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1饲料酶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饲料酶制剂大会
2011饲料酶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饲料酶制剂大会

2011饲料酶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饲料酶制剂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青岛
  • 出版时间: 2011-05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新饲料》杂志社

会议文集:2011饲料酶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饲料酶制剂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选用健康的1日龄的三黄鸡1200羽(公母各半),初生重接近,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羽(公母各半),分别为A1、A2,A3、A4。A1组饲喂常规蛋白质水平日粮,A2组饲喂低蛋白水平日粮(0~4周蛋白质含量低5%,5~12周蛋白质含量低5%),A3组日粮在A1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5mg/kg的PT125TM,A4组日粮在A2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5mg/kg的PT125TM。分别在4周龄,8周龄、12周龄三个阶段测定宁都三黄鸡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和肌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免疫器官指数、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在6周龄和12周龄测定宁都三黄鸡日粮干物质消化率和氮的表观消化率、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6、8、10、12周龄时测定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PT125TM蛋白酶可提高宁都三黄鸡干物质消化率和氮的表观消化率,提高宁都三黄鸡的饲料转化率,特别是在生长发育期效果显著;提高三黄鸡抗热应激能力,降低由于热应激造成的生产性能的损失;提高蛋白质消化率,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节约蛋白质资源。
  • 摘要:本文利用重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茵诱导表达可产生耐高温α-淀粉酶,在摇瓶发酵的水平上,从诱导时间、甲醇添加量、pH值、接种量4个因素考察了发酵条件对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的影响,结合四元线性回归正交设计研究方法构建出甲醇诱导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耐高温α-淀粉酶的回归模型;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诱导时间96h、甲醇添加量0.5%、接种量150mL、摇床转速200r/min。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下,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为217.2U/mL。
  • 摘要:植酸酶是一种能降解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植酸及植酸盐类的磷酸单脂水解酶,可以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盐、肌醇和磷酸。当前植酸酶主要是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学领域,可以提高单胃动物磷和矿物元素吸收,还可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本文对植酸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性质及其在动物营养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综述。
  • 摘要:微生物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已经在饲料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饲用脂肪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5,pH在2.5~11.5范围内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0℃,耐温性能良好,85℃制柱后酶活残留率85%以上;Ca2+、Mg2+、K+、Na+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Fe2+、Ba2+、Mn2+、Zn2+、Pb2+、Ag+和表面活性剂CTAB、SDS、Tween-80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Cu2+、Li+、EDTA对脂肪酶活力影响不大。此外该酶还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 摘要:本文以12%鱼粉的典型鲫鱼饲料配方(Dc)为对照参考,以植物蛋白源取代50%鱼粉蛋白后的配方为基础,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酸酶(0FTU/kg、1000FTU/kg,2000FTU/kg、4000FTU/kg饲料)对鲫鱼生长,机体组成、蛋白质消化率、磷消化率的影响,以及该植酸酶的热稳定性。试验鱼苗种试验鱼苗种选用池塘培育的异育银鲫鱼苗,初始平均体重27g/尾。鱼苗个体整齐,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生长试验开始之前,先在池塘网箱中对苗种进行为期一周的适应性驯化,以对照组试验饲料(Dc饲料)饱食投喂。驯化结束后随机分组,共设8个处理分别对应于8种饲料(Dc和D1~D7),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置于1.5m×1.5m×1.0m网箱中进行生长试验。
  • 摘要:随着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饲料酶制剂活力的检测工作对于饲料酶制剂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影响饲料酶制剂活力测定的四大定义要素及非定义要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为广大饲料酶制剂工作者认识和掌握酶制剂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阐述了植酸酶使用中的添加量、钙磷比和维生素D水平,以及潜在营养价值的应用,对植酸酶的使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 摘要:饲用酶制剂能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养分的消化吸收,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对解决水产饲料资源短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叉。本文结合水产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介绍了饲用酶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饲用酶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采用毕赤酵母重组基因工程茵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以甘油和甲醇作为碳源;氮源采用NH4+;发酵温度28℃~30℃;pH控制在4.8~5.0;采用氧气限制补料,溶氧控制在20%~55%。采用如上工艺,发酵周期为180h,最终发酵液中木聚糖酶酶活力可以达到20000U/mL。
