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61021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俏军、杨波、罗沛华等。

呼吸窘迫综合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1021 占比:99.84%

总计:161286篇

呼吸窘迫综合症—发文趋势图

呼吸窘迫综合症

-研究学者

  • 何俏军
  • 杨波
  • 罗沛华
  • 于晓钧
  • 刘光辉
  • 刘颖
  • 卓玛
  • 周永军
  • 唐文燕
  • 孙永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宁; 孙龙
    • 摘要: 目的检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在我国驾驶员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并检验ESS总分与危险驾驶行为频率,自评事故风险以及交通事故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599名驾驶员完成ESS中文版和驾驶行为量表。结果修订后的ESS包含7个题目,信度为0.846。在过去一个月驾驶活动中,5%驾驶员存在危险性嗜睡情况。ESS总分可以有效地预测驾驶员危险及时频率和自评的事故风险,可以有效地区分有无交通违规的驾驶员。结论修订后的ESS的信度和效度较好,研究者未来应当重视我国驾驶员的嗜睡情况,提高道路安全。
    • 谢淑华; 陈志伟; 凌华
    • 摘要: 目的:研究早产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和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入住我院NICU的符合入组条件的27例早产儿,在出生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检测结果,并根据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将早产儿分为低维生素D组和高维生素D组,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RDS的差异性,比较出现与未出现RDS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低维生素D组早产儿RDS发生率较高维生素D组早产儿明显升高(P<0.05);出现RDS早产儿相比于未出现RDS早产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较大程度下降(P<0.05).结论:25羟维生素D水平和早产儿发生R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的早产儿出现RDS的风险性更高,且出现RDS早产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更低.
    • 罗丹凤
    • 摘要: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现状,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干预,探究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数字双盲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仰卧位通气法干预,研究组接受俯卧位通气法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24h后研究组PaCO2 (43. 0 ± 4. 7) mmHg、PaO2 (94. 0 ± 16. 9)mmHg、SpO2(99. 0 ± 2. 0)% 、PaO2/FiO2 (208. 9 ± 24. 0)及PH值(7. 5 ± 0. 6)均高于对照组PaCO2 (40. 1 ± 2. 8)mmHg、PaO2 (73. 0 ± 11. 4)mmHg、SpO2 (94. 0 ± 2. 5)% 、PaO2/FiO2 (165. 9 ± 22. 0)及PH值(7. 2 ± 0. 3) (P<0. 05);研究组住院时间(13. 0 ± 2. 0)d、上机时间(21. 2 ± 4. 4)d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8. 9 ± 3. 2)d、上机时间(35. 3 ± 5. 3)d(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2. 3% )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5. 0% )(P<0. 05).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俯卧位通气干预,可有效缩短上机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卢隽滢; 卢红艳; 常明; 王秋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分别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除呼吸机后呼吸支持方式分为NIPPV组(20例)、BiPAP组(24例)和NCPAP组(26例),分析三组患儿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1周内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拔管前三组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BiPAP组无创通气后6 h PaO2、12 h 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通气期间患儿腹胀发生率较BiPAP组和NCPA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的过渡方式,NIPPV与BiPAP均能更好改善肺通气功能;在NIPPV使用中需要关注避免PaCO2过低;在BiPAP和NCPAP使用中需关注腹胀的发生.
    • 邹芳; 唐文燕
    • 摘要: 目的 研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早产儿和极度不成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40例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和极度不成熟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予以NIPPV初始给氧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予NCPAP初始给氧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改善情况,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及腹胀的发生率,通过以上指标,判断NIPPV作为无创辅助通气在治疗早产儿和极度不成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否疗效更好和更安全.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IPPV在治疗早产儿和极度不成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中降低PCO2效果优于NCPAP,且未增加腹胀及肺出血发生率,而呼吸暂停、BPD及ROP发生率NIPPV组比较NCPAP组更低.结论 NIPPV在早期早产儿和极度不成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安全、有效,比NCPAP效果更佳.
    • 黄晓展
    • 摘要: 目的 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析.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NICU治疗的68例NRDS的早产儿纳入研究,基于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均联用枸橼酸咖啡因,参照组为常规维持量(5mg/kg),试验组为高维持量(10mg/kg),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并掌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5%,参照组为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RDS治疗中高维持量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高于常规维持量,能更好改善患儿通气状态,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谭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分析.方法: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160例早产儿的RDS产前临床预防情况,所有病例均选择地塞米松为首剂,依据使用时间长短分为不足组(80例)、超出组(80例),标准为胎儿娩出后一日,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 不足组RDS占比为10%(8/80),超出组RDS患儿占比为1.25%(1/80),不足组RDS患儿占比较高(P<0.05);不足组死亡患儿为11.25%(9/80),超出组致死患儿占比为3.75%(3/80),不足组致死占比较高(P<0.05),不足组败血症患儿占比为2.5%(2/80),超出组败血症患儿占比为5%(4/80),不足组败血症患儿占比较低(P<0.05).结论 在产前进行早产儿RDS预防时应选择地塞米松,效果较好,有利于胎儿肺部发育.
    • 邹芳; 唐文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胎龄<31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时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且使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为无创高频通气(N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辅助通气治疗前及治疗6h后血气中pH、PCO2及PO2三项指标变化,以及两组患儿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时统计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均在患儿出生4-6周后诊断).结果 无创高频通气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减少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并未增加肺出血、颅内出血及腹胀的发生率.结论 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