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
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

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大同
  • 出版时间: 2013-07

主办单位:解放军医学会全军烧伤整形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制订烧伤感染的诊断标准并规范其治疗方案,对于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严重烧伤感染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标准内容,并推进治疗方案包括:尽早清除感染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联系性血液净化等等。
  • 摘要:网状植皮术已应用于烧伤创面治疗多年,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具有引流良好,存活率高,节约自体皮,愈合迅速,缩短疗程,疤痕挛缩少,功能恢复好,一般无需后期整形等优点.手术操作简便,皮片易固定,可使皮片间隙渗出液、血液和残留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到创面外,解除了皮片飘浮及皮下积血积液的弊端,从而有利于皮片的成活和生长.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慢性创面修复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将慢性创面40例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慢性应用传统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慢性创面应用改良VSD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创面愈合率,肉芽生长情况,堵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和肉芽生长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堵管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慢性创面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是临床上一种治疗慢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 摘要:犬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部位比较靠近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周围神经丰富,较咬伤四肢者的狂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所以犬咬伤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及早对伤口进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和美容外科处理,则可大大减少狂犬病发病的危险和恢复面部的外形与功能。
  • 摘要:目的:探索修复足跟深度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在详细了解胫后动静脉解剖的基础上对5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造成的深度软组织缺损病例施行以胫后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结扎并切断胫后动静脉近心端,逆行将皮瓣转移至足跟部皮肤缺损区,供区用中厚皮片覆盖.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充足,供区面积大,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修复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足跟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皮瓣.
  •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关节腔持续冲洗及皮瓣治疗膝关节感染创面的作用效果.rn 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关节腔持续冲洗及皮瓣治疗10例膝关节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4岁.火炉持续低温烫伤伴感染7例,车祸伤3例,所有损伤均合并关节外露、肌腱或骨质外露;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隙感染,浑浊关节液外渗.膝关节软组织缺损范围为9.2cm×8.0cm~6.1cm×4.0cm,受伤至手术时间5~20d,平均12d,入院后均行创面清创术,坏死骨质清除及钻骨术,VSD结合关节腔隙持续冲洗(庆大霉素16u+500ml生理盐水,计2000ml)治疗,持续负压-30-20 kpa,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关节腔隙感染明显减轻,关节液清澈,后再次结合皮瓣覆盖膝关节创面.rn 结果:平均使用VSD时间8d,平均持续关节腔隙冲洗约6天,10例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关节腔隙感染明显控制,防止关节腔隙继续感染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甚或关节置换的严重后果.其中2例患者皮瓣移植后远端皮瓣血运略差,皮肤全层坏死,再次清创VSD培养肉芽后植皮,创面全部愈合,关节腔隙封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愈合时间28~52d.rn 结论:VSD结合关节腔隙持续冲洗及皮瓣明显促进膝关节创面肉芽生长及进一步控制膝关节感染,防止了关节腔隙感染加重导致后期关节功能丧失,避免了关节置换的严重后果.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及材料消耗,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疗效满意.
  • 摘要:三乙醇胺乳膏剂是三乙醇胺的独特水包油性乳膏。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起到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本品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血流速度,帮助排出渗出物,还可改变白细胞介素I和白细胞介素Ⅵ之间的比例,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本品能保护创面,不予创面粘连,更换时不会产生再损伤,能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局部环境,主动促进创面愈合,没有毒性,且耐受性良好,是一种治疗Ⅱ度创面效果较好的外用药。
  • 摘要:目的:在难以加压固定的特殊部位应用封闭负压技术进行植皮区固定,并观察术后效果,为提高特殊部位植皮成活率提供更好的选择.rn 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选取105例颜面部、颈部、腋窝、下腹部,会阴等处瘢痕切除松解后需行植皮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固定法或传统加压包扎固定法,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植皮成活率、术后平均换药次数、二次手术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rn 结果:术后封闭负压固定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加压固定组(98%vs.92%,P<0.05),术后平均换药次数减少(2.5±0.8vs.4.3±0.7,P<0.01),二次手术率降低(1.8%vs.6.2%,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5±1.3vs.6.7±1.1,P<0.05).经3个月以上随访封闭负压固定组皮片外观及功能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rn 结论:对难以均匀加压及固定的植皮区域,选择封闭负压技术,方法简便易行,能起到良好的加压、固定和引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植皮的成活率.
  • 摘要:总结髂腹部皮瓣的解剖学特点、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伴行静脉的口径变化、皮瓣范围、大小等。探讨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游离穿支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在修复面颈部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病例探讨皮肤软组织复杂感染伤口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伤口一期愈合与延期修复后一期愈合率.结果显示复杂感染伤口彻底清创是保证伤口修复成功的关键。运用血运丰富的肌皮瓣修复是伤口一期愈合的重要条件,持续伤口灌洗与主动引流、VSD技术等是复杂感染性伤口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 摘要:本文就Picco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Picco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安全、及时、准确、连续的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PRP即为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自体全血离心而得到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能使固定浓度的血小板快速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弥补创面生长因子过少,快速启动创面修复机制.PRP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的优点在于:免疫排斥性低;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持续的促进组织修复;含有的大量纤维蛋白是修复细胞良好的支架,可以收缩创面,促进凝血,刺激软组织再生、防止感染.鉴于上述特点,PRP在整形美容和创伤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用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烧伤后色素沉着及其美白疗效评价的可行性.rn 方法:选取入院诊断为面部"深二度"烧伤患者20名,性别不限,体重在50-70kg,创面愈合时间为3周左右,愈合后以一周内首次出现色素沉着即开始用光谱成像仪采集数据,并跟踪检测患者进行美白治疗一疗程(烧伤研究所自配中药合剂,4次/月,3月一疗程)中色素改善状况,检测时严格限定检测房间、光线、湿度、室内温度及光谱成像仪检测距离;对照组为创面愈合后出现色素沉着,但只行避光处理而未进行任何其他干预措施患者.rn 结果: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判定烧伤后色素沉着及色素美白疗效评价,创面愈合后3-4周色素沉着达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应用色素美白治疗效果为100%,p<0.01;平均一疗程美白治疗色素改善率为20%左右.rn 结论:该技术为临床烧伤后色素沉着的判定及美白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以7230例重睑手术为例,回顾重睑手术的形成、发展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rn 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埋线组6470例;切开组687例;三点微创组73例.通过复习重睑手术发展的历史及检索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报道,在基础研究、手术安全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最新发展现状等方面,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科学信息和数据.结合某市四家美容整形机构近三年对7230例重睑手术进行分析,以满意与不满意作为观察指标.rn 结果:满意率:埋线法为96.29%,切开法为96.22%,三点微创法为93.15%,三种手术方法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成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复发,其次为不对称.rn 结论:重睑手术是美容外科最具影响力的手术,也是最不容易满意的手术.因此规范化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规避手术风险,增加行业自律,不断创新,培养高素质.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美容受术者体像障碍的影响,以便提高受术者的满意度.方法:采用国内常用的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将50例接受整形美容受术者于手术前实施护理干预,手术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躯体变形障碍(BDD)要比护理干预前的BDD数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的减轻体像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并且显著提高其手术效果满意度和术后满意度.
  • 摘要:小儿烧伤后创面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常见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的临床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过封闭负压吸引,吸出创面渗出的液体及部分坏死组织,改善局部毛细血管循环血液速度,提高了局部循环和氧气水平,伤口周围血流增加,减少细菌繁殖,形成了一个血液循环良好的创面,有利于控制感染并促进上皮生长,同时极大的减轻了创面处理造成患儿的痛苦.该技术术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对小儿烧伤创面应用封闭负压技术的后期效果、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烧烫伤家属对健康知识需要的主要方面,为更好的实施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宣教内容需求调查表,对300例烧烫伤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自填问卷,问题和答案的设计采用封闭式问题和多项选择式.结果:入院宣教要求、环境卫生清洁需求、对烧烫伤伤严重程度的知晓需求占95%以上,患儿家长对治疗用药的药名、剂量、作用、用法、副作用都希望有比较透彻的了解达94%,家长对化验检查目的及结果,对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知晓需求、疾病的防治、家庭护理及出院指导的需求率均在90%-95%.结论:对烧烫伤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注意入院宣教、卫生宣教、用药宣教、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宣教.
