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热力学

吸附热力学

吸附热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4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9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94448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广东化工、化工学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联胜杯”第八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吸附热力学的相关文献由1551位作者贡献,包括费正皓、张全兴、蒋煜峰等。

吸附热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9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4448 占比:99.53%

总计:94891篇

吸附热力学—发文趋势图

吸附热力学

-研究学者

  • 费正皓
  • 张全兴
  • 蒋煜峰
  • 陈金龙
  • 唐树和
  • 李爱民
  • 展惠英
  • 王京平
  • 刘福强
  • 原陇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勇; 冯艳文; 王荷芳; 施泽涛
    • 摘要: 通过研究吸附材料投加浓度、吸附过程反应时间以及初始刚果红废水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烟秆渣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吸附模型。结果表明:烟秆渣吸附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0~120 min,最大平衡吸附量为61.5 mg/g。烟秆渣吸附刚果红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浓度的增大,速率常数不断减小。烟秆渣吸附刚果红过程中ΔH>0,说明吸附过程中体系吸热,ΔG0说明烟秆渣吸附刚果红过程中固液界面的无序性和混乱度在增加。
    • 包红; 王珩
    • 摘要: 本研究在热解炭表面接枝间苯二胺和烯丙基磺酸钠制得两性热解炭,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对水中3-羟基甲苯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并用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来探讨用两性热解炭吸附3-羟基苯甲酸的机理。结果表明:3-羟基苯甲酸用两性热解炭来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对模型的拟合便于分析吸附剂的吸附特征,采用Langmuir方程,该过程属于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吸附3-羟基苯甲酸的焓变(∆H)为17.13 kJ/mol,熵变(∆S)为73.47 J/(mol∙K)。
    • 彭传云; 张少文; 张星星; 吴春来; 冯勇; 赵丹; 赵联朝
    • 摘要: 制备了壳聚糖、SiO_(2)改性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利用FT-IR,XRD,BET和VSM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壳聚糖、SiO_(2)成功修饰在Fe_(3)O_(4)磁性材料表面,新制备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且饱和磁化强度为85.84 emu/g,磁响应明显;新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
    • 赵佳昕; 李文博; 王吉坤
    • 摘要: 为了提高羟基磷灰石的分散性,通过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添加柠檬酸提高样品的分散度、降低晶粒尺寸,从而提高在模拟水样中的除氟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主要参数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不同柠檬酸添加比例下水热合成羟基磷灰石。结果表明,柠檬酸的加入会显著影响羟基磷灰石在纳米尺度下的微观形貌。利用Box-Behnken设计的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确定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最佳参数为:水热温度147°C、水热时间8 h、柠檬酸添加量0.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成功得到高分散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针对模拟水样(氟离子质量浓度为6 mg/L)除氟效率达44.6%,除氟容量为2.678 mg/g,高于同等测试条件下的市售羟基磷灰石测试值(1.437 mg/g)。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表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Freundlich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ΔG^(0)0)的过程。羟基磷灰石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通过造粒成型及连续吸附装置对所制羟基磷灰石样品进行评价,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连续9 d保持在1.0 mg/L以下,该吸附剂具有良好除氟效果。
    • 常辉; 崔素萍; 王亚丽; 刘世杰; 徐海英; 时晓轩
    • 摘要: 水泥浆粉含有可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成分,可作为吸附剂来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本文利用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不同水化龄期的水泥浆粉来处理含Pb^(2+)废水,通过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水泥浆粉龄期、浆粉用量、Pb^(2+)浓度、pH值、温度、时间对Pb^(2+)去除效果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浆粉对废水中的Pb^(2+)去除率普遍大于80%。在35°C、pH=2、吸附时间200 min时,0.04 g水灰比为0.50、水化龄期为60 d的水泥浆粉对初始浓度为700 mg/L的Pb^(2+)溶液的Pb^(2+)去除率为96.06%,吸附容量为336.22 mg/g。水泥浆粉对Pb^(2+)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
    • 王宇峰; 田佳; 张荥斐; 袁佳; 刘屾淼; 韩海生; 孙伟
    • 摘要: 为了增强在高碱溶液体系中选择性除砷的效果,通过砷的硫代实验提升砷酸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差异性,采用碱性阴离子树脂对硫代砷酸盐进行吸附,并考察液固比(溶液体积与树脂质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 H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代实验后,溶液体系中的含砷组分主要以一硫代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液固比为10:1、反应温度为25°C、反应时间为150 min、pH为12.5的条件下,树脂对一硫代砷酸盐的吸附效率为86.54%;树脂吸附一硫代砷酸盐的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为33.37 mg/g。
    • 郭南; 吕珍珍; 周雨杭; 曹战文; 梁爽; 侯志广; 逯忠斌
    • 摘要: 为研究溴氰虫酰胺(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上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探究了土壤性质和溶液初始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NA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方程,0~12 h快速吸附,平衡吸附时间为48 h,1 mg·L^(-1)时的平衡吸附量为1.21~2.40 mg·kg^(-1)。不同土壤对CNA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25°C下Freundlich吸附常数范围为1.11~4.97,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黏粉粒含量正相关。通过热力学试验发现,CNAP的吸附是吸热反应,吸附Gibbs自由能变为负值,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发生,吸附焓变小于40 kJ·mol^(-1),属于物理吸附。初始pH显著影响潮土、褐土、红壤土对CNAP的吸附量,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最适吸附pH为4~5,黑土和水稻土不受初始pH的影响。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模拟表明CNAP和黄腐酸能形成较强的氢键。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对CNAP有不同的吸附特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温度、增加黏粉粒含量有利于吸附。
    • 郭迎卫
    • 摘要: 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浓度、体系pH值、离子强度、温度、动力学、热力学等不同影响因素在Na基膨润土对Pb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Na基膨润土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Pb的吸附,假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很好地模拟了相关数据。随着体系吸附剂浓度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点位,从而促进了Na基膨润土对Pb的吸附。较低的p H反应体系有利于Pb的吸附。热力学数据证明,Na基膨润土对Pb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较高的温度促进了吸附过程的进行。
    • 吕凤程; 王丁; 李中林; 李玉平; 李义兵; 何贵香
    • 摘要: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γ-AlOOH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N_(2)吸附−脱附法对γ-AlOOH的显微结构与形貌,以及对酸性大红GR的吸附性能进行分析与测试,研究吸附时间、酸性大红GR溶液的初始pH和初始质量浓度对γ-AlOOH吸附酸性大红GR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OOH吸附剂为核−壳微米花分级结构,纯度较高,比表面积为205.07 m^(2)/g,平均孔径为3.07 nm。在酸性大红GR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体积为200 mL、pH值为2、温度为25°C条件下,1 gγ-AlOOH吸附剂对酸性大红GR的吸附量达470.65 mg,酸性大红GR脱除率为78.44%,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经过8次循环吸附后,1 g再生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酸性大红GR的吸附量仍达到422.57 g,脱除率为70.43%。
    • 梁宁
    • 摘要: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含磷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磷初始浓度为50mg·L-1、吸附剂投加量20 g·L-1、pH值为4.5、吸附时间10h的条件下,磷去除率达93.15%.采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双常数模型,对吸附效果进行拟合分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各浓度的实验数据均能较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当磷溶液的初始浓度为50mg·L-1时,实验结果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当磷溶液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0mg·L-1、150mg·L-1时,颗粒内扩散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对实验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效果.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符合污泥活性炭对含磷废水的吸附特性,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