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04-29

主办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

会议文集: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旅游节庆的举办可以为地方创造诸多价值,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旅游节庆参与者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是各举办地及承办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理论研究建立了包括旅游节庆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及忠诚度等四个潜在变量的研究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路径分析,得出了旅游节庆质量不一定要通过感知价值的媒介才能对满意度产生影响结论,因此需要对体现旅游节庆质量的信息服务、活动内容、纪念品、餐饮服务及便利设施等五个方面加强管理,以期待提高参与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摘要:在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旅游增权”的背景下,加强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的定量研究,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旅游增权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量表对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也有所差异,因此最有效的旅游增权对策应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实施按需增权.
  • 摘要: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的探讨了南京市65个A级旅游景区间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南京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较低,区域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秦淮、玄武地区;南京市65个节点之间,六合、溧水、高淳区三个地区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低,旅游发展会受到制约,同时也会降低整个南京市旅游网络的整体通达水平;玄武、秦淮、雨花台、鼓楼区的旅游景区旅游通达度指数低于平均值,表明表明市区交通条件好,各处景区通达度较高;南京市旅游景区的紧密度指数C=0.75,紧密程度较高,为旅游景区的连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摘要:本研究利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使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法与Logit回归分析方法,结合379份有效调查问卷,探讨中国大陆居民选择上海迪士尼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居民对上海迪士尼的选择意愿普遍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休闲放松、增进亲情友情是居民选择上海迪士尼出游的最关键目的,偏好的出游时段为带薪假期、周一至周五及寒暑假,同伴选择偏好则以朋友和家人为主.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以产品因子和服务设施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上海迪士尼的相关政策建议.
  • 摘要: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期,旅游外交的重要性提升.工作旅游签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签证,能够通过促进青年旅游,改善文化交流,开拓旅游外交.文章以最早开放工作旅游签证的国家澳大利亚为例,分析了工作旅游签证对旅游外交的促进作用,中国实施工作旅游签证政策的政策和法律条件,并提出了中国实施工作旅游签证政策的制度框架设计.
  • 摘要:本文基于社区营造理论与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关系,选取中国湖州顾渚村与日本九州熊本县黑川温泉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借鉴其发展模式特点,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构建过程完成传统乡村旅游向新阶段下体验经济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过渡与升级建议.
  • 摘要:旅游的消费、经营服务、组织管理高度依赖信息资源,信息化对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都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本文选取1997年为研究起始点,通过构建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与旅游人次的回归模型来考量信息化对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信息化对旅游市场贡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IDIⅡ)与旅游市场中国内游市场和出境游市场存在正向线性关系,能够促进旅游市场的规模扩大.国内游对信息化发展响应快但持续性差,出境游对信息化的响应持续性较强.从贡献有效性上讲,在近20年的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对旅游市场的贡献整体效率较高,其中技术效率普遍较高,但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具体表现在投入存在冗余.各分类指标对旅游市场贡献有效的年份为1998、1999、2000、2005、2012.其他年份各指标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需做调整.基于信息化效率分析结果,应深化旅游领域的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业,使其成为旅游宣传的重要渠道.积极做好旅游信息化在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宣传工作,将旅游者信息通信技术技能转变为旅游决策的促成因素.
  • 摘要:户外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本研究以中国户外参与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户外参与人口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国户外组织长期监测户外参与人口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中国户外参与人口调研平台的思路,建议形成面向中国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监测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 摘要:党中央发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策略,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程.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自身具有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田园风光、民俗风俗、农耕文化等资源,让游客感受到其中“食、宿、行、游、购、娱”,感受本地独特风景.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改变乡村面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商洛市通过打造“秦岭最美乡村”品牌,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但是,目前商洛市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可替代性强、旅游资源精品缺乏等问题,要从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着手解决.
