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5-08

主办单位: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分析了做好精神卫生工作是落实"四个全面"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工作的重大举措,介绍了中央综治委牵头主抓的疾病;全国人大唯一单独立法的疾病;国务院确定6种重大疾病之一.让患者有尊严地接受治疗让患者有尊严地回归社会。
  •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以及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 方法:选取4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32例非糖尿病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N-DM组),分析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A,B)的结果,比较两组间的认知差异.分析影响MoCA分数的危险因素. 结果:收缩压(SBP)、空腹葡萄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A1C),T2DM组[(133.79 18.09)mmHg、(9.30 3.28)mmol/l、(2.60 0.99) mmol/l、(8.85 2.49)%]均高于N-DM组[(125.19 10.83)mmHg、(4.73 0.73)mmoFl、 (1.97 0.50) mmol/l、 (5.43 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和总数,T2DM组[(21.38 4.29)、(3.23 1.11)、(9.16 2.43)]低于N-DM组[(23.44 2.83)、(3.72 0.85)、(11.81 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T-B、GDS,T2DM组[(153.19 85.57)、(8.28 4.98)]高于N-DM组[(105.63 38.59)、(6.23 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1.713,P=0.019),合并躯体疾病数量(r=-4.669,P=0.008)和糖尿病病程(r=-3.218,P<0.001)与MoCA分数成负相关,教育程度(r=2.262,P=0.044)与MoCA分数成正相关.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MoCA、数字广度测验和连线测验是早期检测T2DM患者认知功能有无改变的有效神经心理测量工具.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躯体疾病数量均是影响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绍兴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抑郁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按整群抽样法对绍兴市越城区4个街道的1 77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对抑郁症可疑者用ICD-10抑郁发作标准诊断. 结果: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7.36%,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52%.无工作、离婚或丧偶、有慢性病、对生活环境不满意和邻里关系差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P<0.05,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的抑郁程度与慢性病、离婚或丧偶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呈正相关,与有工作、对生活环境满意以及邻里关系好呈负相关,而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月经情况等无相关性. 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尤其的对有危险因素的妇女,应加强社区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72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皆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PANSS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MEC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和执行能力.
  •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本地区痴呆防治提供客观、科学的支持.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桐乡市乌镇镇2218名60岁以上老年人,并选用简明心理状况量表(MMSE)对其认知功能进行筛查. 结果:得到有效问卷2153份,MMSE平均分数为21.16±6.67分,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形式、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均对农村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有影响(P<0.05),其中高龄、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独居、非已婚状态、家庭关系不和睦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子.存在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和吸烟、饮酒史以及体重系数异常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P<0.05).而性别及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不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P>0.05). 结论:农村老年人群的MMSE得分普遍偏低,须及早针对高龄、低文化水平、低收入、嗜好烟酒等具有高危致病因子的老年人群开展防治工作,以期避免或延缓痴呆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后复饮的相关因素. 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单纯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戒断治疗出院后随访,并分为复饮组和未复饮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社会人口资料、家庭环境及戒断期认知功能与复饮的关系. 结果:剔除失联患者21例,复饮组67例,未复饮组42例,两组治疗前饮酒量、饮酒频数、伴人格改变、伴情感症状、单身/离异、经济状况、受教育年限、酗酒家族史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矛盾性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戒断期间注意力DST、CPT-IP,记忆力:S/VM、SS、D,执行力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率有明显差异(P<0.05).饮酒量、伴情感症状、家庭亲密度、家庭组织性、家庭独立性、注意力、执行力是酒精依赖戒断后复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酒精依赖患者既往饮酒量大,伴随情感症状,家庭环境缺乏亲密度、组织性、独立性及戒断期缺乏注意力和执行力者复饮可能大,应重视家庭环境管理和心理治疗改善患者戒断期认知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阿森斯失眠量表在精神科电子护理评估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士提供易于操作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工具.方法:2014年7-2015年7月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所有精神科病人进行评估,其中选取50名患者与金标准DSM-Ⅳ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有效性、可靠性进行评价以分析阿森斯失眠量表应用价值.结论:简体中文版阿森斯失眠量表简单易懂,易被临床护士及患者所接受,可以作为临床精神科护士判断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工具,能够直观、动态反映患者睡眠质量和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造成了大量的医疗支出.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共病OSAS的患病率较高,但是其识别率却较低.因此研究OSAS的临床危险因素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心境障碍患者的OSAS的识别诊断有辅助作用.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临床患者,共入选7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首次诊断OSAS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 结果:74例患者中诊断为OSAS的有54.1%,伴有危险因素的OSAS诊断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重指数(BMI)(r=0.366)、年龄(r=0.31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PSQI) (r=0.349)与AHI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结论:本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中存在很多OSAS患者,临床医生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同时应关注OSAS,应同时治疗,或许会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背景:阳性家族史能否预测抗抑郁药物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了解情感障碍阳性家族史对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根据一级亲属情感障碍家族史是否为阳性,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阳性家族史组)(n=37)和对照组(阴性家族史组)(n=40),采用度洛西汀治疗12周,在基线及第2、4、6、8、12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l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Side Effects,SERS)、快感缺失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BDI).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起病年龄[30.9 (12.3) vs36.7 (11.0)]岁(t=-2.20,P=0.031)、总病程(12 (4,318) vs6(2,33)]月(Z=-2.03,P=0.043)、本次病程[6(2,12) vs2.5(1,6))月(Z=-1.99,P=0.047)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两组在HAMA总分[20.16(5.13)vs17.18 (4.99),t=2.59,P=0.012]、精神焦虑因子分[12.57 (2.93) vs10.68(2.59),t=3.01,P=0.004]、SHAPS总分[38.92(4.46)vs36.15(5.04),t=2.55,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12周治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没有发现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HAMD-17、HAMA、SHAPS、BDI总分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变化.12周末,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67%、77.5%,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4.05%、57.5%.研究组更多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30 vs 21)例,x2=5.80,P=0.016],对照组性功能障碍不良反应高[(5 vs 14)例,x2=4.74,P=0.029]. 结论:阳性情感障碍家族史对度洛西汀疗效的影响不明显,但在治疗早期需要更多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性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阴性情感障碍家族史患者;阳性情感障碍家族史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病程长、更严重的快感缺失与焦虑症状.
