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四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
第四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

第四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7-06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北京工业大学

会议文集:第四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发展受阻,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减少损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国内光伏产业技术领域发展现状.本文划分了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相关技术,基于专利地图工具,分析了光伏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将其置于全球价值链中考察,以此为基础明确未来技术主攻方向.针对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绘制专利地图,有助于明晰一国相关产业技术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基于专利管理地图分析,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现状表现为:上游缺少核心多晶硅制备技术,产业中游集中了大量低水平技术,产业下游技术缺失且鲜有市场。基于专利技术地图分析,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表现为:产业上游需要新兴材料技术,产业中游要倾向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完善电池组生产装置和设备,产业下游技术方向为智能微网和分布式发电。从总体上看,中国光伏产业的专利多不属于核心技术,企业在生产光伏产品时,要注意规避专利风险。单就光伏产业上游看,一方面要寻找和研究新型材料,摆脱对进口昂贵原材料的依赖;另一方面要在光伏设备工艺技术上加大创新力度,尽早掌握自动化整线研制能力。就光伏产业中游而言,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从光伏产业下游来看,一方面要加大对逆变器等并网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智能上网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发展的趋势及应早出台平价上网等政策,也要加快区域技术向西部地区转移。
  • 摘要:环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但是,由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时期较短,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在企业进入环保领域或技术创新时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知识产权风险.因此,如何识别、判定当今的产业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国外发达国家的专利壁垒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成长阶段的大好机遇,促进环保产业市场化、树立专利风险意识,建立专利风险预警机制、加快重点领域专利布局,完善产业格局。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专利引进、合作、自主研发等手段打破国外垄断企业的封锁和限制。只有突破自主创新的瓶颈,把创新和知识产权作为中心环节,把市场需求作为重要拉动力量,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必要的条件,中国的环保产业才能具备充沛的源动力,健康、快速地发展,才能给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具有分量的砝码。
  • 摘要:LED产业是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相关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国内LED专利文献进行分析,描述行业发展现状、技术成熟度以及研究热点,提出利用专利质量和数量双重指标.通过绘制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分析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态势,挖掘行业的技术领导者、潜在竞争者、技术落后者等信息.通过分析结果,为辽宁省LED产业专利发展战略提出加强产业引导,提升自主创新、围绕核心专利和基础专利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重视扶持上规模企业、重视合作,加强危机意识几方面建议.
  • 摘要:石墨烯技术涉及了海水淡化、新型电池、纺织、材料等各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利用德国教授H.Ernst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以石墨烯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石墨烯专利拥有数量排名前六的公司的研究重点比较,分析主要竞争者的技术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公司综合实力最强,研发资源的专利布局具有相对优势,研发重点覆盖了技术吸引力较高的技术领域;纳米科技公司在材料及冶金领域具有优势地位;IBM公司在微观结构和纳米技术领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帝人公司在高分子化学及聚合物领域的优势很明显;施乐公司研发重点集中在表面技术及涂敷领域.闪迪公司的专业化程度最高,只关注石墨烯技术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应用.根据最终的专利组合图,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技术组合情况,既可以为高层管理者进行研发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可以为企业在合适的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 摘要:快速发现并科学准确地把握研究前沿不仅是科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更是高层管理者乃至各国政府战略决策的需要.本文首先界定研究前沿的内涵并分析其特征;进而提出从创新性和学科交叉性探测研究前沿的模型;最后对智能材料领域进行研究前沿分析,得出了四大前沿主题及详细的前沿技术或研究方向,即: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压电传感器/致动器智能材料的主动控制;相变温度在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性能变化中的作用及SMP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智能材料的自适应模型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影响作用;基于群体遗传学的智能结构数据软件研究.前言主题发展呈现细分化、复杂化、集中化、应用化特征。
  • 摘要:生物材料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技术领域,其研究和产业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借助TDA软件分析工具,采用专利指标评价和国家层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分别从生物材料专利整体概况和核心专利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国际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主要竞争国家在该领域的优势与劣势,据此对中国生物材料领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力扶持生物材料研发机构R&D活动,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机构,切实提高专利质量、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从而推动中国生物材料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
