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3-04-05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大鼠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时,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假手术-16周(Sham-16)组和假手术-32周(Sham-32)组、去卵巢-16周(OVX-16)组和去卵巢-32周(OVX-32)组以及去卵巢运动组(EX)和停训组(D-EX).分别在末次训练结束36-48小时内或停训16周时,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检测各组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训练结束时,OVX-16组大鼠最大载荷、破坏载荷、弹性模量、破坏挠度、最大应力、破坏应力和破坏应变均显著低于Sham-16组,而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变差异无显著性;EX组大鼠最大载荷、破坏载荷、弹性模量、最大应力和破坏应力均显著高于OVX-16组,而最大挠度、破坏挠度、最大应变和破坏应变差异无显著性。(2)停训结束时,OVX-32组大鼠最大载荷、破坏载荷、弹性模量、最大挠度、破坏挠度、最大应力、破坏应力和破坏应变显著低于Sham-32组,而最大应变差异无显著性;D-EX组大鼠破坏载荷、弹性模量和破坏应力显著低于OVX-32组大鼠,而最大载荷、最大挠度、破坏挠度、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破坏应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仅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的部分骨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且这些改善效应在停训后不仅不能保持,部分指标变得更差。
  • 摘要:目的:探讨miRNA抑制物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原代成骨细胞分别从8周龄野生型和成骨特异性miR-214转基因小鼠中分离得到。细胞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a -MEM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37℃, 5%C02, 1.0×106个细胞种植于6孔板内,然后通过含有2mMβ一甘油磷酸钠,50μg/mL抗坏血酸的α -MEM培养基诱导成骨分化。全部骨形态微观指标通过三维微CT获得。miRNA的表达水平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来检测.结果:发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样品中有多个miRNA分子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miR-21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骨形成能力成明显的负相关性。在体外实验中,发现miR-214对成骨细胞分化和活性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成骨细胞特异性miR-214转基因小鼠骨形成能力低下,骨量减少。miR-214抑制剂对骨质疏松小鼠的骨微观形态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提供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结论:miR-214的进化上非常保守,在小鼠和人类中的序列完全相同,提示它具有类似的成骨调节功能。研究发现miR-214抑制剂对于去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和后肢废用性导致的骨质疏松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将为骨形成能力低下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LRP5、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DL-C(0.05mg/ml,0.1 mg/ml,0.2mg/ml)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24h,48h,72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的骨钙素的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HDL-C对成骨细胞LRP5、DKK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HDL-C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成剂量和时间的依耐性,尤其是HDL-C在浓度为0.2mg/ml作用时间为72h时,对该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为4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HDL-C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中的骨钙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呈剂量和时间依耐性。3.HDL-C可以明显上调成骨细胞中的LRP-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DKK1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L-C可以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可能与Wnt通路中的LRPS及其抑制剂DKK1有一定的关系。
  • 摘要:目的:探究肝素对慢性肾病大鼠骨骼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ormal),慢性肾病组(CKD),低剂量肝素组(L-UFH),高剂量肝素组(H-UFH).四组均给予高磷饮(1.03%)食,饲养6周;CKD组食物中加腺嘌呤(0.75%),连续四周;第二周开始,Normal组、CKD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L-UFH和H-UFH在CKD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皮下注射lU/g/Kg UFH和2U/g/Kg UFH。连续给药4周。处死前动物进行荧光双标记,不脱钙骨包埋制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和分析大鼠左侧胫骨上端的松质骨变化。结果:与Normal组相比:静态参数显示,CKD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性升高,骨小梁厚度(Tb.Th)没有变化;动态参数显示CKD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RF/BS, BRF/BV),单位骨小梁成骨细胞数量(Ob.N)、单位骨小梁破骨细胞数(Oc.N)、成骨细胞周长百分数(%0B.Pm)、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0C.Pm)明显升高。CKD造成骨高转化的现象。而加入肝素后,与CKD组相比:H-UFH组进一步降低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 N);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更加升高。动态参数,H-UFH组骨形成率(BRF/TV)明显降低、单位骨小梁周长(Oc.N)明显升高。而L-UFH与CK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慢性肾病模型导致骨丢失,表现为骨高转化。高剂量肝素能加重慢性肾病大鼠骨骼的骨量减少,其机理为肝素并不进一步增加CKD的成骨细胞,但增加CKD的破骨细胞数量。此研究为肝素在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分析人体血清中肠源性性5-羟色胺(5-HT)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PTH)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的相关性.方法:①本研究选入样本数540例,最后纳入研究的350例.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20~90岁的人群.②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5ml,3 000r/min即时离心血清5min后,血清,0.5mL等分分装置于-80度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1NP,β-Crosslaps, PTH及25(OH)D的含量。③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①血清5-HT与年龄、体重和BMI成负相关(P<0.05)。②血清5-HT与各部位骨密度成负相关(P<0.01)。结论:研究支持“5-HT可能具有调节人体骨密度及骨指标的生理作用”这一论点。但人体5-HT影响骨的机制十分复杂,需要更多在体试验去直接介入研究5-HT影响人体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效应。
  •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25OHD2和25OHD3的LC-MS/MS方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取200μL血清加同位素内标后,采用叔丁基甲基醚进行液液萃取,然后反相色谱分离、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检测25OHD2和25OHD3.方法学验证后,LC-MS/MS法测定25OHD的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酶免疫法(EIA)、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的LC-MS/MS法进行比较.结果:250HD3的典型色谱保留时间为3.57min, 250HD2为3.74min,总分析时间为6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ng/rnL,批内精密度(CV%)<3.79%(250HD3)和<4.99%(250HD2),批间精密度(CV%)<5.38%(250HD3)和<4.73%(250HD2)。LC-MS/MS法与其他方法的Deming回归方程为:y=1.364x-1.815ng/mL,r=0.834,Sy|x=5.22ng/mL(ECLIA总VD);y=0.514x1.269ng/mL,r=0.590,Sy|x=一11.9ng/mL(ECLIA VD3);y=1.120x+7.274 ng/mL,r=0.723Sy|x=9.06 ng/mL(EIA);y=0.885x+1.672ng/mL,r=0.987,Sy|x=一1.88 ng/mL(CAPLC-MS/MS)。结论:LC-MS/MS法可准确测定血清中25-轻基维生素D2和25-轻基维生素D3a免疫法与LC-MS/MS法有明显的偏差,方法间一致性差。LC-MS/MS法是临床值得推荐的25-轻基维生素D测定金标准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双膦酸盐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一次口服;对照组59例(B组),只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检测骨转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25羟维生素D(25(OH)VD).结果:A组患者基线BAP及TRAP-5b的水平比健康绝经前女性组分别升高45.82%和61.34% (P<0.001).A组患者经双膦酸盐治疗3个月后BAP和TRAP-5b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0.60%和32.95% (P<0.001);治疗6个月时完全降至女性绝经前水平,并一直维持在此水平至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治疗前后BAP和TRAP-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其BAP及TRAP-5b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经阿仑麟酸钠治疗3个月后高转换状态可以明显改善,骨转换指标BAP和TRAP-5b水平回落到绝经前水平。