  • 摘要:本文以表格形式总结了烧伤外科康复治疗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临床实际问题,介绍了临床护理中的康复理念,并指出烧伤外科医生应将康复理念融入治疗细节中,使康复早期介入,从而整体提供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
  • 摘要:目的:观察新鲜人羊膜(简称羊膜)微粒混合自体微粒皮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rn 方法:在24只SD大鼠背部切取4cm×4cm全层皮肤,切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向切取0.15mm厚皮片,用微量电子天平称量0.1g制作微粒皮,称取0.2g、0.4g羊膜制作羊膜微粒.按移植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①自体皮组,用0.1g自体微粒皮治疗;②治疗1组,用0.1g自体微粒皮混合0.2g羊膜微粒治疗;③治疗2组,用0.1g自体微粒皮混合0.4g羊膜微粒治疗.移植术后第21、28天,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检查并测定创面愈合率和收缩率.rn 结果:①移植后21天:治疗1、2组与自体皮组相比创面愈合面积大,三组未愈创面为肉芽组织,有少量渗出,三组创面收缩均不明显.组织学观察三组表皮层增生,真皮层毛细血管丰富,表-真皮连接处可见乳头,但自体皮组真皮层内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明显,胶原纤维排列稍乱,并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创面愈合率:治疗2组大于治疗1组(P>0.05),治疗1、2组大于自体皮组(P<0.05).创面收缩率:治疗2组小于治疗1组(P>0.05),治疗1、2组小于自体皮组(P<0.05).②移植后28天:治疗1、2组创面基本愈合或痊愈,自体皮组创面愈合面积增大,裸露创面为肉芽组织且渗出较多,治疗1、2组较自体皮组收缩小.治疗1、2组与自体皮组相比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表-真皮交接处有明显钉突形成.自体皮组真皮层内毛细血管较丰富,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创面愈合率:治疗2组大于治疗1组(P>0.05),治疗1、2组大于自体皮组(P<0.05).创面收缩率:治疗2组小于治疗1组(P>0.05),治疗1、2组小于自体皮组(P<0.05).rn 结论:羊膜微粒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 摘要:武警部队烧伤整形学科主要开展了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医学美容、康复理疗、皮肤护理等多个专业。武警部队各级医院现有烧伤与整形专科医护人员近700名,医疗系列以硕士、大学本科为主体,护理系列以大学专科为主体。学科带头人与科室骨干在中华医学会、全军、武警部队、各省市烧伤整形专业委员会担任学术职务,承担各级别科研课题,扩大了武警部队烧伤与整形专业在军地的影响。结合武警部队实际需求,促进以学术进步为重点的各项建设和谐发展的武警部队卫勤保障科研发展指导思想,重点规划和发展与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相关的特色学科,建设了具有较高救治水平的烧伤整形临床救治体系,形成具有较强机动能力的烧伤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壮大烧伤与整形专业队伍。现武警部队各地区烧伤与整形专科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总队医院还没有设立烧伤或整形专科,有的师医院还没有专科医生。武警部队烧伤与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向总部卫生部建议,总队级医院应建立烧伤与整形专科,各机动师医院应设立烧伤专科治疗组,各团卫生队应有烧伤专科医生。同时在各总队医院应增加烧伤专科设备投入,以保证临床治疗之需。专科病区应合理布局,方便患者休养与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难愈性创面清创后负压治疗对创面的影响.探索复杂难愈性创面修复的理想模式及方法.rn 方法:将20例难愈性创面清创后分为负压治疗组与对照组.与清创后4、7、14天取4×3×2mm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内皮细胞标志物采用八因子相关抗原,增殖期细胞标记物采用ki-67.),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增殖期细胞数目,胶原形成情况.同时,采用手术清创—创面负压治疗—适时植皮/皮瓣修复的模式,治疗各类急、慢性难治创面59例.rn 结果1:治疗组7d内皮细胞计数(138.0±14.7a), 对照组为(34.6±4.5),P<0.001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内皮细胞及增殖期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果:采用上述模式治疗59例刨面,感染容易控制,坏死组织清除彻底,肉芽组织生长快,结合自体皮移植及皮瓣修复,成活率高,效果良好.rn 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加速清创后内皮细胞生成,刺激细胞增殖.手术清创有效清除了大量坏死组织及老化肉芽、纤维组织,造成新的外科创面,负压治疗技术能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控制感染,将复杂创面变为简单创面,组织移植成活率高.有效提高了复杂创面修复的成功率.
  • 摘要:目的:观察蜂毒肽MP-1对内毒素(LPS)活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应用生物传感器检测MP-1对类脂A(lipid A)和LPS的亲合力,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检测MP-1对LPS(2μg/L)的中和作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MP-1对LPS(100μg/L)刺激的PMφ TLR4、TNF-α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 法检测MP-1对LPS活化PMφ的影响,MTT法检测MP-1对PMφ活力的影响.rn 结果:MP-1具有一定的结合lipid A、LPS及中和LPS的作用,并对LPS刺激的PMφ的TLR4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TNF-α和IL-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MP-1在体外实验浓度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rn 结论:MP-1可能通过结合LPS活性中心lipid A达到中和LPS作用,抑制内毒素受体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了LPS介导的细胞活化.
  • 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皮片移植的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的修复和皮片存活中的作用.rn 方法: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3d组、7d组、14d组,每组4只.用Landesberg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测量其中血小板的含量,并与全血中血小板含量做统计学比较.在猪背部两侧的上、中、下各形成一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共6处).随机选取同侧的3处创面,在创面基底预先涂抹一层富血小板血浆作为实验侧,另一侧3处创面未行其它处理作为对照侧.从反削好的中厚皮中随机选取三块皮片,剪成96块1cm×1cm大小皮片,均匀反植于6处创面(每处16块).分别于术后3d、7d、14d计算皮片增长率,并且取皮片全层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片存活和生长的差异.rn 结果:3天组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片增长率、皮下全层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7天组实验侧与对照侧皮片增长不显著,但14天组实验侧与对照组皮片增长面积有明显差异.7d组和14天组HE染色实验侧较对照侧炎性细胞浸润更显著,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可见实验侧基底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密度明显较对照侧高.rn 结论:PRP可以提高植皮的效率.
  • 摘要:本文采用析因设计筛选出了台盼蓝直染法在鉴定羊膜活力时的台盼蓝最佳浓度及染色时间,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羊膜解剖差异导致的厚薄不一会影响镜检。所以建议,染色时尽量做到在同一区域选取羊膜。台盼蓝直染法结合了羊膜组织薄且为单层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良了单个悬浮细胞的台盼兰染色排除法,避免了酶消化这一复杂过程,使得台盼蓝直染法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TGF-β1对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是否受到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究该通路是否参与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rn 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第4代细胞用TGF-β1(10ng/ml)刺激后,分不同作用时间(0、3、6、24h)提取细胞内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western-blot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0、2、10、50 ng/ml)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水平.用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阻断剂Y-27632处理后,再用TGF-β1刺激,作为实验组,将未作处理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Y-27632 (10umol/L)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只用TGF-β1(10ng/ml)刺激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α-SMA的表达差异.使用ANOVA对蛋白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10ng/ml TGF-β1按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h为1.0,3h为1.9±0.2、6h为2.1±0.1,24 h为3.1±0.1.24 h较其他3个时间点α-SMA表达量明显上升(n=4,P<0.05).不同浓度TGF-β1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0 ng/ml为1.0,2 ng/ml为1.4±0.2,10 ng/ml为3.2±0.1,50 ng/ml为3.1±0.2.10 ng/ml表达量明显高于0 ng/ml和2 ng/ml(n=4,P<0.05),较5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P>0.05).用Y-27632 (10 umol/L)处理后,再用TGF-β 1刺激,细胞的表型转化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1.2±0.2)较阳性对照组(2.9±0.1)明显降低(n=5,P<0.05),与空白对照组(1.0)利阴性对照组(1.1±0.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5,P>0.05).rn 结论: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过程.
  • 摘要:本文通过大鼠烧冲复合伤模型,初步研究NE在烧冲复合伤早期ALI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NE与ALI相关文献,初步分析NE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抑制NE活性可以减轻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NE可能在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文献回顾及实验结果,其可能与病理状态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扣留增加,NE大量释放,活性增高,导致肺组织蛋白降解、血管通透性升高,并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 摘要:目的:建立烧冲复合伤小鼠动物模型,探讨在烧冲复合伤小鼠动物模型与烧冲复合伤患者中IL-33是否参与肺损伤.rn 方法:利用IL-33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别建立烧冲复合伤、冲击伤、烧伤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冲击伤组、烧冲复合伤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real-time PCR、ELISA、micro-CT和肺功能检测法评估伤后24h肺损伤.rn 结果:烧冲复合伤小鼠肺组织展示了与烧冲复合伤患者相似的特征,大面积肺泡内出血,肺通气功能明显减弱.同时,发现在与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冲击伤组相比,烧冲复合伤野生型C57BL/6小鼠IL-33、GRK2、MPO表达明显升高,CXCR2表达下降.与烧冲复合伤野生型C57BL/6小鼠相比,烧冲复合伤IL-33转基因小鼠肺组织GRK2、MPO表达明显升高,CXCR2表达未明显下降.rn 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烧冲复合伤动物模型,IL-33可能通过激活GRK2通路阻断趋化因子CXCR2下调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参与烧冲复合伤小鼠肺损伤.
