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部冲击

外部冲击

外部冲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355篇;相关期刊321种,包括瞭望、四川省情、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第八届风险管理与金融系统工程国际研讨会、2009年(首届)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等;外部冲击的相关文献由59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鞍钢、孟庆国、马宇等。

外部冲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0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355 占比:99.31%

总计:64799篇

外部冲击—发文趋势图

外部冲击

-研究学者

  • 胡鞍钢
  • 孟庆国
  • 马宇
  • 张燕生
  • 张茉楠
  • 李红坤
  • A.库普斯
  • D.珀尔巴赫
  • H.纽豪斯-斯坦梅茨
  • J·梅里诺·洛佩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应对美联储加息当地时间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将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自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专家评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美联储本轮加息究竟会显著冲击外部市场还是自身金融市场,目前答案尚不清楚。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本次加息或给全球经济带来滞胀挑战。在外部冲击加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应未雨绸缪,做好危机应对预案。首先,稳健的国内基本面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首要前提,应千方百计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其次,保持本币对美元汇率的较大弹性,缓释负面冲击的力度,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 中国财科院国际经济形势对国内冲击及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调研组; 石英华; 王宏利; 刘帅
    • 摘要: 全面系统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影响是有效应对多重风险挑战的重要前提。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不平衡因素显著增多,供给端的多重冲击、需求复苏仍显疲软、收益率波动、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等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影响。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运力结构性失衡以及美欧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供求失衡,价格维持高位;国际要素价格变化影响重点行业企业成本及利润,对上中下游企业成本及利润影响分化;国际物流成本持续高位,工业企业利润存在双重“挤出效应”;人工成本上升,对外向型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汇率波动对出口为主、进口量少的企业影响较大。本文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延续“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格局;从宏观审慎角度降低潜在外溢冲击,巩固经济平稳发展预期;持续整合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搭建平台,推动运输方式有序接替衔接,引导行业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对外向型中小企业稳岗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支持,缓解用工成本上涨压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
    • 陈锐; 李金叶
    • 摘要: 本文采用CF带通滤波法提取变量中周期波动成分测度出我国的金融周期,通过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外部经济金融冲击对我国金融周期的外溢影响。研究显示,外部产出对我国金融周期会产生一定负向影响;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上升会对我国金融周期产生强劲的负向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节点,国际股市低迷推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景气程度;2008年以来,外部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周期的负向冲击持续减弱;国际外汇市场对我国金融周期主要为正向冲击。进一步地,本文实证分析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平抑外部经济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总体来看,需要灵活适度地运用货币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有效防范外部经济金融风险。
    • 余超; 王意德; 张秀明; 贺丰果
    • 摘要: 本文利用美、欧、中、日四大经济体2000年1月~2021年5月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溢出指数法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WBS结构变点检测方法研究其结构突变及其与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关联,并通过时变以及时点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各经济体在短期、中期、长期3个不同周期视角下的溢出特征,以及在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两个重大外部事件冲击下的溢出机制。结果表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时变总溢出指数存在结构变化,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引发了溢出效应的结构转变。早期美欧两大经济体是主要的溢出风险输出方,中日是主要的接收方,但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我国的净溢出指数呈上升趋势,显示出我国抵御外部政策不确定性溢出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在金融危机之前,各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以短期冲击为主,金融危机之后中长期脉冲响应逐渐显现,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各经济体的长期脉冲响应普遍激增。
    • 邓利君
    • 摘要: 基本面及外部冲击预期的变化是超跌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反弹期间政策导向和景气上行的行业占优。复盘来看,2005年以来有13次市场短期急跌后开启超跌反弹,有5个特征:(1)短期急跌原因:基本面下行或海外较大的冲击。(2)反弹开始标志:金融数据或政策出台带来的经济预期改善或外部冲击缓解带来风险偏好提升。
    • 刘定
    • 摘要: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强调“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国发(2022)9号)明确提出“9月底前完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相关工作”。
    • 张琳; 王国刚; 毛世平
    • 摘要: 俄乌冲突引发世界对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担忧,短期内已经导致全球油气、化肥等资源品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我国肥料、管道天然气和原油对俄依赖度较高,分别达27.9%、17.3%和15.5%。这一影响将传导至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及农业生产环节,进一步抬升农业生产成本,挤压农民种粮收益,给我国粮食稳产保供带来潜在的外部冲击
    • 唐任伍; 李楚翘
    • 摘要: 经济韧性是经济体抵御冲击扰动、自我恢复和调节重组的重要机能,中国经济在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并快速恢复过程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文章在系统梳理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和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运用核心变量法考察中国经济韧性在各种危机下的现实表现并追踪其动态演进路径,借助构建的经济韧性表现整合模型加以阐释,为客观呈现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及韧性培育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深入探究包括内质禀赋、制度安排、政策工具、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多重因素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夯实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能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
    • 李沐然; 杨媛
    • 摘要: 本文从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借助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方法,考虑了世界各国的交互影响来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的新兴经济市场对我国影响更为显著,韩国、印度、中国香港发生宏观经济波动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基本上,中国对外贸易对韩国遭受冲击后的反应快且大,但受影响时间较短,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和印度贸易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 张怀英; 高欣; 李璐; 常乐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农业企业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遭受重大的外部冲击。课题小组从农业企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梳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下,农业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黑龙江省健之源黑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外部冲击下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创新举措。研究以期为农业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提供参考,保证农业企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快速应对、抓住机遇、转危为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