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2-01-07

主办单位:广东省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MSC)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丹参注射液常规基础上加用骨髓干细胞(MSC)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和28d时分别进行NIHSS、FCA量表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丹参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14d及28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丹参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MSC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行.
  • 摘要:目的:rn 探讨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rn 对东莞市6家镇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上报的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报告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等级、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rn 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者123例占31.78%,其次为中药制剂70例占18.09%,静脉注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99例占77.26%,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有211例占54.52%.rn 结论:rn 对临床医生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rn 应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并阐明有效成分群的协同作用机制.rn 方法:rn 采用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文本挖掘茵陈蒿、大黄、栀子各自所能影响的基因或蛋白质数据;收集茵陈蒿汤中6,7-二甲基氧香豆素、京尼平苷、红花黄色素A、大黄酸、大黄素等17种血中移行成分,采用Accelrys公司Discovery Studi0 2.5版完成分子构建,并上载至PharmMapper服务器进行靶标预测;从BIND、BioGRID、DIP、HPRD、IntAct、MINT等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收集与预测靶标有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rn 结果:rn 已有的实验证实:4个蛋白质与茵陈蒿相关,8个蛋白质与大黄相关,没有蛋白质与栀子相关.大黄酸、大黄素、6,7-二甲基氧香豆素、绿原酸等6种化学成分不但可直接作用于实验证实的靶标,也可像异秦皮啶、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8种化学成分一样,通过影响相关靶标而发挥间接的治疗作用.rn 结论:rn 本研究结果可为茵陈蒿汤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促进茵陈蒿汤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策略可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rn 研究升板方对于SD大鼠肝微粒体CYP3A1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化疗联合用药方案提供参考.rn 方法:rn 将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升板方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645g/kg,2次/d,连续给药14d)、升板方中剂量组(灌胃给药4.322g/kg,2次/d,连续给药14d)、升板方低剂量组(灌胃给药2.161g/kg,2次/d,连续给药14d)、地塞米松诱导组(灌胃给药100mg/kg,1次/d,连续给药3d),以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 0mL/kg,2次/d,连续给药14d).以睾酮为底物探针,建立稳定、可靠的检测大鼠CYP3A1酶代谢活性的HPLC方法,考察体外代谢体系最佳的孵育时间、最佳蛋白浓度、最佳底物浓度,在最佳孵育条件下根据大鼠肝微粒体转化生成6β-羟基睾酮的速率,评价各组大鼠肝药酶的活性.rn 结果:rn 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睾酮代谢为6β羟基睾酮反应的最佳孵育时间是10min,最佳酶蛋白浓度是0.25mg/mL,最佳底物浓度为200uM.在最佳孵育条件下,升板方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诱导组6β羟基睾酮生成速率分别是:(55.82±5.97)、(65.10±6.83)、(60.89±6.53)、(62.17±6.55)、(126.73±15.40)μM.mg(pro)-1.min1.经统计学检验,升板方高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反应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升板方高中低剂量组别均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rn 升板方对大鼠肝药酶CY3A1酶活性无诱导作用.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大鼠研究糖尿病皮肤对脂溶性的醋酸地塞米松(DA)和水溶性的地塞米松磷酸钠(DSP)经皮渗透和吸收作用的影响.在研究中采用了病理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皮肤的病理改变,还同时引进了改良型Franz扩散池及微透析来评价上述两种药物的经皮渗透及吸收,并采用了高效液相或者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样品中DA和DSP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大鼠相比,DA经糖尿病皮肤的渗透和吸收量无明显变化,而DSP经糖尿病皮肤的渗透和吸收量则明显升高.所以得到结论,像DSP这种限速步骤为其渗透过程的药物,经过糖尿病皮肤的渗透和吸收量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物时应该减少使用量;但对于像DA这种限速步骤为其释放过程的药物,经过糖尿病皮肤的渗透和吸收量与正常皮肤相比无明显变化,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物时不需要调整剂量.