  • 摘要:目的:建立重度大型动物烧冲复合伤实验模型,检测烧冲复合伤早期心肺功能的变化,探索复合伤早期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rn 方法:本研究以5g黑索金为爆炸源,分别距爆炸源30cm、50cm、70cm等不同距离致比格犬不同程度的冲击伤,检测其压力峰值,比较犬的大体解剖和肺组织病理切片,建立中度冲击伤的合适距离;并在爆炸后,立即给予凝固汽油火焰达35%TBSA烧伤,从而建立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化将40只比格犬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冲击伤组和烧冲复合伤组,每组犬10只.伤后1小时开始按Parkland公式给予乳酸钠林格液通过静脉进行液体复苏治疗,通过心肺容量监护仪检测犬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于伤前和伤后4h、8h、12h、16h、24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从而总结烧冲复合伤早期心肺功能的变化.rn 结果:5g黑索金爆炸50cm犬压力峰值可达99.2875kpa,大体解剖可见50cm处的比格犬损伤累计左肺及肝脏,脏器水肿、充血,可见3处出血斑,肺组织病理切片提示肺泡间隔肿胀,肺间质中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出血.与烧伤和冲击伤单纯伤比较,烧冲复合伤犬伤后血压、心排量及胸腔内血容量显著下降,肺血管通透性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升高;血容量骤减;血气分析显示PH下降,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乳酸则显著升高.rn 结论:5g黑索金50cm爆炸联合凝固汽油在犬背部及四肢烧伤30s,可以建立一种稳定好、贴近实际的、操控性强的比格犬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烧冲复合伤伤后呈低排高阻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容量骤减,肺通气换气功能受损,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继发严重的低氧血症,导致难治性休克.
  • 摘要:利用纳米银粉体、聚氨酯粒料等原材料制备的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薄膜(仿生皮肤),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及动物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及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目前制备的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仿生皮肤安全性好,生物学效应显著,有望成为一种能简单快捷的封闭烧创伤创面的无生物活性的创面覆盖物,从而防止创面感染和体液大量渗出,促进创面的愈合或者为后期手术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 摘要:本实验取人新鲜尸体大腿内侧皮肤,boins氏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对该皮肤组织连续切片200张,采用醛品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显示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透明质酸、皮肤附件结构等.利用数字病例全景扫描显微镜,获得200张连续切片的全景图.应用Adobe Photoshop CS5软、Matlab7.10.0软件及Amira5.4.3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人真皮部分主要成分和结构的三维信息模型.最后对该模型进行立体定量计算,获得毛囊附近、远离毛囊区,以及真皮深层、浅层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分布数据.绘制全信息人真皮三维立体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立体定量计算,获得真皮不同部位、不同层次主要纤维分布的数据资料.
  • 摘要:临床治疗过程中,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伴随一定精神障碍,然而其确切机制尚无数据支撑.为明确这一机制,经过大量筛选,将目标定为eIF6基因.前期研究表明,eIF6在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进一步探讨eIF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本文进行了水迷宫,旷场,疲劳测试等行为学试验,试验结果提示,eIF6敲基因小鼠与同窝野生型相比,具有更强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平衡感,提示eIF6在大脑中枢系统扮演重要角色.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试验提示,eIF6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胞浆与细胞核皆有阳性表达.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研究中,eIF6敲基因小鼠囊泡运输相关组分无明显改变,而NMDAR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eIF6可能通过调控突触膜离子通道受体来改变神经递质释放,进而影响小鼠行为.进一步神经电生理试验正在进行中.通过以上数据,筛选出烧伤和神经系统相关联基因并进行深入研究,此研究为今后更好解释烧伤后病人的精神障碍打下一定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Tu在烧伤后心肌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rn 方法:(1)Sprague Dawley(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烫伤组、30%TBSAⅢ度烫伤1、3h2个时相点组,采用WB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中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Tu(EF-Tumt)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比色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MAD+HAE含量与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各组大鼠的心输出量;(2)构建靶向干扰大鼠EF-Tumt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培养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将包含靶向序列与对照序列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心肌细胞,采用WB法检测EF-Tumt的干扰效果,采用Mito-SOXTM Red探针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采用比色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rn 结果:(1)在体研究结果显示,烧伤后各组心肌线粒体中EF-Tumt蛋白表达较假烫伤组显著下降,烧伤后心肌组织中MAD+HAE含量显著上升、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与心输出量显著下降;(2)心肌细胞研究结果显示,siRNA法下调EF-Tumt表达使细胞中ROS生成增多,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下降,并使细胞的LDH释放增多。rn 结论:烧伤后EF-Tumt表达降低在促进烧伤后心肌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与呼吸链复合体Ⅰ活性下降相关。
  • 摘要:本文介绍了汗腺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干细胞的具体定义,重点探讨了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与汗腺再生的相关性。利用干细胞实现汗腺的再生为大面积烧(创)伤患者带来福音。
  • 摘要:目的:回顾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原则,探讨早期个体化处理方法,以保护手部功能及外观,预防或减少畸形的发生.方法:在50例82只手深度(深Ⅱ°~Ⅲ°)烧伤中,于伤后1周内行削痂手术中厚皮移植30只手,行切痂手术全厚皮移植26只手,行带蒂皮瓣移植12只手,予伤后1~2周行手术治疗14只手.结果:随访30例51只手,功能恢复正常40只手,稍差7只手,很差4只手.结论:手深度烧伤后早期根据创面深度利用个体化手术方法及早封闭创面,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手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畸形的发生.
  • 摘要:目的:总结解放军第159医院烧伤病区1年内细菌流行状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rn 方法:对2010年3月31日-2011年3月31日期间对1050株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在分离的57种10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35种654株,占62.29%,革兰阳性(G+)球菌17种342株,占32.57%,真菌:5种54株,占5.14%.抗菌药物敏感率: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舒普深46.67%(中介);鲍曼不动杆菌:舒普深96.5%,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舒普深敏感,且只有34.5%;奇异变形杆(ESBLS):亚胺培南、舒普深100%;洛菲不动杆菌:舒普深98.59%;格兰氏阳性菌:万古霉素敏感率100%;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毛霉菌:氟康唑、酮康唑100%;黄曲霉菌:伊曲霉素和克霉唑94.12%。rn 结论:烧伤病区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和真菌增加,细菌耐药问题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 摘要:目的:进一步观察新鲜冷冻血浆(FFP)外敷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rn 方法:61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3组:新鲜冷冻血浆组(FFP) 21例,湿润烧伤膏组(MEBO)20例,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组(rbFGF2) 20例.观察三组用药后第12、15、18天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周后细菌清除率,疼痛度,治疗费用,1年后的治疗效果.rn 结果:1、三组残余创面用药后第7、14、21天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FFP组快于rbFGF2组和MEBO组(P<0.05);2、治疗1周后细菌清除率:FFP组明显高于MEBO组和rbFGF2组(P<0.01)但MEBO组和rbFGF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度:FFP组与MEB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FP组与rbFGF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费用(治愈每1%残余创面所需敷料和药品费用):FFP组最低,MEBO组次之,rbFGF2组较高;5、1年后对部分患者随访,根据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评分,FFP组优于MEBO组和rbFGF2组(P<0.01).rn 结论:FFP外敷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治疗费用,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 摘要:气管切开是挽救严重烧伤,尤其是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气道大出血最为严重。本文详细总结了并发气道原发性出血的几点原因:肺部感染、气管溃疡穿孔、气道加重损伤、手术因素、咽部护理等。因此,预防性气管切开应慎重施行。选择合适规格的气管套管、避开周围知名血管是减少气管内出血的可靠措施。一旦发生出血,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同时采取措施,建立通畅液路,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气道内局部注射止血药;如出血部位较低应及时更换带双气囊的气管套管压迫止血;有条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直接止血;一旦确诊为无名动脉出血,应尽快行开胸手术修补或结扎无名动脉。未及时有效地更换气管导管,加之出血量过大,抢救时间不足,最终未能挽回患者生命。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大出血是烧伤吸人性损伤的一致死性并发症,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应早期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合皮肤替代物和自体皮肤移植技术治疗三度烧伤创面的疗效.rn 方法:制定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3年第1期)、MEDLINE(1978~2013年)、EMBASE(1978~2013年)、OVID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13年),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复合皮肤替代物和自体皮肤移植技术治疗三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rn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术后14天皮肤成活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再次手术的病例数和1年后的瘢痕评分作为次要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选取OR及其95% CI表示,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Ⅰ表示.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3个试验包括64例患者,69组配对创面.试验在术后14天皮肤成活率和术后瘢痕评分的评价和报告方面存在异质性(I2分别为98%、85%),未能进行正式的meta分析,只能行叙述性的合成分析.结果提示,复合皮肤替代物组术后14天皮肤成活率低于自体皮肤移植组,但是1年后的瘢痕评分结果与自体皮肤移植组无差异;再次手术的病例数的评价和报告无异质性,Meta分析显示:复合皮肤替代物组多于皮肤移植组(0R=27.37,95%CI3.55~212.42,P=0.002).rn 结论:由于样本量较小和方法学的差异,导致文献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异质性性,目前研究尚不能证实复合皮肤替代物与自体皮肤在治疗深度烧伤创面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明确,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 摘要:烧伤休克和感染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烧伤工作者在实践中早有认识.早年流行的一句话:"休克不平稳,常暴发早期败血症,败血症不控制,接二连三的是各种内脏并发症."但对烧伤休克的措施还需要不断提高.