  • 摘要: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生物材料的被引文献数据库,并利用CiteSpaceⅢ对2007-2012年的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对研究前沿及其特征和前沿主题作了相关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材料领域的关键词及其主题与前沿高被引文献.最后总结了中国生物材料领域前沿现状及对策.高被引文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parti-cle(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peptide(肽);functional electrospun(功能性电纺)。我国的生物材料仍处于仿制阶段,独创性的开发不多见,应用率较低,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生物材料,有关人士认为,只要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确认识到生物材料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我国生物材料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领域。我国具有较大的临床和人力的较大优势,有能力积极参与到生物材料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健康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分析软件,以2001-201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技术预见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样本,对国内技术预见研究文献的整体趋势、核心研究机构及合作关系、核心研究者、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展示,从总量上看,体量较少,大部分研究水平不高,在技术预见理论、方法,以及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相对强些,而对技术预见在产业中的应用实践和新技术选择方面的研究较弱;从研究力量看,核心团队集中于几家权威研究机构,小团体特征明显,缺乏大规模的广泛合作;从研究热点看,多集中在技术路线图、德尔菲方法应用、关键技术选择等理论和方法方面,虽然有新兴技术、产业集群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数量较少,水平不高,应该作为未来技术预见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去关注。
  • 摘要:以两岸科技合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机构合作的角度绘制了两岸论文合著网络,并分析了20年间网络结构及空间布局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两岸机构间的合作程度在不断加强,台湾机构相较于大陆机构参与程度更高;两岸论文合著网络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根据内外合作强度,网络可分为三类节点及两个区,此外,网络的1、2区发展存在先后差异,随着网络的不断成长,1区的成长放缓,2区在后期发展速度加快.
  • 摘要:本文结合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协同演化理论的分析范式,从知识、需求、技术链价值分布和技术轨道等视角,较为深入地探析了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演化动力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扩散,需求空间及结构的变化,技术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再分布,技术轨道与技术标准的转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进而影响两者的协同演化进程;二者协同演化的主要阶段包括初步协同、强化协同、深度协同和分化协同四个阶段,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演化动力的交织程度在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为制定关于促进新兴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金融的发展问题,提出通过金融政策、制度创新、信息创新完善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通过银行体系区域化战略、地方针对性合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区域层面的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还特别提出了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两岸金融合作创新,并通过产品创新、主体风控的角度构建了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
  • 摘要:用户体验是用户创新的基础,积极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创新提供高价值的创新参考.本文以用户与CNKI新旧版本交互过程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PSS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CNKI版本更新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基于用户体验创新研究的问题.基于用户体验的创新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设计与延伸出更贴心及让用户更满意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用户对创新服务或产品的应用满意度是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应用创新驱动,才能真正推动基于用户体验的创新研究的发展。创新研究过程中的难点是基于用户体验的数据收集,企业在进行基于用户体验的创新研究所需要承担一定风险。
  • 摘要:通过对中国混凝土输水管道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比较和分析,识别出中国混凝土输水管道产业专利申请的技术热点和功效热点,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研发趋势和技术功效情况,并从产业技术研发布局、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措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速中国混凝土输水管道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 摘要:在欧美贸易摩擦和欧盟对华"双反"的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受限.将目光转向国内光伏发电行业是目前形势下继续发展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欧美国家与中国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现有补贴政策的不足并给出建议.中国政策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权责不清,电力公司缺乏积极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企业和个人缺乏使用光伏电力的积极性、缺乏国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需要简化光伏并网的审批和操作流程、对居民使用光伏系统实施补贴政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扩大光伏发电使用范围的鼓励政策。
  • 摘要:本文从总体趋势、区域分布、竞争机构等方面分析了3D打印产业的中国专利申请现状,总结出了目前中国3D打印产业研发及区域分布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建议.3D打印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应用领域广泛,目前主要是高校参与研发,产业化程度不高,处于产业发展阶段,发展前景可期。国内研究重工艺轻材料。国外大牌公司如美国3D系统公司、德国EOS公司已在中国开展专利布局。中国应在3D打印产业尚未成熟的发展机遇期,加大技术攻关,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国内企业在发展初期应要将目光放长远,不能满足于现有已经被国外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要更多地走自己的专利之路,努力发展新技术,同时摆脱对国外3D打印耗材的依赖,避免陷入专利泥潭,走好未来企业发展之路。
  • 摘要:本文以中国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利分析对新能源产业技术生命周期进行判断,并对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专利地域分布、技术领域分布、申请人、主要竞争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南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政府制定规划、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并制定和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和扶植河南省新能源行业产业化发展。建立新能源优势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基金。组建几个新能源产业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占领和开拓更广、更大的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开展新能源优势技术的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以加快和促进河南省新能源技术的提高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建立河南省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宣传教育、科学普及让广大人民了解新能源技术。
  • 摘要:本文主要以智能材料领域拥有专利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主要竞争国)为研究对象,运用TDA(Thomson Data Analyzer)工具,比较智能材料领域主要竞争国家的核心专利申请情况,确定各个国家的专利价值评价指标和专利组合指标,进而分析各国在智能材料领域的综合发展态势.针对中国在智能材料领域研发与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智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并为中国企业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支持,进而提高中国智能材料领域整体技术水平.
