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浙江义乌
  • 出版时间: 2012-12-17

主办单位:中国环保联合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讲述了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环境保护工作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入手,创建优美水环境、打造清新大气环境、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提升环境监管能力,谋划环境监管能力体制机制,提出了实施齐防共治,创建优美水环境,推进联防联控,打造清新大气环境,深化共建共享,加强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北京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一个以治理PM2.5为标志的新阶段,空气质量考核指标由二级天改为浓度下降率带来的重大变化,总结了PM2.5污染减排对优化北京产业结构的影响,为保障上述措施的实施,北京还将制定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工艺强制退出的经济补偿政策、研究制定引导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经济鼓励政策、制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原料和产品的经济鼓励政策等,由上可知,从“十二五”至“十三五”的一段时期内,PM2.5污染减排将成为促进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使北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面体现了现代世界大都市的特征,最终促使北京逐步走上可持发展的官居城市道路。
  • 摘要:本文讲述了2001年以前小汤山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问题,分析了小汤山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小汤山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机制的效果评价,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而本文即旨在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之路,基于小汤山实践,通过政策手段的调控,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
  • 摘要:本文讲述了湖泊湿地生态补偿意义,总结了白洋淀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现阶段的中央资金拨付及使用以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投入为主,覆盖面偏窄;补偿模式也以直接的现金补偿为主,缺少产业扶持、生态扶贫、引导生产方式改变和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等补偿模式。
  • 摘要:本文讲述了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作用,总结了做好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完善三峡后续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狠抓重点,提高后续工作生态环保效益,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三峡等方面的对策。
  • 摘要:本文讲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在住宅开发中的重要性,住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提出了针对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噪声污染源,固体污染源方面的具体措施,住宅项目的建设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不但提供给社会更多的住房面积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而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创造一个适于百姓生活、工作的环境,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单位以及相关下游产业参建单位,务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在进行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是房地产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摘要:针对海岸带与港口总体规划的SEA、沿海港口自然资源评价、海岸带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对于内河港区规划环评的研究不多,因为内河港区分散、规模小、不规范,随当地开发强度加大而港口增多,很多内河港区随早期城市化进程处于城市建成区,对居民影响较大等原因。上海市内河港区规划环境评价的实践表明,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时间仍显较晚,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公众参与、环境减缓措施等方面尚显不足。对于内河港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重要航道、港区是引水河道、水源保护区,现有港区位于居民聚居区等诸多问题,应尽快建立必要的行政保障机制,并与规划过程相融合,积极开展替代方案编制与比选分析、区域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生态环境基线调查等基础性研究,为规划环境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与信息支持。
  • 摘要:本研究涉及了东江中下游流域的31个乡镇,这些乡镇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深入阐明研究区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控制建议,对这些乡镇按照经济和城市化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每一聚类乡镇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地区的水环境管理对策与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乡镇企业的布局,及其排污设备的管理需要重点管理,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的企业,应从严治理,而面对河流上游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应协调好上下游乡镇的关系。
  • 摘要:本文讲述了湖泊污染减排控制体系,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湖泊生态保护体系,构建湖泊生态屏障,湖泊政策体系,为湖泊治理提供保障,湖泊环境监管体系,切实加强湖泊环境监管,领导管理体制与湖泊环境目标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对滇池治理的领导,分析了滇池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总结了滇池生态安全保障策略研究,虽然到2020年仍未达到合格的生态安全要求的程度,但是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表明,今后滇池继续把“截污”作为改善滇池生态安全状态的头等大事,从入湖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与重建、补充流域水资源、加强监管等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安全保障方案重点支撑体系,确实协调控制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则进一步提高流域综合水环境承载力。
  • 摘要:通过创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建设,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讲述了以创建促整治,带动经济发展,总结了以项目促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分析了以执法促整治,保护好生态环境,提出了加强领导,建立政府综合协调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保障资金投入,实施合力攻坚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等方面的体会。
  • 摘要:本文讲述了湖州市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实践特色,总结了目前绿色社区创建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在社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知行体系,提出了要让居民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环境问题,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参与各项环保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正确行为习惯。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志,是公民是否具有正确的环境行为。由此可见,建立生态文明知行体系,“知”是基础,“行”才是根本落脚点。