  • 摘要:目的:优选骨刺宁膏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含量,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选用L9 (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的90%(w)的乙醇浸泡36h,以2ml·min-1·kg-1速度渗漉提取.结论:该提取工艺所得丹皮酚含量较高,而干膏率较低,且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 摘要:目的:rn 建立知母甾体总皂苷的HPLC指纹图谱,用以评价和监控提取工艺的稳定性.rn 方法:rn 采用Agilent HC-C18(5μm,4.6 mm×250mm)色谱柱,ELSD检测器,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采用直观分析和相似度软件评价知母甾体总皂苷指纹图谱的相似度.rn 结果:rn 建立了知母甾体总皂苷的HPLC-ELSD指纹图谱,检测了10个批次的知母甾体总皂苷,标定了15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相似度较高,达到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rn 结论:rn 本法准确可靠,建立的HPLC-ELSD指纹图谱可为知母甾体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兔离体肠管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在离体兔肠管上,观察不同浓度灯盏花素对各致痉剂引起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对氯化钾、氯化钡、乙酰胆碱引起兔离体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可能由胆碱受体介导,或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具有钙拮抗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科TPN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用药合理安全.方法:统计新生儿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TPN处方的基本情况、使用药物、液体总量、糖脂比、热氮比、各电解质浓度,分析处方的合理性.结果:处方pH控制合理,电解质浓度未超限,保证TPN的稳定性;但18.8%的处方糖脂比不当,6.6%的处方热氮比不合理.结论:TPN处方仍然存在组分不当的情况,规范新生儿TPN的使用,需要医师、药师等多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
  • 摘要:目的:rn 通过对消化科住院患者用药习惯及用药常识的调查,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消化科临床药学监护的切入点.rn 方法:rn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化科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用药常识、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和分析.rn 结果:rn 对100例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用药常识.44%患者倾向于购买进口药品和价格昂贵的药品.仅有29%的患者会留意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工作时忘记服药的患者高达51%.仅有24%的患者会补服漏服药品.22%的患者漏服后不采取任何措施.24%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自行停药.rn 结论:rn 消化科住院患者仍然存在用药常识的不足,仍需要通过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进一步提高用药常识,并通过合理的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 摘要:目的:rn 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构是是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而ACE1和ACE2平衡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中扮有极其重要作用,然而它们的上游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在采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GCNA)挖掘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关键节点基因,并研究其与ACE1和ACE2的关系.rn 方法:rn 从NCBI的GEO下载2个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GSE14267和GSE738;数据初处理后,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心脏重构相关的模块与关键节点基因,分析关键节点基因与ACE1的关联性;进一步在动物模型中验证RCAN1与ACE1和ACE2的相关性.rn 结果:rn 分析发现在GSE14267,17个模块中有6个模块与心脏重构显著相关,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16条KEGG信号通路.在GSE738,5个模块与心脏重构显著相关,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15条KEGG信号通路,其中有10条信号通路与第一组数据结果相同,这些信号通路涉及心肌肥厚病理、氧化磷酸化、代谢等.两组数据结果的高度一致显示WGCNA方法的健壮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利用模块内连通性和基因重要性找到了一些心脏重构的关键调控基因,如钙依赖磷酸酶调节子(RCANl).RCAN1表达与ACE1表达高度相关(r=0.749,P<0.001),但与ACE2不相关(r=0.144,P=0.532).在动物模型中验证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ACE1在心脏重构中表达增加,而ACE2表达基本没改变.rn 结论:rn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本方法发现了心脏重构的关键节点基因,其中RCAN1可能影响ACEl-ACE2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平衡.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薄荷醇对复方积雪草苷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池中积雪草苷的含量,计算积雪草苷累积透皮吸收量与透皮速率.结果:使用渗透促进剂之后,积雪草苷的渗透速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薄荷醇1.0%>0.5%>2.O%,月桂氮卓酮1.0%>4.0%>2.0%,月桂氮卓酮>两种促进剂联用>薄荷醇.以月桂氮卓酮1.0%的透皮效果最好.结论:本凝胶中含1.0%月桂氮卓酮时积雪草苷能获得较好的渗透速率.
  • 摘要:目的:建立广藿香饮片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对已经收集到的3批广藿香饮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C15H26O)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广藿香饮片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初步拟定限度: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百秋李醇(C15H26O)不得少于0.10%.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实用,可作为建立广藿香饮片的质量标准的依据.
  • 摘要:目的:rn 观察Jagged1在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变化,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rn 方法:rn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Jagged1的表达.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尿囊膜血管中Jagged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结直肠癌肿块中Jagged1的表达.rn 结果:rn 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Jagged1是细胞跨膜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rn 2、成功建立鸡胚尿囊膜动态血管发育模型,其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Jagged1随着血管的发育而表达,随血管密度、血流量增加而表达上调.rn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agged1在结直肠癌中广泛表达,而在正常皮肤及结直肠组织中表达较少,Jagged1的表达量同肿瘤的体积有关.rn 结论:rn Jagged1在内皮细胞、血管发育初期和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事件,参与诱导下游新生血管形成基因的表达.
  • 摘要: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坦索罗辛口腔崩解片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2mol/L磷酸溶液=5∶7∶7,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lmL ·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坦索罗辛在2.523~15:13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摘要:硫酸酯化多糖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高亲和力.本研究合成了具有潜在幽门螺旋杆菌亲和能力的果胶硫酸酯,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建立了氯化钡明胶比浊法测量果胶硫酸酯取代度的方法,该法准确度及线性良好,测定合成的果胶硫酸酯取代度为0.116.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酯化试剂用量、保护气体以及透析液对果胶硫酸酯化反应的影响.
