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1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275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德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古代教育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洪成、成有信、李姝睿等。

古代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275 占比:97.93%

总计:19682篇

古代教育—发文趋势图

古代教育

-研究学者

  • 吴洪成
  • 成有信
  • 李姝睿
  • 韦石
  • 刘平
  • 刘幸福
  • 刘效军
  • 刘秀峰
  • 吕闽
  • 周美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随敬德
    • 摘要: 阴阳观念与古代教育的联系起始于战国时期,至汉代时正式确立.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具体表现在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教育思想、女子教育思想和道德、法律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三个方面.
    • 胡学敏
    • 摘要: 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通过梳理德育的基本方法,以此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并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 李再娣; 姜君
    • 摘要: 通过文献法和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古代赫哲族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手段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并对其具体内容做了厘清和界定.古代赫哲族的教育形式主要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在社会教育中,既包括传统意义的生产、道德、文化、宗教等内容,也包括军事教育和游戏教育.始于八旗官学的学校教育是古代赫哲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赫哲族教育的实现手段基本以口头教育和身体教育为主,其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受众面小,但富于民族情感和智慧.
    • 李再娣; 姜君
    • 摘要: 通过文献法和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古代赫哲族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手段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并对其具体内容做了厘清和界定。古代赫哲族的教育形式主要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在社会教育中,既包括传统意义的生产、道德、文化、宗教等内容,也包括军事教育和游戏教育。始于八旗官学的学校教育是古代赫哲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赫哲族教育的实现手段基本以口头教育和身体教育为主,其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受众面小,但富于民族情感和智慧。
    • 周美慧
    • 摘要: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的经济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科学文化的兴盛,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也给中华子孙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著作:《论语》《孟子》《道德经》《荀子》《礼记》《中庸》等.这些著作中的古代教育理论连绵数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典型的历史特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教育家们集合历代教育实践的经验智慧,提出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伟大的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等内容,有效帮助教育者了解当代教育的优势与弊端,推陈出新,解决当今教育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四个方面仍有重大启示与借鉴意义.
  • 8. "现代教育"之辨 北大核心 CHSSCD
    • 巢洪政
    • 摘要: "现代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成熟是和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与"现代教育"对应的应是"古代教育",而非"传统教育".辨别清楚"现代教育"的概念,对于全面认识"现代教育"、指导我国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等诸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周美慧
    • 摘要: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工业革命以前,中国的经济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科学文化的兴盛,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也给中华子孙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著作:《论语》《孟子》《道德经》《荀子》《礼记》《中庸》等.这些著作中的古代教育理论连绵数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典型的历史特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教育家们集合历代教育实践的经验智慧,提出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伟大的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等内容,有效帮助教育者了解当代教育的优势与弊端,推陈出新,解决当今教育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四个方面仍有重大启示与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