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3-12-10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协;云南省政协;云南省环境保护局

会议文集: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云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开发81个矿种.长期开采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环境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等危害.本文在探讨具体灾害类型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分析了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成因、致灾特点等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加大矿业秩序的整顿力度,控制矿山规模和数量,推进云南省矿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建立起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矿业集团,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矿山环境,降低能耗,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逐步解决矿山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科学规划,统筹防治对策,对矿山损毁土地和生态植被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整治地形,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加强监测,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综合利用率的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措施.
  • 摘要:多年来,由于没有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洱海出口河筑坝建电站,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乱引外来鱼种,酷渔滥捕,网箱养鱼,围湖滩养鱼,占滩建房、种地,面源、内源污染严重,导致洱海蓝藻暴发,富营养化.大理州政府采取了取缔机动渔船、取缔网箱养鱼,实施了滩地"三退三还"等一系列措施,但洱海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生态危机.为扼制洱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针对洱海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削弱西洱河电站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生物治理,控制污染等保护治理对策.
  • 摘要: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泸沽湖高原湿地环保现状调查,提出加强泸沽湖高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以及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等措施,全面维护泸沽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泸沽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泸沽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 摘要:根据洱海环湖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土地面积和分布特点,进行土壤重金属的监测评价,粮食作物种植区监测的27个样品中,达中度污染的2个,警戒级的1个,其余24个达轻度污染水平;蔬菜种植区共监测8个样品,有6个达轻度污染,未污染安全的1个,达警戒级的1个,监测结果表明:洱海环湖地区土壤已受重金属污染,达轻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Cd.
  • 摘要:作者总结了滇池治理"外截,内清"的基本原则,提出滇池北岸黄金水域的概念及蓝藻打捞在滇池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完成了蓝藻打捞及利用的技术研究,并申报了发明专利.提出取消海埂大堤、建造海埂景观大桥、修建黄金水域北岸景观大道的基本构想,详细说明了构想的作用和意义,也阐述了滇池北岸黄金水域综合治理对于提升昆明形象及滇池治理的重要贡献.拆除海埂大堤,连通外海与草海水域,建造海埂至西山脚下的景观大桥,与海埂景观大堤交相辉映,修建黄金水域北岸景观大道及蓝藻收集沟,有利于提升海埂黄金水域的景观效果,与草海现有景观大堤相配套;蓝藻收集沟能够将沿线蓝藻引导到蓝藻打捞点,在草海西园隧道附近建造蓝藻打捞点,除了能够有效打捞蓝藻以外,也避开了黄金水域沿线的设施建造;一旦出现蓝藻打捞不及,可以将蓝藻引向西园隧道排走,在草海建造蓝藻阻隔带引导蓝藻漂向打捞点,同时阻止蓝藻水华向大观楼移动。
  • 摘要:通过对滇池水源战略地位的客观分析,强调保护治理的重要性,吸取过去治理滇池的经验教训,在大量事实和数据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雨水与污水系统必须分流,所有污水都必须处理,要制订新的滇池流域的高要求的排放标准,要研究使用可行的、能达到新排放标准的新处理工艺,特别要在除磷上下工夫,要注意经济问题,一定要做到寻求建设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也较低的工艺方案,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中水处理回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城市用水,又可以减少排污,要因地制宜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就地处理后还河,改善河道景观的治理滇池的方法.
  • 摘要:草海水体置换时水位将大幅度降低,本文对水位降低过程中是否会发生灾害性地质与气候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说明滇池草海水体置换的可行性.草海周边的度假村及住宅小区虽属草海周边,但不临水,距水边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即使草海水体放空(下降最大约3.Om),地下水位的下降,几乎是平行的,无大的水面坡降,更何况又不是地下水承重。所以,只要符合规范的设计,按设计施工,按规程施工,房屋等建筑物是不会倒塌的。如为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则地下水位的降低更无多大影响。滇池水面减小对其速度场、温度场、生态场等各种浓度场会造成长期性的影响,但草海水体放空、水面消失(或减小)对昆明气候影响是短暂的,不至于造成灾害性的后果。为提升昆明形象,提高昆明城市的竞争力,为昆明的“四创”早日实现,利用外海水,采用小幅度降低草海水位的“置换”方式不可取,大幅度降低草海水位或放空水体并多次反复进行才是目前尽快改变草海水质的出路。
  • 摘要:位于红河州石屏县的异龙湖是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之一,其水面面积31km2,径流面积360.4km2.目前异龙湖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缓慢.文章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从点源、面源、内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异龙湖岸边的五大湖埂对巩固湖体,增加蓄水量起到重要作用,围绕异龙湖底泥疏浚工程的实施,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异龙湖环境监测活动,增加湖区水质监测点和监测频率,在异龙湖东、西、中设三个固定监测点,做到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同时向公众公示监测结果,让公众对异龙湖的环境质量和治理成效进行监督。建立生态监护站,开展生态监护活动,同时聘请人员每天对城河巡视和打捞垃圾。
  •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省的建设,使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重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全面持续发展.生态省的建设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现在,拯救不堪负重的地球,必须把经济视为地球生态的子系统,以环境中心论取代经济中心论,这就要求亟须用一场环境革命来加速实现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换。只要人类认识到生态经济的曙光,那么人类应该也能够挽救自己赖以生存的现实家园——地球。
  • 摘要:在云南电力超常规发展和出现许多新问题及新变化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电力及其内涵的认识,营造促进云南绿色电力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完善和落实促进云南绿色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应着眼于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科学的规划指导电源的有序开发和电网的快速建设,加快水电发展,优化煤电,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开发新能源,重视环境保护,深化电力改革,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绿色电力之路.
