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福建漳州
  • 出版时间: 2015-12-02

主办单位:蒲公英教育智库

会议文集: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一位资深的老专家说:五年之内国家的中小学的位次将重新洗牌.这位专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轮的改革,是从过去的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转向了重视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养成.这句话绝不仅仅是过去多年来一直在说的'素质教育'这个口号,而是从学校、学生本人的评价模式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次变革的核心是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主要就教学改革中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能培养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 摘要: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算是一个另类校长.我文革时下乡,恢复高考后,考上复旦,毕业之后出去读研、读博,又在国外的大学教书20年.十年前回到中国,用一块稻田办起了一所学校.上个月我去了美国一趟,参观了近30所学校,对我的冲击非常大.针对教学中课程重构、知识创造、探究精神等进行了介绍。
  • 摘要:课程重构是当前教育界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很荣幸受到主办方邀请,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在《Future Wise》这本书中,我对课程做了很多研究,发现课程重构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与边界.如果把课程比作一个'桶',那么需要解决'装什么'和'怎么装'的问题.主要提出了更新学科和跨学科融合两个问题。
  • 摘要:课程重构的任务是走出现行课程的三大误区,在一个权力运作自上而下的课程制度构架里面,还是像诸位当年批评的那样,重心在教室、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们喜欢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其次,疏离教师.它凌驾于教师之上,由专家、行政官员炮制出来,神圣不可侵犯,教师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新课改只把校本课程局限在比例很小的范围内,无法改变教师这个忠实执行者的角色.病指出未来校本课程改革需要更大的自主性、独立性等。
  • 摘要:刚刚在台上的主持人吴虹,我来介绍一下她的身份的转变.一年前的4月份,我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向她发出了邀请,邀请这位在学校里面待了26年、非常懂教育和学生心理,但是却无法真正改变教育的校长,离开眼前的一千个学生.当时开玩笑说,这可能会暂时有点舍不得,但是也许将来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上亿的学生.现在,这一切是不是正在发生?这是今天我很有兴趣过来和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下的原因.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几个特征,包括普惠性、体验性、社群性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首先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中国和大家做这个演讲.我想从一个问题开始我的演讲:如何有效地运用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时间?就像我之前说的,有时候老师讲课,只是在课堂中走动,被动地输出知识.作为一个老师,我用传统方式上课上了19年.随后我和另一位创始人一起创立了'翻转课堂'的理念,觉得应该走出课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翻转上.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结构设计和遇到的四个教学障碍。
  • 摘要: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交流翻转课堂,我想讲一个更大的题目,这个题目不好驾驭,大家可以在网上评论一下,不吝赐教.国内在线学习的三阶段首先,不得不回顾一下国内的基础教育曾经经历过的在线学习的一些阶段,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我自己归纳为三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国内译介了WebQuest,一些地方开始进行了尝试;后来出现了MiniQuest,这是与WebQuest相似的另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行为;两者都在倡导培养学生在没有组织的环境里获取知识的能力.
  • 摘要:刚才沪江CEO讲到了,互联网教育是从天上来的,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因为我也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因此我想,从天上来的教育,如何和生活接地气?如何和我们的生活联结?因此我今天的题目是'让学习与生活联结'.在我的课程里,我加入了互联网的元素,加入了技术的元素,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精彩.