  • 摘要:本文讲述了鲁尔产业转型基本概况,分析了煤炭开采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治理,总结了能源政策的调整,从表面现象看环境保护效果,节能减排的有益实践方面的做法,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科学的实践,超前制定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到位,政府主导,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激励与约束并重,共同参与实现多赢等方面的启示。
  • 摘要:本文结合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以压力容器生产企业和制造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为例,阐述清洁生产在工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及对其环境保护的作用。推行清洁生产既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控制,使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产生的废物量最小,对环境的危害也最小,也要求产品从原料开始到成品的最终消化,在发挥其本身价值的同时对环境无害化。因此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 摘要:本文讲述了迅速处置、妥善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生态屏障体系方面的建议,政府应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投入,负责组织物资储备,确保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经费支出,重点保障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运行经费、装备购置及维护升级费用,内容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应急交通工具、应急防护装备、应急调查取证设备和日常办公设备五大类。
  • 摘要:以目前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构建具有数据分析、环境预警的水质在线监测平台,可以进一步发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功效,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推进环境监测全面转型的需要,本文讲述了水质在线监测平台的构成,总结了构建水质在线监测平台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以平台建设助力水质监测转型,以水质在线监测平台为依托的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制度以“基础翔实,关注民生,追踪热点,服务全面”为建设思路,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体系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平台与环保热线12369的联网,对被举报水质污染点位的当次监测数据、前期监测数据及后续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发布,进一步增强监测数据主动公开力度。
  • 摘要: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贯穿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每个环节,成为衡量制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也会对环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考核体系尚不健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尚未建立,环境价格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机制有待形成,环境执法不够有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管理体制、公众参与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笔者对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健全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分工各部门的职能,做到责权分明,区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权限,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方面的对策建议。
  • 摘要:可持续发展统计学与原来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相比,要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研究的对象大大拓宽了,研究的综合程度大大提高了,统计理论方法和组织管理都要适应上述要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希望各有关方面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进行长期的坚韧不拔的努力,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这样就一定可以逐步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统计学,以利于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总结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处于边缘化状态,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急需加强,鉴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此项工作较为落后和薄弱,中央政府应大幅度增加对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的投入,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都是非常必要的,应使该项工作得到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转变粗放的管理方式,要求应把环境规制的关注点集中到环境风险较大的污染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上,要讲究用较少的代价或投入获得较大的效果,要把有限的力量,用到关键的地方,应把治理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的污染以及避免恢复成本巨大或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灾难发生作为环境保护的优先目标。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电解锰行业的发展及环境污染问题,总结了电解锰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与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分析了清洁生产技术在电解锰行业的推广展望和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方向,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项清洁生产技术分头在不同企业进行示范,尚需完善多项清洁生产技术在一个企业同时实施的集成问题;目前各项清洁生产技术均基于国内矿种研发,对外矿(加蓬、南非、土耳其等国)的复杂成分和微量伴生金属的适应性还未涉及,不适应当前我国电解锰企业大量使用外矿的形势,尚需研发与目前清洁生产技术相匹配的复杂矿种下的净化技术。
  • 摘要:本文讲述了建立完整的废纸回收体系,总结了纸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包装行业一直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两大问题,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包装废纸是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规范包装废弃物回收渠道和回收指标,建立科学完整的包装废纸再利用体系,重视再生纸制品的生产研发,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纸制品包装才能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