  •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喹硫平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收集9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研究组:喹硫平+米氮平,45例,对照组:利培酮十米氮平,4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8、12周PANSS总分及因子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PANSS阴性因子分自治疗第4周末、总分于12周末出现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喹硫平联合米氮平与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作为国产的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代替价格较为贵的利培酮等药物,也不乏是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 摘要:目的:应用脑电图探讨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物学性质.方法:记录21例焦虑症患者催眠前和进入催眠状态后的脑电图(EEG)情况.结果:焦虑症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EEG背景节律α波频率减慢和波幅增高.结论:焦虑症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变化的特征,可用于焦虑症的临床判断.
  • 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然而,MCI不但存在认知功能减退,还存在行为和心理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漫游、激越行为和睡眠障碍等,其发生率较高达35-75%,且BPSD是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MCI的BPSD干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在BPSD领域的应用,SSRI类药物的疗效也不理想.中医药在改善MCI的认知功能和AD伴发精神和行为症状方面显示出了优势,但是,中医药对MCI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的疗效并没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开心益智饮加减干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
  •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也称为多动症,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DHD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以及冲动,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情感、认知等功能的正常发育,给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ADHD当今已俨然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神经心理学及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执行控制功能缺陷是多动症的核心缺陷之一.执行控制功能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脑功能网络之间的协同交互,包括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扣带回-岛盖网络(cingulo-opercular network,CON)、小脑网络(cerebellar network,CN)及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本项工作结合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这四个与执行控制功能相关的脑网络在未用药的ADHD儿童患者中的异常改变.
  • 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复方海蛇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口服复方海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联用帕罗西汀,观察12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定抗抑郁的疗效,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2周HAN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周起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4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起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2周两组HAN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治疗8周起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8周起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对认知功能有改善,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对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对酒依赖患者饮酒渴求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酒依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立哌唑组(n=40)及安慰剂组(n=38),分别予阿立哌唑片(10~15mg/日)及安慰剂治疗,随访一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6、12个月评定根据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断治疗前后患者饮酒渴求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立哌唑可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其作用强于安慰剂(F=27.048,P=0.000);结论:阿立哌唑有利于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这为探索酒依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摘要: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对白天过度嗜睡的影响,探讨社交焦虑人群中影响白天过度嗜睡的因素.方法:抽取大学2~4年级的学生1564名,采用睡眠情况调查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焦虑组大学生嗜睡和过度嗜睡发生率高于非社交焦虑组学生(70.2% VS54.8%,P<0.01)和(27.2% VS 20.0%,P<0.01);2、过度嗜睡组学生在LASA量表的4个独立因子(操作恐惧、操作回避、社交回避和社交恐惧)评分上都高于非过度嗜睡组学生(P<0.05);3、过度嗜睡的发生与社交恐惧因子分和早醒有明显相关,OR值分别为1.05 [95% CI 1.03-1.08]和2.10[95% CI1.57-2.80].结论:社交焦虑的学生有更高的过度嗜睡发生率,社交恐惧因子可能是白天过度嗜睡的一个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冥想训练对焦虑症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23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和基于传统治疗的冥想训练治疗,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副反应等作为观察指标,所得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卡方分析. 结果:①两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x2=1.71,P=0.19).②冥想组和对照组施予治疗后两次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Ps<0.001),治疗后第3周两组间HAMA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s>0.05),治疗后两组间第9周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③两组GHQ-12评分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s>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x2=4.16,P=0.041). 结论:冥想训练法对焦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病区住院治疗的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整体护理的同时,实施情感支持、健康宣教、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SCL-90量表中抑郁(P<0.05)、焦虑(P<0.05)及人际关系因子(P<0.01)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帮助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 摘要:近来研究表明,雌激素和黄体酮对睡眠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女性体温,褪黑素的分泌,情绪与睡眠模式的影响上.研究雌激素与黄体酮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以期能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参考.雌激素和黄体酮通过对女性体温,褪黑素的分泌,情绪与睡眠模式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了女性的睡眠质量。对于雌激素和黄体酮的进一步研究不可忽视。