  • 摘要:本文结合砚山县实际情况,对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环境污染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开展环保宣传,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氛围,加强生态补偿机制体系创新,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创建绿色生态示范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明智之举,多途径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减少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始终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培养广大农民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健全农村教育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的建议。
  • 摘要:通过对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确保工程良好运行的经济保证,水源保护,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质检测,是保证饮水安全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关,严抓建后管理,是实现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唯一有效途径,建设绿色水利,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为饮水水源提供保障,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提升管理者素质,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基础的建议。
  • 摘要:宾川县鸡足山具有丰富的、特有的自然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鸡足山旅游业不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鸡足山的实际,提出了完善规划,防止生态旅游变为大众旅游,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旅游开发步伐,增建相应的附属设施,改善生态旅游条件,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高生态旅游质量,加强景区管理,减少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建议。旅游业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如何加快新时期昆明林业的发展,搞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要重视和抓好林木种苗.只有种苗发展了,林业才能发展.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先导,是一项带有全局性、超前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超前的林木种苗,就没有林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昆明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木种苗以基础地位.
  • 摘要:根据"十五"期间昆明市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结合生产实际,在分析成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并加大有害生物控制的投入、建立长效的控灾机制、加强防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等控制对策.
  • 摘要:从2003年7月开始,在石林林场紫云林区进行整地方式与乡土树种造林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对两年调查数据的直观分析,初步得出:①不同整地方式对参试树种2年生袋苗的造林成活率影响不大,但穴状整地的造林成活率较撩壕和水平阶整地略高;②就试验总体而言,整地规格越大,参试树种的初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量越大,即撩壕整地和水平阶整地的生长量大于穴状整地;③造林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的选择和确定,要根据投入资金水平,结合地形、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定.
  • 摘要:生态分区即为不同等级的区域生态系统的确定.不同等级的区域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有不同的尺度和形成背景.区域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功能.生态分区研究中应当寻求一种比较简明而直接的等级地域生态系统体系。本文根据云南实际,提出滇南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区、滇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区、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滇西北寒温针叶林生态区的分区单位,说明其含义,提供了全省的生态区和生态亚区的系统并予以简要说明.
  • 摘要: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阐述了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作为具有鲜明旅游特色的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实施生态旅游,才能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时获得双赢;并针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将会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顺利推进实施生态旅游进程,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对保护区生态旅游作科学的长期有效的总体规划,并使之与保护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相一致,以指导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现已编制并正实施《大山包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保护区管理部门、林业及环保部门应与旅游部门协调好关系,走活走好“一盘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施生态旅游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培养由于拥有黑颈鹤等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产生的自豪感,自觉地维护和保护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以使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能够持续地进行下去,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自然保护区中应建有陈列室,以实物和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保护区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美景,使生态旅游成为保护区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经营者征收土地、设施的出租费、在此基础上建立旅游收入的反哺机制,以确保旅游的门票、保护管理费等收入能有效地返还于保护区,用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采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带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总结了当前矿山开发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提出了增强“绿色矿业”理念,加快矿山环境保护立法,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和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矿山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从源头上制止私挖滥采行为的建议。
  • 摘要:结合文山州当前水电资源开发实际,就河流单项水电开发和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分别从环境效益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文山州水电项目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设计阶段,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尽量减免开发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摘要:弥渡县属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却蕴藏着大量的旅游资源.因此,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培植发展旅游产业,是弥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提出了牢固树立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潜力,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开发中技术含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加强管理,综合发展的建议。
  • 摘要:当前,中国的环境形势严峻,关系国家政权巩固,损害国家形象,已成为错综复杂的"世界问题复合体".对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十一五"环保工作而言,关键在于点面结合,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推动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必须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必须制订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和相应配套政策;要适应这个转变,必须由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转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要适应这个转变,必须由生产领域防治污染为主拓展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防治污染,环境保护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通盘考虑,从各个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必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真正做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必须深化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环保工作机制,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是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真正体现,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用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具体行动,作为今后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摘要:实施环境和资源可持续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树立环境和资源的价值观;创立适应保护和发展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可持续经营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因地制宜地完成战略规划;健全资金保障制度,提高整体投资效益.并讨论了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消费模式、人口迁移、工业布局、城建和旅游景点容量规划中的问题.