  • 摘要:目的:观察了跑跳运动对健康女大学生骨密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选取的20名18-19岁健康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实验组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参与体育锻炼。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每周2次逐渐增加到3~4次,每次持续30~60 min,包括热身运动,跑跳类体育活动等,并要求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运动训练8周后,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1,常规方法制备血清,用721分光光度计进行血清样本中钙、无机磷、碱性磷酸酶(AK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含量的测定: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PTH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骨密度扫描仪测定腰椎(L1-4)以及左、右骸关节的骨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AKP活性显著升高,StrACP活性显著降低,腰椎以及左、右骸关节的骨密度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8周跑跳运动能显著增加健康女大学生AKP的活性,降低StrACP的活性。
  •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骨代谢指标,为早期监测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住院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558例,检测血甲状旁腺素(iPTH)、B-胶原特殊序列测定(β-CTX)、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3[25 (OH) D3]、钙、磷、碱性磷酸酶(AKP)、肌酐、白蛋白、血糖等指标,留取晨尿进行尿常规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58例CKD患者平均年龄(70.6±15.6)岁,其中男性51.1%,女性48.9%,骨代谢指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TH、β-CTX、骨钙素、血磷在CKD1-3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KD4、5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KP在CKD5期明显升高.25(OH) D3在CKD1-5期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CKD患者均存在25 (OH) D3的不足及缺乏,其患病率分别为24.7%、7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DRD-eGFR与iPTH(r=-0.457)、β-CTX(r=-0.501)、骨钙素(r=-0.485)、血磷(r=-0.501)、AKP(r=-0.187)、年龄(r=-0.140)水平相关,均P<0.01;与血钙(r=-0.084)水平相关,P<0.05.结论:非透析CKD患者各骨代谢指标在GKD早期无明显差异,但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进行性升高,且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KD患者普遍存在25(OH)D3的缺乏且在CKD早期即有。
  •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煤矿井下工人进行调查,分析井下工人维生素D缺乏及骨质疏松的现状。研究人群来源于井下矿工,本组井下工人有以下特点:一、骨质异常发生率高;二、本人群维生素D缺乏严重。分析原因与矿工长期从事井下工作,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期缺乏有效光照,导致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造成骨基质和矿物质的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进而影响骨骼的代谢过程,导致骨密度下降骨量减少;另一方面维生素D缺乏可打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平衡,使破骨过程占优势,导致骨密度下降。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井下作业工人腰椎退行性变的发生率、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井上人员高,考虑是长期光照不足导致,分悉原因与长期缺乏阳光照射有关.杨荣华等也通过对200名井上和井下矿工的跟骨密度进行测量后发现,早井下工作的矿工跟骨的超声振幅衰减(BUA)骨强度(STI)和超声声速(SOS)明显低于井上工人,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井下作业缺乏阳光照射从而导致维生素D不合成不足所致。也有调查发现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平均日照量不足密不可分,这与研究结果一致。国外资料证实,高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低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
  • 摘要:本文研究了P53在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中的作用,结果证实:p53基因参与了RA骨重塑,具体的机制可能与RANKL/RANK/OPG和Wnt/β-catenin两种分子机制相关,两者均通过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平衡来影响骨重塑。对P53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指明方向。将来治疗RA的方法可以通过干扰p53的表达,针对p53依赖途径进行基因靶向治疗。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福建莆田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及PTH水平与骨密度,分析莆田地区健康人群在冬季维生素D的状态并评价其与骨密度关系。方法:于2010年10月至12月,调查613例健康人群,其中男183例,女430例,年龄10~94岁,平均年龄55.96±15.51.应用罗氏公司的器械和试剂,抽血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0HD)、甲状旁腺激素(PTH).同时应用美国Osdeometer Medi Tech 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BMD.根据血清250HD水平分为<12ng/ml为严重缺乏,≥12ng/ml且<20ng/ml为不足,≥30ng/ml为充足,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3例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测定值15.76±8.88ng/ml,血清250HD与性别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正相关,与PTH无相关.维生素D严重不足122人占19.90%,不足的237人,占38.66%,相对不足的197人,占32.14%,充足的57人,占9.30%,总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占90.70%.90. 70%。结论:本组调查发现福建莆田地区健康人群在冬季的维生素D普遍不足,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骨密度明显相关,维生素D不足者骨密度较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与PTH没有相关。与长春市张萌萌报道的骨密度与维生素D相关一致,而与PTH并不明显相关,与上海市汪纯等报道不相关是一致的。本研究血清250HD平均值为15. 76±8. 88ng/ml,其值较重庆的住院病人高,但比上海的低。维生素D缺乏既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和独立危险因素,它受日照、运动和营养等因素影响有关。因此,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重视检测血清250HD,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中国福建莆田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及PTH水平与骨密度,分析莆田地区畲族人群在冬季维生素D的状态并评价其与骨密度关系。方法:于2010年10月至12月,调查613例畲族人群,其中男183例,女430例,年龄10~94岁,平均年龄55.96±15.51.应用罗氏公司的器械和试剂,抽血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0HD)、甲状旁腺激素(PTH).同时应用美国Osd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BMD.根据血清250HD水平分为<12ng/ml为严重缺乏,≥12ng/ml且<20ng/ml为不足,≥30ng/ml为充足,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3例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测定值15.76±8.88ng/ml,血清250HD与性别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正相关,与PTH无相关.维生素D严重不足122.人占19. 90%,不足的237人,占38. 66%,相对不足的197人,占32. 14%,充足的57人,占9. 30%,总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占90. 70%。结论:本组调查发现福建莆田地区健康人群在冬季的维生素D普遍不足,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骨密度明显相关,维生素D不足者骨密度较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与PTH没有相关。与长春市张萌萌报道的骨密度与维生素D相关一致,而与PTH并不明显相关,与上海市汪纯等报道不相关是一致的。本研究血清250HD平均值为15. 76±8. 88ng/ml,其值较重庆的住院病人高,但比上海的低。维生素D缺乏既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和独立危险因素,它受日照、运动和营养等因素影响有关。因此,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重视检测血清250HD,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吸烟、喝茶、饮牛奶、运动等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z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地区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骨峰值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女性30岁以前骨密度分别为0.47±0.107、0.436±0.060,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1.88%、1.33%;30~39岁骨密度为0.528±0.072、0.451±0.067,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31%、1.71%;40~49岁骨密度为0.52±0.071、0.445±0.065,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88%、2.3%;50~59骨密度为 0.49±0.076、0.396±0.082,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0.83%、18.94%;60~69岁骨密度为0.463±0.085、0.328±0.071,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5.49%、52.21%;70~79岁骨密度为0.416±0.086、0.268±0.072,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31%、77.59%;80岁以上骨密度为0.384±0.091、0.222±0.059,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1.37%、95.24%.低BMI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和高BMI人群,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发病率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前的年轻男性骨密度状况也并不理想,可能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同时加强年轻人群的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峰值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雌性大鼠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观察运动对E2、ER βmRNA、ERβ、BMD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的可能影响机制,为运动性骨量降低及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进行4、9、11、13、15、17周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所有大鼠被处死前14、13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各一次,于处死前4、3天注射钙黄绿素5mg/kg各一次,两次荧光标记间隔10天.