器带动力风洞实验控制系统;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方式,设计控制系统总体结构;使用伺服电机模块,控制启停指令,以西门子S7-300 PLC为主站设计现场控制器,研制一种航天器风洞测试支撑装置,并将迎角机构安装在模块化分层结构中;利用多轴联动控制器,采用RS-232串行通信原理,根据负载惯量选择2 kW伺服驱动器,实现伺服电机紧急停车,完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计算多轴联动随动控制动态目标位置,使用柔性bang-bang控制,消除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的影响,在误差数据支持下,设计实验控制流程,完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航天器中心偏离风洞轴心最大偏离距离为0.32 mm,最小为0.05 mm,与实际值一致,且上旋翼所能承受压力控制误差仅为0.02%,具有精准控制效果.
    • 钟国成
    • 摘要: 增压器叶轮是一种很复杂的零部件,它采用多轴高效联动加工工艺进行制造,而多轴高效联动加工工艺是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军工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它的技术研究对于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是重中之重。本文围绕此工艺,针对实际过程多轴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其加工工艺,针对多轴加工中的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