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扩展

城市扩展

城市扩展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49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83434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城市问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4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河道治理、水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2012高校GIS论坛等;城市扩展的相关文献由109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涵秋、王海军、张增祥等。

城市扩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3434 占比:99.42%

总计:83918篇

城市扩展—发文趋势图

城市扩展

-研究学者

  • 徐涵秋
  • 王海军
  • 张增祥
  • 刘斌
  • 阿里木江.卡斯木
  • 何青青
  • 冯仲科
  • 张娇
  • 张文婷
  • 徐新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图尔荪阿依·如孜; 阿里木江·卡斯木; 高鹏文; 赵禾苗;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 摘要: 结合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对天山北坡城市群1992—2018年的城市夜间灯光进行空间扩展演变研究。利用城市扩展强度、紧凑度以及城市重心转移方法来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扩展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2—2018年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夜间灯光扩展强度值呈高-低-高变化趋势。(2)在研究期间研究区紧凑度呈递减态势,在空间上向外部延展型为主导的类型发展,城市结构呈松散化趋势。(3)研究期间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城市重心点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呼图壁县转移到乌鲁木齐的米东区,重心转移方向是东北-西北-西南。天山北坡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其城市扩展时空演变研究能够揭示区域城市化发展规律及空间结构演化,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贺婧; 李飞
    • 摘要: 基于1995年、2002年、2006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利用ArcGIS平台工具ENVI进行数据提取;通过研究影像光谱反射率和了解实地地物,提出了达州市建筑用地的提取方法。在定量分析达州市城市建筑用地的基础上,引入扩展弹性系数、扩展强度指标等多项指标,分析了达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达州市区城市扩展的速度、方向等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建筑用地沿河流发展、并尽量向平坦区域扩张,避免了山地和丘陵;而其社会经济状况对达州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江原; 郝媛媛; 黄祎宸
    • 摘要: 开展针对黄河上游甘青宁地区城市建成区空间发展模式及其植被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DMSP/OLS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甘青宁地区21座地级市(州)的城市建成区边界,并从城市空间扩展特征、扩展速度、动态度、紧凑度和重心迁移5个方面对城市扩展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以年均NDVI作为表征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的指标,从NDVI总和、均值、比值及其变化量、年际变化率及其变化百分率和稳定性5个方面对研究区2002-2013年城市建成区的植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获得的研究区城市建成区精度较高,误差率在6.7%以内;2)城市用地围绕河西走廊及黄河上游地区形成不连续的“几”字型空间形态,并具有点状、线状和面状3种不同的分布模式;3)城市扩展年均速及动态度大体呈上升趋势,且2010-2013年的城市扩展速度(4.53 km^(2)/a)是2006-2010年的2倍;4)除酒泉、海西、白银、天水、石嘴山和兰州外,其他城市建成区紧凑度指数均较高;5)城市重心在第一(2002-2006)和第二阶段(2006-2010)均向北发生迁移,在第三阶段(2010-2013)则向南发生迁移;6)城市建成区NDVI总和随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呈上升趋势;7)城市建成区植被整体呈向好趋势,从NDVI均值看,2002-2006年植被状况变差,而2006-2013年又有所改善,且NDVI均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中西部地区普遍小于东部;从NDVI年际变化率和变化百分率来看,各城市建成区均大于外围背景区;8)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普遍较背景区差,且2002-2013年近4/7的城市建成区NDVI比值及其变化量均呈下降趋势;9)城市建成区植被稳定性普遍较差,半数以上城市的变异系数在12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罗文霞; 钟康正; 周晓娟; 吕晨阳; 谢跟踪; 邱彭华; 张金萍
    • 摘要: 基于GIS和RS技术,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基础上引入不同源地等级的相对阻力因子构建城市扩展生态阻力面UEER模型,并结合水文分析Hydrology模型利用多时相的研究方法对海口市江东新区五个时期(1988年、2001年、2009年、2017年和2019年)的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从生态安全的视角探讨海口市江东新区海岸带城市扩展与生态格局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前研究区重点建设区表现出“摊大饼”式蔓延格局,但在研究时域内重点建设区的面积从49.48 km^(2)增加到61.57 km^(2),建设用地总体上是逐渐集聚的,表现出以重要交通枢纽、现有居民区和商业区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趋势。(2)城市扩展是沿着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进行的,因受制于生态隔离带并不与相邻建设用地直接相连,由“适宜扩展路径”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建设用地盲目的向外扩展。另外,生态隔离带有逐渐向建设用地渗入,打破了建设用地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3)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使得江东新区东海岸以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形成的片状区域是生态安全核心区域,虽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研究区的生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但仍应予以重视及保护。(4)结合研究区实际发展情况,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现有建设用地在禁止建设区和生态恢复区内面积占研究区总建设面积的比重由0.30%增长到15.65%,说明海岸带及其附近的建设用地虽有向生态用地演变的趋势,整体上也逐渐规范化,但生态格局依旧需要优化。
    • 高挺; 杨帆
    • 摘要: 以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的耦合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不同城市扩展阶段、扩展方式、空间结构下的轨道交通发展态势,解析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与轨道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立足现有交通布局方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可为当下及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