  •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用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烧伤后皮下脂肪组织坏死深度的可行性.rn 方法:选取遗体捐赠者腹部皮下脂肪,新杰尔灭及无菌PBS反复清洗,制备成厚度4-5m,面积为2.0×2.0cm2大小的块状均匀组织,用恒温烫伤仪92度、1.5cm2烫头在脂肪组织正中部位分别烫伤10s、20s、30s、60s、90s、180s,各重复3组;另取脂肪组织放入高温恒温烤箱,分别加热100度2min、200度2min、300度2min;标本制备好后置于光谱成像仪下检测,检测时严格限定检测房间、光线、湿度、室内温度及光谱成像仪检测距离;并取材做油红染色及电镜检测以观察其组织结构形态.对照组为常温正常脂肪组织.rn 结果: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判定烧伤后皮下脂肪组织坏死面积及深度.与对照组相比,随脂肪受热时间延长及受热温度不断增加,光谱成像分别在500-650nm波段及1100-1400nm波段有明显改变,与正常组相比,p<0.01.rn 结论:光谱成像技术为临床烧伤后脂肪组织坏死深度的实时判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该方法可能为深度烧伤切、削痂后脂肪组织坏死的深度判定提供新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经验,以求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28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早期行全身CT平扫,明确诊断,经液体复苏、人工气道通气、正确处理合并伤、保护重要脏器、积极处理创面等综合治疗措施,28例病人治愈25例,死亡3例.结论:烧冲复合伤伤情重,易合并肺损伤及腹腔脏器损伤,临床过程复杂,正确认识其临床特点,准确判断伤情,对合并伤早诊断,早处理,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及时有效地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是烧冲复合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总结巨大剔骨皮瓣,修复危及生命的难治性创面的临床价值和经验.方法:在保留肢体软组织的情况下,手术高位截断肱骨、股骨或行髋关节、肩关节离断术,形成血供丰富的巨大剔骨皮瓣,用于修复肿瘤术后放射治疗、躯干恶性肿瘤切除后以及高压电烧伤形成的危及生命的巨大难治性创面.结果:7例巨大剔骨肌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术后病人创面得到有效覆盖,疼痛明显减轻,全身情况好转,生存质量提高.7例中4例治愈,3例最终因原发肿瘤转移或并发症死亡.结论:应用肢体巨大剔骨肌皮瓣能有效覆盖和修复巨大危及生命的难治性创面,提高病员生存质量.在经过慎重选择手术指征的病例中不失为牺牲局部保存整体的有效选择.
  • 摘要:本文介绍某术后患者于一日晚沉睡时导管缠于身下因翻身牵拉所致导管脱出。该患者晚间无陪护人员,醒后发现伤口少量渗血,立即按呼叫器呼叫医护人员给予处理。由于处理及时、得当,伤口处未造成严重感染。为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建议完善入院流程,组建安全小组,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 摘要:颜面部皮下组织疏松,淋巴及血管丰富,故烧伤早期渗出较多,肿胀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当深度烧伤时,水肿向深度扩展.引起颈部和咽后壁的肿胀,出现上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另外,五官开口于外,分泌物常使创面潮湿软化而感染.面部静脉多呈网状,缺乏静脉瓣,一旦感染,易向颅内扩散,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烧伤患者时要争分夺秒、准确、细心,才能减少创面感染,减少瘢痕的形成,尽快恢复五官功能,降低伤残程度.
  • 摘要:烧伤浸浴室是大面积烧伤治疗的重要场所之一,浸浴室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烧伤病人的生命安全,浸浴室合理的设置、完善的设备、专人管理及安全的环境管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地推动浸浴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患者在术前的心理护理、输液准备及供区与受区皮肤护理的要求,术后病房环境、温度要求,体位安置、疼痛护理、皮瓣护理,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要求。
  • 摘要:腹内压升高对于全身组织循环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腔静脉受压迫,.肺部压力上升,对肾脏的压力使尿流关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组织和器官坏死,死亡等后果,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所以早期对于腹内压的监测非常有实际意义.目前腹内压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测定法:通过腹壁直接置管于腹腔内,连接压力计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或直接通过腹腔镜检查术中使用的气腹机进行自动连续监测,这种方法是有创的监测,在临床上不常使用.2、间接测定法。3、下腔静脉压的测定:通过股静脉置管测得的下腔静脉压可直接反映腹腔内的压力,但这种方法是有创操作,易导致静脉血栓等穿刺并发症,在临床上几乎不用.现在国内外临床使用Abviser腹内压监测系统,操作简单、安全、数据更准确.Abviser腹内压监测系统连接示意图.
  • 摘要:压疮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将压疮定义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压疮是卧床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特征,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2012年5月某科收治1例新生儿枕部压疮,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预防和减少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工作仅限于在医院内.像如此民风陋习应借助健康教育预防此类或其他压疮高危人群压疮的发生.如何对高危人群及其家属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基因重组hTFF3对严重烧伤所致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rn 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C)组、烧伤对照(B)组和烧伤后hTFF3治疗(TFF3)组,TFF3组伤后1小时开始灌胃hTFF3,剂量为1mg/kg,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5d.观察烧伤后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大体形态学改变、病理学改变,以及病死率.rn 结果:烧伤小鼠每天给予1mg/kg的hTFF3灌胃,显著降低胃肠黏膜受损程度,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烧伤对照组以出血、坏死和溃疡为主,TFF3组以充血、水肿为主,小鼠5天病死率有所下降(27.3% vs45.6%).rn 结论:重组hTFF3对烧伤后胃肠道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受损黏膜屏障的重建.
  • 摘要:目的:观察促/抑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表达对腹内高压(IAH)致肠黏膜损伤的影响。rn 方法:(1)Co-PP的最佳剂量筛选。(2)IAH条件下促/抑HO-1基因表达对肠黏膜损伤的影响。选取24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IAH组、Co-PP+IAH组、Sn-PP+IAH组,每组6只。Co-PP+IAH组、Sn-PP+IAH组大鼠分别以最佳剂量的Co-PP、Sn-PP2.5mg/kg进行腹腔内注射,1次/12小时,共3天;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进行相同注射。于注射后第4天,后3组大鼠应用氮气气腹法升高腹内压至20 mmHg(1mm Hg=0.133 kPa),持续作用2h.对照组仅行腹腔穿刺置管,不充入氮气。取空肠段10~15 cm刮取肠黏膜组织行HO-1 mRNA表达检测,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测定;抽取门静脉血行D-乳酸盐、TNF-α、IL-6含量检测;剖腹取空肠段1~2 cm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rn 结果:(1)Co-PP2.5 mg组大鼠的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5.0mg组(P<0.01).(2)Co-PP+IAH组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AH组和正常对照组。IAH组HO-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Sn-PP+IAH组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o-PP+IAH组DAO、D-乳酸盐含量显著低于IAH组,但仍高于对照组。Co-PP+IAH组大鼠TNF-α及IL-6分泌水平显著低于IAH组,仍高于对照组。Sn-PP+IAH组的DAO、D-乳酸盐含量和TNF-α及IL-6分泌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小于0.01).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IAH组大鼠肠黏膜组织水肿,肠绒毛顶端糜烂、坏死。Co-PP+IAH组肠绒毛损伤较IAH组减轻。Sn-PP+IAH组大鼠肠绒毛损伤加重。rn 结论:诱导肠道HO-1基因高表达,可减轻IAH导致的肠道缺血缺氧性损伤,对肠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烧伤流行病学动态变化特征.rn 方法:检索科室Access数据库,收集1980-2010年住院、60岁以上老年烧伤病例.按80、90和21世纪分别归类,统计不同年代病人年龄、性别、烧伤原因、烧伤程度、吸入性损伤、休克、手术和病死率变化.数据复制Excel,采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rn 结果:80年代52例(2.89%),90年代152例(3.85%),21世纪253例(6.18%),增加显著(P<0.000).3个年龄组(-69,-79和≥80岁)例数构成比明显不同,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0、90年代和21世纪男性分别为77%,66%和60%,女性病例逐渐增多,但无显著差异(x2=5.982,P=0.05).火焰烧伤逐渐减少,从80年代69%、90年代60%到21世纪49%,而烫伤逐渐增多,从29%、34%、增至21世纪43%,差异显著((x2=8.028,P=0.018).3个烧伤面积组(-9,-19和≥20%)例数构成比明显不同,倾向9%以下烧伤逐渐增多,从80年代63%、90年代65%,增到21世纪74%,而≥20%例数构成比逐渐减少,从80年代21%,减少到21世纪1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性损伤各年代分别为7.7%、4.6%和7.1%,无显著差异(P>0.05).休克率逐渐减少,从80年代15%、90年代7%,减少到21世纪的2%,差异显著(x2=13.193,P=0.001).手术率逐渐减少,从80年代50%,90年代18%,减少到21世纪15%,差异显著(x2=19.886,P=0.000).病死率减少,80年代7.7%,90年代2.6%和21世纪4.3%,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随着年代变迁影响老年烧伤流行病学的各种因素变化.老年烧伤住院率增多、烫伤增多、休克和手术率减少,成为本单位老年烧伤流行病学特征性改变.