  • 摘要:目的:rn 对有关卡维地洛治疗中国人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rn 方法:rn 查阅中文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为评价指标,以Cochrane协作网的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rn 有五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总样本数为459.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效率差值为7.67,95%可信区间(5.44,9.79),位于无效线右侧,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有效率差值为-9.96,95%可信区间(-13.97,-5.96),位于无效线左侧,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rn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均有改善作用.
  • 摘要: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中和其他环境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它首先被发现是在动物感染方面,人类感染红斑丹毒丝菌常常是由于直接接触了动物,动物肉类或动物粪便等.人类感染红斑丹毒丝菌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或类丹毒、皮肤弥散症状及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由红斑丹毒菌丝单纯致颅内感染只有Kim报道过,国内施金俏有报道脑脓肿检出过一例红斑丹毒丝菌,并无详细报道该病例.红斑丹毒丝菌虽然为不常见致病菌,特别是颅内感染,但仍应纳入考虑范围,尤其近些年,感染报道不断增加。在治疗方面,对于革兰阳性杆菌,临床习惯使用万古霉素是错误的选择,尽量选择抗菌谱较窄不易导致二重感染的青霉素类,必要时可请临床药师会诊。
  • 摘要:目的:建立科学的处方抽样调查方法.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处方,采用分层等比例及非等比例抽样调查法(各取200例),与处方全查(10725例)的数据进行比较,并以处方评价指标中的针剂使用率计算样本量.结果与结论:分层等比例抽样与总体的调查值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以总体概率最低值估算最小样本量结果接近总体水平,故此法可作为开展处方评价工作中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姜黄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效果,并研究其剂量一疗效的关系.方法:STZ(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成功后,实验鼠随机分为合剂低剂量组、合剂中剂量组、合剂高剂量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合剂组和羟苯磺酸钙组分别用复方姜黄合剂和羟苯磺酸钙,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容量蒸馏水灌胃.20周后,将实验大鼠处死.取眼球行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血管形态,微血管数目,计算每高倍镜视野直径长度的血管数目.结果:复方姜黄合剂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作用,合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姜黄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rn 研究两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rn 方法:rn 2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案设计,分别口服受试制剂盐酸文拉法辛胶囊(A厂家)或参比制剂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博乐欣)50mg,并采集36h内动态血标本;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文拉法辛的浓度,并采用DAS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判定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rn 结果:rn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59.32±17.21) μg·L-1、(60.58±17.42)μ g·L-1,Tmax分别为(2.08±0.46)h、(2.25±0.55)h,T1/2分别为(6.69±1.67)h、(6.35±1.69)h,AUC0-36分别为(524.65±227.01)μ g·h·L-1、(528.22±226.57)μ g·h·L-1,AUC0-∞分别为(544.81±246.05)μ g·h·L-1、(546.85±244.62)μ g·h·L-1,两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37±10.41)%.rn 结论:rn 两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观察110例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治疗组55例,口服SASP和甲硝唑+思密达+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5%,对照组7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地塞米松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rn 观察眼镜蛇镇痛素najanalgesin对L5脊神经结扎并剪断(spinal nerve ligation and transection,SNL)大鼠脊髓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亚型1(GLT-1)表达的影响,探讨najanalgesin脊髓镇痛机制.rn 方法:rn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SNL模型组(B)、SNL+ najanalgesin组(C)、SNL+生理盐水对照组(D)、SNL+najanalgesin+脂质体(E)、SNL+ najanalgesin+脂质体+GLT-1反义寡核苷酸(F)6大组.鞘内分别注射10 uL生理盐水(A、D)、40 ng·kg-lnajanalgesin (C、E、F),每日一次,在注射najanalgesin的同时于第3d一次性注射脂质体+GLT-1As-ODNs 10μL(F)以及脂质体1OμL(E),术后1、4、7d (A、B、C、D)及第7d(E、F)取各组大鼠L4~L6脊髓节段,检测各组GLT-1mRNA和蛋白表达改变.rn 结果:rn 本课题组已经采用SNL成功建立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1)、与假手术组相比,B、D组大鼠GLT-1mRNA和蛋白表达先增加再降低,C组大鼠GL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但不随时间变化.与D组相比,C组大鼠第7dGL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2)、与椎管内注射najanalgesin组相比,椎管内注射GLT-1As-ODNs后,F组GLT-1表达明显下降,而脂质体对照组GLT-1的表达基本不变.rn 结论:rn Najanalgesin可以增加脊髓GLT-1mRNA和蛋白表达,是其脊髓镇痛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rn 比较三七总皂苷(PNS)与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LVRM)大鼠心功能作用.rn 方法:rn 除假手术组外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术后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4w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mg.kg-1、比索洛尔25mg.kg-1和PNS40、80、120 mg·kg-1,观察PNS和比索洛尔对病鼠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宽度)(LVIDd)、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宽度)(LVID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百分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MV)、心率(HR)等反映心功能变化指标的影响.rn 结果:rn PNS高、中剂量组与比索洛尔组的MV、EF均显著上升(P<0.01),比索洛尔组及中剂量PNS组的FS显著上升、LVIDd和LVIDs均显著减小(P<0.01~0.05).rn 结论:rn PNS及比索洛尔均具有改善AMI后LVRM病鼠心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梗后的左室重构.