以DXA(Lunar Prodigy,GEInc.,U.S.)测定大鼠体成分及BMD:以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大鼠腰椎骨微结构变化;以RIA测定血清E2水平;以qRT-PCR测定大鼠股骨ERβmRNA水平、ER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持续17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①各运动组大鼠逐渐出现体重及肌肉量先上升,9周达到峰值,然后下降的变化;②各运动组大鼠全身BMD亦呈现先升高,9周达到峰值,然后下降的变化;骨微结构表现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的变化趋势同全身BMD,即先上升,9周达到峰值,然后下降;骨小梁分离度前期略微下降,11周后逐渐上升:同时,动态骨形成参数和成骨细胞参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破骨细胞参数呈现先下降,11周后上升的趋势。③各运动组大鼠E2及ERβmRNA水平亦呈现先升高,9周达到峰值,然后下降的变化;ERβ蛋白表达量4周下降,第9周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①持续17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前9周为适量运动阶段,大鼠出现以成骨效应加强为主的骨代谢改变,BMD升高,骨微结构良性变化;11周之后逐渐过渡至过量运动阶段,大鼠逐渐出现破骨效应加强为主的骨代谢改变,BMD下降,骨微结构负性变化。②骨代谢的变化机制可能是通过运动导致HPO轴功能抑制,减弱雌激素一受体途径对骨量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效应。
  •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跑步和羽毛球运动对健康女大学生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影响,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指导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30名健康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毛球组和跑步组,每组10人.3组受试者除参加学校安排的体育课(2次/周,70min/次)外,羽毛球组和跑步组分别还需参加每周3次,每次30~40min,共10周的羽毛球和跑步运动.分别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双髋的骨密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E2和T水平的变化.结果:组间比较,实验前、后3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实验后跑步组血清E2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后羽毛球组T低于实验前(P<0.05),跑步组和羽毛球组实验前、后骨密度均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周的羽毛球和跑步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血清性激素无明显影响。提示:只有坚持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骨密度。
  • 摘要:目的: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观察骨疏康胶囊上市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中药品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自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44例,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骨疏康胶囊治疗组和中药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进行半年的治疗,通过观察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采用法国挑战者号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不良时间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144例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108例,对照组36例。123例完成临床实验,其中实验组89例,对照组34例。21例脱落,其中实验组19例,对照组2例。试验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显效率52. 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50%,总有效率100%。中医症候总体疗效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 05 )。骨密度疗效(PP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80. 9%;对照组总有效率82. 4%,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单部位骨密度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兼气血不足型),试验组骨疏康胶囊的总体疗效于对照组仙灵骨葆胶囊总体疗效相当;骨疏康胶囊与仙灵骨葆胶囊在改善骨密度方面疗效相当。
  •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的单味中药中山茱萸、蛇床子、黄芪、淫羊藿、补骨脂、骨碎补、葛根丹参续断以及中药复方的分型论治、基础方加减、验方或制剂、内服外治等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 摘要: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从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取94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了3个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及助力器辅助平均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合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者。而全散关节置换术适合于能耐受手术且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者。
  • 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中医采用特效的手法治疗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阐述了中医手法治疗中单纯手法治疗及以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了中医手法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摘要:本文阐述了防治骨质疏松的西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效果,其防治骨质疏松的西医药物主要有:(1)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2)促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同化激素等;(3)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类;(4)新近报道的药物,如雷尼酸锶、狄诺塞麦、骨保护素伊马替尼等。
  • 摘要:本文从实验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了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一般都是补肾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补益脾胃也可起到一定效果。肝肾同源、乙葵同源、精血同源,肝与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应该将肝列入治疗的范围。总之,应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使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更大的进步。
  •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了中医的辨证分型,并分析了单味中药熟地、淫羊藿、丹参及杜仲的药性、作用机制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了骨质疏松症的的内治及外治法,最后展望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太极剑与抖空竹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采用传统体育项目增进中老年人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首都体育学院周边小区练习太极剑和抖空竹的中老年人共31名为受试对象.在所有选取对象了解试验目的并同意参与本实验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无锻炼组、抖空竹组和太极剑组.采用意大利Postural Equa平静分析系统,分别在睁、闭眼状态下测试其静态平衡的各项指标.结果:与无锻炼组比较,经常练习太极剑在重心x及y方向动摇轨迹差异无统计意义:与无锻炼组比较,抖空竹组重心y方向动摇轨迹,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左脚单独睁眼站立,右脚单足睁眼站立时,两组间呈显著性差异,而在重心x方向动摇轨迹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太极剑组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无影响,而抖空竹组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显著.
  • 摘要:本文介绍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分析了其中医分型,并从临床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开发挖掘中医药对DOP的认识、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心理干预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情况,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骨钙素、骨密度、碱性磷酸酶,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并采用生活评定表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GP、BMD均明显降低,P<0.01;P<0.001,AKP增高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患者使用刺激性暴露法的同时还采用患者生活治疗评定表对两组同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进行肿瘤伴绝经患者生活核心问卷(QLC-C30)问卷调查,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多项指标得分较低P<0.05.结论:在对妇科肿瘤伴绝经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化疗的同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参加日照,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锻炼活动,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并提示医务人员对此类病人定期检测BGP、BMD、AKP。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行x光检查以评价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有无渗漏.疗效判断按WHO标准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成功率高,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正常活动,但手术者须有丰富的经验.