  • 摘要:旅游现实是旅游事实与本质的统一.在旅游本质尚未清晰的当下,不是所有的旅游事实都能成为旅游现实.如果还没有触及旅游的本质,如果没有理解现实在其展开中的必然性,就根本就没有看到、想到和触摸到旅游现实,旅游现实就根本没有走进视野.当旅游现实游离在旅游视野之外,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只会加剧旅游本质的遮蔽,而解蔽被遮蔽的关键在于对旅游存在的前提思想进行思想的追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切中旅游现实,才能使构筑独立旅游科学成为可能.本文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体验思想几方面阐述了旅游本质。
  •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新型旅游智库体系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从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基于对智库相关理论及旅游智库相关研究的回顾,结合中国旅游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了“三横一纵”新型旅游智库体系.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即协调沟通、规范发展、协作共赢。
  • 摘要:“低价游”是指旅行社先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吸引游客参团,然后通过游客购物等方式挣取额外费用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则包括:旅游产业进入壁垒极低,旅游企业数量增加过快、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经营方式严重雷同、旅游市场存在信息滞后特点、适当规制的缺位等.而实质是通过低价招徕游客,然后通过引导游客高消费赚回利润,有些时候甚至还用上了欺骗或其他损害游客利益的方法.国内对低价游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积累,但多从现象上进行探究,对其背后的客观因素还缺乏量化分析.本文希望通过运用进化博弈论和Hotelling模型解释这一现象,并通过分析,提出政府引导在大数据背景下更为科学的对策方法.
  • 摘要:本文系统收集入境、国内旅游收入,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利用本底趋势线理论,分析中国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结果发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及经济发展均存在多个时间长度不同的周期,表现为波中有波,波外有波;按经济学周期划分,国内旅游发展存在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3种周期,入境旅游和经济发展存在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体制释放周期4种周期;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发展波动周期与经济发展波动周期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非同步时间长度在1-3年,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抗经济周期性;在不同的波动周期阶段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经济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强弱不同,发展旅游业对延缓经济衰退速度,加快经济复苏有重要意义.
  • 摘要:气候舒适度是根据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用来评价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人体的舒适状态.而温湿指数作为气候舒适度指数中应用相对广泛的一个生物气象指数,公式简单,气象要素易得,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改进和应用,使其发展越来越符合一定气象状况下的人体感受.但是因其局限性,如存在地域差异、标准不合适等,在应用时有必要根据所在区域具体气候状况做出相应调整.在温湿指数的发展历史中,众多研究对模型的改进主要是四个方面:改进权重;改进参数;改进变量;改进分级标准.本文在梳理温湿指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选取其中最为普遍应用的公式,基于1961-2010年中国大陆775个基本、基准气象站点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等资料,对近30年来的逐日温湿指数及其等级划分进行了研究,利用一定的方法计算改进温湿指数的评价标准,使其更为符合中国大陆人民的普遍气候感受.
  • 摘要:旅游娱乐服务是旅游者消费的核心产品之一,其功能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整体旅游体验.本研究从技术嵌入的角度对旅游娱乐服务功能体系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旅游娱乐服务的功能模块、旅游娱乐服务的技术需求及其结构,并对技术嵌入的原则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多次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旅游组织、管理、市场、协调”四个一体化发展目标,提出了“打造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愿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背景下,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旅游综合服务平台,除了具有散客吸引功能外,对提高区域形象和品位也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旅游集散中心对游客客流的有效组织功能,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旅游集散网络优化问题展开探讨,基于对河北旅游集散网络的现状分析,从河北省旅游集散网络设施配置与整合、河北省旅游集散网络设施供给模式选择、河北省旅游集散网络设施运营机制与组织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 摘要:B2C旅游服务网络交易平台,是法律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的一种在线旅游经营业态.平台经营者作为独立第三方,与平台上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分别存在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同时又是平台上经营和管理规则的制定者,对旅游经营者实施监督管理,是市场监管的主体.基于这双重身份属性,要求平台履行与市场监管和旅游者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在义务和责任的具体设定上,应平衡一对关系,一方面要规范平台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权益;另一方面应不限制在线旅游市场创新发展的空间,不设定过于苛刻、不合理的义务负担.据此,平台经营者至少应承担旅游经营者主体资格审核、合法经营监管、交易信息保存和提供、协助旅游者维权等四项义务.此外,平台经营者在某些特殊业务活动中,并非是中立的第三方,在为部分旅游经营者提供有偿推广服务时,属于非中立第三方;在平台经营者销售自营旅游服务产品时,属于旅游服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此时,平台经营者应承担特殊身份的披露义务.