  •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确立系统,加强要素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明确各要素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结果:护理人员能较好地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增强,自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及各种诊疗措施、无菌操作的质量.护理部、护士长等管理者能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的监督、指导职能,使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及管理这三个相对独立,执行有各自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充分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起来,切实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系统方法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能发挥优化管理手段,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摘要:老年痴呆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导致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疾病.老年痴呆至今仍无特效药物可将其治愈,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显得尤为重要.痴呆患者的照料包括家庭生活方面照料和医疗方面照料,这些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于整个国家来说,其负担都不容小觑.本文旨在对痴呆患者的照料负担进行综述,为如何减轻照料负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群用药常识及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情况,为社区开展老年人药学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温州12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与60以下的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社区老年人健康问题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社区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药的比例分别为58.25%与42.42%;79.80%老年人有家中各药习惯,但仅13.13%老年人按说明书中贮存要求存放药品;老年纽与非老年纽相比,用药误区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纽用药问题相对较多,在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指导家庭各用药的选用及上门服务等药学服 务方面存在更大的需求. 结论:社区老年人用药存在诸多问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老年人社区药学服务 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需要社区药师发挥专业特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让药学服务模式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强迫症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IL-2、IL-6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32例抑郁症合并肺结核患者、32例强迫症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人群56例为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BDNF、IL-2、IL-6水平,并对血清BDNF、IL-2、IL-6水平与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治疗前MD组、OCD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D组、OCD组血清BDN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MD组、OCD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D组、OCD组血清IL-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MD组血清IL-6水平高于OC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OC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MD组和OCD组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其中MD组治疗后BDNF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OCD组治疗后BDNF水平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D组和OCD组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MD组治疗后IL-2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OCD组治疗后IL-2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D组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后IL-6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OCD组治疗前后IL-6水平无显著变化,均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血清BDNF与抑郁症病程、症状呈负相关(P<0.05),血清IL-2、IL-6与抑郁症症状呈正相关(P<0.05);血清BDNF与强迫症病程、症状呈负相关(P<0.05),血清IL-2与强迫症症状呈正相关(P<0.05). 结论:BDNF、IL-2、IL-6在抑郁症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抑郁症的病情相关,经治疗后可获得一定的改善;BDNF、IL-2在强迫症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强迫症的病情相关,经治疗后亦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 摘要:分析了为什么要发表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录和总结科研成果,扩大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争取科学发现优先权等,介绍了论文写作选题、结构等各种问题。
  • 摘要:分析了我国老龄化、预期寿命与疾病流行模式,中国老龄化进程,介绍了老年病与老年病学,指出了老年健康管理模式。
  • 摘要:分析了老年性痴呆的概念,介绍了老年性痴呆的识别,从早期,系统,全面,长期等角度给出了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幻觉: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妄想:病理性歪曲的信念,指出了社区管理的服务规范。
  • 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探究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否可以作为生物学标志的指标.方法:入选24例双相Ⅱ型情感障碍患者(双相组)、23例广泛性焦虑障碍首次发作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组),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结果:双相组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组相比,在总睡眠时间(P=0.01)、睡眠效率(P=0.02)、S1睡眠时间(P=0.01)和睡眠百分比(P=0.02)上有差异.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紊乱;结果表明睡眠脑电图监测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
  • 摘要:研究发现儿童心理与所处亲子情感关系和家庭依恋模式存在相关,但是目前还没有可以同时对两者做出评估的测量工具.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由116个条目组成的准问卷,并将其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一起在718名大学生中进行施测.通过探索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5个因子,分别为:父方/母方鼓励(各5个条目)、父方/母方虐待(各5个条目)、父方/母方自由释放(各5个条目)、一般性依恋(5个条目)及父方/母方支配性(各4个条目).这5个因子组成了家庭关系问卷(FRQ),其内部一致性为0.64-0.83,针对父亲、母亲的不同样本间一致性系数为0.93-0.98.女性在一般性依恋和母方鼓励中得分相对男性较高,在父方虐待中较低;独生子在父方/母方鼓励中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性在PBI父方自由剥夺中得分较高,而独生子在父方和母方照顾及母方自由剥夺中得分较高.FRQ条目间存在低到中度相关,FRQ与PBI间部分条目有中到高度相关.本研究显示,FRQ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其运用将有助于在正常人群或临床中对家庭关系进行描述.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对社区药学服务的知晓与需求情况,为社区药学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温州12个社区的居民、药师、医护人员及卫生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79.42%的社区居民对药师的职责认识不全面,63.02%的居民不了解药学服务内容,但经过讲解,86.67%的居民认为社区药学服务重要,他们主要在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50.38%)、推荐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49.27%)等方面存在需求;另外,46.67%的社区医护人员对社区药师的职责认识不全面,43.81%的人对药学服务不了解,经过讲解,96.19%的医护人员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医护人员主要在不良反应(81.4%)、配伍禁忌(71.9%)、注意事项(70.5%)等药学服务需求比较突出;55%的社区卫生管理者对药师职责认识不全面,65%的人对药学服务的概念不了解,但经过讲解,90%的人对药学服务的开展表示支持;18.75%的社区药师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不全面,37.5%对社区药学服务的认识不足,98.44%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药学服务,并希望通过不同渠道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结论:目前不同人群对社区药学知晓率较低,但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却很大.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社区药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得到社区居民、医护及卫生管理者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开展社区药学服务.