  • 摘要:通过对云南铝厂深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浅析,阐述了云铝对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认识、做法、结果和思考,展示了云铝近10年来由一个重污染企业如何成长为中国西部、中国铝业、云南省第一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过程.提出了创造条件,以动员宣传、组织领导等方式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明确目标,把创建工作与搞好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把创建工作与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夯实基础,把创建工作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议。企业应当通过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努力。
  • 摘要:介绍了云天化集团近年来循环经济的工作情况及主要的成效,提出在2010年前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磷矿资源回采率在现基础上提高20%;主要生产企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余热、废气回收利用率达到80%,黄磷炉渣利用率达到100%等循环经济指标.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物质利用效率最大化,循环经济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产业上游产生的物品成为下游的原料,从而实现产业链不断延伸。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实现物质价值最大化。以拓宽发展幅,多产业共生耦合为追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循环经济需要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并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整个循环经济的实践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发展到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才更有效率。盲目缩短或延长产业链,都可能出现不经济的产业要素组合,从而降低企业竞争力。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必然受到经济要素(技术、经济、市场、产业要素)等方面的制约。把握不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不能一讲循环就追捧,而是充分论证,冷静对待。
  • 摘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新型煤化工是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二甲醚、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烯烃及其下游产品等,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设计同时生产出能源供给外界的电力和热力.以这些产品为原料进一步生产若干的化工产品.云南煤化工集团在发展现代煤化工方面做出了尝试,实施了一批重大煤化工项目.作为云南省政府重点扶持的10户省属大集团企业之一,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和煤化工技术优势,以洁净煤为主业,发展煤炭采选、煤焦化、煤气化液化、煤电铝、煤制烯烃五个主营业务,构筑上下游一体化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形成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发展格局,今后,公司还将在先进的合成技术、多联产、乙炔化工、甲醇下游加工产品及延伸等方向发展,把公司打造成为对云南经济起支柱作用,在全国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成为区域性的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 摘要:推进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遏制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战略环评的经验,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环评的结合,论述了开展城市总规的意义、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原则、程序和推荐方法,并阐述了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者和决策者实现科学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城市总体规划环评重点应论证城市目标、规模与布局的环境合理性,预测不同规划条件下的环境影响,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和减缓措施。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分析工具应尽可能简单、可操作,确保规划环评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成本。公众参与是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应是广泛的、多层次的、持续的贯穿于环评全过程,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主张。
  • 摘要:湿法冶金工艺废水成分复杂,经中和沉淀处理后仍有少量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且废水含SO-4、Cl-等盐类太高而不能外排,高浓度湿法冶金废水处理成为有色冶金企业面临的主要环保问题.本文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探寻科学处理湿法冶金工艺废水的途径,对有色冶金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浓度湿法冶金废水经蒸发浓缩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回用及排放要求,但采用常规的蒸发浓缩设备,能耗太高,企业难以承受。可以采用太阳能预加热,再利用蒸汽锅炉余热或其它冶金过程的余热,解决蒸发能耗问题,且废水中的无机盐还可以作为复盐产品外销,蒸馏水可以循环回用。该工艺对水量不大的有色冶金企业高浓度无机废水处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环保方法。高浓度湿法冶金废水综合治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化实施项目完成后,可以合理利用有色冶金企业工业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资源,使企业高浓度无机废水循环回用,剩余的无机盐可外销或再利用。
  •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云铜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实施具体措施取得的效果,指出节能减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是促进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它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节能减排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同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理应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 摘要:褐煤焦油中油里本身含有大量酚类,在经过酸洗及碱洗步骤,去除里面绝大部分的酚,加入有机碱吡啶后,可用来作为一种脱酚萃取剂.本实验通过对萃取时的最佳操作条件筛选研究,为工业上实际应用提供依据.萃取过后,可对萃取剂进行碱洗脱酚反萃取,以再次利用.反萃时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温度升高使油中的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从而提升反萃的效率,但温度过高又会造成酚的挥发。在反萃过程中震荡可以使油碱充分混合。转速过低反萃效率低,太高会有乳化现象。震荡时间也是使油碱充分混合,需要达到一定时间。
  • 摘要:本文结合富瑞生产实际情况,对磷复肥生产中冷凝水、机泵密封水、冲洗水等水资源综合治理和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改进方案,实施改造.通过蒸汽冷凝水、机泵密封水、冷却水、循环水排水、冲洗水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不仅能带来良好的节能效果和较好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减少废水排物,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以后的生产中,将按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努力,对磷复肥生产中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不断探讨和改进,以缩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 摘要:本文通过对磷石膏基本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结合云天化国际磷石膏的实际情况,对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国内外形成了很多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但这些利用方法,由于受地域因素、各磷石膏产地内外部环境条件及使用习惯的限制,使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存在较大差异,经济性也各不相同。因此,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成熟的产业化利用项目,磷石膏的利用率还不到10%。同时由于处理电厂脱硫石膏比磷石膏的处理更容易,脱硫石膏做建材的大量开发利用,使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面临更多的挑战。对磷磷石膏的利用只能依据当地的市场情况进行石膏建材、水泥缓凝剂、农业等多种方式的组合利用。而对能大量利用磷石膏的石膏制酸技术还需进行完善与创新,只有其制酸成本接近或低于硫磺制酸成本,且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实现磷酸、硫酸、水泥这一循环经济链。作为能对硫磺价格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储备技术值得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关注。在现有条件下,大量的磷石膏还将主要以堆存的方式进行处置。
  • 摘要:云南省是著名的植物王国,拥有5000多种植物物种,中医药的科研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对云南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绿色植物、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又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这个课题,提出加强对中医药的新药科研(降低血脂、促进消化功能、控制血糖等的植物药),对提升云南省中医药科研水平将产生积极的意义,认为对推动云南省的区域循环经济有良性影响.