  • 摘要:收集2013年旅游就业需求(网络关注度)等相关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基尼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就业需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结果发现:旅游就业需求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年内呈不规则的“M”形变化,且上半年高于下半年;春节后1个月是年内旅游就业需求的高峰,其次是5-7月,法定节假日及周末旅游就业需求相对较低;周内旅游就业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周初高、周末低.旅游就业需求的空间分布受到旅游从业人员数、旅游相关专业学生数、旅游企业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状况、人口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区,旅游就业需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 摘要:文化生态空间是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从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乡村遗产文化需求现实出发,探讨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机理.在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空间背景下,建立起传统村落遗产的“符号记忆—表征展示—文化凝视”模型,认为传统村落遗产符号记忆是表征展示的基础,传统村落遗产表征展示为游客凝视确立了视觉焦点,文化凝视促进传统村落符号记忆的攫取;并以江苏洪泽龟山古村落为样本,从符号记忆攫取、表征展示定位和文化凝视目标强化3个角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实践.
  • 摘要:国际酒店集团在华发展过程中推进人力资源本土化动因是能帮助解决市场准入问题、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并且大环境下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供应,弱化跨文化管理障碍,但同时需要面对的是人力流失、文化冲突等风险,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校企合作获取高质量人力资源;改善人资环境降低员工流失率;利用文化差异改善酒店管理;深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实现国际酒店高速发展,促进海南酒店业生态平衡.
  • 摘要: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论,分析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机理和耦合过程,并从空间效应、人口效应、生态效应和服务效应等角度分析了两大系统的耦合效应,提出了城市旅游化模式、旅游小镇模式、旅游社区模式和旅游综合体模式等四种不同的开发模式.
  • 摘要:突破以往研究旅游地居民“感知-态度-行为”的传统思路,直接从关系、付出、回报、期望和公正知觉等满意度发生逻辑的核心要素角度并结合深度访谈内容,运用语义网络分析和结构方程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因素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通过多(跨)样本可靠性和区别有效性检验,并以贵州上郎德苗寨、西江苗寨和天龙屯堡为不同力量导向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区认知-发展期望-社区参与-增权感知-满意态度-支持行为”是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发生逻辑路径,之间的作用动力主要有“认知驱动”、“获益驱动”、“行为驱动”和“中介感知”.居民地方依恋、居民民族认同、居民发展期望、居民社区参与对社区、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导向模式的居民满意度产生直接或未直接影响效应;社区核心力量的居民社区增权感知对四个影响机理因素产生部分中介影响效应,而居民社区去权感知未对其产生中介影响效应;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均不同程度地受居民社区增权感知与居民社区去权感知的中介效应影响,其中前者的去权感知影响效应稍强于增权感知效应,后者则反之.根据概念模型的逻辑路径,结合影响机理因素的关联效应及其程度性二维变量差异,综合分析社区、政府和企业核心力量导向模式的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作用机理存在差异.
  • 摘要: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管理学领域十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主要是关键词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其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树状图梳理出旅游管理学的10个主题,并根据各主题的关键词频次变化和增长率绘制波士顿矩阵,进一步了解当前旅游管理学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为该学科专业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中国旅游管理学的发展.
  • 摘要:旅行社从业人数和旅游教育的院校数、学生数研究,是对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关系的研究的补充和完善.旅游教育主要包括旅游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旅游中等职业院校的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对1999-2013年旅行社从业人数和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的结果表明,旅行社从业人数与旅游院校总数、与高等院校数、与学生总数、与高等院校学生数、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数等,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旅行社从业人数与中等职业院校数,无显著的线性关系.
  • 摘要:本文从非理性消费视角对当前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旅游购物热现象进行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对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所获资料的分析,确认非理性消费因素的存在,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出境旅游购物热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购物是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其购物行为总体上是理性的;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旅游购物中确实存在非理性消费的成分,而引发这些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冲动、盲目效仿、虚荣和过于理性;价格差、高品质商品、参照群体、环境和氛围、导游服务等属于外因,在这些外因的单独或共同作用下产生非理性消费因素(即内因),中国大陆出境游客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正是在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 摘要:目前,随着装载GPS功能的手机型信息终端普及和高速通讯网络的不断完善,每天都会产生和储存以及接收包含位置信息在内的大量且多样的数据,同时这些也可作为大数据而受到广泛瞩目.本论文将着眼于掌握游客的行为轨迹和对区域印象和认识或者评价的领域,分析大数据对旅游研究应用的可能性,在参考日本等国外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先行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利用大数据的利弊,概括获得位置信息方法的发展变迁,介绍与掌握、分析游客行为轨迹,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把握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印象或者评价,提出今后利用大数据的发展动向、趋势以及面临的课题,同时还就大数据是否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可信度展开相关论述.
