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0200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文教资料、黑龙江高教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古代文学教学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芬、龙治勇、孙春艳等。

古代文学教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0200 占比:99.74%

总计:90431篇

古代文学教学—发文趋势图

古代文学教学

-研究学者

  • 王丽芬
  • 龙治勇
  • 孙春艳
  • 党月异
  • 吴在庆
  • 吴大顺
  • 唐祖敏
  • 孙玉安
  • 宋秋敏
  • 张彩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舒旋
    • 摘要: 21世纪以来,在"大文学"观的视角下,文学研究以文学为本位,引入史学、经学、文献学等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而高校的专业教学应结合研究动向,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古代文学教学容易局限在纯文学观念中,存在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法单一这两个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根据古代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依据大文学观来教学。在大文学观视角下运用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并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去选择教学内容,由此解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法单一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
    • 张文莉
    • 摘要: 古代文学教学工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两者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具体来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创新元素,教师通过引经据典,讲解古典文学作品中具备在人文思想价值方面的创新元素,创新型作家以及古代文学体裁的创新变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本文简要对当前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 毋薛
    • 摘要: 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学最高成就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经验与人文精神。高校通过古代文学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培养他们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都安排了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缺乏文言文知识储备,从而导致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同时,古代文言文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 李金善; 赵然
    • 摘要: 詹锳先生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始于战争年代,转型于异国他乡的求学期,最终形成于回归祖国后。詹锳对人才培养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独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培育宽广的国际视野与开放精神;抓住古代文学中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问题和项目,把学术研究和教学完美结合起来,采用文献考证法和现代的科学索引法教学与研究,不仅注重中国古代文学扎实的基础训练,也注重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詹瑛的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当今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仍有启示意义。
    • 曹冬栋
    • 摘要: 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多有体现。课程思政理念下借助茶文化的育人价值与育人作用,拓展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思政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有机融合,也能助力思政教育、茶文化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协同发展。从茶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特点入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茶文化融合意义,拓展融合途径,助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架构完善,有利于提升教育力量,更能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提升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确保大思政教育格局构建时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 黄立一
    • 摘要: 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其创立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一流学者。无锡国专强调修身立志,根柢学问,优游涵泳,会通中西,持经达变,契合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需求,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对当下古代文学教学仍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王冬梅
    • 摘要: 古代文学发展的广泛关联性和明显的前后传承性、古代文学学习的主体自我体验性及古代文学作品解读的知识积累要求等学科特点,决定了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必定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具有相对稳定的继承;而新的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又势必带来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新变.古代文学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并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契合本学科的思考和探索,做到传统性继承与现代性新变的融合,真正利于新时代古代文学的教与学.
    • 郗韬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因课时减少、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分类评价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精华、重视古诗词吟诵、介绍学术新信息等形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时减少带来的消极影响;课堂讨论和撰写小论文、创作古诗词,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吕书宝
    • 摘要: 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古代文学教学作为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丰富文化价值体验、提供更多审美观念、发挥厚重教育价值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在作用驱动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要从革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等方向入手,并通过课堂联动、实践联动、技术联动、主体联动等对策为获得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联动效果奠定基础.
    • 王爱明
    • 摘要: 古代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们古代文学的背诵与翻译,这样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对古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而学生们也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阻碍着教师教学的水平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