  • 摘要:本文讲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导,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总目标,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规定了近期具体任务,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内涵,唯建设和保护并重才能实现这个宏图大略,这是科学发展的要义,希望通过论坛再一次认真领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建设生态为主的方针,坚决摒弃破坏环境谋发展、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立足于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大局,切实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 摘要:本文节能减排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财政政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顺应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讲述了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总结了财政政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国家刺激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政策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提出了结合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推进节能减排,结合经济增长目标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 摘要:十八大精神给政策环评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十八大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推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践证明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解决低空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大城市、特大城市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己经证明政策环评的重要性,希望在十八大政策的指引下,与同仁们共同努力,继续做好政策环评的深化改革。
  • 摘要:在经济社会整体上,以系统化信息化多元方式深化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经济运行的绿色内涵,提升经济增长的绿色质量,加快落实科学发展。本文讲述了农业现代化与优秀传统农耕生态文明互动的“三农”发展,资源瓶颈与污染约束以及倒逼机制是工业转型的基本压力,绿色转型效益是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提出了国家层面,强化和深化工业化城镇化及生态农业的绿色战略规划,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工作,拓宽绿色路径渠道,适时调整政策配套措施。在“三农”领域和工业领域以及流通消费服务各个领域,开展绿色机制建设,建立绿色性质的资源配置机制、决策机制、投资机制、经营机制、价格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消费机制,探索机制调整系统整合,努力培育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保障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得以健康推进。在微观经济层面,挖掘“三农”的生态农业潜力和培育企业的绿色经济能力,完善绿色市场规则,发挥经济主体的绿色创新与绿色效益的积极性。
  • 摘要:环境保护外部性特点决定政府在环保资金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个投融资平台,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是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责之一,总结了关于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绿色投融资服务平台是国家环境保护手段与工具的创新,是专业化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机构防范环境风险方法与方式的创新、是以市场化方式,探索国家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然而,平台只是为绿色金融运营提供一个基础的外在条件。金融的运作是一个系统的运营,任何一个单一环节政策或机制的变化都不足以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是环保资金运行和管理的一部分,政府的系统和信息支持,将使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和效益的提升,金融机构的全面参与满足环保企业资金的渴求,而各种中介机构的参与,平台的建设符合环保资金的社会分工合作的基本要求,可以大幅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的水平和质量。
  • 摘要:本文讲述了排污权抵押概念及意义,银行通过排污权抵押完善其绿色信贷担保体系,分散和规避风险,并享受国家经济政策支持,凸显了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政策引导经济活动,促进环境保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共赢,建立有效的排污权抵押风险管理机制,是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排污权抵押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主要从排污权抵押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设、排污权抵押技术管理机制的建设和排污权抵押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
  • 摘要:本文拟通过环保资金绩效评估体系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推动环保资金的优化、高效的配置.环保资金绩效评估指标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要保证绩效评估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必须运用科学的设计技术与手段,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环保资金绩效分析提供基础的技术保证,提出了环境信息存储与共享功能,资金的统计与分析功能,企业环境行为管理功能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将“环境规划”视为是一门“科学”,将“环境保护规划”视为一项规范性(normative)的“实践”。从一门学科尤其是成熟的学科所应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要有比较确定、边界清晰的研究对象和范畴;要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审视当前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分析了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了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实践检验-实践经验-反馈与提升模式来促进环境规划发展的建议。
  • 摘要:进一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讲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减排制度化建设,分析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通过完善环评制度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提出了强化法规制度建设,拓展环评领域,加强规划环评,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建立有替代方案的环评机制,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我国环保立法需要创新。针对过失违法,应当以改正为中心,不应该以处罚为中心。但是对故意违法的,至少要给予双罚,既罚单位又罚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对于财产罚,应当把财产违法的获益也罚回来。另外一旦超过行政处罚的最大限度,应将违法人移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公诉。要合理设计行政违法制裁的方式。如规定警告转换、按日计罚或双处罚等。另外要科学设计罚款,比如科学设计罚款数额的限定。
  • 摘要:本文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总结了共同而有区别地消除环境差别主义理念,风险预防原则主要根基于环境污染后果的严重性与治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分析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及其他诉讼模式的程序正义理念,比较我国环境现状和国际环境保护的前瞻性,不难体会出现在是对中国环境发展状况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时候了,是到呼唤环境正义的时候了,只有对环境正义核心法律理念进行深刻剖析,用创新和进步的理论去武装中国的环境法律的发展,才是环境法律的生命力之所在。
  • 摘要:本文讲述了环境权的提出,总结了环境权在国际法中的设立,分析了环境权的概念,我国法律对环境权的规定,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意义不在于对环境权的界定,在侵权责任法列举的若干个权利类型中也没有出现环境权的字眼,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对环境权的保护,确切地说是对环境权体系中环境损害救济权的保护。在环境法领域中,针对环境权的保护,仅有损害救济权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保护环境权益必须制定一套适合于环境权的基本法律制度和与之相对应的责任规则。