  • 摘要:本文依据2012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中关于生物材料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排名,得到生物材料领域的高影响因子期刊,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的生物材料文献数据,然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生物材料前沿分析,得出生物材料的前沿主要集中在组织工程学在人体组织功能的修复和再生方面的应用;合成生物材料的应用根据体内微环境的物理效应,对其进行模拟和应用方面.
  • 摘要:作者利用软件CiteSpaceⅡ对从Web of Science中下载的1985-2012年生物材料领域研究文献绘制了高频作者共现网络的合作网络图谱、高被引作者相互引用网络的共被引网络图谱,从可视化网络图谱的角度探寻了生物材料领域重要研究人员,找到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为生物材料领域研究人员识别领域热点、寻求专家合作提供便利,不仅有助于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查找文献,同时还可以识别某个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辅助科研人员做好文献综述.
  • 摘要:本文依据科学引文索引(SCI)和中外专利数据库平台(CNIPR)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的方法,对京台科技合作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判断,针对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问题,在合作机制、搭建平台、完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使京台科技合作成为两岸科技合作的典范.
  • 摘要:目前对共性技术的识别研究,多集中于利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相对较少,尤其是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进行共性技术识别的成果更少.本文在对共性技术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综合文本挖掘、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专利引用确立的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该框架通过三个不同的评估视角,即技术基础性评估、技术应用范围评估及技术效益评估,逐步识别共性技术的三个特性,最终筛选出产业共性技术.文中将该方法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共性技术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都急剧扩张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汽车工业自身节能减排压力与环保形势十分严峻.而目前国内外对汽车节油对策的相关分析只停留在国家的宏观层面,很少落实到微观层面,尚没有专门的、适用的节油对策模型产生.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的节能减排路径选择方法,并通过一组数据进行模拟,旨在为中国汽车企业确定节能减排路径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满足不同年份油耗法规限值是技术路径的客观标准和要求。对于某ID的车而言,将能使得该车达到节能减排法规要求的方案视为可行方案,再将各备选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技术包,选取UFGT值最大的方案(技术包)作为该车的最优方案。对于车队而言,不同ID汽车对应的最优方案中所有技术按照UFGT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添加到对应的车型上,直至车队平均油耗、减排效果满足相应法规等的要求。最终技术路径的确定还要受到成本增加值的约束以及顾客角度投资回收期的综合考量,确保技术路线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建议国家推动产学研三方大力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技术库供企业选择促进节能减排、对生产节能减排汽车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技术成本补贴、购买节能减排汽车的消费者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 摘要:所谓创新集群,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中介机构、政府等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知识链的耦合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引导下,形成的一种有机的网络组织系统,可以使集群内的各主体利用区域的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最后实现创新集群内的边际效益递增,带动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创新集群的组织结构出发,明确了创新集群的组成要素、本质和影响因素.将创新集群要素分为创新、中介、环境、产业、客户五个子系统,认为创新集群的本质是集群内部的知识链、价值链、产业链通过非线性机制耦合的一个有机的网络组织形式,并对市场、环境、知识、政府、资源等影响因素对创新集群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 摘要:本文整合已有的对企业控制方式及技术创新选择的研究,并引入组织的战略柔性,构建了关于企业控制方式、战略柔性和技术创新选择的分析研究框架,运用理论概念模型研究企业控制方式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本文讨论了战略控制与突变创新和财务控制与渐进创新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企业战略柔性(能力柔性和资源柔性)的调节作用,从而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