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四波混频

四波混频

四波混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3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88314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电子学报、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通信学会201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中物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交流会、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等;四波混频的相关文献由1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武保剑、张彦鹏、孙江等。

四波混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8314 占比:99.77%

总计:188757篇

四波混频—发文趋势图

四波混频

-研究学者

  • 武保剑
  • 张彦鹏
  • 孙江
  • 文峰
  • 王维涛
  • 荆杰泰
  • 邱昆
  • 黄德修
  • 傅盘铭
  • 张新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笑吟; 刘胜帅; 荆杰泰
    • 摘要: 光既可以携带自旋角动量,也可以携带轨道角动量。自1992年由Allen等提出光学轨道角动量的基本概念以来,光学轨道角动量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光学轨道角动量具有无限带宽以及不同模式相互正交等特点,这使得通过光学轨道角动量来传递信息变成一项十分有前景的技术。在概述光学轨道角动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在连续变量系统中利用四波混频过程制备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的纠缠源,包括13对复用的连续变量纠缠确定性产生、9组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的三组份纠缠的制备、基于66个光学轨道角动量模式的大规模量子网络的实现,以及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纠缠源的最新应用,包括利用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的连续变量纠缠实现9通道全光量子隐形传态以及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型量子密集编码。
    • 贾帅阳; 苟源; 康仪; 赵艳; 饶菁
    • 摘要: 针对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多通道射频光传输模块的通道间隔较小时,因四波混频效应产生的带宽内杂散信号和高低温下波长漂移导致通道增益波动大的问题,基于四波混频原理和光发射机波长调谐原理,设计了多通道射频光传输模块增益波动和带内杂散解决方案,采用波长组合的优化算法计算出满足要求的一组波长值,通过温度调谐光发射机波长,并使用一种基于调谐波长的调试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将杂散信号调试到工作带宽之外,且同通道、同频点的全温增益变化小于2 d B。
    • 徐笑吟; 刘胜帅; 荆杰泰
    • 摘要: 双模纠缠态是量子信息领域一种重要的量子资源,本文基于四波混频过程从理论上提出了对双模纠缠态的单个模式(单模放大方案)和对双模纠缠态的两个模式(双模放大方案)的放大.利用光学分束器模型来模拟在光学传输过程中损耗引入的真空场噪声,利用部分转置正定判据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放大方案中四波混频过程的增益对初始双模纠缠态的纠缠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损耗情况下,两个方案中初始双模纠缠态的纠缠度都随增益的增大而减小,直至消失,且双模放大方案中初始双模纠缠态纠缠消失得比单模放大方案中更快.本文的理论结果为实验上实现基于四波混频过程的双模纠缠态的放大奠定了理论基础.
    • 唐晓帆
    • 摘要: 近年来,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制备高性能多样化的集成量子多组份纠缠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可调谐激光器泵浦氮化硅微环谐振腔,在三阶非线性效应的作用下谐振腔内会发生四波混频现象,产生信号光和闲置光。基于信号光和闲置光之间是否存在纠缠的纠缠判据,计算出各组份信号光与闲置光之间的纠缠度。结果显示微环谐振腔可以产生八对双组份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态。该纠缠源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易于集成的优势,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中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 郏帅威; 汪伟; 谢小平; 黄新宁
    • 摘要: 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网络接入节点多路激光链路传输需求,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参量效应,并结合色散控制,开展全光合路处理技术研究。采用VPI 10.0模拟平台构建了时间透镜全光合路系统,验证了4路速率为10 Gbps的差分相移键控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信号光以及通断键控调制OOK(On-Off Keying)和DPSK混合制式信号光的全光合路可行性,并对全光合路技术实现中色散、光功率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所提出的全光合路技术具有数据处理带宽大、通信制式兼容且系统复杂度低等优点,可有效降低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的资源需求与载荷成本,为下一代空间激光骨干网的发展与全面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 董安琪; 张凯; 荆杰泰; 刘伍明
    • 摘要: 簇态是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资源,因其具有独特的纠缠性质和丰富的结构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四波混频过程产生四模纠缠态的方案,利用部分转置正定判据和本征模分解研究其内部纠缠特性.此外,通过调控平衡零拍探测的相对相位和后处理噪声信号,将输出的纠缠态重构优化,最终生成三种不同结构的四模簇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有限的压缩条件下产生簇态而引入的额外噪声.本文理论结果为基于原子系综四波混频过程产生可扩展的连续变量簇态提供可靠方案.
    • 曹雷明; 杜金鉴; 张凯; 刘胜帅; 荆杰泰
    • 摘要: 多模量子关联与纠缠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量子信息处理、量子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热铷原子系综中的四波混频过程,通过构建具有空间结构的锥形泵浦光和锥形探针光,在实验上产生具有量子关联的锥形探针光和锥形共轭光,并测量到量子关联光束之间的强度差压缩约–2.6dB.通过改变单光子失谐、双光子失谐、泵浦光功率和铷原子池温度等实验参数,研究量子关联光束之间的强度差噪声随实验参数的变化关系.除此之外,通过“整体衰减法”和“局部切割法”对量子关联光束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不仅实验测量了量子关联随透射率的变化关系,而且深入研究了量子关联的多模特性.本文的实验结果在量子信息处理以及量子通信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 孙凡; 文峰; 武保剑; Tan Ming-Ming; 凌云; 邱昆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正交泵浦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相位保持幅度再生方案,实验分析了泵浦、信号及其端面反射场之间的多重四波混频(FWM)转换过程,探索了同向场作用下的共轭光再生能力.测量了注入不同信号光功率、信号质量情况下获得的幅度噪声压缩效果以及相位输出特性,印证双向正交泵浦SOA再生器的相位保持幅度再生功能,通过实验测量得到2.2 dB的幅度噪声压缩结果.进一步通过仿真分析系统,探讨了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信号的工作特性,表明该再生器可在相同工作参数下支持高阶信号的再生需求.
    • 张迪; 巴诺; 费金有; 钟鑫
    • 摘要: 在一个具有隧穿感应量子干涉的非对称双量子阱中,设计一种可操控的空间涡旋四波混频方案.通过调谐探测场的失谐和耦合场及涡旋场的Rabi频率,可有效控制涡旋四波混频的螺旋位相和强度分布,并利用色散关系解释数值结果.
    • 黄文艺; 杨保东; 樊健; 王军民; 周海涛
    • 摘要: 基于铯原子菱形能级6S_(1/2)(F=4)→6P_(5/2)(F’=5)→6D(F’’=6)→7P_(3/2)(F’=5)→6S_(1/2)(F=4)系统,在波长为852 nm(6S_(1/2)→6P_(3/2))和917 nm(6P_(5/2)→6D)两红外抽运激光共同激励下,通过四波混频过程频率上转换产生了波长为455 nm(7P_(3/2)→6S_(1/2))的相干、准直蓝光.实验上详细研究了抽运光偏振组合、功率、铯原子气室温度对蓝光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了一束波长为894 nm(6S_(1/2)(F=3)→6P_(5/2)(F’=3,4))的反抽运激光,将更多的原子抽运回基态6S_(1/2)(F=4)超精细能级,显著增加了相干蓝光功率的输出,在水下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