  •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逐步形成,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对旅游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交通方式,对不同旅游消费群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IPA分析法对“70,80,90”后高铁旅游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对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0后”对高铁旅游满意度大于“70后”,满意度最低的是“80后”,但高铁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部分因子亟需得到改善.高铁旅游经营者应把重点精力放在对通信网络的改善,还要及时对灵活性、性价比、候车环境给予一定关注与改善.在进行高铁旅游宣传时,对“70后”要注重性价比与乘车环境,“80后”要加强接站与离站灵活性与性价比,“90后”要关注灵活性等要素的对位沟通与宣传.此外,还应将满意度较低的其他因素进行对位改善,并针对性进行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活动,将潜在的旅游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
  • 摘要:针对旅游网络评价使用的旅游情感词汇量不多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用于旅游网络点评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研究.采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旅游评价文本,使用旅游情感词典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采用TF-IDF特征权重法计算权重,利用SVM机器学习模型对评价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旅游网络评价分类.
  • 摘要:近年来山地旅游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对中国山地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中国山地旅游研究经历萌芽阶段、波动探索阶段,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山地旅游交通、山地旅游安全、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山地旅游社区等五个方面.但中国山地旅游研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理论“范式”尚没形成;实证研究偏多、理论研究偏少;研究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基于游客视角及山地旅游的动力机制、实现路径等的深层次研究;研究地域过度集中,而且也缺乏对太行山、大别山等集中连片山地的研究等.未来山地旅游应在构建理论“范式”、提升研究水平、注重山地文化研究、多学科融合、主动对接顶层设计、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的影响、注重拓展新领域及新技术和方法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如何充分把握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开放的数据进行挖掘后,依靠足够的资源来帮助政府与企业在旅游统计、服务旅游目的地以及架构智慧旅游城市系统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旅游大数据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从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归纳特征,总结不足,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着力增强预见性、拓展关联性、提升服务性,旨在为杭州等城市加快推进旅游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游客行为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徒步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模式尤其需要研究徒步旅游者的行为.该研究建立了将情绪体验和满意度、行为意向联系起来的徒步旅游者行为模型,并提出满意度中介了情绪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桂林地区徒步旅游者为调查对象,有两个主要的贡献:开发了中国本土情景下的徒步旅游者情绪量表,揭示了四个情绪维度:享乐之情、人际之情、惊喜之情和负面情绪.实证检验了徒步旅游者行为模型,证实了四个情绪维度对满意度及行为意向(推荐意愿、忠诚度)存在显著影响,并揭示了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部分中介效应.这些发现对于徒步旅游业品牌营销、产品设计、服务改进有重要的涵义.
  • 摘要: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尚未影响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然旅游地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嬗变历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集体记忆理论可以为旅游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研究视角.本研究以典型的旅游表演——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对象,利用认知地图的质性分析研究方法刻画集体记忆形成路径和变量,以东道主、社会精英的观点为文本分析对象,剖析旅游地集体记忆的认知、建构过程,并通过认知地图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旅游地集体记忆的认知结构与思维过程,最后推演出集体记忆并不仅仅是传承的过程,而是在旅游情境下传承和创新并存的历程等结论.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东兴市中越边境的边贸互市逐渐繁荣,兴市边境旅游的发展。随着旅游开发的逐步深入,旅游对经济、也推动了以江平镇为代表的东文化、社会、环境以及人,尤其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不断扩大;同时,深受京族海洋文化影响的居民“乡土情结”也对旅游地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的地方情感依附和认同,它深刻地影响着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所持的态度.本文以旅游地人地关系为切入角度,选择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发放等方法,分析旅游地居民地方感及其对当地旅游发展所持态度的影响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感的维度由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和地方依恋三个部分构成;居民地方感在旅游影响感知(包括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两方面)的中介作用下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居民地方感的各维度对地方感的影响效应大小程度依次为: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依恋;在居民地方感的三个维度中仅有地方依赖维度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具正向影响.
  • 摘要:消费者抱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消费者行为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体验的独特性,分析旅游体验中消费者抱怨的影响因素:不满意强度、消费的重要程度、介入度、熟悉度、感知抱怨成本、假期情绪.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观、命缘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高权力距离意识等文化价值观,提出中国背景下旅游消费者抱怨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文章讨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和研究展望.