  • 摘要:目的:了解米氮平及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仿,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均为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且米氮平对失眠有更好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GAD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符合ICD-10诊断标准、GAD-7得分6-11分,HAMA分的GAD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组(研究A组),单一坦度螺酮组(研究B组),单一帕罗西汀组(研究C组)三组,研究为期8周.研究A组36例,研究B组35例,研究C组36例.治疗前评定GAD-7、HAMA,治疗后1、2、4、8周末评定HAMA、TESS.入组时及治疗后2、8周末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三组患者坦度螺酮、帕罗西汀均为可变剂量.失眠者允许睡前服唑吡坦,剂量5mg/d-10mg/d.按HAMA减分率>50%为有效,<50%无效,HAMA<7分为痊愈.应用SPSS16.0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t检验、x2检验、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C两组患者帕罗西汀剂量、三组患者的唑吡坦剂量、使用例数、服用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GAD-7、HAMA基线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末组间比较,HAMA得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治疗后的8周末三组HAMA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治疗后1、2、4周末HAMA得分研究A组<研究B组<C组,B研究组=C研究组.治疗后的8周末三组患者的HAMA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00%、45.71%、47.22%,经Ridit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GAD安全有效,对GAD的焦虑症状的改善快于单一使用坦度螺酮或帕罗西汀.未观察到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对GAD有增效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n=40)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n=40),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二周末开始2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间各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重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体重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P<0.05), 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和其他综合医院护士心理状况和需求. 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0)》、《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宁波市护士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本市各医院护士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和比较. 结果:经两样本t检验,按照=0.05水准,在SCL-90总分方面及SCL-90平均分方面,精神病医院护士得分低于综合性医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效能量表分方面,精神病医院护士得分高于综合性医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02);在幸福感总分方面,精神病医院护士得分高于综合性医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02).宁波市护士对心理学方面需求排序前三位分别是护患沟通技巧,达65.09%;其次是护士应激与心理自我调适,达63.0%;再次是临床常见疾病心理护理,达59.10%. 结论:精神病专科比综合医院护士在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上更高.在处理问题时,精神病医院护士比综合性医院护士更能运用心理学知识.但增加护士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迫在眉睫,管理者要多为护士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尤其是其他医院,让护士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4年入住我科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合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我们科室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针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 摘要:职业倦怠心理会影响医患关系.本文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角度来探讨目前医患关系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医务人员克服职业倦怠心理、构建和谐心理,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查找真正的原因,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人文修养和人文关怀,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和谐;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克服职业倦怠,维护和谐心理,促进医患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不同样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 方法:对5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例不同样本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数字划销测验、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评定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 结果:三组间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数字广度倒背及总分、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汉诺塔测验所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两比较发现,患者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和亲属组除连线测验A时间外的上述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亲属组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的成绩要优于患者组(P<0.05或P<0.01).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健康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指标.
  •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 1年1月-2013年12月间就诊的老年抑郁患者,共入组131例,对照组按照1∶1在社区选择健康老年人人组,完成基线调查.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药治疗,在基线和治疗1、2、4、8周末使用以HAMD评定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初筛影响因素,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前适应状况差、家庭社会支持差、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发作次数多、病期长、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疾病、既往自杀史、缓慢起病、既往治疗不当、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与临床疗效有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治疗依从性差、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既往治疗不当、双相抑郁、社会支持差、合并躯体疾病和负性生活事件七个因素是造成老年抑郁症疗效差的重要因素.OR值(95%CI)分别为6.821 (1.351~5.646), 5.546(1.187~5.165), 3.892(0.853~3.973), 3.642(0.674~2.863), 3.272(0.543~2.474),3.127(0.535~2.057),2.358 (0.451~1.846). 结论: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精神病性症、既往治疗不恰当、双相抑郁、社会支持差、合并躯体疾病和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应采取全面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调查绍兴市区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及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1)对符合标准的518例初中生和468例高中生以生命早期应激问卷(ELSQ)调查生命早期应激发生情况;(2)根据有无生命早期应激及其数量,共分成6组,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各组的情绪障碍情况. 结果: (1)我市中学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7.19%和31.22%,初中生的抑郁发生率高于高中生;(2)我市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发生率为71.6%,以亲人死亡、家庭成员重大疾病、自己重大疾病、与父母分离及家庭冲突发生率最高;(3)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焦虑抑郁分值呈正相关,且生命早期应激明显与高中生情绪障碍的发生有关. 结论:高达2/3以上的青少年存在生命早期应激,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焦虑抑郁密切相关,生命早期应激可能是导致高中学生出现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临床上常见细菌对酒精浓度的敏感性,以了解酒精对细菌的最低灭菌浓度. 方法:配制0到50% (v/v)六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将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脂肪芽孢杆菌悬液与不同浓度酒精溶液混合作用10min,以一种菌为一组,共设六个试验组,取混合液进行常规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结果:对照组(酒精浓度0)细菌生长情况良好,菌落数(cfu/平皿)平均为1123,存活率100%,试验组10%、20%、30%、40%、50%酒精浓度时细菌存活率分别为51%、23%、4%、0.3%、0. 