  • 摘要:首先很荣幸能够来到深圳讲创客教育,其实有一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今年李克强总理访问了柴火创客空间,深圳也有国际创客中心,甚至近期还出台了政策:三年内所有公办学校都要建创客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年资助30万.真是让其他创客老师羡慕嫉妒.分享了创客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围绕重构课堂、课程与评价,和大家说一说学校这么多年在学校变革中的这些人、那些事儿.今年的11月份,著名的大数据专家来到了成都,给带来了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思想盛宴,他的很多案例、数据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图中的这一位,在不丹首都正在画唐卡的这个小伙子,他叫达瓦,他在老师的教授下,聚精会神地画着唐卡.提出了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育评价等的重构。
  • 摘要:今天分享的是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重构.为这个话题,我做了三个基本准备:第一,教育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词义和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目的和内涵是有所区别的.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互联的递进,教育的目的越来越趋同,教育内涵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清晰,这也让看到了今天全球教育的各不相同,也看到了今天各位老师、各位同行的演讲中千姿百态、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必须实现科学化改革、国际化改革。
  • 摘要:如果现在你要重构学校的课程,你会从哪方面开始?以前,课程重构往往从改变课程的内容开始,因为课程的重点是教授内容.今天,当课程的重点从学知识转移到培养价值观及高层次思考时,重构的方法也应该改变.一个好的课程应该有四个重要的部分:目标、内容、方法、评估.因为课程的目标会直接影响其他三方面,所以专业的课程重构一定要从清楚目标开始.
  • 摘要:我认为课程的重构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开放,二是融合.开放意味着对现实生活实践的开放,意味着与互联网对接.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自身的内部逻辑体系,与生活实践脱节.今后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加大生活实践内容,关注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放还意味着与互联网全方位对接,多从网络中引入问题、资源和解决办法.课程的重构应该体现'三进'原则,即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
  • 摘要: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构学习'.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重构学习的主体是谁?也许大家认为学习理所当然是学生的事儿,但是刚才我听说沪江的阿诺做了一场演讲,他说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事儿,俞敏洪老师则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实际上未来重构学习的主体已经越来越多元了,需要学生、家长、互联网公司、培训机构、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共同来探索,学校这样的实体机构更是重头戏.尝试重构学习,那就要重构自己,就需要复盘我们的发展路径和思考未来的重构方向.提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课程内容的设置从学科分类向产业分类转型。
  • 摘要:我来自南京审计学院,现在学院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今天我将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大家展示一个样板.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所审计特色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它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的期待到底有哪些?主要介绍了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我讲的是未来的重构学习,我关心的一个词叫'思维'.十年前,两条鱼十年前,我第一次来深圳,当时我和我的父母在一家朋友的招待下,体验了一次出海打鱼,这次体验非常美妙,但是我发现打鱼过程并不是非常吸引我,最让我开心的还是最后那个捕鱼人递给我两条巨大的鱼,我觉得好开心啊,我手里有两条大鱼!来之前我特意找到这张照片,觉得它可以成为十年后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鱼'还是'渔'?本文主要分析了学习对象、思维方式的培养、行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今天要敬佩蒲公英教育智库,因为他们有勇气来邀请我代表兴伟学院做演讲,这本身就算是非常之举.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兴伟学院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有两个'中国之最'.第一个是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大学,目前在校的学生只有60人.第二个,还是目前中国学费最高的私立大学,今年本科生的学费标准是15万,住宿费是1万块钱.主要介绍了该校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轻学术性和知识性,重思维和情感等。