  • 摘要:目的:观察热应激对小鼠皮肤角化细胞CA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烫组及烫伤组,在处理后6小时留取皮肤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Blot测定皮肤标本中角化细胞CAR的表达变化,比较假烫组及烫伤组之间的差别;原代培养小鼠皮肤角化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热刺激组,在处理后6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表面CAR的表达变化,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热刺激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热应激可使小鼠皮肤角化细胞CAR表达上调.两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小鼠烧伤创面中角化细胞CAR表达上调,这种变化有利于烧伤创面的修复.
  •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意义。rn 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30%体表面积Ⅲ°烫伤),各32只。伤后第1、4、7、14天采集大鼠肝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及Caspase3活性体蛋白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率。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第1、4、7、14天大鼠肝脏GRP78表达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29±0.11比1.00±0.00、1.28±0.12比0.95±0.16、1.29±0.14比0.93±0.06、1.41±0.17比1.02±0.13);伤后第1、4天CHOP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1.72±0.07比1.00±0.00、1.82±0.18比1.46±0.08);而伤后第1、4、7天Caspase12活性体和Caspase3活性体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2.05±0.65比1.00±0.00、2.16±0.69比0.95±0.21、1.98±0.56比0.90±0.22和1.96±0.15比1.00±0.00、1.40±0.14比1.07±0.12、1.77±0.17比1.15±0.21);伤后第1、4、7、14天肝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7.20±3.63比5.00±0.71、16.40±1.52比5.40±1.14、27.60±1.82比7.40±1.14、10.20±1.92比5.20±1.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严重烧伤后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及Caspase3活性体表达增加。
  • 摘要:严重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增高能导致血容量丢失和组织水肿,而影响复苏效果和预后.本实验拟采用α7烟碱样胆碱能受体激动剂PNU282987,抑制严重烧伤后过度炎症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观察能否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和组织水肿,进一步提高常规补液复苏烧伤休克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肠淋巴液介导心肌损害的可能分子机制.rn 方法:SD大鼠烧伤模型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单纯烧伤组(单纯30%三度烫伤),烧伤+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开腹结扎肠系膜淋巴管),烧伤+假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开腹肠系膜淋巴管下穿线不结扎),假烧伤(室温水)+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n=10).烧伤3小时后,检测血浆中LDH、TNF-α的含量;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率(HR)、左心室压力(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发生dp/dt max的时间间隔的变化(±dp/dt max); western检测心肌组织NOS的表达变化.rn 结果: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烧伤+假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假烧伤+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在烧伤后3小时developed pressure分别是134.3±13.91、114.9±14.04、121.2±21.49、111.8±10.42、127.0±15.78(mmHg);±dp/dtmax分别是39.23±10.63、59.68±16.76、47.94±14.95、52.08±12.71、47.96±13.72 (s),烧伤组与对照组之间有差异,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与对照组没差异.血浆LDH水平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心肌组织Western结果表明肠淋巴管结扎后iNOS的表达较烧伤组低.rn 结论:肠淋巴液介导了严重烧伤后早期心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NO信号通路有关.
  • 摘要:利用纳米银粉体、聚氨酯粒料等原材料,制备多孔纳米银聚氨酯薄膜,并通过完善制备工艺逐步改进薄膜的理化性质,从而进一步制备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仿生皮肤.随着制备技术的进一步纯熟,纳米银聚氨酯薄膜的理化性质、孔径及水蒸气透过率等指标可进一步参照正常人体皮肤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有望制备一种用于覆盖烧创伤创面的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仿生皮肤,用于简单快捷的封闭烧创伤创面,防止感染,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或者为后期手术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 摘要:目的:观察P311在小鼠浅Ⅱ度烧伤模型中对表皮干细胞迁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rn 方法:(1)、选取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应用YLS-Q5超级温控烫伤仪,于不同温度、时间、压力下制作小鼠烫伤模型,进行取材、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判断烫伤深度.(2)、取18只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制作小鼠背部浅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6、12、24、48、72h取创面及创周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311表达情况.(3)取6只新生C57BL/6小鼠,连续3天腹腔注射50μg/g溴脱氧尿苷(BrdU,2次/d)建立ESC示踪模型.7周后于其背部制作浅Ⅱ度烧伤创面.伤后72 h取创面皮肤组织制作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311阳性和BrdU阳性细胞空间共定位情况.(3)构建腺病毒空载体pAdEasy-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P311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EGFP-P311.同时制作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于创面周围皮下注射相同数量腺病毒载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rn 结果:小鼠皮肤浅Ⅱ度烧伤模型致伤条件为:温度65℃,致伤时间3s,压力为探头重力.浅Ⅱ度烧伤后不同时相点,P311在创面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各不相同.伤后创面毛囊、新生表皮中P311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创周表皮及毛囊的P311表达量于伤后24h达高峰.应用BrdU标记的小鼠浅Ⅱ度烧伤创面新生表皮层可见P311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共定位.将纯化腺病毒注射于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周,P311高表达组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rn 结论:P11可明显促进小鼠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表皮干细胞迁移.
  • 摘要:观察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联合使用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和黏蛋白(Mucin)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ITF能维护细胞功能,抵御细菌钻附,降低损伤细胞死亡率,同时ITF还能维护肠上皮细胞免疫稳态,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私蛋白本身作用较弱,但能显著增强ITF作用效果。
  • 摘要:评价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经创缘皮下和小腿肌肉内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足背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转染人胰岛素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促进组织工程化脂肪形成的可行性.rn 方法:携带人胰岛素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人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颗粒脂肪复合:实验分为三组:每组在WISTAR鼠皮下分别:A组[移植颗粒脂肪1ml+0.4mlDMEM],B组[颗粒脂肪1ml+0.4mlDMEM+2×105 hUCMSCs(CM-Dil标记)],C组(颗粒脂肪1ml+0.4mlDMEM+2×105 hUCMSCs ((CM-Dil标记+转染)).使用2ml注射器接16号针头注射到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1、2、3月后,每组取6只沿被膜分离移植物,取样行进行:湿重测定;石蜡切片行HE、masson's染色对纤维化及坏死的观察:冰冻切片行荧光观察确定其脂肪细胞的来源,油红染色对脂滴的特异性染色.rn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物油红0染色均呈阳性,实验组脂肪样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C组湿重大于B、A组,血管数多于B、A组,存活率高于B、A组.rn 结论:携带重组人胰岛素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颗粒复合移植能提高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
  • 摘要: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碳素光照射烧伤溃疡创面后,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局部血运明显改善,大大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有理由相信,碳素光将在烧伤溃疡创面,乃至其他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当然,碳素光为导电的可视光线,温度过高时也可能使创周皮肤灼伤或者加深原有创面,故治疗中光源要与创面保持良好距离,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 摘要: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上少见.感染主要侵犯筋膜,筋膜丰富的部位易发,浅、深筋膜、皮下组织及全层皮肤坏死,肌肉坏死少见,易与蜂窝组织炎等相混淆,常常误诊.本病常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凶险,发展迅速,有明显的全身毒血症表现,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患者往往死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30%.治疗的关键是早期紧急充分切开、有效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本例患者左大腿大面积严重的急性皮肤软组织及筋膜坏死,并伴大块肌肉坏死,实属罕见.本例治疗成功的经验是:1、认证明确,及时手术切开引流;2、彻底清除已坏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筋膜组织及坏死肌肉等;3、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创面及全身感染症状.应吸取的教训:对此病还要增强认识,避免误诊误治及延误治疗,本例患者即是以血液病为最初诊断入血液科,在血液科治疗9天后转入该科行手术治疗,如能尽早发现,则可以避免脓毒血症和大块肌肉坏死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愈合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供皮区愈合的效果,并观察术后瘢痕增生情况,为临床植皮手术供皮区处理提供新方案及治疗建议.rn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共26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三病区接受植皮手术患者,术中抽取患者动脉血50ml,通过两次离心技术制成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将其覆盖于50%供皮区范围,供皮区全部用油纱覆盖后无菌辅料加压包扎,每隔两天更换外层辅料,内层油纱愈合后自行脱落.rn 结果:1.供皮区愈合速度对比,使用富血小板血浆供皮区范围平均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油纱覆盖部分.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覆盖的供皮区痊愈时间8-14 (10.54±2.01)天,单纯使用油纱覆盖的供皮区痊愈时间11-22天(15.38±5.47)天,两组愈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2、3个月复查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覆盖供皮区范围瘢痕明显较单纯使用油纱覆盖范围轻,疼痛及瘙痒等不适感明显差.其中,21例富血小板血浆覆盖供皮区范围瘢痕明显较单纯使用油纱覆盖范围轻,5例瘢痕增生情况基本一致;19例富血小板血浆覆盖供皮区范围不适感较单纯使用油纱覆盖范围明显轻,7例不适感情况基本一致.rn 结论: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覆盖供皮区可加快其愈合速度,并减轻瘢痕增生,降低后期各种不适感.