结论:酒精浓度越高细菌存活率越低,浓度达到50%时对临床常见细菌有灭菌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人住院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的10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我精神科女性护士分为2组,15例研究组(接受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培训)和15例对照组(不接受培训).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活动中病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患者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结果:(1)研究组在护理活动中,患者发生1例跌倒、1例坠床、1例走失;对照组在护理活动中,患者发生3例跌倒、2例坠床、4例漏服药物、1例压疮、3例走失,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活动中病人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4%、13%,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患者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3±6.4分、75.6±7.5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腕式电子血压计在中重度痴呆住院患者血压测量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4年10-12月我院中重度痴呆住院患者和本地老年公寓患者各100例进行了腕式电子血压计和臂式汞柱台式血压计两种血压测量器械的血压测量比较.结果:无论是老年痴呆组还是老年公寓组,腕式电子血压计在测量准确性方面与臂式汞柱台式血压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腕式电子血压计组的测量用时较汞柱台式血压计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式电子血压计应用于中重度痴呆住院患者临床血压监测,能较好反映患者的外周血压,且操作简便省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戒酒互助会(Alcoholic Anonymus,AA)对酒精依赖患者防止复饮的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酒精依赖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互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1次/月随访干预,互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次/2周的AA干预,其中互助组依据干预要求分为家庭亚组和现场亚组,统计分析并应用焦虑评分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动机评估问卷、饮酒渴求程度量表所有患者负性情绪、心理渴求程度、戒酒动机强度情况,所有患者随访1年并记录3个月1次的复饮情况. 结果:互助组SAS、SDS评分、心理渴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戒酒动机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亚组SAS、SDS评分、心理渴求程度明显低于现场亚组,戒酒动机强度明显高于现场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各时段复饮率方面,家庭亚组>现场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A可有效改善酒精依赖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渴求程度,保持患者戒酒动机强度,降低患者戒酒后复饮率,结合家庭干预具有更为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将本院4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40例健康正常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败血症(HHcy)检出率以及血清Hcy水平;以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P)、一般精神病理(G)和阴性症状(N)因子评分对精神病理症状进行评定,分析血清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中男性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观察组HHcy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PANSS总分和N因子平均分的高分组的血清Hey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PANSS总分、N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血清Hey水平具有密切关系,检测血清Hcy水平可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并且监测药物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头痛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8000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全部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然后对检查阳性结果 (≥非典型磷状细胞)的患者行宫颈病理检查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80人,经组织活检确诊子宫颈癌6人,CINⅢ20人,CIN Ⅱ及10人.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检测:生殖道高危型HPV阳性52人,阳性率为65%,其中HPV16亚型感染占88%.高危型HPV阳性者中子宫颈高度病变率为65.38%,高危型HPV阴性者中子宫颈高度病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提高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
  • 摘要:目的:通过家庭访视,患者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恢复社会功能. 方法:抽取我市盐官镇辖区内符合入组条件(年龄18-65周岁、小学以上文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进行规范的家庭访视,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在项目开始后1月、3月、6月对2组患者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评定,观察实施家庭访视的效果. 结果:干预后后1个月、3月、6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测评结果比较,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过家庭访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提高,恢复社会功能.
  • 摘要:目的:研究达标理论在精神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招聘进入我院精神科工作的护士65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达标理论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精神科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焦虑、抑郁、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达标理论应用于精神科护士培训中可改善护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
  • 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时间感知障碍及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比较研究组3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3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600ms、3s、5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的差异,及研究组的时距复制误差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1、研究组在600ms、3s、5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600m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s和延迟5s较对照组延长(1.02±0.24,P<0.05;1.12±0.33,P<0.05);在3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s和延迟5s较对照组缩短(2.33±0.27,P<0.05;2.68±0.41,P<0.05);在5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s和延迟5s较对照组缩短(3.88±0.44,P<0.05;3.41±0.55,P<0.05);2、研究组时距复制误差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有较强的正相关(600ms、3s、5s分别延迟1s时,上述两者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6,0.480,0.536,P<0.05;延迟3s时,r分别为0.541,0.398,0.643,P<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毫秒时间感知存在延长现象,而对于中长时间的感知存在缩短现象,精神症状影响时间知觉.
  • 摘要:目的:调查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对酒精依赖的疾病认知、焦虑情绪,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心理疏导、积极健康教育、鼓励家属支持等,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对酒精依赖疾病的认知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 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酒精依赖疾病的认知大幅提高(P<0.05),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升高(P<0.05),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对酒精依赖的疾病认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增加其戒酒信心.
  •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色彩偏好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5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9名正常对照完成了色彩偏好及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神经质-焦虑和活跃性特质上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相比,正常对照组更偏好绿色.精神分裂症组黑色偏好程度与神经质-焦虑特质得分呈正相关,与社交性特质得分呈负相关;正常对照组黄色及紫色偏好程度均与神经质-焦虑特质得分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不偏好绿色,且对黑色偏好程度与神经质-焦虑得分呈正相关,与社交性得分呈负相关,提示在对其治疗或康复训练时,应鼓励其多接触绿色少接触黑色.
