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与环境、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184篇;相关期刊522种,包括党课、对外传播、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两岸资讯一体化与新闻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新闻的相关文献由116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怡倩、徐斌、陈效卫等。

国际新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7 占比:25.3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5184 占比:74.48%

总计:6960篇

国际新闻—发文趋势图

国际新闻

-研究学者

  • 陈怡倩
  • 徐斌
  • 陈效卫
  • 于友
  • 辛研
  • 佚名
  • 吴万里
  • 王淮冰
  • 秦殿杰
  • 陈媛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靖华; 童威楠
    • 摘要: 在中文研究文献中首次有效提炼并应用DTA理论工具,考察2016-2020年《华尔街日报》涉华科技报道的新闻框架,发现涉华国际新闻报道的“东方主义”叙事演进为“影子种族主义”,对中国科技实行符号掠夺与资本侵吞的双重劫掠,以维系美国全球霸权利益。其具体实现路径为:(1)贩卖中国“坏消息”的媒体经济利益诉求和美国政府寻求对华科技遏制政策的政治诉求,成为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态度的主要内生变量;(2)涉华科技新闻深深植根于霸权统治结构中,成为国际冲突政治进程中帝国霸权的舆论操控工具。对中国科技的污名不仅存在于新闻框架中,也存在于媒体的整体议程中,旨在以美国霸权为核心实现舆论动员并驯化国际社会关系。反抗美国霸权话语的国际霸凌,需识破其“影子种族主义”话语本相及新闻专业主义伪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积极推进国际传播新秩序。
    • 赵永华; 窦书棋
    • 摘要: 近年国际舆论场上假新闻不断,中国遭受国际假新闻抹黑的事例频发。造成国际假新闻的因素有很多,而信息战是国际假新闻规模化生产的发动机与助推器。国际假新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演化不断升级,一战以来国际假新闻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争武器的国际假新闻,新闻真实成为服务战争的牺牲品;二是冷战以来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工具的国际假新闻,国家间的意识形态矛盾主导了国际假新闻的传播内容和影响方向;三是社交媒体时代作为计算宣传的国际假新闻,其表现形式更加隐蔽,背后隐藏着国际关系中的霸权结构与国家间的权力关系。在国际假新闻的历史嬗变中呈现出技术与宣传的双重合奏,国际假新闻的传播样态不断被技术重构,但宣传意图却始终存在于其内核之中,国际假新闻多是基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的主观选择。当前,以计算宣传为特征的国际假新闻是中国面临的新课题,它使中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在提倡全球治理框架下协同共治的同时需结合本国情况、利用技术手段开展防御和部署,并加强计算宣传中涉华舆论的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
    • 张颖哲
    • 摘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国际新闻报道的革新,使其在内容和传播途径上都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法探讨了国际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当下主流媒体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与传播方面的情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认知,并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基于受众的特点和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提出传统主流媒体要实现国际新闻报道与传播的优化,就要基于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在国际新闻报道中阐明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融合媒介平台、做好信息核查,拓宽新闻广度、强化深度报道等相关的建议,旨在明确国际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策略形成清晰的阐述,为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提供参考与借鉴。
    • 原平方; 王文萧; 梁欣彤
    • 摘要: 作为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国际新闻信息的流动在世界图景的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阻隔和既有的不平衡性报道秩序无疑是影响国际新闻文本差异的重要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本身所造成的信息封闭则进一步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的“信息疫情”,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之上的互联网非但未能构建一个信息共享、有效交流的世界,失序、混乱的信息传播反而加剧了误解和隔膜,进而妨碍了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然而,真实的世界图景建构与准确的认知外部世界是国际新闻的核心要素,也是判断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排除国际范围内的谣言与不实信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新闻“信息疫情”势在必行。
    • 陈效卫
    • 摘要: 国际新闻涉及澳大利亚地名的报道错误主要包括主观臆断、张冠李戴和背离客观等三大类。
    • 张颖哲
    • 摘要: 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很多读者不满足于国内新闻消息和国外简要新闻报道,因此在新格局中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成为目前国际新闻发展新方向。本文从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在西方语境下国际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构建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生态有效性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国际新闻深度报道可持续发展。
    • 陈效卫
    • 摘要: 国际新闻涉及南非专名报道的错误包括地名、人名和植物名等三大类。
    • 杨莉
    • 摘要: 文章从翻译符号学视角,将国际新闻编译视为一种符号转换行为,编译文本被视为渗透了社会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动态构造,编译者以目的符号形式建构另一全新符号文本,需符合目的语国家受众接受心理、国情民情、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政治诉求。文章以《参考消息》为语料,从编译者的符号行为角度分析符号转换过程中符号的使用、阐释、重组与操纵,提出符号顺应与符号制约策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中新闻编译的策略与路径。
    • 陈效卫
    • 摘要: 国际新闻涉及英国的报道错误包括地名、人名和综合等三大类。
    • 刘去非
    • 摘要: 国际新闻写作的“视觉”沟通是一种由“前台”语言形式(文字)启动“后台”认知运作(语象)的过程,“图像”文字可以帮助目标国受众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利用视觉思维完成信息的生发和传递,并建构起意义。“视觉化”文字传播使新闻传播活动的传受双方建立起互动关系,进而促使不同思维模式沟通和融合,并呼应新闻话语文本内语境,传达新闻话语的意图,达成彼此之间的共识,提高跨语言国际新闻传播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