    • 陶奕宏; 王海军; 张彬; 曾浩然; 孙晶
    • 摘要: 城市扩展模拟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智能体模型(ABM)与元胞自动机(CA)结合可兼顾城市空间增长的自组织性和不同决策主体的决策过程,人工神经网络(ANN)可描述智能体与城市扩展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基于ANN-ABM-CA耦合模型,在构建CA转换规则时基于ABM刻画人类决策行为的影响,并采用ANN挖掘不同类型的智能体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的偏好差异,同时考虑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智能体决策行为,结合城市扩展的10个驱动因素,模拟武汉市主城区2005-2015年的扩展情况,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的ANN-CA模型,ANN-ABM-CA模型模拟性能更优,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更好地解释了城市扩展的驱动机制,OA值为97.46%,Kappa系数为0.9176,FoM值为0.4375,结果可靠且合理;2)不同收入层级的居民智能体对城市扩展的决策偏好不同;3)武汉主城区城市扩展模式主要为边缘型扩展,洪山区西南部有少部分填充型扩展、东南部出现飞地型扩展,与实际扩展情况相符。
    • 马丽; 张红
    • 摘要: 以Landsat8 OLI和landsat7 ETM遥感影像为依据,利用ArcGIS 10.2和ENVI 5.1对2000、2009、2018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及分类,得到了焉耆盆地内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焉耆盆地内4个县的城镇建设面积累计增加了63.46 km^(2),2009—2018年城镇累计扩展增加面积约44.57 km^(2),扩张面积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博湖县;2000—2018年4个县的城市紧凑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城市分型指数持续升高,绿洲内城镇呈分散扩张;2000—2009年盆地内城镇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其中绿洲北部城镇扩展面积大于中部和南部,北部山前冲积扇上的戈壁和裸地不断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和耕地。焉耆绿洲城镇用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2000—2009年绿洲北部的和硕县及和静县为外部带状扩展和内部片状填充发展模式,城镇主要沿山前冲积扇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城镇空间形态不断纵向加深加宽,绿洲中部和南部的焉耆县与博湖县为内部填充式发展,城镇以开都河为轴线,沿开都河及博斯腾湖两岸扩展。2009—2018年,绿洲北部的和静县与和硕县城镇扩展呈内部点状填充和外部横向片状扩展,绿洲中部和南部城镇从单一轴线分布变为多向分散分布。
    • 许冬凡; 张加龙; 刘钱威; 冯亚飞
    • 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发展起步晚、水平低,研究西南地区的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并进行定量驱动分析可为山地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选取云贵川三省的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1990—2020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取成都、昆明、贵阳3个城市的建成区,采用多种空间测度分析指标,分析三座城市的建成区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多项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推动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20年,三座城市的扩展速率持续增快,扩展强度先增后减,城市边界不断加长,紧凑度持续降低,城市空间质心迁移距离持续增大,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较为粗糙;1990—2020年,扩展模式以“条带状”和“星状填充”为主,城市扩展方向多顺延山脉走向,多山的地形影响了城市建设进程;社会因素驱动城市空间扩展的总效应最大,人口因素与经济因素次之,按各因素驱动城市扩展的总效应可排序为:社会因素(1.294)>人口因素(0.863)>经济因素(0.742)。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建议。
    • 张军; 高洁纯; 陈蕾; 徐强
    • 摘要: 【目的】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扩展空间,有助于解决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冲突,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方法】以赣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解译的城市不透水面作为扩展源,并利用改进后的城市扩展模拟生态阻力面模型(UEER)从本底条件、区位动力、生态阻力三大方面构建了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结果】赣江上游流域城市不透水面为466.04 km^(2),主要集中在章贡区与南康区;赣江上游流域城市扩展的阻力基面呈现出西部低,东北部高的趋势;根据最小累积阻力面结果,将城市建设空间划分为低阻力值区、中阻力值区、较高阻力值区和高阻力值区,面积分别为10551.95,9594.63,11662.87 km^(2)和3911.44 km^(2);城市扩展模拟情况表明章贡区以及南康区城市空间可扩展强度较大,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充足,崇义县、安远县及全南县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较小,发展后备土地资源紧缺。【结论】构建的城市扩展阻力模型可为赣江上游流域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生态环境脆弱的流域型城市阻力面构建提供研究思路。
    • 史姝姝; 窦银银; 陈永强; 匡文慧
    • 摘要: 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生态安全。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聚,城市化速度快,引起了城市扩展及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的剧烈变化。然而,目前对于海岸带区域的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状况的认识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产品,从多个角度剖析了海岸带区域城市扩展和地表覆盖结构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土地面积由2000年的1.66万km 2增加到2020年的4.80万km^(2),扩展强度为9.41%。41.03%的城市以高强度扩展,这些高强度扩展城市主要位于中北部海岸带。海岸带区域城市在加速扩展,2000—2010年的扩展速度为1260.04 km^(2)/a,2010—2020年城市扩展速度上升为1871.74 km^(2)/a。②20 a间城市不透水面面积持续增加,但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下降,城市绿地空间比例升高。2000年时,海岸带区域城市不透水面和城市绿地空间面积分别占城市土地面积的69.49%和20.81%,到2020年,分别占63.70%和26.72%。③海岸带区域83.33%城市的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小城市的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用地效率高。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区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