  • 摘要:目的:rn 研究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rn 方法:rn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蔗糖为底物,以酵母产α-葡萄糖苷酶和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中酶来研究桑叶提取物对酶活性的影响.rn 结果:rn 在酶-抑制剂模型上,不同浓度桑叶提取物(5 mg/mL,2.5mg/mL,1.25mg/mL,0.625mg/mL)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别为54.62%,39.79%,8.51%,6.62%,5mg/mL阳性药物(阿卡波糖)的抑制作用为65.60%;在IEC-6细胞模型上,不同浓度桑叶提取物(200μg/mL,100μg/mL,50μ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分别为26.88%,12.76%,5.92%,250μg/mL的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抑制率为47.46%.rn 结论:rn 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随抑制率浓度增加而增加,对桑叶提取物降糖药物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制剂定价办法.方法:根据医院制剂的特点、在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准入门槛的提高,探讨医院制剂定价办法应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结果:医院制剂不可或缺,但当前定价办法不能真实反映其价格构成要素的变化,导致医院制剂价格过低,已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结论:为保证医院制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新的医院制剂定价办法应该综合考虑其在临床上的贡献与地位、本身特点、因实施GPP保证其质量的同时所带来的制剂成本上升等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
  • 摘要:目的:rn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溶液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的影响.rn 方法:rn 以不同浓度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紫杉醇注射液的培养基分别作用于KB细胞,并设对照(普通培养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状况及形态,MTT法检测药物在体外对细胞株的作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rn 结果:rn 经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紫杉醇注射液作用36及72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MTT法结果显示两药均对KB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但在相同浓度及时间下,两药IC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比例逐渐减少,0.1、1和10μmol/L组G2/M期比例显著增加,且高于100μmol/L组.但两药在相同浓度时,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rn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具有和紫杉醇相似的抑制KB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能力.
  • 摘要:目的:rn 探讨环丙沙星诱导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对几类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rn 方法:rn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20株临床分离的KPn敏感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环丙沙星对其进行体外多步诱导成耐药株.诱导前和诱导后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氨曲南、亚胺培南、莫西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诱导后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初筛和确证试验.rn 结果:rn 20株KPn有17株成功诱导成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ESBL筛选和确证实验显示17株诱导耐药株无一产ESBL.诱导耐药株对莫西沙星全部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全部敏感,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88.2% (15/17),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达88.2% (15/17),中介率12.8% (2/17).rn 结论:rn KPn在长期低剂量接触环丙沙星后可产生耐药性,且对莫西沙星和头孢西丁有交叉耐药.环丙沙星诱导耐药的KP对头孢西丁交叉耐药的机制可能相似.
  • 摘要:目的:rn 研究12名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强代谢者和12名弱代谢者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药动学规律.rn 方法:rn 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24名在空腹口服.30mg兰索拉唑胶囊后14h内的兰索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rn 结果:rn 在24名兰索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者中,12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12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兰索拉唑在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17.99±14.78)和(3.70±1.51)L·h-1;兰索拉唑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343.64±1543.05)和(7962.04±2498.39)ng·h·mL-1;强代谢者组的兰索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弱代谢者组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兰索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表型有关系.rn 结论:rn 兰索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CYP2C19弱代谢者的兰索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CYP2C19强代谢者.
  • 摘要:目的:建立清毒口服液的定性鉴别方法,提高对该药物的质量控制,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毒口服液中的板蓝根,知母,连翘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斑点的位置及颜色与对照色谱一致,阴性对照品色谱图中未见干扰.结论:该方法简单易操作、稳定性好、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rn 研究抑郁大鼠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MTX)的药代动力学.rn 方法:rn 对抑郁组大鼠连续8周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SD大鼠给药后0.083、0.5、1、2、4、8、12h各时间点血浆中MTX浓度,采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rn 结果:rn 甲氨蝶呤在抑郁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Cmax分别为8.10±0.99和7.99±1.04μmol·L-1;t1/2分别为2.11±0.24和2.24±0.32 h;AUC0→..分别为13.92±3.46和13.73±1.55 μmol·L-1·h;MRT0→∞分别为1.99±0.45和2.15±0.44 h;CL分别为0.13±0.03和0.14±0.04 L·h-1,显示甲氨蝶呤在抑郁组和对照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rn 抑郁大鼠甲氨蝶呤体内代谢动力学与正常大鼠药代动力学相近.