  • 摘要: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和17β-雌二醇(E2)对去卵巢大鼠血清E2水平和后肢骨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将1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假手术运动、去卵巢、去卵巢运动、雌激素、雌激素加运动6个组.假手术运动、去卵巢运动和雌激素加运动组每周进行5次60 min、18 m/min的平坡跑台运动训练,雌激素和雌激素加运动组每周按体重颈部皮下注射3次E2,每次50μg/kg体重.分别在运动和给药正式处理7和14周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右侧胫骨和股骨BMD的变化.结果:运动和给药正式处理7周时,去卵巢组胫骨近端、股骨近端和远端BMD以及血清E:水平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去卵巢运动加E:组股骨近端和远端BMD显著高于去卵巢组,E2组和去卵巢运动加E2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去卵巢组。运动和给药正式处理14周时,去卵巢组大鼠胫骨近端、股骨近端和远端BMD以及血清E:水平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假手术运动组股骨近端BMD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去卵巢运动组、E2组和去卵巢运动加E2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股骨远端BMD显著高于去卵巢组,E2组和去卵巢运动加E2组胫骨近端、股骨近端和远端BMD均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胫骨近端BMD和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去卵巢运动加E2组,E2组胫骨近端BMD显著高于去卵巢运动加E2组。结论:E2和较高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和胫骨松质骨骨量减缓的效应是独立的。
  •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和骨骼肌病变与ENaC和G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取右胫骨上段不脱钙包埋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另取右腓肠肌石蜡包埋,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IPP6.0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光密度测定分析上皮钠通道蛋白(ENaC)-α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量。结果:血清Na+. K+, Ca2+,P5+离子浓度:血清Na+下降,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胫骨上段:与C组比较,L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M、H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 Ar%)显著降低,骨小梁厚度(Tb. Th)和骨小梁数目(Tb. N)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 Sp )明显增加。腓肠肌湿量:与C组比较,L、M和H组均显著减少,且随着注射频率增加湿重明显下降((L>M> H组)。腓肠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L, M和H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横纹肌萎缩征,并于大片肌束间可见1~3条肌束显现肌纤维原浆与肌纤维逐渐消失,出现同质化变化,疑似肌细胞溶解表现,且病变区域随着注射频率增高而有所扩大。腓肠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ENaC-α和GR光密度值:与C组比较,ENaC-α和GR的L组均无显著性差异,M组和H组显著增加,ENaC-α的M组低于H组但GR的M组高于H组。结论:随着Dex给药频率上升,松质骨的骨丢失增加且伴随骨骼肌萎缩性病变加重,但有所不同的是,骨骼肌萎缩征的出现较骨质疏松的发生更为敏感(L组已见骨骼肌萎缩征,而骨丢失在M和H组才出现)。由于骨骼肌是骨骼运动的启动者,根据Wolff定律“力学刺激一骨骼应变一骨量平衡”关系,糖皮质激素致骨骼肌萎缩会否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直接诱因之一?此外,随着Dex注射频率增加,骨骼肌萎缩病变加重与骨骼肌ENaC一a表达升高的趋势相一致。鉴于ENaC作为细胞Na+调节的关键因子,而细胞内外Na+平衡是骨骼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藕联”机制的基础,以此推断,ENaC信号通路可能是糖皮质激素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雌性大鼠的过量负荷跑台运动,观察过量运动对体成分、OPG、RANKL及BMD的影响,探讨过量运动对骨代谢的可能影响机制,为运动性骨量降低及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动组(EG),同期对照组(CG)及基础对照组(BC),运动组进行17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以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DXA,Lunar Prodigy,GE Inc.,U.S.)测定大鼠体成分及全身骨密度(BMD);以Western-blot 技术测定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 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膜结合型RANKL(mRANKL)、可溶型RANKL (sRANKL).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经首都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结果:统计分析表明,①持续17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EG组大鼠体重、肌肉量显著高于BC (p<0.01;p<0.01);脂肪量、体脂百分比无显著的变化.CG组大鼠体重、肌肉量、脂肪量、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BC (p<0.01;p<0.01;p<0.01;p<0.01).EG组大鼠体重、脂肪量、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CG组(p<0.01.p<0.01;p<0.01).② EG大鼠OPG显著低于BC, CG (p<0.05; p<0.01),CG与BC相比无显著变化。EG组sRANKL, mRANKL及RANKL总量与BC, CG组比较均无显著变化,CG与BC相比亦无显著变化。OEG组大鼠全身Bhm显著低于BC, CG (p<0.05; p<0.01),CG与BC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过量负荷运动主要导致大鼠OPG表达量下降,使OPG/RANKL比值相对下降,呈现成骨效应抑制的骨代谢改变,BMD下降。
  •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方法:测定61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肠源性5-HT,并与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比较.①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50岁以上确诊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②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 r/min即时离心3min后,将血清置于-80度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③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溅各部位BMD.结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67.48±71.76) ng/mL,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44.53±34.05) ng/mL,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肠源性5-HT浓度明显高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t=-2.2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源性5-色胺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或加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之一。
  • 摘要:目的:比较17β-雌二醇和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和子宫雌激素受体a (ERa)蛋白表达影响的异同.方法:将4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雌激素和运动四个组.手术1周后,雌激素组大鼠每周按体重颈部皮下注射三次17β-雌二醇,每次50μg/kg体重.连续给药14周后,采用放免法、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血清E2水平以及骨组织和子宫ER 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卵巢后,子宫重量、子宫重量指数和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三项指标均显著增加;运动组子宫重量和子宫重量指数无显著变化,但血清E2水平显著增加.ER a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 a在各组大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基质以及肌层的细胞核中均有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ER α在去卵巢组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基质中的表达减少,而在雌激素组中的表达增加,运动组各部位ER α表达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程度远低于雌激素组;ER α蛋白在各组大鼠骨骸端软骨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去卵巢后,胫骨近端ER α表达减少,运动和雌激素干预后,大鼠胫骨近端ER a表达增加。结论:运动在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组织ER α蛋白表达的同时无雌激素处理增加子宫重量和子宫ER α蛋白表达的副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餐后大步走有氧运动法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转换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药物治疗,运动组在糖尿病饮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餐后有氧运动大步走,每日2次.1年后,75例完成了观察,运动组37例,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腰2、桡骨远端骨密度,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的变化的因素.结果:干预1年后,运动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着短期效应;干预2年后,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碱性磷酸酶[(142.7±10.54) U/L,(130.1±2.01)U/L]、骨钙素[(289.6±13.59) ng/ml,(280.2±12.51) ng/ml]升高,[腰2(0.855±0.136g/cm2),(0.617±0.119) g/cm2]、桡骨远端[(0.52±0.047) g/cm2,(0.32±0.039) g/cm2]骨密度增加,存在骨代谢与时间效应(P <0.05或P<0.01).结论:规律的、适宜的、长期的餐后大步走有氧运动法能显著促进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合成,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及骨的生物力学功能。