  • 摘要:本文讲述了杭州市西湖区辖区概况,总结了西湖区基层环保监管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城区镇街环保监管的有效途径的探讨,提出了整合力量,相互补充,做到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能,进一步扩权下放,主动服务,积极调解,力争矛盾解决在基层,扎根基层,延伸服务,广泛试点公众参与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现状,总结了推进法治环保建设,实现科学绿色发展,提出了实现环境执法的区域性与整体性的协调统一,实现严格执法和以奖代罚的协调统一,注重政府的主动执法与民众自觉保护的协调统一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列出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环境保护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比较和研究,把握其特点,说明其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提出了继续发挥政府行政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司法刑事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积极支持污染受害者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 摘要:本文讲述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基本情况,做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环境容量特点,全面落实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政策措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长效治污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深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松花江水环境容量为基础规划经济和产业结构,用自然理念孕育滨水园林城市建设,这是恢复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自然本貌的治本之策。
  • 摘要:本文讲述了环境与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以环保优化发展,正应了现代生态文明要求,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的产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总结了以环保优化发展,就是要实行绿色引领发展、环保倒逼转型,提出了按照区域发展水平、公众环境诉求,构建阶梯形的环境标准体系,引领绿色发展,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把环保全面纳入党政综合决策全局,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严格总量控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提高单位资源环境负荷产出效率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我国的水问题,采取刚性措施,切实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要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依据,通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倒逼”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总结出了以用水总量控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用水效率控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总结了经济先发展,生态环境后治理的发展观,零度增长的均衡发展观,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进化辩证统一的发展观,在发展中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坚持科学的绿色和谐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人与自然科学和谐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时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决策中,要科学论证,避免失误,尽量不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损失;在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开发和建设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志,先办群众急需要办的事,下大力办好群众要求强烈的事;在进行环境治理中,要态度坚决,措施得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 摘要:本文讲述了义乌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为契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投入,在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总结了以资源环境为基础,谋划发展蓝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环境保护为抓手,强化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以生态文明为载体,统筹城乡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建议。
  • 摘要:生态文明的路径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目标是形成一个节约资源的空间,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发展方式的绿色化.指标设计的思考,设计方案的思考,指标设计要落实十八大精神,在生态经济指标设定时,一方面考虑了环境资源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另一方面关注生态产业的发展。在生态指标设定时,考虑到了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风险防范等方面。在生态人居里面,考虑了城乡两方面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也关系到生态环境,还有宜居度。在生态文明制度里,考虑了三个红线,即耕地红线、水资源管理红线、生态红线制度执行率。在生态文明制度里,考虑了制度与政策创新,保障机制建立,环境财富的比例等。在生态文化方面,主要考虑了文化的培训、教育、传播,例如行为生态化。
  • 摘要:本文总结了环保体制不顺,环保部门直接受地方政府领导,环保系统上下级之间只是一种工作上的指导关系,环境执法易受地方保护主义掣肘,行政执法力度不足,环境行政执法形式单一,环保部门缺少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影响环境执法力度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除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外,须在环境执法机制上有所创新,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处理环境问题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当借助于司法的威慑力量和强力介入,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协作,将两种权力有效介入到环保领域,共同加大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 摘要:本文讲述了环境法律服务中心的设立主要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发挥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社会团体的作用,监督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受到污染侵害的公众提供法律援助,尤其对一些弱势群体,如果付不起诉讼费的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挥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社会团体的民间调解作用,因为是民间组织,在化解环境纠纷方面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同时也能得到企业或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公众和企业间沟通的纽带。积极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发挥中华环保联合会专家的资源优势,提出法律建议,促进国家的环境法治。
  • 摘要:本文愿意就认知低碳发展,坚持低碳发展,谈谈个人的体会,并愿意就这个问题与世人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关于尊重客观规律,关于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关于务实行动的途径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总结了建立统筹与指导这方面工作的全国性机构,分析了大力加强立法司法,大兴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风气,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不仅要讲道理、讲成绩和好人好事,还要讲不足、讲存在问题和形势的严重性,不仅要“报喜”,以鼓舞信心、继续努力,还要“报忧气以鞭挞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唤起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希望我国的环评工作能够日趋完善,切实起到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通俗地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优化政府部门行政职能,提高环评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策略。