  • 摘要:以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宁波诺丁汉大学,她创建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现在同内有一定规模的最国际化的大学.主要介绍了办学理念、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我在交通大学读书加工作20年,属于经历还比较丰富的人.在大学待的20年,做过10年的一线学生辅导工作,4年就业中心主任和2年的学院党委书记.这期间,我还一直参与交大的招生宣传和参加学生的遴选.这一经历,使得我对大学生的'出口'和'进口'都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主要介绍了中学阶段、和大学初期的生涯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尊敬的各位嘉宾:早上好!知道浙汀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正式实施,它的意义非常深远.新高考新高考首先取消了重点线,也就是说高考录取没有了一本线,取而代之的是专业优先平衡志愿,这样淡化了校际间重点率的竞争,给学校打开了应试教育的镣铐,让慢慢开始恢复跳舞,以导向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主要介绍了课程改革、师资优化、学生潜能激发、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最近在温州办一所新的学校,这所学校很特别,是由政府投资硬件,面向全国招标管理主体的民办学校,并且政府不占哪怕百分之零点一的股份.很幸运,被选中了.这个图片大家都很熟悉,孩子们高考结束之后把书都撕掉、扔掉.他们为何以撕书、扔书为狂欢?因为'教学围绕应试''课堂评价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带给孩子们厌倦感,''不把学生搞到厌学是不罢休的.厌学是唯分数的功利教育的产物,孩子的厌学程度之深和厌学人数之巨,远比想象的更严重.所以,学习重构已经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期盼了.主要从场馆式学习这项改革的起因、过程和效果等介绍了新课程建设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喜玩、乐动是儿童的天性,好教育理应'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基于这样的理念,环翠园小学开发了'小榕树实验课程',从2014年5月启动,进行了一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探索.下面,我从核心与策略、结构与主要内容,以及点滴收获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实验课程、户外活动等内容。
  • 摘要:在下面和一些校长、老师交流时,我听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前面的27位演讲嘉宾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介绍自己的学校,带着情景进行经验交流,校长和老师会觉得这些嘉宾的东西是有干货的,接地气的,有很多东西可以直接学习;另外一些嘉宾谈的是稍微宏观一点的话题,可能很多校长觉得有点虚,跟我们的实际工作有距离.主要介绍了教学价值链以互联网为依托如何重构未来的中学教育。
  • 摘要:学校是一个BYOD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开展个性化学习.我想问各位,如果现在要求大家,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使用手机,而且只能看几个特定的人发给大家的特定内容,看的时候屏幕被锁定,还不能随意翻页,你的感受会怎样?很难过吧.主要介绍了应坚持常态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并促进教师教学转型等。
  • 摘要:现在觉得世界上没有好吃的东西了.因为'饥饿是最开胃的',可从来不饥饿.最近有些老师苦恼地跟我说:现在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因为有太多的理论和方法,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认为,再先进的理论、再好的方法,老师运用的时候也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想学''会学'.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的4S学程模型等。
  • 摘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校的情况,分享同一个世界的另一种学习.首先要说的是,我也算是一个跨界者,在普通高中十几年的时间我做过老师,做过管理者,六年前来到同属于佛山市教育局的启聪学校.在这之前我对特殊教育毫无了解.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特殊教育有多少了解,我估计比我6年前会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场合和机会,今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特殊教育的学习方式、鼓励个性化教育注重人本理念,要尊重而不要同情。
  • 摘要:回望从业的十八年,深感教育行当中的分享、交流越来越多.之前很难想象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从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者、与孩子们相伴相与的教师、社会公益团体、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和媒体人会济济一堂,相互启发、相互支持,为着我们的孩子,为着我们的未来.彼此相异的经历和经验参与其中,让学习变得更为复杂和丰富.重构学习,再造学程与流程已是必然、已是事实.
  • 摘要:三千年来,真正的教育创新点如同医学专家发现一种新病一样,少而珍贵:创新都是基于长时间艰苦卓绝、对特殊群体的仔细观察和样本剥离才可能完成的.目前中国教育走向了一个节点,世界的教育也走向了一个节点.民众对教育有很大的期待,各种各样有益的探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非常有益.中国的教育进入一个思维最活跃的年代,'这是一个好的年代,这是一个坏的年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戒骄戒躁,既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又要紧紧压制内心充当教育家的冲动,务实地沉浸在教育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肩负重任:'要引导教育走向天堂之路,避免教育的地狱之门'.