  • 摘要:植酸酶可以提高单胃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等物质的利用率,降低磷的排放量。通过定点突变、糖基化修饰、固定化和包衣等技术提高植酸酶产品耐热性,可以促进植酸酶在颗粒饲料的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对植酸酶产品耐热性的合理评价方法。
  • 摘要: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迅猛,年产配合饲料总量突破1.07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与此同时,我国饲料工业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也越显突出。饲料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每年饲料原料进口数量和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自给问题异常突出。目前,我国养殖业所需大豆粕约70%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连年攀升,波动大,已严重影响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畜禽养殖数量也将不断增加,饲料资源供给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会越加突出。因此,为满足我国饲料工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需求,必须在非常规饲料的加工处理与高效利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利用这些新技术充分开发我国非传统饲料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来弥补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使饲料养殖业逐步向安全,优质、高效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 摘要: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化工、医药、饲料和能源等领域。目前,脂肪酶应用于饲料工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脂肪酶近年来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简要的综述,为脂肪酶在饲料中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酶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大大加快生命体内的生化反应速度,但是不改变生化反应的本质,并且不会造成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因此具有高效,环保性。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酶制剂在低碳经济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是饲料行业关注的焦点,更是人类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文章将重点阐述酶制剂在无抗生产和缓解环境污染中的作用:①甘露聚糖酶可降解日粮中的甘露聚糖为甘露寡糖,从而调节畜禽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②木聚糖酶可通过典型的酸碱亲核水解反应作用于饲料原料中的木聚糖,从而产生木糖或木寡糖,高度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和丁酸的产生,从而抑制沙门氏菌等厌氧菌的繁殖,减少下痢;⑤溶菌酶可切断细菌胞壁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从而使细菌涨裂死亡,替代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⑤噬菌体酶可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上糖与肤间的酰胺键或肽内氨基酸残基间的连接键而使细菌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用于感染其他细菌。解决后抗生素时代细菌耐药性的问题;⑥泛素化酶Nrdp,该酶能够直接结合在免疫识别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两个信号分子,从而实现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帮助机体有效清除病毒感染并减弱炎症损害的作用;⑦植酸酶在畜禽和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可提高植物磷的利用率,减少外源磷的添加,有效降低环境中磷的排放和污染;⑧非淀粉多糖酶的应用可降低日粮中氮的水平,缓解环境中富氮化污染;⑨卤醇脱卤酶,过氧化物酶和有机磷农药降解酶曾分别可降解工业废水和生活水体中的化学物质以及农药残留,保护自然环境。
  • 摘要:反刍动物有不同于单胃动物的消化系统,瘤胃微生物区系非常复杂,能够分泌特异性的酶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并且反刍动物能够从这些微生物细胞及其发酵产物中获得能量,因此,在反刍动物日粮组成中,粗饲料占有重要比重。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粗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依然限制了反刍动物可利用能量的吸收从而造成营养浪费,已有很多试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但是,目前人们对于外源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反刍动物中外源纤维素酶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 摘要:饲料酶制剂研究发展很快,但是目前饲料酶制剂开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酶制剂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还有不少的争议,而且这些问题和争议将会很长时间存在,目前不少的饲料酶制剂产品并不达到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要求,产品设计的盲目性还比较普遍。但不可否认,酶制剂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饲料添加剂之一。作为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生物技术产品,天然、绿色、安全、高效是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使用具有广阔前景。饲料酶制剂,比其他酶制剂更加复杂,问题更突出,其中对酶制剂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如何和动物营养结合起来、如何量化使用价值、如何营养化等等。“饲料酶制剂的应用,对传统的动物营养学说提出了挑战,如饲料配方、原料选择和营养需要量等方面需要重新研究或修正”(Sheppy,2001),Noblet等(2010)也提到,酶制剂的使用将影响饲料的净能值,说明了酶的使用必须与动物营养的基础结合起来。所以,有必要讨论酶制剂在饲料中应用应考虑的因素和酶制剂的功能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 摘要:本文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5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5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5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mg/kg蛋白酶AG的以上5种饲料,试验期60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 75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1 75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