  •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和部分实例,论述了食用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起的作用和"秸秆-食用菌培养料-菌渣-肥料"、"废枝条、果壳-种菇-肥料"、"森林-生态保护-人工促繁-野生食用菌"三种生产模式,提出食用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培植龙头企业,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探索节能增效新途径,推行标准化生产.
  • 摘要:本文陈述了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与特性,并指出农民是治理面源污染的主体,加强农村能力建设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根本措施.农村能力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五个方面包括:观念转变、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发展、农民组织和农民自主决策.
  • 摘要:在论述农业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村实际,提出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依据、内容及考核办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可根据不同指标的实施主体、实施管理范围、指标量化计算、考核对象等因素划分为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两类。
  • 摘要: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正确把握"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的要求,全面推进.并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龙头建设农业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设高稳产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整治村寨环境,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的建议。
  • 摘要:文章分析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云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云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云南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品牌开发力度,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促进农产品市场畅通,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强化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搞好村庄产业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今后继续推进云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对策.
  • 摘要:首先分析云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不同实施主体(政府、社区、农户)应负的责任、义务及对策、措施.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农户参加建设,建立管理维护制度,积极参加社区内的农田水利、生态环境、村容整治工程,随林权改革的推进,在产权明晰之后,要加强对森林的培育、管护,为农业持续发展,为山川秀美作出贡献的具体措施。
  • 摘要:生态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搞好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云南生态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产品精加工业发展,提高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开展生态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的云南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思路.
  • 摘要: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控制和消除畜牧业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环保事业和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畜禽排泄物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饲料处理及排泄物处理等一系列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对策进行初浅探讨.并提出了科学规划、严格审批,从源头防治畜禽面源污染,不断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实施“畜禽养殖小区”工程,加快畜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在农村建三结合的沼气池,积极采用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综合利用,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防治污染,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廉价化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分级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采取多管齐下的宏观性管理手段的建议。
  •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建设新农村,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农民富裕化和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农村.
  • 摘要:通过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普遍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沼气,变污染为能源,合理优化工业企业布局,严格准入制度,有效防治污染,加强监管力度,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支持,通过生态优美乡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成立乡镇环保所,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对策措施,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 摘要:生态环境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实践证明,农村发展离不开环境建设,农村生态安全不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稳步、持续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对创造性地开展好德宏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整治问题提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抓好德宏生态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扩大宣传,加强教育,倡导良好习惯的建议。
  • 摘要: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具体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齐抓共管,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把农民饮用水、小流域治理、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新能源建设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议。
  • 摘要: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粪尿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中,要本着法律法规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合理规划、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扶持和引导农户采取"三改三池一分离"("三改"是改圈、改厕、改厨,"三池"是沼气池、化粪池、堆肥发酵池,"一分离"是人畜舍分离)污染治理措施.有效保护农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 摘要:按照中央治水方针、治水思路和水利部推进现代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云南省"十一五"水利工作重点,讲述会泽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历程.总结会泽县主要是工程型缺水,水质型和资源型缺水次之.以管引工程和集雨工程为例,介绍会泽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作情况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阐述工程运行管理和水源点的保护、工程建设条件及水务系统的实践和知识积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 摘要:厕所是现代社会人类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如何科学地无害化处理粪便.是许多人一直关注研究的课题,从旱厕到水冲厕似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水冲式厕所有效解决了室内卫生的一定问题,但室内臭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粪便对环境污染,冲水增加供水压力矛盾突出.该厕所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它尊重生态完整性,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排泄物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进入自然能量再循环,形成可持续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厕虽然技术简单,却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类排泄物进行处理的观念及趋势.