  • 摘要:目的:rn 评价干预措施对本院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n 方法:rn 随机抽取本院神经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200份作对照组和干预后手术病历200份作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rn 选取的病历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与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1),预防用药时间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5);无指征联合用药例数显著减少(P<0.05),无依据换药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5).平均预防用药时间对照组为8.5 d,干预组为5.4 d,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rn 本院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规范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rn 研究肾移植受者的霉酚酸(MPA)药代动力学.rn 方法:r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19名肾移植受者术后多剂量口服霉酚酸酯(MMF)后的MPA血药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计算多剂量口服达稳态的MPA药代动力学参数.rn 结果:rn MPA达峰时间Tmax为1.0 h,峰浓度Cmax为8.3 μg·mL-1,谷浓度Cmin为2.6 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h为44.9μg·h·mL-1.MPA药动学参数群体值CL=27.7L·h-1,Vd=85.3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22.0%、25.7%.rn 结论:rn 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MPA在肾移植受者的药动学特征,其预测能力尚需进一步评估.
  • 摘要:目的:rn 探讨抗生素在海上环境下海战伤中的有效应用.rn 方法:rn 选取40只成年杂种犬,制作出海上环境下海水浸泡复合火器伤动物模型.根据抗生素应用不同,随机将动物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犬.对照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治疗组头孢地嗪加左氧氟沙星治疗.海战伤的其他处理方法相同.观察6d各组伤口感染率、死亡率,在伤后第2和第4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rn 结果:rn 对照组伤后6d动物的伤口感染率为50%,治疗组为10%;对照组伤后6d动物死亡率为60%,治疗组为20%;治疗组的伤口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弧菌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rn 我国南海海水中细菌种类多、分布广,主要是弧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埃希氏菌,也是导致海战伤感染的主要细菌.因此,对在海上环境下处理海战伤更应强调尽早、合理的清创和早期使用广谱和抗弧菌抗生素.此项研究对海战伤中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优选肠腹宁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素,以白头翁皂苷B4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 结果:提取工艺为浸泡45min,加水15倍量,分2次煎煮,每次煎煮40m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 摘要:本文将从表达重组P450s的宿主细胞及表达质粒、N-末端修饰、培养宿主温度与周期、分子伴侣共表达和纯化重组细胞色素酶P450s方法等方面对用E.coli表达人源P450s的近期进展进行综述.得出:细胞色素酶P450,能够催化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致癌物和其他异源化学物质的氧化代谢。基于这种性质,P450s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药物靶点和药物生物合成及开发药物的新诱导剂等。而体外重组人P450s为其提供了能够纯化的单一酶系。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耗费低、表达周期短及表达水平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表达重组人源P450s。重组人P450s在E.coli中的表达水平受多种因素,如宿主和表达质粒的不同、N-末端修饰、分子伴侣共表达、温度效应等。其中N-末端的修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典的MALLLAVFL序列,另一种是截断P450 N-末端膜锚点序列。截短修饰使重组P450在大肠杆菌的胞质中分布增加,P450 N-末端膜锚点的去掉使得P450与膜结合困难,也使P450的溶解性增高。这两种修饰都被证明不明显改变P450s的酶催化性质,且大大增加了重组P450s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除此之外,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是否加入血红素前体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也会影响重组酶P450的表达水平。Richardson等对δ-ALA对重组P450 2C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添加δ-ALA的重组P450 2C9、2C18、2C19表达水平分别从220、200、200nmol/l增加到500、450、700nmol/l。用E.coli表达重组人P450s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表达条件不断优化使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在NADPH-P450还原酶与P450s共表达在大肠杆菌中后,大肠杆菌系统作为P450s整体反应体系成为可能.
  • 摘要:目的:rn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rn 方法:rn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12月17日0~24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rn 结果:rn 1207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54.10%,其中单用率77.18%,二联使用率20.83%,三联使用率1.99%;在全院各科室中,综合ICU使用率最高,为94.44%,其次为耳鼻喉科和泌尿外科,分别为88.00%和77.59%;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达57.92%,ICU以及呼吸内科送检率最高,分别为91.67%和84.42%;预防用药率为38.13%,其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要原因,占65.0%;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和碳青霉烯素类.rn 结论:rn 本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病原学检测率高,但存在给药剂量偏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与方法.