  • 摘要: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PRP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及蛋白质。1993年Hood等首先提出富血小板血浆(PRP)概念,并发现PRP含有丰富的血小板,其数目比全血中数目高3倍以上。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GF)等。PRP在临床上用于组织修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由于PRP来源于自体,制作简单,且安全有效,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现己应用到了骨科,口腔领面外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和整形美容科等多门学科。
  •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皮瓣延迟术在整形外科中的某些独到用途.方法:常规埋置扩张器,待扩张到所需容积,按照所修复部位的的形状和大小在扩张皮瓣表面设计切口线,以确定未来转移皮瓣的大小和蒂部位置,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直至显露扩张包膜,切断所见血管.两周后,切除畸形部位的皮肤并彻底松解,再次切开原延迟术所形成的切口线,掀起皮瓣旋转转移至修复部位.结果:所有皮瓣转后均无坏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扩张皮瓣延迟术可以使:1、蒂部重新定位,便于皮瓣转移;2、增强皮瓣某一方向的血流量,减少皮瓣坏死;3、对于某些需要皮瓣修复但有没有合适局部皮瓣的畸形,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摘要: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导致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中,血乳酸的居高不下是反映病情的非常重要的标志物.乳酸是葡萄糖酵解的特异性产物,能反映机体组织氧合代谢的状况.目前国内外均较多选用监测血乳酸值来评价危重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然而对于严重烧伤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及其治疗对策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某单位近3年来复合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试图为揭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中高乳酸血症甚至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危害机制以及有效地治疗对策提供依据和启发.结果表明:严重烧伤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升高与组织低灌注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采用高通量CRRT增加乳酸清除率是目前较好的治疗对策。
  • 摘要:本例患儿既往体健,为烧伤后期入院,入院时创面感染明显伴高热。入院时血红蛋白偏低,术中发现尿色异常,术后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推测患儿在入院前已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并在入院后进一步加重,其原因考虑为感染所致。本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早期未能诊断,直至血红蛋白低至44g/L后才引起高度重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有:1)该类病例少见,院外病情不清楚,对入院时出现的轻度贫血和胆红素异常未作深入分析:2)创面面积小,预计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因而忽视了术前一天的相关检查;3)对术中尿色异常原因未作进一步分析;4)反复存在明显的尿液分析异常干扰诊断。本例患儿经大量补充红细胞和激素治疗,最终治疗效果满意,但警示对于烧伤患者,无论面积大小和伤情轻重,均需对其异常信息保持高度警觉,以及早发现可能并发症,避免治疗延误和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摘要:良好的液体复苏是严重烧伤患者成功救治的第一步,值得高度重视。回顾烧伤复苏的发展和现状,必需指出的是,尽管几十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具体包括:1)现存的各种复苏方案虽都有其理论依据,但由于补液公式的固有缺陷,加之复苏观点不一,监测手段各有千秋,最优化的体液复苏公式或复苏溶液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比较;2)尽管许多学者都试图探寻液体复苏的终极目标,但因指标过多有的甚至存有争议而未果,何为烧伤复苏终极目标、其公认的指标是什么,至今未达成共识,直接影响了烧伤复苏方案的制定和复苏监测;3)影响烧伤早期休克的因素中,除容量外,还包括心脏、血管和微循环等因素,因此烧伤早期良好复苏效果的取得,应不只注重容量问题,还应考虑影响休克的其它因素,以形成抗烧伤休克的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手段;4)现有复苏模式均为边漏边补的“被动补液抗休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通过深入研究烧伤早期微血管渗漏的发生机制,发展“主动减漏防休克”的治疗策略或许是今后提高烧伤复苏效果,解决各种烧伤复苏并发症的最终希望所在。
  • 摘要:早期削痂能清除坏死组织使烧伤转变成新的创伤,启动愈合过程,释放多种生长因子,有利于创面愈合。深二度创面削痂后,其基底残留上皮覆以良好的覆盖物对转归极为重要。本文在传统新鲜猪皮的制作及应用中进行了改进,增加刷洗、消毒及有效抗生素浸泡等环节来降低感染率,并使用较厚新鲜猪皮、术前冷冻、术后尽早打开敷料减压等措施延迟排斥反应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组猪皮无一例出现感染,猪皮均在控制下脱落,创面顺利愈合。
  •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原因造成的下肢开放复杂伤口与难愈合创面修复的方法与结果.rn 方法: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皮瓣、肌皮瓣、大网膜移植等方法,对155例因外伤、车祸、烧伤等原因造成下肢皮肤软组织损伤坏死,伴有骨与关节损伤、骨坏死、或骨折内固定物外露的开放难愈合创面进行修复.rn 结果:皮瓣、肌皮瓣移植共117例次,完全成活96例次,基本成活12例次,完全或大部坏死9例次.成功率92.3%.吻合血管游离皮瓣,肌皮瓣及大网膜移植5例次,全部成活.早中晚期的伤口或创面组织瓣成活率无不同,一次手术愈合77例,总的一期愈合率为50%;两次手术愈合23例,占14.8%;三次手术愈合12例占7.7%;手术后较长时间换药愈合28例,15例出院时创面未愈或自动出院失去随访.rn 结论:皮瓣、肌皮瓣以及大网膜移植可以有效修复下肢多种原因造成的开放复杂难以愈合的伤口与创面.对于复杂病例,创伤骨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同台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修复伤口与创面,减少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 摘要:本文综述了儿童在小学和中学的受伤的救治原则,并概述了小儿烧伤液体复苏方案。本文介绍对于小儿烧伤评估因子包括:1、合并有吸入性损伤;2、烧伤体表面积超过30%;3、年龄小于4岁。
  •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灼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方法:收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0例,对病例、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经验.rn 结果:1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灼伤患者,有9例病情好转,死亡1例,病亡率10%.rn 结论: 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复苏,创面的合理治疗,抗感染,控制补液质、量、速度,对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进行有效的气道控制管理.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灼伤患者的临床症状, 运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维持气道通畅,及时纠正因吸入物堵塞、粘膜脱落坏死、气道水肿引起的血氧顽固性降低,窒息等致命性并发症.便捷的呼吸道管理,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缩短肺部炎症治疗时间.对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摘要:临床上病人外伤或烧伤后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防御屏障功能减弱,抗感染能力下降;创面局部常先有感染性病灶,最常见的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其次是葡萄球菌感染.感染灶沿创周扩张蔓延,附近皮肤可对病灶内的细菌、传染性渗出物或其代谢产物产生过敏反应,于是发生创伤性湿疹样皮炎。应首先积极治疗感染性病灶,保持皮肤的干燥及清洁,创面不宜包扎,应采用暴露或半暴露治疗;换药时操作应轻柔仔细,及时清理创面分泌物及不健康组织;避免加重对创面的刺激及分泌物污染周围皮肤;用3%硼砂液或炉甘石洗剂湿敷,有助于收敛以减轻渗出,止痒及抗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口服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症状。还可辅助以红光等局部照射治疗,以改善微循环,减少渗出,减轻肿胀及疼痛。最需要指出的是外科医生往往轻视或者忽略了创伤性湿疹样皮炎的诊治,而盲目手术,加重局部刺激。最终往往导致手术的失败及感染的加重和扩散。当创周并发湿疹样皮炎时,应尽早明确诊断,根据皮损程度积极予以综合治疗,待症状控制好转后再行手术封闭创面。