  •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指标存在的不足,在层次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较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指标框架,并运用"比值——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衡量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具体指标,以及考核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具体表现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的长效机制,明确考核主体,建立考核的检查监督机制和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离任环境保护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 摘要:针对云南省奶牛饲料和疾病防疫存在安全隐患,牛奶加工和包装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作者建议牛奶质量安全政府应负总责,并提出重视饲料基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测,规范原奶加工工艺,严格审查包装标识,加大执法和培训力度等,以进一步提高牛奶质量安全水平.
  • 摘要: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中天然毒物的种类、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措施.为对其进一步了解提供依据.虽然这些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的天然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毒素和药物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可以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开发临床新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使这些天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摘要:介绍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分类,以及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与检测技术,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并对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面对转基因食品,需要的是严谨、客观、负责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偏见或排斥。欧盟近年禁止转基因农作物进入欧洲市场,但是欧盟国家对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相反一直在加强。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只要在安全合法的框架内,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来进行实验研究,开发应用,那么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就会是健康、有序的。
  •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理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十五"工作的总结,提出了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投入品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三品”认证步伐,强化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基地的质量的目标任务及推进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摘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是云南省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在全面分析云南省社会的人文和自然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公众作为推动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力量,是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实践者.公众参与是生态立省的必然要求,在云南省生态立省的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并提出了公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推动力量,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与政府合作建立环境优先的社区发展试点,实施综合发展项目,促进民间环保力量的合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增加大众环保教育的途径的建议。
  • 摘要:本文分析了食品的化学污染主要途径,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对食品化学污染防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食品技术,制定完善的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标准,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食品的化学污染遏制在源头,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是防治食品化学污染的原动力的建议。总之,随着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普及和提高、环境法规和食品质量标准的完善、环境和食品监测监管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工程的发展,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也将被遏制在源头。
  • 摘要:兽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就畜产品中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作了阐述,分析了红河州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的开展现状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红河州要进一步完善残留监控体系、提高检测技术、加强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洁净蔬菜和绿色食品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蔬菜产品的污染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湿热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蔬菜生产受污染的原因,着重阐述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提出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普洱无公害蔬菜行动的实施进程,狠抓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的建议。总之,在发展无公害蔬菜中,应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及具有的优势,确定目标,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技术、市场等体系,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认真组织无公害蔬菜工程的建设实施,以便生产更多的无公害蔬菜满足市场的需求。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公众意识、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云南生态旅游业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高起点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实施生态旅游精品战略,加强生态旅游建设的环境保护与监测,多渠道筹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加强生态旅游的专业管理,着力培养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加强生态旅游宣传促销等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等相应建议.
  • 摘要: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是中国独特的一块面积有限又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有绿色皇冠上绿宝石之称.由于毁林种植橡胶、种茶、种旱谷,部分地区溪枯井干,生态环境恶化不容忽视.应大力营造热带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性,分析了珍稀植物与经济植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多样性,根据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控制橡胶、茶叶、香蕉及菠萝热带水果的种植面积,现有面积不能再扩大切实保护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热带森林及珍稀动植物,禁止猎杀一切野生动物,封存猎枪,禁止炸鱼、毒鱼,大力发展种植珍稀树种,发展依兰香等香料植物、木本热带水果,对采伐迹地应营造针阔混交林。恢复扩大热带雨林,建立大型珍稀动物饲养繁殖中心及大型动物园,营造速生丰产薪炭林,以补充煤炭资源的不足,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县城建立污水处理厂,发展森林旅游,以旅游来促进热带森林的保护。
  • 摘要:传统生态伦理向新型生态伦理的转变以及生态旅游活动的发起,是后工业化时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的反思和认知,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伦理道德观为标识,是对生态道德的积极实践.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和生态伦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生态伦理要求,总结得出生态旅游的生态伦理意蕴.生态伦理学的范畴是以生态哲学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研究所做的一种理论概括,是人们制定基本的生态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其中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基本态度和道德倾向。从生态旅游和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可以看出,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伦理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标识与道德基础,生态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的本质所在。生态旅游是追求一种“趋利避害”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出现的思想在于对旅游的善恶评价,是对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与弥补,体现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生态伦理是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道德依据和武器,因此,生态伦理是生态旅游的标识,是生态旅游的必然选择。
  •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本文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具体探讨了在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可行性,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观光旅游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美化环境。农业观光旅游具有农旅兼容性、观赏性、参与性、示范性等特点。农业观光旅游地要求具备资源基础条件好,具有产业特色、能够形成独特景观、自然环境好的地段,最好是山清水秀,视野开阔之地,交通方便,紧靠旅游路线的地区。农事活动的安排和观光农业旅游活动的计划协调有序发展。
  • 摘要:文章介绍了云南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提出落实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实行观念更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林业的建议。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坚持两条战线作战,既注意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又重视治理环境污染,把治山、治水、治污与治穷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当前从云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林业首先要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的良好机遇,切实落实好涉及农户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全民绿化造林活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抓紧再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逐步扩大云南省特有物种资源的保护范围和规模。当前要抓紧改革与林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集体林权制度,进一步理顺林业生产关系,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把家庭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营林积极性,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真正把林业建成云南省的一大产业。
  • 摘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机制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事例,阐述少数民族妇女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互动关系时,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念.从而挑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下,对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经验的忽视,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应该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在构建、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不仅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也适用于各民族社会,对此要加以重视、总结、弘扬,并使其成为今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经验.