  • 摘要:目的:rn 研究芹菜素与柚皮素分别经大鼠空肠、回肠与结肠黏膜的体外区段透过特征.rn 方法:rn 采用体外垂直扩散池(Ussing Chamber)方法,分别评价50 μmol·L-1芹菜素及柚皮素经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经时(O~120min)吸收方向(M-S)与分泌方向(S-M)的累计透过率,并通过体系稳态时间(60min-120min)的累计透过率计算各区段吸收方向与分泌方向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芹菜素与柚皮素在接收池的样品浓度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rn 结果:rn 芹菜素与柚皮素在结肠黏膜吸收方向的表观渗透系数显著高于空肠(P<0.01).此外,芹菜素在回肠吸收方向的表观渗透系数显著高于空肠(P<0.05)而柚皮素在结肠黏膜吸收方向的表观渗透系数显著高于回肠(P<0.05).芹菜素与柚皮素在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分泌方向渗透性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成分在同肠段吸收方向(M-S)和分泌方向(S-M)的透过性发现,芹菜素空肠与回肠经两个方向的透过性无显著差异,但经结肠透过时,吸收方向的透过性显著高于分泌方向的透过性(P<0.01);柚皮素在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经两个方向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rn 芹菜素与柚皮素在大鼠肠黏膜中的透过性存在区段性差异,结肠部位吸收最好.芹菜素与柚皮素除被动扩散外,可能受到肠黏膜转运体的调控.
  • 摘要:《岭南采药录》对于推动广东地产药材的推广应用和研究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为:收载资料全面,为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资料;药物品种的细致描述对今天的药材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药膳食疗凉茶的记载为推动广东地区的中医药食疗及凉茶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rn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5-FU的浓度.rn 方法:rn 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250mm×4.5mm,5μm);流动相:lOmmol·L-1KH2P04缓冲溶液;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40℃.rn 结果:rn 5-FU在0.48μg·mL-1~61.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最低检测浓度0.48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5.12%~9.98%(n=5)和5.28%~10.95%(n=5).室温放置,冷冻保存,反复冻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rn 结论:rn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准确,稳定性高等特点,适合应用于人血浆中5-FU的浓度测定.
  • 摘要: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多,滥用药物屡见不鲜,药物治疗相关性出凝血障碍亦随之增多.主要为药物的剂量过大引起的治疗作用过强:抗凝药过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头孢哌酮、拉氧头孢使用时间长时引起出血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华法林与保泰松合用时后者将前者从血浆蛋白中置换出来,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出血.本文通过一例消化道出血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的现象,分析其引发的因素,总结治疗上的经验,得出: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凝血时间延长,临床考虑为头孢哌酮引起的,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凝血时间并没有预料中的下降,仍在延长,使医生和药师都相当困惑。于是医生和药师合作从疾病的及药物两方面进行排查,后发现国内外有报道ω-3鱼油脂肪乳可致凝血障碍,也有报道ω-3鱼油脂肪乳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决定停用ω-3鱼油脂肪乳,26日予维生素K1治疗,凝血时间逐渐回落,至31日转往呼吸科治疗时PT 13.8S,APTT 33.7S,回复正常水平。通过本次参与治疗,体会到药师在临床工作中注意与医生加强沟通和合作,特别某些特殊的不良反应。本病例凝血时间延长,往往会首先联系到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但当头孢哌酮停用后凝血时间仍延长,就难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医生和药师合作从疾病的及药物两方面进行排查,发现ω-3鱼油脂肪乳有致凝血障碍的可能,作出相应处理,患者凝血时间回复正常,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rn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氟伏沙明浓度的方法,对国产和进口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rn 方法:rn 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2×2交叉试验方案设计,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0mg,并在给药后96h内动态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氟伏沙明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rn 结果:rn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8.79± 8.15)μg·L-l和(19.04±7.49)μg·L-1,Tmax分别为(3.73±0.90) h和1(3.81± 1.02)h,AUC0→96分别为(327.57±131.93)μg·h·L-1和(349.36±159.63) μg·h·L-1,AUC0→分别为(346.95±134.84) μg·h·L-1和(368.27±163.59)μg·h·L-1,t1/2分别为(14.55±3.14)h和(14.15±3.17)h,两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7.08±16.70)%.rn 结论:rn 本方法可用于氟伏沙明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统计分析证实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rn 考察原位植烷三醇液晶的体外药物释放特点,评价其作为肝动脉介入治疗中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rn 方法:rn 以多西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采用透析袋法考察处方组成、载药量、碘化油及释放条件对体外释放的影响,并考察此栓塞材料的弹性张力.rn 结果:rn 原位植烷三醇液晶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摇床转速对释放无影响,但处方组成及载药量的改变均会引起药物释放速率的变化,且碘化油形成的外油相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原位植烷三醇液晶的突释;另外,流变学结果显示植烷三醇液晶可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070±2.135) Pa.rn 结论:rn 原位植烷三醇液晶可缓释药物达30d,抗压弹性较好,有望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肝动脉介入治疗以取得局部化疗和物理栓塞的综合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后,其抗菌活性的变化.方法:在小檗碱9位引入苯氧丁基,提高小檗碱的脂溶性,并采用体外抑菌实验,与小檗碱的抗菌活性进行对比.结果: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在小檗碱9位引入亲脂性苯氧丁基后,其对11种常见细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比小檗碱分别降低了4-16倍.结论: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增强了小檗碱的抗菌活性.