  • 摘要: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在探究体验,但是迄今为止体验作为一种经济产物仍未得到科学、全面的认识,相比服务质量,体验质量由于侧重顾客的心理或情感反应使其更加难以捉摸,已有的研究理论也难以达成一致.但有关体验质量的研究日益注重顾客心声的吐露和自我建构过程,越发注重顾客潜意识的发掘,本研究正是借助游客撰写的反映其真实体验经历的在线评论来研究顾客是如何对体验进行评价的,通过事件-属性分析来回答什么是好的顾客体验这一体验质量的核心问题.通过内容分析发现顾客体验评价所涉及的关键事件包括体验场景、服务流程、体验项目、顾客体验以及顾客价值,通过类属分析法提炼出这五大关键事件的属性即“体验场景的怡人性、体验项目的有趣性、服务流程的流畅性、顾客体验的高潮性以及顾客价值的正向性”,研究提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评论来指导改善体验场景、优化服务流程、设计体验项目等来促使游客体验达到高潮.在顾客主导逻辑下,企业如何加强对消费生成内容的利用、加强对社交智能资源的使用,以实现B2C价值共创,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 摘要:当前,中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旅游大众化趋势日趋显著.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方式,促使着游客出游行为发生改变.本文基于432份高铁旅游游客出游行为调查数据,重点分析“70、80、90后”群体乘坐高铁的出游行为特征与总体满意度及意愿偏好等内容,对“70、80、90后”群体进行对比研究.根据调研中反映的问题提出扩容高铁旅游圈,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特色的高铁旅游专线等促进高铁旅游繁荣的建议,以期为中国高铁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游客享有优质的旅游体验提供参考.
  • 摘要: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创新点,已经成为“十三五”新常态背景下的旅游发展前沿问题.通过对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研究、国内外城市智慧旅游现状进行梳理,立足于中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在对武汉智慧旅游发展背景进行论述后,结合现状剖析以智慧政务、智慧信息、智慧应用三大系统为支柱的武汉市智慧旅游发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放区域智能信息格局、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提升平台安全度及互动性四方面为武汉市“十三五”智慧旅游的全面有序发展提出建议.
  • 摘要:收集2014年如家快捷酒店逐日网络关注度等相关数据,利用季节性指数、基尼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如家快捷酒店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发现:网络关注度受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影响较大,以天为单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呈锯齿状“M”形,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等,节前预定效应明显,春节和中秋节,节前预定效应不明显.普通周内网络关注度变化呈不规则的“n”或“M”形,一般周末网络关注度较低,周一到周五日网络关注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十一黄金周期间日网络关注度呈递减趋势,春节期间网络关注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以月为单位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呈“M”形,各月分布较平均,季节性差异较小.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受到各省人口数、网络普及率、移动手机普及率、受教育水平以及在营酒店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省区,年内各月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
  • 摘要: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星级饭店统计数据,对中国大陆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测算,分析了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性,同时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客房出租率等要素对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相互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差异性,最小二乘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靠的,引入空间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信度最高,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系.
  • 摘要:旅游机构提供的是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新浪微博,以携程“假机票”事件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负面口碑传播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机构的微博负面口碑传播呈现出“微博负面口碑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高的用户对负面口碑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中间中心性较高的微博用户来说,其中间中心性与其粉丝数、关注数和微博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等特征,因此中国旅游机构应该采取“监测网络舆情”、“建立完善的网络负面口碑应对机制”、“重点关注对负面口碑传播有影响力的人”等措施治理微博负面口碑的传播.
  • 摘要: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名列世界第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全球旅游竞争力由2012年第45位升至第17位.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大数据支撑下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提升旅游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迫切而又必须审慎解决的一项战略性课题.为此,2015年12月国家旅游局在北京成立了数据中心,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热点旅游城市建设自己的旅游数据中心.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论述了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思路、职能定位和技术路径,旨在为广西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中国游客文化素质、消费经验和理性知识的提升,因为游客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旅游问题会逐渐减少,而由于根深蒂固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知问题,会随着出境旅游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和延伸会变得更多.如何解决因为旅游文明价值评判标准差异而带来的旅游文化冲突问题将会变成未来旅游的重要挑战.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其文化的差异性,而这又决定了文明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差异性.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之下,旅游行为是否文明取决于究竟取决于哪种文明判断标准.过去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和迎合西方文明价值观念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现有的中国旅游发展实际.作为全球第一大国内旅游地和出境旅游客源地,中国应该提出、建设并传播自己的中国旅游主张和中华旅游文明观,让世界了解中国游客,协助目的地国打造适合中国游客的环境,引导和构建新的世界旅游秩序.