  • 摘要:为促进转型发展,基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思路,针对“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全面转型,优化政策,完善制度,促进转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转型,技术带动,提高效能,科技转型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海洋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我国海洋的现状与挑战,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维护海洋环境与海洋权益,提出了建议要加强全民海洋意识,建议要有全国性的海洋发展战略,建议要有全国性的海洋协调机构,建议筹建深海开发集团公司等方面的对策。
  •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合理的产业政策将有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从理念向实践推动的过程中,既需要制定针对具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微观政策,也需要制定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针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综合性的经济政策.讲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与价格机制,建立科学的税收调节政策,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区域循环型生产和消费模式方面的政策改进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中国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分析了中国实施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倡导低碳观念,普及绿色发展常识,细化规章制度,落实绿色发展方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鼓励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等方面的应对之策。
  • 摘要:生态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前置性、约束性因素更显重要,以环境倒逼机制调整工业布局,倒逼产业转型和资源集约,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资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倒逼发展路径的转变,谋求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讲述了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环境倒逼机制推动经济转型的着力点,提出了加大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强环境预警与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察体制等方面的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绿色信贷政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总结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不断改革创新是破解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难题的根本要求,绿色信贷、流域生态补偿、绿色保险、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作为河北省行之有效的几项主要环境经济政策,将在今后的几年中继续加强和完善,并以此为突破,将环境经济政策应用和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环境政策创新工作意义重大,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将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和促进环境经济政策在河北的实施和应用,并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出一条务实创新的环保工作新道路,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亮点,切实促进河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
  • 摘要:本文在分析研究全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行政区划湿地保护管理的可行性、迫切性与重要性,并以双鸭山为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建议。我国现有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诸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巫待加强、法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监测体制不完善、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投入资金缺乏、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等诸多问题巫待解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法制化进程,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把湿地保护利用纳入双鸭山城市总体规划内,开展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论证,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 摘要:在经过充分的学习和讨论后,局党组认为充分利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围绕“两宜城市”建设,推动进“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带动能力是全局上下今后5-10年的中心工作,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局党组提出在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工程,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工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作为全市环保系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 摘要:本文讲述了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还开展了物种濒危等级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迁地和就地保护成效调查,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体系等研究工作,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生物物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根本性基础工作,目前有限的资金投入决定调查工作只能对重要资源类型和局部地区物种资源进行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他工作。
  • 摘要:本文讲述了涉水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展,总结了涉水行业生态环境影响特点,涉水行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方面的涉水行业生态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 摘要:本文讲述了中国移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总结了绿色行动计划的主要环保实践,面向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将更加坚定地追求自身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度统一,以更大的热情、更切实的行动、更高远的使命感,稳健地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重责任,推进企业、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中国移动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减少自身及社会对资源的消耗,试点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信息化应用,中国移动充分发挥移动通信优势,发挥低碳助力社会信息化。
  • 摘要:本文讲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总结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通过对黔东南州的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但是由于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道路是必然选择,由于少数民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本身具有的低碳性与低碳经济天然契合,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民族地区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非凡的意义。