  • 摘要:目的:rn 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p16、p21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雌性大鼠机体衰老机制.rn 方法:rn 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gal组)、维生素E(V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OR-H组)、中剂量组(OR-M组)、低剂量组(OR-L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42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30天.给药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衰老大鼠肝脏组织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OR对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cyclinD1表达的影响.rn 结果:rn 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16和p21多为胞浆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和p21阳性细胞积分与空白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D-gal组相比,OR-M和OR-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OR各剂量组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肝脏组织Westemblotting结果表明,D-gal组肝脏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OR各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0,01),OR-H组尤为明显.rn 结论:rn OR可降低肝脏组织p16、p21蛋白的高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的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哈蟆油延缓雌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p16,p21,cyclinD1信号通路来促进有关增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
  • 摘要:目的:rn 评价不同厂家华法林钠片的质量.rn 方法:rn 参照相关质量标准,从含量、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及溶出度指标考察四个厂家的产品质量,并对溶出度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rn 结果:rn 四厂家产品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指标均符合美国药典(USP 30)的要求;但有关物质检查显示,四厂家的产品所含未知杂质含量均大于英国药典(BP 2003)规定的限度(0.5%);溶出度方面,A、B、D厂产品的溶出度均符合美国药典(USP 30)的规定(>标示量的80%),但C厂产品溶出度低于60%.不同厂家之间的溶出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溶出度结果多重比较显示:A厂=D厂>B厂>C厂.rn 结论:rn 四厂家的华法林钠片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质量评价为:A与D厂好于B厂,更优于C厂,C厂的产品质量最差.
  • 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对合理用药的作用与体会.方法:对1175张门诊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和综合分析,通过点评实例处方,了解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1.15%的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选择溶媒不当及用法用量不当.结论:处方点评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疗风险.
  • 摘要:目的:rn 建立复方土茯苓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rn 方法:rn 采用TLC法对方中君药土茯苓、臣药牛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方中牛膝的蜕皮甾酮,色谱柱为Agilent TC-18(250 mm×4.6 mm,5μm)柱,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rn 结果:rn 在TLC色谱中可检出土茯苓、牛膝;在HPLC色谱中,蜕皮甾酮可与其他成分分离,且在0.176~ 1.232 μg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93.94%(RSD=1.1%,n=6).rn 结论:rn 所建立的方法对方中的药材可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复方土茯苓颗粒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rn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HLA-B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别嘌醇致皮肤黏膜损害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寻找别嘌醇致皮肤黏膜损害相关易感性生物标志.rn 方法:rn 收集符合由别嘌醇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样标本13例,采用天根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NanoDrop 1000检测总DNA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同时应用SeCore HLA测序试剂盒和ABI3100型序列分析仪行毛细管电泳进行测序反应,测定HLA-B等位基因的第2、3、4外显因子序列后,使用软件将测序图谱与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定出HLA等位基因型别,结合患者临床应用别嘌醇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已完成对13例由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HLA-B基因多态性的分析.rn 结果:rn 13例广东汉族别嘌醇过敏患者中有11例检测出HLA-B*580101,等位基因频率为76.9%,其中女性5例(100%)全部检测出该位点,男性有5例检测出HLA-B*580101,不同性别之间HLA-B*580101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X2=2.438P=0.118).rn 结论:rn 研究证明了别嘌醇致皮肤不良是与广东汉族人携带的基因有密切相关的,特别是HLA-B*5801等位基因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的风险基因.同时,本研究为别嘌醇使用人群提供了临床检验的生物标志.别嘌醇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在体内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抑制体内尿酸合成,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唯一一个抑制尿酸合成的抗痛风药,广泛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如痛风、Lech-Nyhan综合征、多发性的肾结石.别嘌醇是国家的基本药物,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同时它也是一个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老药,随着近年来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别嘌醇还具有抗氧化、扩管等药理作用,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治疗心血管、脑等多器官缺血再灌注损害及慢性心衰.但临床应用出现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甚至为致命性的.别嘌醇SCAR包括药物的超敏症(HSS)、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不良事件不可预测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LA基因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复等位基因位点组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最复杂的免疫遗传多态性抗原系统之一,参与抗原递呈、识别和免疫调节.不同种族、群体、地域HLA等位基因的分布存在差异,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与某些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或抵抗性密切相关.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成为使用过程中的难点.采用PCR-SBT法直接对HLA基因座位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得到高分辨率的广东汉族人群HLA-B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数据,找到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以区分易感人群是避免该类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途径.