  • 摘要:目的:对比10周跑步和羽毛球两种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影响,为提高女大学生的骨密度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30名健康女大学生随即分为对照组、跑步运动组和羽毛球运动组(n=10).3组受试者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参与运动,除参加学校安排的体育课(2次/周,70min/次)外,跑步运动组和羽毛球运动组还需参加每周3次、每次持续30min、共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实验前后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常规方法制备血清.用721分光光度计进行血清样本中ALP和TRAP的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实验前3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后跑步组血清TRA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羽毛球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0. 05)。组内比较,羽毛球组实验前后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05),实验后跑步组血清TRAP含量显著高于实验前((P<0. 05)。结论:10周跑步运动能显著增加健康女大学生血清TRAP水平。提示,跑步运动对女大学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大于羽毛球运动。

  •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它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将所有患者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的临床数据及骨密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多元相关分析有关因素与CS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年龄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 05 ),绝经年限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BMD,冠脉总钙化积分值(TCS)三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 05 )。而血磷(P)、高密度脂蛋白(HDL )骨质疏松组虽然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减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HDL、腰椎Btu,甘油三脂(TG)对TCS有影响且P<0. 05,其中年龄、TG是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HDL,腰椎BMD是其保护因素,多元相关分析得出腰椎BMD与T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量异常者较正常者有较高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性,且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可能会作为和传统的危险因素一样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共217例302个椎体接受PVP手术,比较其术前术后疼痛缓解、止痛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及止痛药使用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优良率90.9%,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临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VP手术治愈.骨水泥少量椎体外渗漏5例,无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结论:PVP手术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后凸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3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对病椎进行扩张,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前后进行对比,并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总结手术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前渗漏,2例患者出现椎间盘渗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术后随访3-18个月,Vh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结论:PKP技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的缓解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并可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熟地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方面的应用及效果,表明:补肾益骨膏能够防治更年期妇女的骨质丢失,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文章后分析了熟地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总结其结果。
  •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综合治疗100例宫颈癌伴绝经患者探讨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改进临床工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预防和延迟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药物组50例(R+H+OP)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50例(R).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评价疗效.结果:宫颈癌伴绝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BGP、BMD均明显降低,p<0.01,p<0.001,AKP升高,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C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伴绝经患者用三维适形放疗加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综合治疗的同时,测定BGP、BMD、AKP等具有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及其引起的骨破坏,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形放疗热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同时对肿瘤引起的骨破坏或继发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以减轻症状和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57%,并且呈上升趋势,为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股骨粗隆部位的血运丰富,骨折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同时由于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会引发较多并发症,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手术治疗配合中医药辩证施治可以比单纯手术疗法更好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中医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断端更好的愈合,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手术治疗后,按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加服中药。研究显示:早期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改善骨折断端局部血液供应的状态,加快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水肿的吸收。中晚期给予接骨续筋、补益肝肾方药能促进软骨骨痴形成、基质钙化、骨化及骨痴重建。因而可以加速骨折愈合,预防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可以很好的避免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患者平素体质及患者及家属要求选择合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伴绝经患者与健康对照人员骨钙素(BGP)、骨矿含量(BMC)、降钙素(CT)、尿钙(Ca)、肌酐(Cr)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比较,用唑来磷酸防治乳腺癌伴绝经患者的骨量丢失,改进临床工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选择乳腺癌伴绝经患者50例,平均年龄56.2 (48-60)岁,对照组50例为健康体检人员,平均年龄58.4 (50-70)岁,两组均体检排除代谢性骨病和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群.对50例乳腺癌伴绝经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人员,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BGP、CT.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C,用SMAC技术检测尿钙、肌酐、血Ca、P、AKP.乳腺癌放疗2-3野照射,处方剂量5000CGy/6w,1f/d,2Gy/f.乳腺癌化疗用紫杉醇+顺铂,紫杉醇135-150mg/m2静点3小时,顺铂30mg/m2,均第一天完成,3-4周为一周期,共4-6个周期.放化疗同时给予哇来磷酸4mg/f静点,If/4w,同时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1片,每天2次。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BGP, BMC, CT, Ca, Cr, AKP, P的值。结果:乳腺癌伴绝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BGP,BMC均明显降低,(p<0. 05, p<0. O1) , AKP升高,(p<0. 05 ),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CT较给药前升高,尿Ca, Cr较给药前降低,(p<0.05, p<0.01),血Ca, P无明显变化。乳腺癌伴绝经患者治疗后BG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O1),血Ca、P、AKP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p>0.05), Ca/Cr比值明显降低,提示骨质吸收受到抑制。血清cr水平较给药前升高,对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骨代谢起到保护作用。结论:乳腺癌伴绝经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给予唑来磷酸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增加骨量的作用,长期应用可明显降低乳腺癌病人骨转移的发生率,是防治乳腺癌伴绝经患者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骨转移的最有效方法。