  • 摘要: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环境经济手段,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有利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从云南森林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出发,提出现阶段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大意义,提出生态补偿必须遵循国家整体调控、消费者向生产者直接补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等原则,进而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受益区向生态保护区提供经济补偿的制度,逐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各类专项资金额度,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的税收制度,将生态保护的好坏列入政绩考核内容的建立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
  • 摘要:村镇固体废物是湖泊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洱海流域实施处置已三年多时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洱海流域的路子,有必要进行回评,提出了改变当前多头管理格局,统一规划和实施,各村参与、各负其责,政府适当补助的新体制,改变政府直接修池配车的机制,实行政府补助、群众交费、招标清运奖罚分明的新机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合理布局垃圾处置场 加快建设北部上游洱源县城新垃圾填埋场工程和中部东北角军马场垃圾处理场,增强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 摘要: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电力在云南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现出来.了解掌握云南电力资源开发情况及现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促进有关部门及各相关领域认识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本文对云南电力资源现状与环境保护系列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是引起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资源开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建设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建设绿色生态大省就是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 摘要:本文阐述洱海流域降雨量时空分布规律,重点对流域内降雨量和旱涝气候变化及其对洱海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提供有关部门实施洱海管理、水资源调度运行和水环境保护参考.洱海流域降雨量分布西多东少,洱海净入水量与洱海上游(洱源)和湖区(大理)每年的降雨量关系密切。洱海流域上游涝和偏涝,平均2.9年一遇;旱和偏旱,平均2.8年一遇。湖区涝和偏涝平均2.6年一遇;旱和偏旱,平均2.5年一遇。洱海净入水量与洱源、大理年降雨量有关,其相关性汛期降雨量比年降雨量更为显著;相关系数r年=0.86,r汛期=0.92。洱海流域旱涝气候变化对洱海水资源的影响很大,旱和偏早年景洱海净入水量不到6.5亿m3,涝和偏涝年景洱海净入水量最少年都接近8亿m3,最多年可达17.98亿m3。
  •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生态脆弱区和反贫困这两个关键点相关性的研究,深化在环境与贫困关联性方面的理论探讨,丰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倡导用多元方式解决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促进政府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反贫困行动中策略构想、政策方案、制度安排和实施手段的改善与提升.
  • 摘要:通过对入滇池草海7条主要河道2003~2005年多项水质指标和水量的监测,分析了7条主要入草海河道的水质情况及对草海的污染贡献.结果表明,七条河流携带了大量CODcr、BOD5、氮和磷以及泥沙进入草海,对草海水质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管理,严格限制用水大户和污染大户进入滇池流域,更新观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有效削减污染排放,并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做到达标排放,大力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和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城市污水管网覆盖整个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加强河口湖滨生态带建设,使人湖河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使湖滨景观得到改善的治理对策.
  • 摘要:监测显示,独木水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锰.经研究,独木水库锰来源主要为阿基洪河和阿楚克河中高锰水的汇入所致.针对独木水库现状提出治理方案.需对水库径流区拦污坝以外的煤矿企业加强综合治理,防止废渣、废水任意排放,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对一些已经关闭的废井应进行封堵,避免废井中的渗水对水库水质造成影响,严禁高硫磺煤矿开采,加强对高硫煤矿开采的管理,对径流区农民生产中农药、氮肥使用和生活中的垃圾、废水加强管理,避免新的污染物产生,加强对库内机动船只航运管理,避免漏油产生污染,政府应加强对新的煤矿企业开采的审批力度,避免新的污染源产生,拦污坝建成后,应加强对独木水库、拦污坝内及篆长河河道水质的监测,监测水质变化及改善情况。只有加强综合防治,避免新的污染源产生,兴建拦污坝后才能保证独木水库长期为曲靖市城市提供优质的供水,为曲靖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证。
  • 摘要: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净化入湖水质、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呈贡县捞鱼河口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的水质分析表明,该工程有效地削减了捞鱼河的污染负荷,初步实现河道预处理和河口生态系统恢复的双赢,对改善滇池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表明,滇池河口湖滨生态带的建设是削减入滇河流污染物的有效措施,是减轻滇池污染负荷,改善滇池水质的有效手段。
  • 摘要:云南是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省之一,国内常见矿山地质灾害,云南均有发生,特别是个旧、滇池周围磷矿、兰坪铅锌矿、元江镍金矿、富宁-广南堆浸金矿、禄劝-武定钛砂矿,均是重点防治地质灾害的矿山.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议在16个矿集区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分区并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以利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 摘要:对云南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补偿的做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宣传工作,落实补偿任务,建立良好的资金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启动国防林补偿,国有权属的补偿金扩大统筹的建议.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云南农村自然环境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云南环境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建议,指出应该从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和村民参与等方面着手,来保护云南各民族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乡土聚落文化.