  • 摘要:目的:rn 研究基因型为CYP3A5*3/*3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的阿普唑仑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临床上实现阿普唑仑的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rn 采用PCR-RFLP法筛选基因型为CYP3A5*3/*3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11人,单次口服阿普唑仑0.8mg,并在服药前、给药后0.25,0.5,1,1.5,2,3,4,6,9,12,24,48,72h静脉采血,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阿普唑仑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rn 结果:rn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阿普唑仑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ma、Cmax、t1/2、 AUC0-72分别为:1.39±0.24h、15.82±2.70ng/mL、16.56±1.82h、177.48±59.25ng·h/mL.其中女性患者的Cmax和AUC0-72明显低于男性患者(F=20.70,P=0.0014<0.05).rn 结论:rn 本研究明确了CYP3A5*3/*3基因型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体内阿普唑仑的药动学特征,且发现女性患者体内阿普唑仑的代谢明显快于男性患者,为临床上阿普唑仑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rn 前期的研究表明PNS能够抗SGOD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本论文将探讨PNS抗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rn 方法:rn 将心肌H9c2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和PNS组.control组采用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于普通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model组采用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缺氧(serum,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 SGOD)处理诱导细胞凋亡,给药组按照model组方法处理的同时给予2.25g/L PNS.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MIF,AMPK和磷酸化AMPK (p-AMPK)以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rn 结果:rn JC-1染色结果显示PNS能够稳定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染色结果表明PNS能够降低胞内ROS水平,具有抗氧化的作用;Annexin V/PI染色显示MIF拮抗剂ISO-1显著逆转PNS抗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GOD处理后能够明显的升高胞内活化caspase-3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同时升高MIF和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而PNS能够显著的降低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并进一步促进MIF和p-AMPK蛋白的表达.rn 结论:rn PNS能够抗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的机制与激活MIF/AMPK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PNS保护心脏的分子机制及将PN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类药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慢性肾衰竭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药物前后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药物需注意其对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更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足趾肿胀法及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重力致大鼠大腿损伤法评价其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能延长小鼠的痛阈值,对抗热板法和醋酸法刺激性疼痛,提高小鼠的镇痛能力;并能有效缓解重力所致大鼠腿部损伤的瘀血、紫斑及水肿现象.结论:渭良伤科超微粉巴布膏与原剂型相比,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更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 摘要:Purpose:r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ability of paclitaxel-loaded poly(butyl) cyanoacrylate (PBCA) nanoparticles to overcome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in human ovarian resistant cells (A2780/T) and investigate its possible mechanism.rnMethods:rn We prepared paclitaxel-loaded PBCA nanoparticles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physicochemistry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cytotoxicity of paclitaxel-loaded PBCA nanoparticles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Calcein-AM assa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glycoprotein (P-gp)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MDR-1 mRNA inA2780/T cells treated with drug-loaded nanoparticles was defined by QRT-PCR.rnResults:rn The nanoparticles were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in shap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24.5± 5.7 nm.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99.23 %. The in vitro drug release profileexhibited a biphasic pattern. The drug formulated in PBCA nanoparticles showed a greater cytotoxicity than paclitaxel against A2780/T cells. Paclitaxel-Ioaded PBCA as well as blankPBCA nanoparticles decreased P-gp func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suggesting the efficacy of the drug-loaded nanoparticle system on overcoming MDR There had nosignificant effect on inhibi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MDRl mRNA.rnConclusion:rn Paclitaxel-loaded PBCA nanoparticles can enhance cytotoxicity and overcome MDR through a mechanism of the inhibition of P-gp function caused by the nanoparticles system.
  • 摘要:目的:研究在抗炎、镇痛、活血化瘀三方面新工艺冷冻干燥法与旧工艺沸腾干燥法制成的两种新伤去瘀颗粒的药效学作用的差异.方法:将新工艺新伤去瘀冻干颗粒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旧工艺组、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评价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以评估其活血化瘀能力.结果:新伤去瘀冻干颗粒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趾和小鼠耳廓肿胀等急性炎症;能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和拮抗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增加;并能明显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结论:新伤去瘀冻干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