对此类患者放化疗的同时嘱其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是防止骨量减少的基础,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对绝经后妇女骨骼的影响在于尽量减少骨量的消失速度。持续锻炼对骨骼功能的恢复具有潜在的和独一无二的功效。多晒太阳能帮助人体中钙的吸收,强化骨质,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是骨质疏松基础的防治方法。定期做BGP, BMC检查对乳腺癌伴绝经患者抗骨质疏松的治疗、监测研究肿瘤与BGP,BMC的相关性,对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 摘要:本文针对脑卒中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骨矿化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除运动减少、维生素D缺乏、钙离子代谢异常之外,还有性别、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废用对骨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长期卧床或者肢体活动障碍的老年患者,骨矿物质含量呈进行性减少,故应该鼓励脑卒中患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必要时还可辅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钙剂和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混合制剂及中药制剂等,有效提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另外,各种细胞因子的参与也可能是骨形成一骨吸收失偶联导致骨量下降,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细胞因子的干预可能是治疗脑卒中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有待于继续研究发现。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分析了中西医对其预防颌治疗的手段。骨质疏松症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疗原则,从整体观念去认识,补钙未必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必然选择。
  •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日益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虽然运动医学对其防治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适宜的运动疗法始终是关注的热点,为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探讨这一问题,本文笔者介绍了运动疗法的能使骨量增加、延缓骨量丢失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并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就五禽戏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每年一次静滴密固达(唑来膦酸5毫克,北京诺华制药公司)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症,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其中男2例,女38例,平均年龄81.3±2.4岁,纳入的对象均骨密度检测T值<-2.5SD,或有脆性骨折伴有腰背痛或全身疼痛,并排除明显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及甲状等腺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唑来膦酸5毫克静滴1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静滴前常规给予布洛芬口服,个别用扑热息痛,如有发热,全身酸痛类感冒症状应继续给予口服,静滴唑来膦酸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水化500~1000毫升;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0毫升静滴,余方法同上,两组均给予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骨密度测定及血生化指标。观察指标: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药物副作用。把检测的数据应用SPSS16. 0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剂量数据均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组治疗前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 05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治疗组7天时全身疼痛或骨痛症状改善达25%(5例/20例),到14天时改善达25%(11例/20例),生活质量改善(躯体活动、精力、疼痛、睡眠和情感反应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7天时全身疼痛或骨痛症状没有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两者之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0副作用:治疗组有3例出现发烧,体湿在38. 3 ℃39. 7 ℃,另有2例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3天内消失,无明显出现恶心呕吐和肾功能受损;对照组没有副作用。结论:应用每年一次唑来膦酸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安全有效和明显减轻状症,改善生活质量,依从性高,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治疗观察。
  • 摘要:目的:借助上世纪90年代初Kalu发现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经典模型,对去卵巢大鼠施以运动干预,观察分析大鼠Wnt/-catenin信号通路中-catenin基因表达,验证适量运动是否对-catenin基因表达产生影响。方法:三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270士10g)80只,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BC8只)、假手术组(SHAM24只)、去卵巢对照组(OVX+CON 24只)、去卵巢运动组(OYX+E 24只)。其中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去卵巢运动组各取四周、八周、十二周三个时间再分组,每组8只。去卵巢手术一周后,去卵巢运动组以18m/min,lh, 5d/week强度运动,结束后取大鼠股骨上端,用RT-PCR测-catenin基因的表达,用2-△△ct法计算表达差异。结果:去卵巢运动组均显著高于其同期去卵巢对照组( P<0. O1; P<0. O1; P<0. O1) ;假手术组均显著低于其同期去卵巢运动组(P<0. O1,P<0. O1,P<0. O1);假手术组与其同期去卵巢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基础对照组与假手术四周组、八周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P<0. O1;P<0. O1;P<0. O1;P<0. O1:P<0. O1:P<0. 0l : P<0. O1);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表达随训练时间呈显著性递增(P<0. O1; P<0. O1; P<0. O1)。结论:单纯去卵巢对大鼠-catenin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适量运动会增加去卵巢大鼠-catenin基因的表达。
  • 摘要: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时,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假手术-16周(Sham-16)和假手术32周(Sham-32)组、去卵巢-16周(OVX-16)和去卵巢-32周(OVX-32)组以及去卵巢运动(EX)和停训组(DEX).分别在末次训练结束36-48小时内或停训16周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1)训练结束时,OVX-16组大鼠体脂重量和含量显著高于Sham-16和EX组,而瘦体含量、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16和EX组,各组其他检测指标无显著变化。(2)停训16周时,OVX-32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Sham-32组,而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以及瘦体含量显著低于Sham-32组;DEX组大鼠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OVX-32组,而瘦体含量显著低于OVX-32组。结论: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改善效应在停训16周时均消失。
  • 摘要:目的:通过对去卵巢大鼠进行中等强度运动的干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量增加效果。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去卵巢静止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十E)、假手术组(SHAM)和正常对照组(CON) 0去卵巢运动组和运动停训组每天进行60min,20m/min, 50坡度的跑台运动,每周5次,共12周。所有大鼠在动物房恒温条件下自由进食饮水,每周一对大鼠进行体重称量。并在处死前对所有大鼠进行腹腔麻醉,利用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鼠进行全身BMD及体成分的测试。结果:去卵巢静止组的大鼠全身BMD为0. 16013±0. 0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 05,存在显著差异性。去卵巢运动组的全身BMD为0. 1635±0. 0047,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P<0. 05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全身BMD之间没有差异性。但是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去卵巢静止组的体脂百分比为37.916. 67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 O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性。去卵巢运动组的体脂百分比为18. 625±5. 045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P<0. 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性。同样,两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在体脂百分比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略低一些。而各组在实验前的体重分别为去卵巢运动组299. 50g±9. 74g、去卵巢对照300. 40g±17. 24g、正常对照291. OOg±25. 69g、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去卵巢静止组的全身BMD急剧下降,并且全身的体脂百分比很大,说明骨质疏松的模型建造成功。经过12周的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的全身BMD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没有达到正常生长的大鼠的标准,所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会使去卵巢大鼠的骨量增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骨量得丢失;但是,中等强度的运动在控制体脂方面的作用效果很明显。以此建议绝经后女性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自身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控制自身的体重,从而减缓肥胖的产生。