  • 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基线和治疗8周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测定患者血压、心率、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泌乳素和心电图等进行安全性评估.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组87.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Tc、空腹血糖和泌乳素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糖代谢、心血管、泌乳素的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精神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原因,为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老年精神科两个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感染多重耐药菌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老年精神科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几率明显高于其它病种;多重耐药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导;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为主导.结论:根据老年精神科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强重点人群如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是老年精神科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重点.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现状,部门协作待加强,基层协作不力,体现在:患者情况沟通、送医、救治救助政策、强制医疗等;社区康复严重滞后 患者出院难、回家难,监护难,分析了机遇与挑战。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精神分裂症注意及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18人,在该院康复科社会志愿者中选取健康者72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静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为高Hcy)、叶酸、维生素B12含量;采用连续操作测验(CPT)评定持续注意能力,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执行功能. 结果:患者组血清Hcy值高于正常对照组[(21.8±7.7)μmol/L vs.(15.4±5.2)μmol/L,P<0.05],男性患者血清Hcy值高于女性患者[(27.9±4.4)μmol/L vs.(16.5±3.5)μmol/L,P<0.05]. 患者组中高血清Hcy者共61人(占61.69%),男性多于女性(61.6%vs.40.4%,P<0.05).患者组CPT及WCST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高Hcy患者CPT及WCST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Hcy患者(均P<0.05).患者组的血清Hcy值与CPT正确反应数及WCST正确测验数、分类完成数得分均呈负相关(r=-0.83-0.78、-0.74,均P<0.01);而与CPT干扰项错误数及WCST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得分呈正相关(r=0.65、0.84、0.78,均P<0.01). 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Hcy值异常升高与其注意及执行功能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分析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从生活方式中寻找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 方法:在宁波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38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作为配对条件,1∶2配比在病患同社区选择健康老年人入组,入组476例,完成基线调查.对全部入组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等.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抽烟≥20支/天(f=8.687,p=0.003)、子女看望(f=22.721,p<0.01)、与朋友保持联系(f=16.784,p<0.01)、家庭活动(≥1次/周)(f=8.198,p=0.004)、退休后继续工作(f=33.099,p<0.01)、旅游(f=16.784,p<0.0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f=24.919,p<0.01)、体育锻炼(f=24.404,p<0.01)、食用成菜及腌制品(f=6.662,p=0.01)、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f =23.069,p<0.01)、每天食用蔬菜水果(f=8.401,p=0.004)、棋牌(f=17.365,p<0.01)、阅读(≥30min/d)(f=36.390,p<0.01)、使用电脑(f=8.688,p=0.003)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社会活动、棋牌、旅游、退休后继续工作、阅读(>30min/d)、体育锻炼、与朋友保持联系、子女看望、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油和食用蔬菜水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0.571 (0.342~0.753)、0.623 (0.343~0.889)、0.686(0.461~0.942)、0.534 (0.326~0.714)、0.276 (0.175~0.438)、0.538 (0.336~0.738)、0.585 (0.385~0.765)、0.466 (0.316~0.745)、0.527 (0.368~0.787)、0.482 (0.316~0.665),常数项OR值为0.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休闲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健康合理的饮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因素,反之则为危险因素,趋利避害,可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的发病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抗精神病药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60岁以上入院病例1846份,其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766份,采用x2检验对不同情况下的院感率比较分析,并对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及院感种类分析.结果:x2检验显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人院感发生率(6.27%)显著高于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年人发生院感的发生率(4.23%)(P<0.05),院感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占88.5%, 危险因素主要是年老体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卧床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增加老年人院感发生率,应注重合理化用药.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PRI)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诊疗新技术联合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及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PRI和ERP对精神分裂症进行康复治疗.将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结果:表明(1)实施PRI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减分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缺陷测定(SDSS)减分值和治疗依从性问卷增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0.01).(2)实施PRI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减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0.01). (3) PRI治疗对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改善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4)研究组随着康复,ERP检测中的主要指标P2、P3波幅也随着改善(P<0.05). 结论:(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PRI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2) ERP提示,此诊疗新技术可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测评,在精神科康复护理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了解海宁市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现状及对比. 方法:2010年9~11月(课题开始时)由课题组对海宁市所有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3370例进行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并对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等级≥1级的患者1074例进行早期多部门的联合干预,于2011年10~12月(课题结束时)课题组再次对1074例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并调查肇事肇祸的现状,并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危险性评估1、2、3、4级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危险性评估≥1级的患者在住院次数、监护人变化及服药情况特征上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前有肇事肇祸的病例198例(18.44%),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为164例(82.83%),干预后有肇事肇祸的病例76例(7.18%),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为64例(84.20%).干预前后肇事肇祸发生的次数及不良后果程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有肇事肇祸的患者在住院次数、服药情况特征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肇事肇祸的患者与性别、疾病种类、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监护人和服药情况等特征有关. 结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现状通过政府、卫生、财政、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共同的监护和管治,肇事肇祸现状得到明显改善.