  • 摘要:本文讲述了从战略高度,增强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能力,总结了认真负责,抓好规划环评编报工作,分析了全心全意,做好环评审批服务,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严格依法,落到实处,明确程序,规范操作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池州市生态市建设历程,总结了池州生态市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深化对“生态立市”科学内涵的认识,强化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温岭市自然社会概况,总结了水生态系统变化情况回顾,分析了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源剖析,提出了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加大生态知识宣传,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加强生态空间建设,恢复自然面貌,加强湿地等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 摘要:本文讲述了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概况,在促进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提出了强化海洋意识,走科技创新之路,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海洋的综合规划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摘要:本文讲述了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部门联动作为机制保障,以创新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作为组织保障,以有序推进示范点建设作为方法保障,以拓宽农村环保筹资渠道作为经济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污染概况调查,总结了监测方案确定,现场采样与监测,环境污染监测报告,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包括需要有关部门修改并逐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以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同时还应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成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现有的污染源管理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风险。
  • 摘要:本文在遵循产品生态设计的相关标准基础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考虑,为企业产品生态设计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产品生态设计策略,进而为企业产品的生态设计找到潜在的改进方式,减少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及环境排放,实现企业低碳产品的设计。企业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无论从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企业内部来说,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企业的形象、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激励创新的需要及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感;从企业的外部来说,遵循以产品为导向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满足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对产品环境特性的需求,并且进行基于生命周期考虑的产品生态设计还有利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另外,企业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保持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也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可以将宏观的节能减排政策目标落实到各种具体的产品和企业,从而发挥各种企业和各个设计环节的改进潜力。
  • 摘要:本文讲述了使用化石能源历史悠久,总结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思考,分析了对化石能源的再思考,走中国特色非常规开发化石能源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煤地下气化产业,提出了在借鉴美国页岩革命经验时,要根据国情,确定自己的方针政策,把“煤”从肮脏燃料转变到经济、清洁燃料的战略意义,从各种条件综合结果,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应是大力推进“煤地下气化”,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经济”概念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推广开来。现阶段,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不仅需要在生产环节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更应该从广大的人民群众入手,通过环境宣传和教育的手段鼓励消费者改变生活方式,采取绿色消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政策,转变思路,推陈出新,以新思路和新举措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
  • 摘要:“倒逼”就是以保护环境的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增值”就是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环保产业,形成现实生产力和创造绿色物质财富。“提质”就是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对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总结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摘要:本文讲述了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类,分析了城市土壤污染的分布特征,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壤因吸附能力、氧化还原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可缓冲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城市污染企业搬迁高潮,引来“毒地”事件频发难根治,土壤利益各方诉求不一,土壤修复无法可依难执行,提出了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亟待出台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修复污染土壤,降低对人体的危害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效益,总结了我国城市市区雨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各城市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相关政策,鼓励雨水开发利用,将雨水资源化利用与径流污染控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减少硬化面积、改进城市绿化带的模式,使其具备收水功能,加强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制定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规范与标准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杀虫剂类POPS的生产现状及污染情况,从环境政策、POPs杀虫剂处理处置技术开发、替代产品研发等角度简要评估我国针对杀虫剂类POPS污染的防治能力,为我国加强杀虫剂类POPS污染防治的机制建设建言献策,提出了完善杀虫剂类POPs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投融资机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公众参与作用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生态文明的含义,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文明要求遵从区域承载力的科学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示范,提出了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依然存在对区域承载力的干扰和压力,按照区域承载力约束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生态优先,控制准入,以人为本,集约发展,完善监测,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我国现在对节约煤炭资源上有两个考虑,进行技术发展,比如煤炭制备清洁燃料、煤的气化技术大型化和适应多煤种需求、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技术以及IGCC+二氧化碳分离、利用与埋存,另外就是发展燃煤多联产技术。