  •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男青年第1-4腰椎骨密度、左右股骨骨密度、全身骨密度、T值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测量,探索骨密度和血管硬度的相关性,为今后制定共同有利于骨健康和血管健康的运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首都体育学院在校12名健康男生作为受试者,测量其第1-4腰椎骨密度、左右股骨骨密度、全身骨密度和T值,同时测量安静状态下受试者的CAVI。正常人的T值在-1~1之间,以T=1为节点,比较T>1, 1>T>-1,-1>T三组受试者各自的骨密度指标和血管硬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1组7人,均有运动史,其中4人是高水平运动员,该组受试者骨密度指标和CAVI均无相关性; 1>T>-1组5人,除1人有运动史外,其他4人均无运动史,该组受试者左股骨骨密度、全身骨密度和T值均与CAVI呈负相关性,第1-4腰椎骨密度、右股骨骨密度与CAV工无相关性;-1>T组0人。结论:运动能显著提高骨密度水平。普通健康人群的T值范围内,全身骨密度、左股骨骨密度均与血管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骨密度越高血管硬度越低。
  • 摘要:目的:建立去卵巢雌性大鼠模型,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及雌激素对去卵巢雌性大鼠骨组织第二信使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Ⅱ(tpye Ⅱ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减缓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连续4周进行大鼠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确保去卵巢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去卵巢成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4, 8, 1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每周周一至周五运动,时间1小时,速度20mlmin,坡度5,并分别设立假手术静止对照组、去卵巢静止对照组、补雌激素运动组、补雌激素静止对照以及基础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后取材,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II (tpye II cGMP dependentprotein kinase, PKG II)mRNA表达水平,用2 ooct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4周、8周、12周的去卵巢运动组(OVX+E)骨组织PKG II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去卵巢静止对照组(OVX) (p<0. O1 ,p<0. 0l,p<0. O1);8周、12周,补雌激素运动组(E2+E)、补雌激素静止对照组(E2+C)骨组织 PKG IImRNA表达显著高于去卵巢静止组(OVX) (p<0. 01,p<0.01, p<0.01,p<0. O1) ; 12周补雌激素运动组( E2+E)高于补雌激素静止对照组(E2+C )、去卵巢运动组(OVX+E) (p<0.01, p<0.01):4周、8周、12周,去卵巢运动组(OVX+E)、补雌激素运动组(E2+E)、补雌激素静止对照组(E2+C)骨组织PKGⅡmRNA表达均高于基础对照组(BC)(p<0. O1,p<0.01, p<0.01)。结论:中等强度运动能提高骨组织PKG Ⅱ mRNA的表达;补充雌激素有助于骨组织PKGIImRNA的表达,二者共同作用比单因素更有利于骨组织PKG ⅡmRNA的表达。
  •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中等强度跑台运动为干预手段,探讨运动对ENaCγ的影响以及对骨量的作用效应,为阐明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雌性大鼠(三月龄)共分为5组,包括CON组(正常对照)、OVX+C(去卵巢安静对照)、OVX+E(去卵巢+运动)、SHAM(假手术)、OVX+E2(去卵巢+雌激素)每组10只;OVX、OVX+E、SHAM组分别进行一月,两月,三月的中等强度运动;OVX+E2组按时补给雌激素(0.1mg/kg.d×5天/周).基础对照组不加干扰直接取材;正常组与同期其它组宰杀时间一样;去势组与同期其它组取材时间一样;去势十运动组大鼠采用杭州段氏PT2000型跑台进行训练,大鼠每周运动5天,休息2天;假手术组取材时间与同期其它组宰杀时间一样。组织取样宰杀前对大鼠进行腹腔麻醉,测量大鼠全身BMD;取大鼠股骨,剔除肌肉、肌键等软组织后,指标检测BMD:用DEXA扫描;ENaC mRNA: Real-time PCR用2-ooa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数据处理采用SPSS18. 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OVX+C组BM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 05,存在显著差异性。OYX+E组BMD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P<0. 05存在显著差异性。而SHAM与正常对照组的全身BMD之间没有差异性。但是OVX+C,OVX+E与SHAM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2周OVX+C组与12周SHAM, 12周OVX+E, 12周OVX+EZ有显著差异性(p<0. O1).12周组OVX+E与12周OYX, 12周OVX+E2, 12周SHAMENAC γ mR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0. O1);8周组OVX+E与4周OYX, 8周OVX, 12周OYX, 12周SHAM组ENAC γ mR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0. O1);4周组SHAM与4周组OVX+E,B周组OYX+E,4周组OYX+G有差异性(p<0. 05)。结论:去卵巢安静对照组雌性大鼠ENACγ mRNA的表达和骨量明显降低。中等强度运动能够促进雌性大鼠ENAC γ mRNA的表达,延缓去卵巢后雌性大鼠骨量的降低。假手术对雌性大鼠骨量的影响不大。补充雌激素能促进大鼠ENACY mRNA的表达,延缓去卵巢雌性大鼠估量的降低。运动+雌激素能促进大鼠ENAC γ mRNA的表达,延缓去卵巢雌性大鼠估量的降低但与单一补充雌激素或运动无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分析人体外周性5-羟色胺(5-HT)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PTH)及25-羟基维生素D(25 (OH)D)等的相关性.方法:①本研究选入样本数540例,均是广州地区的中国居民.最后纳入研究的423例.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16~90岁的人群.②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8ml,3 000 r/min即时离心血清5 min后,血清每0.5mL等分分装置于-80度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1NP、β-Crosslaps、PTH及25 (OH)D的含量.③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①血清5-HT与年龄明显成负相关(P<0.01).②血清5-HT与各部位骨密度成正相关((P<0. 05)。③血清5-HT与p -Crosslaps的相关性在不同组别中结果不同:女性组成负相关((P<0. O1)、男性组成正相关((P < 0. 05)、正常骨量组成成正相关((P <0. 05)、骨质疏松组成负相关(P<0. O1)。结论:研究支持“5-HT可能具有调节人体骨密度及骨指标的生理作用”这一论点。但人体5-HT影响骨的机制十分复杂,需要更多在体试验去直接介入研究5-HT影响人体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效应。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性激素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36只,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12)和去卵巢手术(24)两组.手术前,两组大鼠均禁食12~18h,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手术组从背部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而将卵巢旁与卵巢等大的脂肪组织切除.术后自由进食水,1周后按体重将手术组大鼠又随机分为去卵巢静止组(12只)和去卵巢振动组(12只)。去卵巢10周后,去卵巢振动组每天进行2次全身垂直振动治疗,每次振动时间15min,间隔10分钟,振动频率90HZ,每周7天,共振动7周。所有振动治疗均在上午进行,各组大鼠同等条件饲养。振动治疗7周后,于末次振动的24-36小时内处死动物。处死前,大鼠禁食12h,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后,分离血清和股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的骨密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比较,去卵巢静止组EZ, P, T;水平以及股骨近端和远端的离体骨密度显著降低,TG水平显著增加,而股骨中段骨密度无显著变化;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振动组TG水平显著下降,股骨近端和远端的离体骨密度显著增加,而E2, P, T,和股骨中段骨密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全身垂直振动能抑制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TG水平的升高,而对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在治疗OP的药物选择种类上越来越多,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却不理想.中医药药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探讨中医药对OPG/RANKL表达影响的作用机理,从而为研究单味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全身垂直振动疗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糖元合成激酶3β (GSK-3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3月龄SD雌性大鼠(未经产),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12只),去卵巢静止组(OVX,12只),去卵巢振动组(WBV,12只).去卵巢手术8周后,对去卵巢振动组大鼠进行1周的适应性训练后,从第10周开始,去卵巢振动组大鼠接受频率为90Hz的全身垂直振动训练,每次15分钟,每天2次,每周7天,共振动8周.实验结束24小时之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截取左侧后肢股骨远端和第五腰椎(L5).用Western blot检测股骨远端GSK-3β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的骨密度。结果:去卵巢静止组大鼠离体股骨近端和远端骨密度、股骨远端GSK-3β和VEGF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大鼠的。结论:全身垂直振动可能是通过上调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GSK-3β和VEGF蛋白的表达来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