  •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感染及难愈创面上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SD技术,对照组采用碘伏常规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为7~14天,植皮手术后皮片成活率94.7%,皮瓣转移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无感染.对照组创面清洁时间为15~27天,植皮手术后皮片成活率64%,皮瓣转移术后皮瓣感染2例.结论:VSD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的促进组织生长,缩短创面处理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逆行岛状皮瓣在肢体远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n 方法:本组5例病人中治愈4例,其中轻度冻伤1例,中度2例,重度2例,均出现足趾及足跟坏死,分别于伤后复温、改善循环7-10天后行逆行岛状皮瓣覆盖足跟等治疗;术后予患肢抬高、按摩皮瓣促进回流及皮瓣远端切开部分引流口予滴注肝素15-20滴/小时抗凝,抗生素抗感染及罂粟碱肌肉注射1次/日扩张外周血管等治疗.rn 结果:本组4例病人中治愈,其中1例因基底感染较重及皮瓣血运欠佳,皮瓣部分坏死,经过再次行植皮手术后治愈.rn 结论:通过5例双足严重冻伤病例进行分析,修复中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皮肤缺损治愈后,术后无论外形及皮肤颜色,尤其是功能的应用,长期效果更佳.因此逆行岛状皮瓣在肢体远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 摘要: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通过腋温足温差检测发现下肢血管狭窄病变可疑人群,并对该筛检试验进行评价.rn 方法: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样,按1∶1配比方法收集血管狭窄下肢及对照组各50侧,分别检测腋温、足温、年龄及病程等指标,做出ROC曲线.rn 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温差>6.35℃作为截断点时,灵敏度为72%,漏诊率为28%,特异度为60%,误诊率为40%,阳性拟然比为1.80,阴性拟然比为0.47,准确度为66%,阳性预测值为35.6%,阴性预测值为87.5%.rn 结论:目前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主要集中于三级预防,通过足温检测可以对糖尿病足进行二级预防,及时发现可疑人群,避免延误诊治时机.通过筛检试验可以确定分界值,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严重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患者20例,清创后移植人工真皮支架,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予植自体皮,观察植皮成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骨、肌腱外露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植皮皮片成活良好,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愈合创面质地刃,耐磨性良好,2例因胫骨外露面积大辅以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愈合良好.结论: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皮移植在治疗创伤后骨、肌腱外露效果良好,且该方案局部损伤小,愈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
  • 摘要:目的:研究小面积深Ⅱ°与Ⅲ°酸烧伤临床切削痂后进行延期植皮手术的效果.rn 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经手术植皮的小面积深Ⅱ°与Ⅲ°酸烧伤患者98例,为切削痂后直接植皮对照组44例;延期植皮术处理的为干预组54例.经治疗后对两组手术时间、皮下血肿率、创面细菌量、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皮下血肿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创面细菌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干预组植皮成活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创面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rn 结论:小面积深Ⅱ°与Ⅲ°酸烧伤削痂后延期植皮术具有皮下血肿少,植皮成活率高,感染率低,愈合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选择,综合效果优于立即植皮.
  • 摘要:根据创面情况,本组患者分别采用了皮肤移植和皮瓣移植两种手术方法。对于无骨、肌健、重要脏器外露,且肉芽生长良好,局部出血活跃的创面,施行皮肤移植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骨、肌键、重要的血管神经以及脏器外露的创面,则需要进行皮瓣移植。皮瓣移植笔者采取了局部皮瓣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两种方法,前者适用于创面较小,局部正常皮肤较充足的情况,而对于创面较大,或创面位于四肢等局部皮瓣选择余地较小的部位,多采用游离皮瓣的方法。选择皮瓣时,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选择解剖变异小,血管口径粗、血管蒂长的皮瓣;合并骨髓炎的创面,扩创后残留死腔,选择肌皮瓣为佳;手掌区、足跟及前足底等部位的创面,应切取带感觉神经的皮瓣,增加耐磨力,确保术后功能。虽然游离皮瓣移植相对较为复杂,风险较大,但在血管吻合熟练、能够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创面可以一次封闭,而且患者不需要固定体位和断蒂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rn 从本组病例的治疗效果来看,笔者认为,采用包括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滴注冲洗技术及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摘要:深度烧伤后,累及到关节部位时,会出现关节挛缩、肢体功能障碍、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心理障碍等.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烧伤后期的功能恢复水平.利用现代康复手段,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会对烧伤后可能产生瘢痕挛缩的组织形成一种持久的作用,使其向非挛缩的方向发展,其中矫形器的应用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早期的体位保持到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矫形器的使用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矫形器的使用要以保护功能为前提,实际治疗中往往交替使用静态和动态矫形器,在持续牵拉紧张组织的同时,维持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临床实践表明,基于生物力学的矫形器设计与应用对患者的治疗目标更加明确,在某些功能方面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入住烧伤ICU期间细菌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来源的标本菌属及优势菌群的变化,明确烧伤ICU搬迁对烧伤患者菌属及优势菌群的影响.rn 方法:对某院烧伤ICU搬迁前后,即2007年5月~2011年3月、2011年3月~2012年9月入住共107例烧伤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的检出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搬迁前后菌属及优势菌群的变化.rn 结果:烧伤ICU搬迁前后两个时期入住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烧伤面积、ICU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搬迁后比搬迁前革兰氏阴性菌比例下降,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增加;搬迁后比搬迁前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增加,结果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病房搬迁可能是改变烧伤ICU患者菌属及菌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发现有助于烧伤ICU革兰氏阴性菌大爆发的预防和多重耐药阴性菌的治疗.相关影响因素还将进行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10分钟的水疗法(40度温水中抓握,对指对掌,各个指间关节的主动运动)对烧伤后手部功能障碍的疗效.rn 方法:选取40名烧伤后65只手部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0例病人30只手进行常规的手部康复锻炼(主被动活动,关节松动训练,疤痕按摩)和瘢痕软膏药物涂抹,治疗组20例病人35只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锻炼前进行水疗.一个月前后测量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受伤手的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各关节屈曲度之和-各关节伸直受限度之和),握力测试,九孔抓握,温哥华瘢痕量表.rn 结果:治疗组病人手部较对照组总主动活动度TAM和握力都明显改善;通过温哥华量表,治疗组较对照组皮肤颜色和充血情况都明显改善,九孔抓握时间对比无太大明显变化.rn 结论:水疗法是一种安全,方便的辅助康复方法,不但对烧伤后手部功能改善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对烧伤后手部皮肤颜色和充血都有一定的疗效.
  • 摘要:烧伤儿童夏令营活动是临床医疗救治的有益延伸,可以协助烧烫伤儿童及其家庭及时接受治疗及康复指导,在孩子出院后的成长过程中仍持续不断的给予医疗和心理的支持,帮助孩子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使他们能更健康、更勇敢、更独立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挑战与困境,同时通过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引起全社会对烧烫伤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逐渐推动国内儿童烧烫伤的预防和救治、慈善救助工作的积极开展。
  • 摘要:目的:探讨CPM在烧伤病人膝关节早期应用的时机、方法及疗效.rn 方法:选入院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双下肢不同程度烧伤累及膝关节的患者30人,分成两组.在做好下肢水疱及创面处理,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后,一组患者行主被动康复训练,另一组患者在先使用CPM对膝关节进行持续被动活动后,再进行主被动康复训练.等训练结束后治疗师分别就康复训练的疼痛、强度、力度的持续性、稳定性对患者进行评测.rn 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康复治疗下,先使用CPM的这组患者与直接使用主被动康复训练那组的患者相比较,使用CPM这组患者的早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度增大、进步明显,并且治疗师对患者的评测结果为疼痛较轻,力度的稳定性强、持续作用力均匀,比较容易接受.方便治疗师后期康复工作的开展.rn 结论:就疼痛情况、作用的时间长短、力度的稳定性上,早期双下肢创面封闭或有部分散在创面的烧伤患者在使用CPM加主被动康复训练比单纯使用主被动康复训练,锻炼膝关节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 摘要: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的疗效.rn 方法:采用意大利GP公司的光子嫩肤仪对39例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实施治疗,波长590~1200nm,治疗5~8次,每次治疗间隔20天,治疗过程中不采用任何麻醉,治疗完成后面部无需包扎.rn 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经治疗后面部色素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治疗区皮肤出现红斑和疼痛,均自行缓解,1例出现水疱,给予清创换药后愈合,后期继续行强脉冲光治疗,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随访3~6个月,面部皮肤色泽如常,患者比较满意.rn 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治疗耗时短,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方法,而且应在伤口愈合后早期应用.