发展二氧化碳分离、利用与埋存技术成为必争技术,以优化调整能源机构为主线,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核心技术就是要解决缩小IGCC、生物质、太阳能、低温余热发电等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能源技术领域的整体实力,为能源技术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 摘要:本文讲述了乌审召生态化工园概况,分析了园区重点企业概况,在旗委、政府和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园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形成了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工业园区建设和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企业、政府(开发区)与农牧民有机结合、通力协作,把园区打造成为“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点,总结出了重视园区规划,描绘了园区发展蓝图,改变招商思路,创新了招商引资模式,加大环境投入,打造了环境友好园区,提升企业内涵,培养了企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经验。
  • 摘要:本文讲述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总结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开展规划编制试点,完善规划支撑体系,加强试点工作宣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新型工业化、有序推进城镇化,必须破解资源环境压力。让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城市摒弃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不断适应世界城市发展潮流,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讲述了绿色资本市场的内涵,总结了绿色资本市场的国际经验,分析了加强绿色资本市场政策研究与试点,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当前的环境形势十分严重,环境风险上升,而且呈现了退化的趋势,总结了“资源低价、环境廉价”是导致环境持续退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原因,分析了发达国家注重利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为我国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利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是解决资源低价、环境廉价问题的重要举措。
  • 摘要:我国污染防治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能源资源消耗量大,主要污染物减排面临巨大压力.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水污染(流域、湖泊、饮用水)、大气污染(城市、区域)、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传统的环境问题尚未根本遏制,新的环境问题危害日益显现(重金属、危险废物、电子垃圾、污水厂污泥、火电厂脱硫石膏、垃圾场渗液、危险化学品、灰霾天、臭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企业自身环境意识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环境管理水平低.污染防治基础工作和环境监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仍然是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主战场,是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主要舞台。
  • 摘要:本文讲述了建设项目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环保督查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和遏制“未批先建”问题,将建设项目环保督查关口前移,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擅自变更问题,严格督查把关,促进建设项目全面落实“三同时”规定,有效解决违法试生产问题,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后督察,重视解决建设项目验收后的遗留问题等方面的思路和对策。
  • 摘要:本文讲述了纺织行业的产业概况及污染物排放,总结了国内外纺织行业发展特点及环境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推进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引进和开发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末端治理创造有利条件,合理规划布局,进行园区化集中处理,解决分散、小型企业的监管难题等方面的对策。
  • 摘要:尽管当前我国相关立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但基于我国已进入风险时代与社会结构转型这一基本前提的认知,鉴于传统的“权责本位”的环境行政模式已然让位于“责任本位”模式,政府更多的是通过多元方式来承担责任,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使命这一基础功能转向的事实。以生态风险为基本场景,以社会结构转型为时代背景,探讨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的基本内涵,希冀为进一步研究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提供理论支撑,总结出了生态风险时代的来临,社会转型与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的契合,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的法意解读,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概念的提出,并非想进行所谓的“创新”,而是在生态风险来临的基本场景下,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与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缺失的双重语境下,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的提出具有它的正当性与必然性。
  • 摘要:本文讲述了环境维权诉讼中建立调解机制的必要性,总结了环境维权诉讼中调解机制的独特性,分析了科学有效的调解机制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提出了律师在环境维权诉讼调解机制中的作用,公权力的参与和博弃,环保NGO的参与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合同能源管理”投资的法律风险,“合同能源管理”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宏观调控管理层面防范法律风险,项目投资谈判阶段防范法律风险,签订项目投资合同阶段防范法律风险,项目实施阶段防范法律风险方面的措施。
  • 摘要:本文讲述了拓展公众维权途径的价值考量,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拓展我国公众环境维权途径的症结,提出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完善公民、社会组织诉讼制度方面的途径及制度完善。
  • 摘要:本文讲述了“精细化”在环境执法中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精细化”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施“精细化”环境执法,提出了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法》,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展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渠道进行完善,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确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问责制度,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环境律师,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律师”必须熟悉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行政执法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掌握和熟练处理各项环境保护法律实务。律师应有意识地参与环境法律业务,主要是环境诉讼和非诉讼两大领域,并涉及若干具体业务领域,随着人民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我们赞成和支持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依靠司法手段来维护法律给予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的行为。
