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址接入

多址接入

多址接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1697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讯技术、电信科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三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 、2010年中国通信国际会议、2009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等;多址接入的相关文献由20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凯、张军、李建东等。

多址接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1697 占比:99.61%

总计:51897篇

多址接入—发文趋势图

多址接入

-研究学者

  • 刘凯
  • 张军
  • 李建东
  • 李波
  • 盛敏
  • 杨懋
  • 闫中江
  • 罗喜伶
  • 宋健
  • 郭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澳钦; 宫傲宇; 房婷; 邓磊; 李强; 张一晋
    • 摘要: 随着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战场侦察等实时通信场景的广泛应用,多址接入需要同时考虑数据分组严格的传输时限特性以及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收集特性。由于节点互干扰、传输紧迫性及能量储存度等因素的固有耦合,此多址接入的设计和优化相比于仅需考虑数据分组到达特性的传统多址接入具有更大挑战性。首先,设计各节点接入行为依赖于全局传输紧迫性和剩余能量的集中式接入协议;然后,考虑集中式接入具有难以承受的控制开销,设计各节点接入概率仅依赖于本地传输紧迫性和剩余能量的分布式接入协议。以最大化网络吞吐率为优化目标,使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集中式接入分别进行考虑所有数据分组信息的完整建模和仅考虑队首数据分组信息的简化建模,并基于逆向归纳算法求解两种建模的最优集中式策略;最后,使用分布式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分布式接入协议进行简化建模,并基于马尔可夫策略搜索方法提出ε-最优分布式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简化建模的有效性和所提出策略相较于其他策略的性能优越性。
    • 孙晓杰; 田琳
    • 摘要: 为有效降低网络能量消耗,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效果,研究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通过布尔感知模型判别与检测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内冗余节点,并对所检测出的冗余节点实施休眠。在此基础上建立概率感知模型并确定覆盖概率极限,运用概率感知模型针对冗余节点休眠后目标区间的强感知力节点与弱感知力节点构建覆盖集,结合两种覆盖集与覆盖概率极限实现对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控制。结果表明,上述算法能够有效去除无线传感器网络内冗余节点,控制网络覆盖程度的效果显著;在上述算法的控制下,网络目标区间的整体能量消耗较低,具有显著的节约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的效果,有助于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寿命的延长。
    • 摘要: 2022年6月13日-24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ITU-R WP5D)召开第41次会议,ITU-R WP5D如期完成了《未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的撰写。这是ITU组织撰写的首份面向2030年及以后IMT无线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人工智能与无线通信的融合、感知通信融合、无线空口技术增强(如大规模天线、调制编码与多址接入、高精度定位等)、新维度无线通信(如智能超表面等)、太赫兹通信、无线网络架构等重点技术方向。我国IMT-2030(6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作为我国6G产学研用各方研究与合作的主要推进平台,积极开展研究、输入最新研究成果,为报告撰写贡献中国智慧,并承担报告重要章节的编辑人。
    • 宋晓华; 李文丽
    • 摘要: 受通信业务量激增的影响,串行通信网络的吞吐量急剧下降,为此提出基于Nutaq平台的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方法.借助Nutaq平台利用信道容量接收矢量,得到通信网络接收串行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根据信息熵与条件熵之间的联系,计算通过串行通信网络所输出的分组轮询多址概率分布,再利用编码函数映射过程得到译码函数,计算信道码的均衡误差概率.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算法,实现了串行通信分组轮询的多址接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信道带宽为20MHz、80MHz和160MHz时,串行通信网络吞吐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 闫珍珍; 李波; 杨懋; 闫中江
    • 摘要: 为了提高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 A)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叠式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方法.该方法利用NOMA的过载特性,允许相同的资源单元同时混叠承载调度接入和随机竞争接入业务,从而实现了两种接入方式的细粒度融合.进而,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叠式NOMA资源分配算法,将两种接入方式的总容量作为优化目标以及遗传算法的适应度,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的多次迭代来优化资源分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在各种场景下均能够获得更高的吞吐量性能,能够有效地联合支撑调度接入和随机竞争接入,提高NOMA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 李健
    • 摘要: 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星基物联网的工业物联网,结合卫星载荷FDMA与TDMA多址接入、多普勒补偿以及卫星通信上行同步等技术,对卫星载荷和地面终端进行详细设计并提出了组网方案,推动星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与融合.
    • 黄容兰
    •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5G在业务网络基础架构、业务网络特征等技术方面与以往的网络信息数据传输处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技术差异性,虽然在网络信息数据传输处理能力建设方面已经表现出较大的技术优势,但是随之也对网络承载结构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与其他传统无线方式技术相比,5G无线技术方式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和技术创新点,以其与多址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合作为主要技术特色,具有广泛的技术科学性和适用范围.因此,本文主要从5G非正交多址综合接入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探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在5G中的应用及其在解决系统技术和各种新型多用户网络接入技术中的特点,从中可以准确找到各种综合接入技术的最大应用优势,借此丰富5G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具体功能以及优缺点,力争打造出一套功能更具接入技术应用优势的5G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系统技术,给网络从业人员及时提供技术建议和决策帮助.
    • 丁峰; 陈小飞; 马世银
    • 摘要: 针对战术协同组网数据链延时大、容量小的问题,为满足基于突发业务战术网络低延时、大容量的要求,以战术瞄准网络技术(TTNT)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同时接收的阈值自适应接入体制(MR-ATMA,Adaptive Threshold Multiple Access Based on Multi-Channel Simultaneous Reception).该接入体制采用分层设计的开放式体系架构,物理层采用基于快速跳频的多路同时接收技术,实现了虚拟全双工传输模式;MAC层采用基于信道负载感知的阈值自适应接入技术,能够实现突发业务的快速接入.与基于单收处理的接入体制(SR-ATMA,Adaptive Threshold Multiple Access Based on Single-Channel Reception),CSMA,TDMA等接入体制相比,MR-ATMA具有更高的信道利用率和更低的接入延时,能很好地适用于具有突发业务特点的战术网络.
    • 朱光旭; 李航
    • 摘要: 面向边缘学习网络,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空中计算的模型聚合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使能技术展开论述.该方案利用无线多址信道的波形叠加特性将通信与计算在空中无缝融合,能够突破现有的通信-计算分离设计框架的局限性,从而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了制约联邦式边缘学习大规模扩展的通信时延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