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CR催化剂

SCR催化剂

SCR催化剂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65452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功能材料、内燃机工程、能源工程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全国脱硫脱硝(氮)、汞、颗粒物及除尘技术研讨会、2014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电站锅炉专业技术交流年会等;SCR催化剂的相关文献由26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洪、王丽朋、吴凡等。

SCR催化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4529 占比:99.98%

总计:654671篇

SCR催化剂—发文趋势图

SCR催化剂

-研究学者

  • 何洪
  • 王丽朋
  • 吴凡
  • 陈耀强
  • 张发捷
  • 孔凡海
  • 何川
  • 吴国勋
  • 姚燕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翠涛; 陈晨; 刘丁嘉; 贾海威; 曲艳超
    • 摘要: 为分析燃煤电厂平板式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在高砷燃煤烟气中的运行效果,测试了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和新鲜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通过X射线原子荧光(XRF)、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式表征催化剂样品。结果表明:运行一年的催化剂在150~450°C烟气条件下的脱硝活性与新鲜催化剂非常接近;运行一年后,催化剂中的砷含量达到3.06%,主要以As_(2)O_(5)的形式存在;催化剂比表面积出现小幅下降,载体TiO_(2)的晶型未发生明显转变;催化剂中V^(4+)和O_(α)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催化剂未出现明显的物理中毒和化学中毒现象,具有较强的抗砷中毒性能。
    • 余沃晖; 张盼; 赵一明; 查中发; 吴瑞龙; 齐立强
    • 摘要: 在传统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催化剂的基础上,分别以钒-钛系催化剂、固溶体催化剂和新型MnO_(x)催化剂为重点介绍了近些年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活性组分的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元素掺杂、反应机理和抗性等,并通过分析不同复合型催化剂的表征总结了催化剂的性能状况以及低温脱硝效率,着重阐述了新型MnO_(x)催化剂所具有的优异脱硝特性,认为通过改性提高新型MnO_(x)的抗水抗硫性将会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最后介绍了不同负载体对新型MnO_(x)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二氧化钛负载体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三氧化二铝负载体能显著增强催化活性,二氧化铈负载体的热稳定性较好。
    • 李可君; 李芳芹; 任建兴; 刘鑫; 陈林峰; 蔡健明
    • 摘要: 随着国家能源深度调峰的推进并降低锅炉负荷运行,发现锅炉出口烟温难以驱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的问题,通过综述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NH_(3)-SCR)催化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发现单一贵金属催化剂温度窗口窄、易中毒和比表面积较小等问题影响了其催化活性,而复合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新兴的生物炭催化剂和沸石催化剂具有多孔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催化剂脱硝机理可以简单表示为其表面的酸性位点吸附氨气和氧气并与之反应,催化剂的中毒原因可总结为其内部空隙被碱金属堵塞、金属氧化物被二氧化硫抢先反应和酸性位点被羟基覆盖,具体表现为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吸附NH_(3)的效率下降。对比了商用催化剂和新兴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得出结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研发耐硫、耐水、耐碱的低温高效脱硝催化剂。
    • 任德志; 于飞; 常仕英; 杨冬霞; 马江丽; 赵云昆
    • 摘要: CHA型分子筛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酸性可调控等优势,是柴油车NO_(x)排放控制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载体材料。基于对50多篇文献的分析,综述了近20年来CHA型分子筛在柴油车用PNA和SCR催化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活性组分、分子筛结构性质、尾气组分等3个方面对CHA型分子筛载体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CHA型分子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陈晨; 贾舒雅; 刘丁嘉; 贾海威; 张颖; 曲艳超
    • 摘要: 为研究某高砷煤燃煤电厂在役板式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脱硝塔不同部位催化剂受烟气的影响,分别对新鲜催化剂和运行1年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并通过X射线原子荧光(XRF)、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粒径分析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50°C烟气条件下,运行1年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相对于新鲜催化剂有所下降,由94.52%降到最低77.12%,仍表现出较好的抗砷中毒性能;同时,催化剂中累积了大量砷元素,上下层催化剂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10.47%和9.28%;通过表征分析发现,2层催化剂同时发生了砷的物理和化学中毒,上层催化剂主要发生砷的物理中毒,而下层催化剂主要发生砷的化学中毒。
    • 黄心雨; 何东海; 许贵珊; 霍韵滢; 唐俊勋; 吕荃青; 劳燕晶
    • 摘要: 经国家环保部统计,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逐年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氮氧化物的处理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选择性催化(SCR)和非选择性催化(SNCR)作为较成熟的脱硝工艺工艺,前者具脱硝效率显著高于后者,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碳纳米管负载型锰铈低温NH3-SCR催化剂,研究考察了经不同浓度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载体对NH3-SCR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探究最佳预处理条件.
    • 曹悦; 陈传敏; 刘松涛; 贾文波
    • 摘要: 对商业V2O5-WO3/TiO2型SCR催化剂进行铜改性,拟将其取代少量下游SCR催化剂进行逃逸氨和残余NOx的同时去除.在350°C下分别测试了不同铜负载量Cu-SCR催化剂的脱氨和脱硝性能,分析反应温度、NH3/NO比及SO2、H2O等烟气成分的影响,并考察了模拟SCR尾部烟气条件下对逃逸氨和残余NOx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改性对SCR催化剂的脱氨及脱硝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Cu1-SCR催化剂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NH3和NOx去除效果,在保证高脱硝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了逃逸氨的去除.此外,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测试表明,Cu1-SCR催化剂表面的NH3会首先被氧化为NOx,随后与其余1H3反应生成N2,NO能够直接氧化催化剂表面的NH3,进一步促进NH3的脱除.
    • 石春光; 胡付祥; 张铭
    • 摘要: 调研中温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实际工程对其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中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进行分析,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谢巧; 张雷; 胡正华; 李艮香; 王超越; 李廷真
    • 摘要: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消除氮氧化物最主要的技术,相比于高温NH3-SCR催化剂,低温NH3-SCR催化剂由于其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首先简单介绍低温NH3-SCR脱硝技术应用背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别从催化剂的孔结构、暴露晶面和特殊结构(核-壳、空心结构等)三个方面,综述形貌结构效应对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的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通过对催化剂形貌结构进行优化,不仅可以调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表面活性位点(包括对活位点进行保护)和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还可以调节金属硫酸盐的吸附行为和硫酸氢铵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催化活性的目的.最后展望低温NH3-SCR催化剂形貌效应的发展方向.
    • 尹子骏; 向军; 苏胜; 卿梦霞; 赵志刚; 王中辉; 王乐乐; 江龙; 汪一; 胡松
    • 摘要: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会使烟气中SO2氧化成SO3,烟气中过高的SO3对电厂安全运行会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典型V2O5-WO3/TiO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SCR脱硝过程中烟气流量、温度、O2浓度、SO2浓度等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O3生成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反应中SO2的反应级数为0.59,当O2浓度大于3%时,O2的反应级数为0,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39 kJ/mol;实验条件下,烟气中SO2浓度增加会使SO3生成的反应速率提高;O2浓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影响并不显著;烟气温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具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SO3的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