  • 摘要: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胫骨无机矿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后,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是:假手术-16和-32周组、去卵巢静止-16和-32周组以及去卵巢运动和停训组.分别在末次训练36-48小时以及停训16周时,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胫骨,称量其湿重、去脂肪干重以及煅烧后的灰重.结果:训练结束时,去卵巢静止组胫骨湿重/体重、胫骨去脂肪干重/体重以及胫骨灰重/体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停训16周时,去卵巢静止-32周组胫骨湿重/体重、胫骨去脂肪干重/体重以及胫骨灰重/体重显著低于假手术-32周组,但与停训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定强度的跑台运动能减缓去卵巢大鼠无机骨矿物质含量的丢失,但此效应在停训16周后消失。
  •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某高校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结合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分析两指标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2012年广州地区的某高校505例人群的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检测法得出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的水平及ALP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出non-HDLC,结合AIP指数统计分析不同分组人群血浆non-HDLC水平和ALP水平,探讨non-HDLC对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骨代谢指标ALP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non-HDLC, LDL-C水平60岁以前同年龄层不存在性别差异,血脂水平都在60岁以后出现高值,且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对血脂正常人群按TC或TG分层与否,与LDL-C, nan-HDLC都呈现出与AIP更稳定更密切的相关性。6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人群中ALP与血脂npn-HDLC均呈正相关( r=0. 520, 0. 226,P <0. 001, P <0. 05 ),而男性仅60岁以上的ALP值与AIP呈正相关(r=0. 717,P,0.001)。结论:较以往单凭LDL-C值的判断,血脂non-HDLC值和AIP值的结合判断能提高临床上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血脂与骨指标ALP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摘要:目的:评价柚皮苷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并采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评价柚皮苷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处理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增殖、分化与功能的改变.采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柚皮苷作为治疗组,磷酸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对卵巢摘除诱发骨质疏松的大鼠灌胃2个月.应用骨质疏松大鼠右侧股骨的X线照片和显微CT扫描测量骨矿密度以及骨体积分数;使用骨质疏松大鼠左侧胫骨的病理切片检测组间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的变化.结果:体外研究表明柚皮苷可有效增加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浓度为10μg/ml时对骨钙素的表达具有最显著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对柚皮苷的治疗呈现一种延迟反应模式.柚皮苷并有效的逆转了卵巢切除导致的骨质疏松,增加了骨密度、骨容量和骨小梁厚度.300mg/kg(中剂量)是具有满意治疗效果的最优剂量.结论:柚皮苷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增加骨钙素的表达.柚皮苷有效的逆转卵巢切除大鼠的骨质疏松过程.本研究表明柚皮苷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有效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动物及细胞实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实验:与Ctr比较:MP减少松质骨(PTM)骨体积百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数目(Tb.N),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MP降低荧光周长百分数(%L.Pm)、矿化沉积率(MAR)、三种骨形成率(BFR/BV, BFR/TV,BFR/BS),增加破骨细胞数(Oc.S.Pm)、破骨细胞贴壁周长((%0c. Pm);MP对皮质骨(TX)仅减少动态参数(%P-L.Pm,P-MAR,P-BFR/BS,%E-L.Pm,E-BFR/BS),对TX静态参数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MET增加松质骨骨量、松质骨动态参数(%L.Pm,MAR, BFR/BV,BFR/TV,BFR/BS)并减少Oc.S.Pm与%%0c.Pm;阳性药物Aln也增加松质骨的骨量,减少松质骨Oc.S.Pm与%Oc.Pm,但对成骨指标无刺激作用。另外MET使皮质骨动态参数(%P-L.Pm,P-MAR,P-BFR/BS,%E-L.Pm)增加,而阳性对照Aln组无此作用。细胞实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ET可以提高ALP活性和促进钙化结节的形成,其中10-4m浓度提高ALP活性最佳,5x10-5m浓度促进钙化结节最好。且10-4m的MET逆转MP(10-6m)抑制ALP的活性。RANKL+M-CSF有效地刺激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Ms)分化成破骨细胞,二甲双肌抑制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生成,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5x10-5m,10-4m,2x10-4m)。结论:MET可抑制GCs诱发大鼠松质骨的骨丢失,其机制与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关,MET对皮质骨的影响少于松质骨,只影响皮质骨的动态参数,与Aln相比MET还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作用。此结果为MET防治GCs性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利用医学软件进行股骨近端结构测量,为临床制定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前计划提供帮助,避免内固定物失效.方法:连续选取符合入选要求的204例50岁或以上女性的骨盆平片(包括股骨髓腔峡部),其中股骨颈骨折组58例,平均年龄73.10±12.17岁;非骨折组146例,平均年龄64.09±10.14岁.测量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主要为股骨颈轴长,股骨颈宽度和颈干角.帮助制定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前计划,确定螺钉分布和位置.结果: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股骨颈轴长:97.14±6.16mm,股骨颈骨折组:99.95±6.22非骨折组:96.03±5.78,P<0.01;股骨颈宽度:33.76±3.03mm,股骨颈骨折组:34.93±3.04,非骨折组:33.30±2.92,P<0.01;颈干角:127.05±3.43,股骨颈骨折组:127.78±3.64,非骨折组:126.77±3.31,p>0.05.提示股骨颈骨折组股骨颈轴长和股骨颈宽度较长,而颈干角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近端结构测量有助于选择内固定物安放的最佳位置,提高骸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成功率。
  • 摘要:目的:评估维生素D3(Vita D3)1200IU/天对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转换的作用.方法:60名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9.4±1.3岁,根据年龄分成二组。A组30名,年龄75.2±3.4岁和B组30名,年龄63.6±5.1岁,均接受Vita D31200 IU/天和钙尔奇D1片/天(每片含600mg元素钙和Vita D3 125IU).测定指标为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1型胶原羧基端肽β胶原降解产物(B-CTX)和24小时尿钙分别于基础值和干预后3、6、9和12月时检测.结果:一年后,二组血清25(OH)D均显著增加(p均<0. O1)(A组自18. 36±6. 68上升至34. 14±5. 69ng/mL; B组自17.79±6. 71上升至33. 84±5. 81ng/mL);二组间无显著差别。血清25(OH)D最高达44.9 ng/mL,但是仍有25%对象(n=15)低于30ng/mL。B组血清PTH显著下降(自42. 3±17. 3到37. 9±10.0 pg/mL),血清钙显著增加(自2. 40±0. 07上升至2. 45±0.08 mmol/L),但没有一例高血钙。血清ALP、β-CTX二组均无变化。24小时尿钙二组均显著升高(A组自4. 03±1. 20上升至6. 03±2.05 mmol/24h; B组:自4.48±1.50上升至6.18±2.36 mmol/24h),其中有19% (n=11)发生高尿钙(24小时尿钙>7.5 mmol/24h)。结论: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用Vita D3 1200IU/天一年后,血清25 (OH) D显著增加,但尚有25%的对象血清25 (OH) D低于30ng/mL。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一例高血钙。24小时尿钙有显著增加,但有19%个体发生高尿钙。
  • 摘要:目的:研究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与维生素D不足的关系。方法:对74位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患者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D),25 (OH)D不足存在于72位患者,这72位患者年龄14-60岁,男性27例,女性45例,疼痛持续1周-4年,疼痛部位:颈肩背16例,腰部29例,四肢17例,多部位10例.VAS评分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结果:病人VAS评分2-10分,平均5.75±1.81。25 (OH)D:4.00~29.81 ng/ml,平均16.66±8.13 ng/ml.女性VAS评分高于男性,而男女25(OH)D无统计学差异.VAS1-3分组25(OH)D22. 97±6. 08 ng加1; VAS4-7分组25 (OH) D 17. 22±7. 75 ng/ml ; VAS>7分组25 (OH) D 11. 45±7.58 ng/ml。25 (OH) D<10 ng/ml组VAS 7. 05±1. 22;25(OH)D 10 ng/ml- 20 ng/ml组VAS 5. 84±1.62:25 (OH) D 20 ng/ml-30 nglml组VAS 4. 79±1. 75。结论:骨骼肌肉痛是一种常见的病人求医主诉,相当大一部分病人致痛原因不明,因此治疗效果不佳,有文献报告这种不明原因的骨骼肌肉痛病人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本研究发现高达97%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5 (OH) D越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越高;而VAS疼痛评分低的患者,其25 (OH) D也高于VAS疼痛评分高的患者,提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的患者应该检测血清25 (OH) D,补充维生素D或许是一种治疗措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