  • 摘要:由于胰岛细胞瘤的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常被误诊为癫痈、疮病、脑瘤、脑卒中等,一项回归性研究发现,9例胰岛素瘤患者被正确诊断的时间是1个月到30年。本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3个月。有关胰岛素瘤的发病症状的报道多集中在夜间瞻望和癫痫样发作,有关REM睡眠行为障碍表现的病例研究尚少。REM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发生在REM睡眠中的睡眠行为异常,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时丧失正常REM睡眠时伴有的肌张力抑制,而代以和梦境一致的运动活动。常伴有精神压抑、过度饮酒、脑血管疾病和变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C0-70岁具有暴力性梦境的老年男性。REM睡眠行为障碍可通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发现,这些患者的REM时相可发现肌张力增高,无肌张力迟缓的表现。
  •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与预防. 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1 10例强迫症患者采用自知力评定表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其自知力及强迫症状. 结果: (1)强迫症患者中自知力不良者占31.8% (35/110),其中绝大部分为轻度自知力不良(34/35). (2)自知力不良组患者Y-BOC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自知力完整组(t=-2.24~-4.93,p<0.05).(3)自知力不良组中强迫症状为重度者比率较高(x2 =9.011,p<0.05),强迫症状具有荒谬性的比率也较高(x2 =6.174,p<0.05). 结论:部分强迫症患者中存在自知力不良,但基本为轻度;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强迫思维的荒谬性对自知力的影响较明显,提示为早期预防干预的指标.
  • 摘要:目的:检测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探讨AD与VD发生机制的不同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3例痴呆患者(AD组94例、VD组89例),对照组180例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Hcy水平.结果:AD组Hcy(19.26±6.75 μmol/L)、VD组Hey(28.35± 10.87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9.27±6.04μmol/L,P<0.01,P<0.001);两组间及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Hcy可能是AD与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痴呆患者的一种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
  • 摘要:在医患仇视的日益严重的今天,医务人员,尤其是面对精神不正常的精神科医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有大量研究表明,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日益严重,本文分析职业环境、本关研究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精神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医院在收治病人的同时应加强对医生的心理关注,定期予以心理干预.
  • 摘要:目的:探索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的色彩偏好及其对两者情绪水平的预测. 方法:对45例MDD患者和28例GAD患者以及4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色彩偏好测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被试的抑郁和焦虑水平. 结果:MDD和GAD组比健康对照组更偏好于黑色,健康对照组比MDD和GAD组更偏好于黄色.在MDD组,黄色偏好顺序与HAMA得分呈负相关;紫色偏好顺序与HAMD得分呈负相关.在GAD组,红色偏好顺序与HAMA得分呈正相关,红色、黄色、白色偏好顺序与HAMD得分正相关. 结论:MDD和GAD患者存在不同的色彩偏好,这些偏好与各组的HAMA及HAMD得分相关联.这些发现或许为医疗环境色彩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视觉障碍、肌肉无力、认知障碍等.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通常被视为MS的早期症状,诊断为CIS的患者通常有较高的风险转化为MS.来自神经影像学的脑网络研究表明MS患者的脑功能网络表现出下降的功能连接和信息传递与处理效率.然而,这种脑网络层面的改变在CIS阶段是否已经出现尚不得而知.进一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脑网络改变是否表现出从CIS到MS的递变模式?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做了系统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国际情绪图片在中国正常人群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最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国际情绪图片在中国正常人群的研究的文献,进行复习和综述.结果:由于种族、文化等因素存在差异,试验程序一致性存在差异,在中国正常人群的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具有良好的国际通用性,但在应用于中国各人群之前需要进行本土化、规范化的修改.
  • 摘要:目的:研究短时间的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CCRT)对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儿童(ADHD)儿童注意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挑选40例ADHD儿童和20例健康儿童,然后将40例ADHD儿童分为药物+认知矫正训练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20例.采用CCRT对药物+认知矫正训练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单纯药物治疗组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只接受药物治疗.健康组儿童在6个月的时间内不接受任何ADHD药物治疗和认知矫正训练.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均通过注意网络测试(ANT)测量其注意功能. 结果:训练前,两组ADHD儿童在警戒和冲突网络上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健康儿童(F=32.7,p<0.05;F=23.9,p<0.05).经过6个月的CCRT和联合用药,药物+认知矫正训练组在警戒和冲突子网络上反应时显著小于训练前(t=10.1,p<0.001;t=5.1,p<0.001).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该组在三个注意子网络上反应时均显著降低(t=6.2,p<0.001;t=2.06,p<0.05;t=7.7,p<0.001).和健康组儿童相比,在警戒和冲突网络上仍显著长于健康组(t=13.1,p<0.001;t=6.4,p<0.001).药物治疗组经过6个月的单纯药物治疗,三个注意子网络的反应时有所下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警戒和冲突网络上仍显著大于健康组(t=16.3,p<0.001;t=11.8,p<0.001). 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功能.