  • 摘要:本文在对宾川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作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提出污染治理对策和建议.结合宾川县新农村和生态试点县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另一方面应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宾川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每年针对突出的环境问题,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考核,层层落实,用行政手段保护农村环境。结合建设新农村,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要建立“政府领导、环保牵头、部门合作、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有计划的环境宣传教育机制。
  • 摘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是红河州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以补促投、联办自律、长期受用"的指导思想,立足"群众全程参与"这条主线,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工程质量为根本,以运行机制为保障,红河州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建立地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措施,加强对水源区的治理保护力度和水质的监测力度,在水源区应划分相应水源保护区,对于分散式供水的人群则应定期对水池、水窖进行消毒,保证饮水水质安全,引入市场机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对集中供水工程实施股份制、公司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设立专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
  • 摘要:结合宾川县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现状分析,找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多方协作做好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构建"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和建设,以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构建农村生态工业体系,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的五点对策和建议.
  • 摘要:本文主要以晋宁昆阳磷矿为实践对象,阐述了矿山项目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及三年来的实施效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经验、做法,旨在为其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寻求一条可供借鉴之路.提出了领导重视是矿山恢复治理的前提,资金到位是矿山恢复治理的根本保证,有效的技术措施是矿山恢复治理的关键,因地制宜,加强后期管理是矿山恢复治理的必要保证的建议。
  • 摘要:基层林业工作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基层林业工作的基石,新农村建设战略,赋予基层林业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现代林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抓好林业生态建设,解决好农村、农民生产发展问题,发展高效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激发农民民主参与意识,推进民主管理,培养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 摘要: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影响,使东川境内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泥石流活动异常活跃,水土流失特别强烈.强烈的泥石流活动和水土流失造成了东川生态的脆弱.针对东川的生态问题,本文从高、中山区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和天然草地保护,中山坡地、陡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坡地改造,荒山荒坡实施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建设,干热河谷进行植被恢复,发展生态产业,砂石荒漠化滩地农业改造,泥石流综合治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等措施来阐述如何改变东川的生态现状.
  • 摘要:开展禁煤工作对改善以煤烟型污染为特征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禁煤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禁煤工作的成败.本文以曲靖市开展中心城区禁煤工作为例,就禁煤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包括行政管理政策、经济调控政策、法律手段及标准以及技术政策。结合曲靖市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的实际,加大原煤转化利用及电力产业发展力度,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清洁能源需求。
  • 摘要:文章介绍了香格里拉藏族原始生态观念的体现,分析了迪庆生态经济发展中对藏族原始生态观的继承,对如何更好地建设藏族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建设生态文明要从完善机制上下工夫的建议。总之,迪庆藏族原始生态文明的理念,有过积极的一面,为迪庆生态的保护起过积极的作用,为保存了丰富的生态物质资源。但在今天的形势下,墨守成规,或死守一种观念并不可取,只有不断吸取外来文明中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发扬自己的优势,摒弃不合时宜的观念,才会不断地壮大充实自己的内涵,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才有利于夯实迪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基础,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达到全面小康。
  • 摘要:宣威市1997年被国家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市),通过实施"长治"第四、六、七期工程,国债水土保持工程,"珠治"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宣威市水保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提出了健全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普查登记,划分“三区”,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保意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预防保护,保护水土资源,搞好水保监测,做好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治理机制,加强工程管理的建议,供水土保持工作者参考.