  • 摘要:在中国,准老年人(45-59岁)的概念需要进行阶段性优化,才能适应老龄化阶段研究需求,突显准老年阶段的生活核心.成渝地区准老年人的休闲具有典型性和显著特征,针对成渝城市群准老年社区休闲研究发现:准老年人在惯常环境下的日常性活动,休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准老年休闲主要沿袭了中青年的休闲习惯,并进行一定的调适;准老年人有强烈的休闲运动需求,以及较强非居家休闲的欲望;健康、社交、消磨时间是准老年休闲的主要动机.因此,研究成渝城市群准老年社区休闲需求,可以掌握他们的休闲动机与偏好,为提升成渝地区的休闲气质,以及建设人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消费和生产等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的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指出.当然在新的环境下也对作为一种综合性、复杂性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旅游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立足现状,着手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下旅游产业所受影响及其如何应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对旅游产业保持活力,快速发展,拥抱大数据来说是不二选择.本文在对大数据主要特征及其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旅游产业现状分析着手指出了大数据对旅游产业的挑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包括网络营销发展对策、智慧化发展对策和集群发展对策。
  • 摘要: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下,作为中国旅游业增速最快的邮轮旅游的供给结构也亟需改革,深入挖掘邮轮旅游的新动力,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本文基于中国沿海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本土邮轮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沿海及南海区域港口城市为空间节点分析其周边邮轮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及开发状况,探讨本土邮轮旅游开发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平衡邮轮旅游贸易逆差,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在邮轮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主动权,使得中国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特色邮轮旅游目的地.
  • 摘要:本文在建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属性层次模型和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系统模型从时空角度对湖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时间角度研究表明:2004-2012年湖南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目前仍有半数以上的城市处于中度失调阶段,总体水平偏低.从空间角度研究表明:大长沙旅游板块与大湘南、大湘西旅游板块之间差异显著,但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其中长沙、张家界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岳阳、郴州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其余9市仍处在中度或严重失调阶段.从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对比可知,旅游经济滞后于生态环境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 摘要:游客行为影响主题公园的市场推广和经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重庆乐和乐都主题公园国内游客的出游决策、出游行为和消费行为后发现其国内游客在亲朋好友和网络信息影响下,为满足休闲观光、缓解压力和挑战自我等需求,利用节假日与亲朋好友一起游览体验;大多数游客游览时间超过2小时,偏爱刺激指数高的器械游乐项目,主要开支用于购买门票.鉴此,乐和乐都应多元促销、拓展市场,优化游乐项目与门票政策、刺激消费.
  • 摘要:本文选择家户特征、户主行为能力及家户旅游消费水平作为测度变量,运用charls2013年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具有旅游行为的老年家户的家户特征、户主行为能力对家户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解决异方差性及行为能力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文中运用了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WLS)及工具变量法(IV)来对数据进行估计,得出了家户特征对老年家户旅游消费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户主行为能力的代理变量慢性病对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另一代理变量基本日常活动能力(ADL)对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内生性等结论.
  • 摘要:树老了就砍掉,这样子阳光就能传到地面,沉睡了许多年的种子就能发芽,这样森林才会常年茂盛下去.新陈代谢的规律看似无情,却也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体贴.万物皆有情,执着于过往的恩情,痴迷于当初的念想.生命相互依靠着走到现在,当下的人类欲先行,因而错过许多风景.当农村正走上新建设的辉煌时,这些传统村落的生命却要到头了.或许传统村落的陨落看得见,但人文精神陪同其一齐失落的看见也当作没看见.倘若传承只能肤浅至器物的层面,那拯救也就不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精神是不怕死,而人文精神是不想死,纵观历史,江南人民成功地将不怕死与不想死的情操融汇成江南人文精神,它和江南一同突出于这个时代与中国,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为母亲永恒的关怀,更是为英雄敢于拼搏的勇气.中国人对传统村落最大的过错不是遗忘和毁灭,而是其保护利用秉承着这个时代的无能为力与淡薄无情.《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秉承的江南人文精神——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旨在对浙江省金华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得与失进行深入研究,并着力分析在保护利用应秉承的人文精神.追寻文化的旅途是苦涩的,不在于传统渐行渐远,更多的是变得不像.