  • 摘要:目的:对不同部位难愈创面治疗进行分析总结,从中筛选出系统有效的治疗措施.rn 方法:术前处理:换药、红光和烧伤治疗仪烤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封闭负压治疗,皮瓣及皮片修复重建.rn 结果:治疗128例,伤口Ⅰ期愈合81例,愈合率63.28%;延期愈合45例,愈合率35.15%;2例创面大部分愈合,愈合率0.01%.下肢股骨中段和胫骨中段截肢各1例,上肢肱骨中段截除1例,指中、末节指骨截除5例6指、趾截除4例6趾.rn 结论:手术修复的成败在于术前处理,经过换药、红光灯烤,封闭负压等系统有效的创面准备,使局部感染明显减轻,局部环境变化,血供的改善和全身低蛋白血症的提高,加之带血供皮瓣的移植,给手术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难愈创面在短时间内全部治愈.
  • 摘要:注射壶外置的优点是:省略了注射壶埋藏操作,手术较简单;注射壶渗漏可及时察觉,更换容易;注射时避免了插针的痛苦等。但通过注射壶内置和外置两组病例的对比,发现:注射壶外置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其原因可能在于:①扩张腔隙通过注射管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细菌污染;②注射壶外置时,由于注射戳孔都在剥离腔隙的底部,剥离腔隙内的渗血不易排出,易导致细菌的滋生;③由于注射壶外置,扩张囊注水逐渐增大,注射导管与扩张囊衔接处牵引力也逐渐增大,非常容易由于外力作用出现破裂。所以,术后注射壶保护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尤为重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臀部压疮患者皮瓣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不安全因素.rn 方法:分析某科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臀部压疮患者行皮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以其中5例为例,分析、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指导临床护理工作.rn 结果与结论:臀部压疮的患者多为合并多种慢性病,长期卧床引起,入院时常伴全身营养状况差、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等.早期治疗中以营养支持为主,待患者全身状况好转后,积极采取皮瓣手术治疗,以达到缩短病程、降低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的目的.而由于压疮患者受到疾病影响,机体耐受能力差,手术风险较高,成功的手术治疗离不开术后得当的护理,然而临床工作中常因护理工作量大、护士经验不足、观察不到位、护理方法不正确、知识掌握不扎实等原因造成术区出血、感染、缝线处开裂、皮瓣移位等术后并发症.故积极的寻找术后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提高护理队伍的工作能力、提升护理水平、改善临床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为烧伤重症病区的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连续动态监测重症病区空气的细菌含量,对重症病区物品表面、各类工作人员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重症烧伤患者的特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及专职陪护人员洗手次数及手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对不同的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对床单位的棉被、棉褥、枕头内部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对床单位内部的消毒效果.rn 结果:空气菌量最高的地点依次为特护间、探视走廊和小儿病房,菌量最高的时间是探视时间和夜间;带菌最多的物品表面依次为计算机键盘、门把手、电话、工作人员外露头发和白大衣;特护中工作人员手带菌量按多少依次为陪护、护士、医生,洗手次数按多少依次为护士、陪护、医生;手快消剂、酒精擦拭、常规洗手三种方法消毒效果进行比较,酒精擦拭法效果最好;被褥及枕芯中,病原菌检出率高达77.5%,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对床单位内部消毒可使病原菌检出率下降至30%.rn 结论:空气消毒的重点区域是特护间、探视走廊和小儿病房,空气消毒的最佳时间是探视时间和夜间.应加强计算机键盘、门把手、电话等公共使用设施的消毒;烧伤专科护士建议戴一次性圆帽,将头发进行遮盖;烧伤科工作人员白大衣每天更换.应加强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意识和培训监管.做好被褥和枕心的消毒隔离,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针对《中华烧伤杂志》创刊10周年征集的目前影响烧伤医学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综合成休克/缺血缺氧、感染/脓毒症、吸入性损伤、再生医学/组织工程与创面修复、烧伤高代谢、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等6个方面,对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以此献给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成立30周年.
  • 摘要:转化医学是21世纪新兴的医学领域,目的是使基础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科学家的目光.本篇综述重点强调了转化医学在烧伤医学中的应用,总结几点如下:1研究课题首先应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2重视研究过程中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体内外结果的差异.3建立能够最大限度模拟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4加强各学科的合作和资源共享.5建立健全临床实验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操作指南.这些将有利于新的药物和技术转化为烧伤的临床治疗.
  • 摘要:本文介绍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某科急诊接诊各种面部创伤患者291例,在急诊处理中充分运用美学理论和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新成果,实施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美容修复的目标.
  • 摘要:在很多情况下褥疮面积较大,累及深部组织较重,臀大肌本身的血运状况不容乐观,难以担当褥疮修复的重任。在能尾部附近又很难找到合适的肌皮瓣进行修复,血运相对较好的局部任意皮瓣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臀部及其周围皮肤活动度较大,有充足的多余皮肤来形成任意皮瓣以覆盖面积较大的缺损,皮瓣供区经过一定的调整一般均可拉拢缝合,无需另行植皮。褥疮病人一般都伴有长期的慢性疾病,全身状况欠佳,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对皮瓣的成活有很大的影响。手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很好的生活护理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于褥疮的预防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手背深度烧伤早期削痂植皮患者用鼓式取皮机纵横二向连接切取整张中厚皮移植手背,使全手背削痂达到整张植皮的手术医疗过程,术后5天换药、皮片转色,10天拆线皮片全部成活,开始自主活动功能锻炼,随访三个月至二年,手背无瘢痕形成,功能与外观满意。
  • 摘要:目的:特重度烧伤病人,由于自体皮源缺少,如何提高自体皮源的再生能力,减少自体皮源的利用次数.方法:应用生物辅料覆盖残余创面,形成适合自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外用生长因子以及粒细胞刺激因子,诱导自体上皮细胞的生长.结果:经过反复多次治疗,生物辅料周边形成了新生透明的上皮组织,取少量新生组织以及患者血液、生物辅料标本进行DNA亲体检测,确定新生组织来源为自体上皮组织.结论:在适合的条件下,同种异体生物辅料覆盖残余创面,可以诱导自体皮源的再生,对特重度烧伤病人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本文介绍选择适当的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是今后烧伤界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削痂+分次小皮片密植+脱细胞异种皮覆盖的手术方式,完成烧伤创面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粒植皮对异体皮源的过分依赖,避免了切痴手术损伤重、花费巨大以及外观差的缺点。保留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后使患肢外观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达到了烧伤治疗与功能康复的和谐统一。
  • 摘要:糖尿病足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①术前情绪调整:用和蔼诚恳的态度,耐心解释手术的方法和过程,解答各种疑问,不夸大手术效果,可通过照片资料给患者及家属以感性认识,使其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及各种治疗。②术后减轻不良刺激:由于伤口疼痛、局部水肿、感觉异常、敷料包裹不适、对手术效果不确定等因素,会引起急性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情绪紧张、过度敏感等。此时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③认真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更多了解糖尿病知识,如血(尿)糖的监测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口服药的用药时间、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足部护理。说明坚持服药、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定时来医院复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吸盘式负压引流能够快速增加创面血管内的血流,通过均衡、全面的负压引流,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受压组织生长,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VSD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大大减少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的刺激,疼痛及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日,加强床位周转,同时减少院内感染。VSD精密和维持负压状态尤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细心,确保每次治疗的效果。当然,对于明显感染的创面但用负压创面疗法是不够的,用于控制感染的所有治疗方法都要用,负压创面治疗应该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的形式,与其他治疗方法密切配合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 摘要:皮肤磨削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摩擦以去除皮肤的表浅瘢痕的一种手术,该术式在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常用于治疗许多影响美容外观的皮肤瘢痕,如面部凹陷性瘢痕、疤痕疙瘩、纹身、外伤引起的后遗瘢痕等.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瘢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影响容貌美观,单一的整形切除手术,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磨削术已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使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创面恢复快外观改善大,患者满意率高等特点,但发现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磨削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摘要:此患者住院一月余,由于超高年龄、基础病变复杂、压疮时间长、病例罕见及治疗护理难度大奔走多家医院后于某院成功治愈而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家属盛赞。针对这一特殊病例得出了以下护理体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好老龄多发病及特殊疾病的观察和处理使患者避免危险情况发生是前提条件;娴熟的皮瓣外科技术及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创面封闭的关键环节;多学科交流和科室团队协作精神为患者顺利走向康复保驾护航。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