  • 摘要:通过对芒市大河生态环境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推动芒市大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强化水源林的生态保护和水政监察的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立法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鱼类资源的建议。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强化水源林的生态保护和水政监察的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立法保护大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鱼类资源,爱护环境,就是珍惜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就是巩固发展根基;建设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环保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州环保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摘要: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的主体,林业在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中起主要作用,林业的生态、产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陆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并提出了坚持林业分类经营,重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林业产业多样化经营,促进森林资源良性循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进促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屯绿化和四旁植树的建议。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中心议题,本文就新时期在新形势下云南省现阶段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的现状,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制度及相关政策、对策等进行简单的分析,努力查找现行环保体系中的些许不足,力求为完善云南省环保体制、方法、措施等进行初步的探索,致力于从理论上为环境保护提出一点建设性的建议.在环保产业化方面还可以加快环保产业调整,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环保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加大对环境教育机构的投入,扩大环境教育机构的规模,提升环境监测、检测及环境执法人员的相关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监测、执法队伍,为云南省的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提高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环境部门的机构设置和监测执法能力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投入,争取国家补偿、补贴、贷款等资金的注入,健全机构,更新设备,提高效率。使云南省的环境监测、健全环境执法中的司法监督机制与机构,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环保局中执法监察部门的执法监督职能,变以往环境执法中的专项行动机制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使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成为经常性、长期性的行政行为。并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将环境因素融入干部考核的标准中,将环境保护变为各部门及企业的自觉行为。加大环境保护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广泛调动全社会各阶层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总的说来,当前环境形势要求必须牢固树直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还要更新观念,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执法及宣传教育,建设绿色产业,创建绿色家园,实现绿色环保,形成全民皆环保的良好局面。
  • 摘要:本文以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为主题,从国际国内水资源形势说起,以宾川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为例,通过对宾川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别从总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分述宾川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宾川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大银甸水库水污染防治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用水机制的建议。
  • 摘要:本文分析了云南省近年来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工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最后提出了成立云南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强化运行管理,减少COD排放总量,控制燃煤电厂SO2的排放,减少SO2排放量,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控制增量,从结构、工程、管理三方面加大减排力度,建立污染减排动态数据库,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污染减排,加强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工作的实现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十五"时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进展状况,剖析了云南省有色金属特别是铜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云南省"十五"铜工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并对云南省铜工业的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铜加工产品,完善产业链,增强企业矿风险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建议。
  • 摘要: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举例了工业系统循环经济的初步实践;认为大理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使工业系统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对此建议政府采取诸多的配套的措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理要实现“工业强州”,使工业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之路,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建议政府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增强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研究制定政策规定,推进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限制企业粗放型生产。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工业循环经济的规划。确定和支持示范项目。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已进入高发期,尤其是出境河流污染问题关系国家形象,环境监管与环境应急正面临严峻考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强化信息上报意识,树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责任意识,应注重时效性,应有证据意识。
  • 摘要:工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本文以云南华联锌铟公司为例,论述走科技创新之路,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无泄漏、标准化"作业,促进公司清洁生产等在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艾萨炉高砷烟尘综合利用的新工艺,以解决云铜高砷烟尘中铜、铅、铋、锌等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和砷、镉等有害元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对新工艺的生产实践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作为艾萨铜冶炼流程辅助配套工艺流程,艾萨炉高砷烟尘的处理新工艺的开发成功,使云铜艾萨炉熔炼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彻底解决了艾萨炉熔炼工艺中As、Cd环保治理的难题。艾萨高砷烟尘的开路处理,可大大提高艾萨炉熔炼对各种铜原料的适应能力,并为艾萨炉处理高杂质含量的铜精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 摘要:包装行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型和形成各种废弃物的新型产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商品流通密切相关.传统的包装在保护产品的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文章在对包装产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思想和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包装行业开展包装材料的循环应用的发展思路、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议国家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规定垃圾包装必须严格分为金属、玻璃类、纸类以及塑料类,以充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 摘要:随着中国氟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氟资源枯竭加快,磷矿中有丰富的氟资源,如何回收利用好氟资源,是磷复肥、氟化工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氟资源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氟硅酸生产氟硅酸盐、氟化盐生产技术以及氢氟酸/无水氟化氢的专利技术和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对今后开展磷矿伴生氟资源综合利用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磷矿石中伴生的氟是氟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磷肥行业的责任。将伴生于磷矿石中的氟加工为氟化氢,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磷肥行业的氟污染问题,还为氟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廉价的氟的来源。从而带动并促进磷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磷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推动我国磷化工、氟化工的和谐、快速、持续发展。
  • 摘要:发展循环型经济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昆明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较为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十分紧迫.昆明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组织生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系统的能力建设,必须从全方位着手,从各方面行动起来.并提出了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知识和理念,增强民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为昆明经济转轨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系统的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行政管理体系,从决策体制和管理模式上给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定有利于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进行技术革新,增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能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的建议。
  •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中国循环经济仅仅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什么是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明确政府推广循环经济的责任,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扶持措施,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循环科技投入,努力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探索适合不同领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甘蔗制糖生产过程中,用于输送各种糖汁的泵送设备,泵送糖汁过程中,糖汁易从传统结构的填料密封装置中泄漏,造成糖分的无形损失,通过对该密封结构的不断改进,经过近几年来的生产表明,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置彻底解决了糖汁泄漏问题,减少制糖生产过程中的糖分损失,且投资小,见效快.作为制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无费/低费方案,无疑是值得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