  • 摘要:'深度重症'与我们的处境非常感谢这两天在座各位这么长时间的专注聆听和有价值的互动;感谢今天、昨天、前天所有演讲人、主持人、艺术家精彩纷呈的内容;同时我要感恩深圳市教科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伊顿纪德伙伴的贴心赞助,沪汀的技术援助;感恩每一位志愿者,谢谢你们用心的参与。发言主要介绍了重构学习方面的课程建设、教学环境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内容。
  • 摘要:去年年会,曾以一首经典老歌作为结束语:《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是的,这份鼓舞甚至延续到了此刻,让倍加珍惜今天的相聚.事实上,在这个被各领域的变革需求强烈挑战的时代,哪一个率先迎接挑战的领导者、执行者或学习者,不需要彼此的温暖、鼓舞甚至协作呢?结合深圳城市变化,提出了对于教学改革的期待,包括包容精神、创新精神等。
  • 摘要:各位老师:晚上好!我叫战禹辰,是重庆泉源实验班高二学生.李斌老师邀请我担任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大会主席,我再三思考后答应了.不是我有很多主意或者资源可以帮助到这个大会,而是我有很多话,想代表无数像我一样的学生,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表达.或许并不完全正确,但正如李斌老师所说,一个关于教育的年会,应该有不成熟的意见作为参考,甚至可以作为各位老师谈论的起点.主要分享了自己对于好学校的认识,包括个性化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严格而合理的学校制度等。
  • 摘要: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请允许我代表深圳市教科院欢迎各位的到来.我先说一说深圳和深圳的教育.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建市只有35周年,地域面积也很小,只有1920平方公里,但是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有两千多万人口,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是全世界第一,比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还多.这是它的一个特点.深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刚刚李斌主编已经对深圳做了解读,我非常感谢他对深圳的这份感受,他的感受也带给很多启示.分析了重构学习的概念,提出要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教育梦想,鼓励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等。
  • 摘要:身处的这个时代,际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精微、博大的文明传统,也有宗法、帝儒思想的浸润;近百年'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现代性启蒙运动等思潮的砥砺碰撞,跌宕起伏,构成当代中国文化潮流的全景图像.针对重构学习这一教育问题,提出了要注重价值去向、促进个人的内化能力培养,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达到社会进步的理想目标。
  • 摘要:我从1972年开始做老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持和这样一场大会相配套的教育艺术展,很兴奋.我想,教育创新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根据社会、科技和人格等变化,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在变化中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反过来更多地思考,过去遗存的文化传统怎样和今天的生活接轨,即在延续中创新教育.大家在会场外厅看到的艺术展览,出自我在西安美术学院带领研究生所做的工作坊,可以作为传统转型现代化的一个例证.我邀请著名当代艺术家陈启基先生,和我一道为学生讲授家谱、家族史与民间记忆的关系.后来还有著名艺术家武艺、著名批评家水天中等人的加入.让学生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把从能记得的长辈到该自己这一辈的家族关系理理清楚,做一个小型的家谱;第二件事,把家庭老照片找出来,然后做出说明;第三件事,让参与者写一个感动过自己的家族故事.这三件事完成后,做了这个展览.由此我编了一本书,叫作《民间的第一种记忆》.分析了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 摘要:最近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北京的雾霾;另外是一个小孩的诞生——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千金'.他为此做了一个举动,决定把Facebook99%的股份捐赠出去.我不禁据此思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未来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今天说重构学习,首先是要重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产品.主要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几个难点和建议,应注重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比如创新精神、想象力等。
  • 摘要: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很大,叫'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其实做得并不大.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是从很细小的东西开始的.以'瓷'为课最近开启了一个关于中国瓷的课程,孩子在'瓷课程'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古希腊的陶(见下图)上绘了一些健美的人体,而在中国同时代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却只画了一条单调的鱼?从一个瓷器入手,分析了其跨界学习、全人素养、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 摘要:教育人的快乐来自团队的力量,拥有一群有能力的老师,还有热情的校长、有活力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发起了这个社区化的课程——希望在自然生活中让孩子学习英语.'一粒种子、无限希望'是我们的初衷;教育无他,惟'爱'与'榜样'是我们的坚持;我们的感动是营北的孩子说:'以前,我被英文追着跑;现在,我想追着英文跑.'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社区资源进行课程改造,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以及国际化视野。
  • 摘要:首先感谢'蒲公英教育智库'给学前教育本次交流的机会.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补偿性,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重视,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仍处于最薄弱的学段.同时,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没有国家统一课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十条'颁布后,曙光同应运而生,我也有幸站在了园长的岗位上.介绍了幼儿园在校本课程、户外环境、室内空间设计以及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