  • 摘要:本文讲述了工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不仅仅要解决好自身的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还承担着为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公众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在“十二五”以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工业领域将把加快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采取有利措施推动工业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提出了要以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来实现增量的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要严格节能环保的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 摘要:本文讲述了查而不处,查多处少,处而不力,环境执法监管难以到位,总结了有法不依,行政命令至上,变相逼良为娼,分析了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轻视社会责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居高不下,不会管、不敢管、不想管,环境执法监管乏力,现有法律法规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无明确规定,环境执法监管更多的是查企业,很少查地方政府履行环境法律法规和完成环保目标的责任,环保压力“头重脚轻”,层层递减。一方面,国家层面上不得不大事小事一起抓,部分该由地方承担的责任也由国家“代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环保部门成了不会管、不敢管和不想管的摆设,提出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是从源头遏制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本之策。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正在逆向演化,海洋生态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海洋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总结了我国海洋与海岸工程的生态安全问题,对海洋生态安全维护力度不足、管理不到位,缺少全面有效的政策法规;海洋区划和规划缺乏对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分析;沿海许多工程项目重复建设,加之有些工程低水平、高强度,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资源保有量急速下降;作为科学的支撑,海洋生态监测和基础调查不足、综合研究薄弱,难以满足国家制定海洋生态安全战略的需要,提出了加强涉海大型工程生态安全评估和整改,以海洋环境保护为本,积极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建立溢油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减少海洋灾害损失,加强海洋生态安全影响预测和对策研究,减少风险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论坛的基本情况,论坛以环境优化经济为着力点,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公众参与、法制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和深层次研讨,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理念与共识;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政策理论、污染防治、环境规划、法治建设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剖析,为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依据作出了新的贡献,提出了积极推进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取消排污费,尽快实施环境税,从源头抓起,推进环境保护,环境优先,兼顾发展,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生态示范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总结了加快生态示范建设步伐,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了充分发挥环保推动转型倒逼作用,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扩大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开拓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创新是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分析了理念、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当前加快环境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创新环境管理理念,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方面的工作。
  • 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与司法的现状,总结了完善和强化我国环境犯罪刑事惩处机制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培育与时俱进的环境司法保护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犯罪的罪刑设置,健全环境犯罪的诉讼机制,协调刑事惩处与行政制裁及民事赔偿的关系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宏观形势支持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列入节能重点工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讲述了约束时代的新能源战略观,关于新能源战略观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节能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问题,总结了我国实施新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应当加大对我国新能源立法的研究和务实行动的力度,需要尽快完善我国实施新能源战略的法治建设,基础是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让完善、系统、高效、具有良好操作性的能源法律规范保障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有效实施。
  • 摘要:本文讲述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关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制约关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总量,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供给和环境资源保护两个目标需要权衡取舍方面的策略。
  • 摘要:本文讲述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了当代的共同责任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总结了在实践中明确认识当代有区别的责任,提出了为当代“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指导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一方面承担着当代促进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任务与“共同责任”,同时也从自身的角度承担着上述具体任务和“有区别的责任”。在与多方面负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责任者共同努力下,将能够为我国以至全球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本届论坛选择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质量改善”为主题,是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十二五”环保规划和人民群众意愿的,这无疑对提高社会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环保部门贯彻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和总体思路,提升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能力,重中之重在于抓好“效益”两个字,提出了环保部门要确立效益观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论证“三废”治理项目,算好“效益”账,把好污染治理设施验收关,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等方面的建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