  • 摘要:旅游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规模大小影响着整个旅游圈的效益和发展.以往学者对旅游圈规模的研究不能衡量多地区的溢出水平,并且忽略了地区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使得结果有偏.为此,本文以中国大陆358个地级市的旅游需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溢出效应和空间相关性的视角进行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揭示了旅游流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越来越强,说明旅游流在地区之间的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SLM的结果表明了中国旅游流的集聚主要是通过邻近地级市之间的旅游流产生的溢出效应而形成的,这种溢出效应是积极的、显著的;通过构建不同的K-最邻近空间权重矩阵计算旅游流溢出的大小,发现不论是对全国范围还是东部地区或者中西部地区,旅游流的溢出都呈现出随着邻接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并趋于平稳的趋势,于是,本文将开始趋于收敛的邻接数量定义为旅游圈适度规模的大小,其中,对全国范围而言,当k=11时,所构建的旅游圈规模最为合理,而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来说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分别为k=[7,24]和k=10时.
  • 摘要:在现阶段,要解决就业的问题,落脚点就在服务业上。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就业门槛低,就业的拉动效应大。这种拉动效应主要表现在非正规就业上,非正规就业的拉动系数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去中介和再中介化的过程。个体就业模式的改变,必须依靠共享经济平台来实现。
  • 摘要: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基于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Gini)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得出其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大,北部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以期在新时期进一步巩固旅游业在本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通过空间结构的化发展推动全域旅游战略的全面实施.
  •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本文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概念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构成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以及“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塑造、推广和维护研究”五个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利用纵向数据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随时间动态演化的研究很少”、“缺乏综合利用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的文献”等问题,“跨文化的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不同主体传播的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存在差异的原因”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领域.
  • 摘要:旅游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城镇化效率是衡量旅游业对城镇化推动作用的重要标准.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了旅游城镇化效率的DEA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12个典型旅游驱动型城市2000-2013年间的旅游城镇化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显示12个城市旅游城镇化效率均值由2000年的0.437上升到2013年的0.452,效率均值为0.413,效率上升幅度较小,水平较低.12个城市旅游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13.5%,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1.8%,技术进步效率年均下降12.7%,技术效率增长缓慢与技术进步效率负增长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旅游驱动型城市旅游城镇化效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城市旅游业发展处于要素投入阶段,未来发展中应该逐步提升旅游业的溢出效应来提高旅游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城镇化效率.
  • 摘要:基于2013年甘肃及各市州的总人口与城镇人口、旅游收入与GDP,对甘肃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分布状况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基于2007~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评价体系,得出了二者的变化趋势.最后以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评价值的时间序列构建了耦合发展模型.结果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呈现出了“两端强,中间弱”和“北部强,南部弱”的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化保持了总体上涨态势,二者的耦合发展度发生了由完全失调到高度协调的历史性转变.
  • 摘要:世界工业遗产旅游最早出现在英国,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实践与探索最早出现在近代黄石地区.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黄石市,在努力保护汉冶萍铁路等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学习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先进经验,吸收本地百年工业遗产旅游的特色,合理开发与利用工业遗产等“枯竭”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即开辟一条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座中国国际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中国黄石公园,促进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
  • 摘要: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旅游研究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及组成要素、影响因素、作用、塑造方法以及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学者们已经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源,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中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研究可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对网络文本分析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梳理,从旅游网络文本分析的数据来源以及研究的对象对文献进行了归类,最后对此类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摘要:文章通过对旅游企业565对直接领导和下属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员工总体报酬感知与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对员工的报酬感知没有显著影响,但女性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学习绩效显著高于男性,未婚员工的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已婚员工;农村户籍员工对福利和工作条件的感知显著低于城市户籍员工,但二者的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差异;年龄对员工的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感知有显著影响,学历对员工的福利、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感知有显著影响,它们对员工的学习绩效影响显著;工龄对员工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条件感知、关系绩效有显著影响;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员工的自主与认可、工作关系感知和创新绩效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这些差异,对旅游企业员工的招聘与薪酬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