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塑性理论

塑性理论

塑性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099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燕山大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精密成形工程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等;塑性理论的相关文献由3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从心、汪俊、阮雪榆等。

塑性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0995 占比:99.43%

总计:31174篇

塑性理论—发文趋势图

塑性理论

-研究学者

  • 李从心
  • 汪俊
  • 阮雪榆
  • 李铀
  • 周献祥
  • 方明霁
  • 金永杰
  • 陈旭
  • 高扬
  • 任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建奇; 张海龙; 杨明; 黄侨; 田林杰
    • 摘要: 为简化现行标准中预弯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塑性理论,对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并从安全性出发,最终提出了一种预弯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采用该简化计算方法、现行标准的弹塑性计算方法及塑性计算方法分别对7根试验梁的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预弯组合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的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简化方法与弹塑性方法计算得到的7根试验梁承载力差值均低于2%;计算值略小于试验实测值和有限元模拟值,且吻合较好,可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精度及安全性的需要。所提出的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较现有标准方法及塑性方法有所简化,能用于预弯预应力组合梁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在此研究基础上,给出了采用该方法计算预弯组合简支梁桥承载力计算示例,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 陈超; 陈鑫; 刘涛; 孙勇; 还毅; 唐柏鉴
    • 摘要: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MSMA)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同传统温控形状记忆合金一样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现有的MSMA本构模型大多存在理论性强、形式繁杂、参数较多等问题,不利于实际工程应用。为此,该文借助线性化方法,建立了超弹性MSMA分段线性化应力-应变关系;引入应力择优取向马氏体变体体积分数作为内变量,基于塑性理论框架,构建了MSMA分段线性化超弹性本构模型;提出了描述临界应力与环境磁场关系的Logistic关系函数,并基于试验数据拟合了关键参数;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对考虑磁场影响下的MSMA超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滞回曲线形状和滞回耗能两个方面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临界应力与环境磁场关系函数拟合优度可达0.993;材料本构模型预测曲线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理论耗能能力与试验结果误差平均为11.9%。因此,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MSMA的超弹性变形过程和耗能能力,为预测考虑磁场影响的MSMA超弹性特性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 宫雪; 王共冬; 岳玉梅; 姬书得; 曲学军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留学生来华留学,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来华留学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这对塑性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塑性理论课程,课程公式繁多、概念抽象、推导过程复杂的特点,以及线上教学存在的师生交流困难、时差和网络延迟等问题,开展了留学生全英文塑性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的改革,采用增加工程实践案例、虚拟仿真视频等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杨光; 刘海霞
    • 摘要: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岩土工程的持续发展,岩土材料的性能在社会各界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在对岩土工程材料的塑性问题进行研究时,岩土力学性质正是塑性理论的核心.通过对岩土工程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岩土工程材料塑性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岩土工程材料的人群提供参考.
    • 刘富鹏
    • 摘要: 海洋石油平台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设计此类平台时,除了考虑平台自重及其受到的冰荷载、环境荷载、建造和安装时产生的事故荷载以外,还需考虑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物体坠落冲击载荷引起的应力集中.由此,对海洋平台的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进行落物评估分析,以验证其受力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采用Sesam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采用USFOS软件进行落物时程分析,得到落物构件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以能量法为依据,为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优化和计算校核提供参考.
    • 刘富鹏
    • 摘要: 海洋石油平台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设计此类平台时,除了考虑平台自重及其受到的冰荷载、环境荷载、建造和安装时产生的事故荷载以外,还需考虑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物体坠落冲击载荷引起的应力集中。由此,对海洋平台的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进行落物评估分析,以验证其受力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采用Sesam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采用USFOS软件进行落物时程分析,得到落物构件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以能量法为依据,为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优化和计算校核提供参考。
    • 阎奇武; 张正
    • 摘要: 为研究新型内翻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其构造要求,以已有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试验梁为参照,建立该组合连续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并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应用建立的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内翻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参数。综合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验和模拟结果,提出采用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时,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应乘0.96的修正系数。0.96倍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与组合梁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值相比较,发现二者十分接近,偏于安全,提出的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修正简化塑性理论计算值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阎奇武; 张正
    • 摘要: 为研究新型内翻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其构造要求,以已有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试验梁为参照,建立该组合连续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并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应用建立的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内翻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参数.综合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验和模拟结果,提出采用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时,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应乘0.96的修正系数.0.96倍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与组合梁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值相比较,发现二者十分接近,偏于安全,提出的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修正简化塑性理论计算值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张玮鹏; 李冬冬; 曾光辉; 张石虎; 崔梦轩
    • 摘要: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岩土材料的屈服条件呈现非线性,且越是高地应力地区这种趋势越明显,但目前基于非线性的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还较少.采用非线性摩尔-库伦屈服条件,以极限分析上限法为基础,研究边坡稳定性问题.引入新的强度参数ct和Φt,以对数螺旋线为破裂面对非加筋土和加筋土进行研究,推导了非加筋土坡稳定性系数Ns、安全系数F、非加筋土极限坡高H1和加筋土坡极限坡高H2的计算公式.在算例中采用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得出了较好的结果.总结了非线性参数m对抗剪强度指标参数ct和Φt的影响,即随着m值的增加,Φt值逐渐减小,而ct的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同时也得出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坡角β越大,边坡的极限坡高H越小的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