  • 摘要: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医院的制度服从和遵守及接受治疗的一种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其依从性显著低于躯体疾病患者.国外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医嘱者各占1/3.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极高,在常规治疗条件下约50%的病人1年内复发,85%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其主要原因为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坚持维持治疗或不按规则治疗.Gilmer等人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依从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再次住院的比率是依从治疗患者的1.5-2倍,而不依从治疗的患者再次住院的比率是依从治疗患者的3倍.不依从治疗的患者与依从治疗的患者相比,前者有52%的人需要接受强制治疗,而后者只有22%.对于那些不依从治疗的患者而言,在他们出院后1年内,50%的患者会复发.国内研究也证实,在复发患者当中,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治疗的患者明显多于依从治疗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依从性差不仅增加了复发的危险性,还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回顾和总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对策;以供临床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自评情绪与感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自评情绪和感受问卷(MFQ-C)对2162名青少年学生测试.结果:青少年自评为"抑郁症状者"的比例为43.7%,且高中组的比例最高;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的负性生活事件增加了青少年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结论:高中生抑郁情绪发生率比小学和初中高,青少年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等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因此,当青少年儿童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家庭和社会应及时给予关注,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抑郁.
  • 摘要: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绍兴市社区精防工作现状,观察到社区精神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存在很多问题,病人的复发率较高.回顾了社区精神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研究及影响社区精神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研究,提出了社区精神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策略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1~2013.1之间我院收治的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分别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是否具有病耻感进行分组,并对各量表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问卷有效212份,有效率92.17%,调查结果显示有病耻感患者129例,无病耻感患者83例,病耻感发生率占总数的60.85%;从两组患者对比来看,病耻感组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心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病耻感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生理及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而病耻感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应当加强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和生活信心.
  •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几种常见细菌对次氯酸钠消毒剂的敏感性,为临床使用含氯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从0到50mg/L六种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将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悬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混合作用5min,设6个试验组,按常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灭菌效果.结果:对照组(0 mg/L)细菌生长良好,菌落数平均为1123,试验组1mg/L、5mg/L、10mg/L、20mg/L、50mg/L浓度时细菌存活率分别为51%、23%、4%、0.3%、0.结论:次氯酸钠浓度<50mg/L时对临床常见几种细菌也有较好的敏感性.
  • 摘要:目的:了解义乌市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得到有效样本503人,运用《义乌市公职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并用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义乌市公职人员在人际关系、偏执方面与全国常模差异不大,主要问题表现在躯体化、焦虑、强迫等7个方面,男女公职人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无差异显著性,量表总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结论:义乌市公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观察呼吸内科病房紫外线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对其灭菌的效果. 方法:对医院2014上半年检出的鲍曼氏不动杆菌149株与2013年同期检出1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培养和药敏实验.采用可移动紫外线灯,0.5米近距离病床消毒.悬挂式40W紫外线灯,距地面2米.在曾收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房于常温下、正常湿度下同时用移动紫外线灯近距离照射病床用和悬挂式紫外线灯照射病房延长照射至8小时.与常规照射组对照,观察其灭菌效果.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烧伤科;多数来源于呼吸道,占78.5%;仅对多粘菌素、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于70%,对大多数广谱抗菌素均明显耐药.用紫外线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可以完全杀灭细菌. 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可尝试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应用.紫外线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可作为常规灭菌方法处理曾收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普通病房,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得临床作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根据其接受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在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意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时间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衰退的速度.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协同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A D)合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庭协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 结果:实施家庭协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得分为(19.3±3.2)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为(11.6±4.5),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综合评分得分为(527.1±24.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6, 2.139, 10.489;P<0.05). 结论:家庭协同护理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延缓AD患者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近10年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在不断地增加,贴近于临床实践的治疗研究的循证证据不断增多,国外一些治疗实践指南的不断更新,主要介绍了各种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 摘要:分析了杭州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概况,指出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部门配合,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条例修订,加强精防队伍建设,提高精防人员素质等。
  • 摘要:分析了双相障碍诊断的正确率,双相障碍临床主要问题,诊断:误诊与漏诊率高-"精神病性症状"=精神分裂症-轻躁狂症状认识不足;治疗:抗抑郁药使用频繁-有抑郁症状就使用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使用不到位(量少、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分析了双相障碍诊断的挑战并给出相应办法。
  • 摘要: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常常与年轻成年人的抑郁症不同;可能因素是潜在的血管和躯体因素;没有被诊断或误诊;通常被认为是对丧失的反应或是老龄的变化,而并不是一个疾病;被误诊的另一因素是表现为明显的混乱、淡漠、睡眠问题、疼痛和躯体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慢性病流行现状,分析了动机性访谈理论基础,介绍了动机性访谈在慢病防治的实践,并综合评估干预效果。
  •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首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双侧海马基线NAA/Cr值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性.采用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纳入23名伴听幻觉和17名不伴听幻觉的首发SZ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并进行治疗前后PANSS评分.结果 发现SZ患者基线NAA/Cr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不伴听幻觉的患者比伴听幻觉者更低.治疗后,伴听幻觉的SZ患者阴性症状改善显著并且优于不伴听幻觉者(p=0.018).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的减分与双侧海马基线NAA/Cr值呈正相关.结论 :双侧海马基线NAA/Cr值对首发SZ患者急性期药物治疗后阴性症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摘要: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其终生患病率为16.2%,患者持续地感觉悲伤、内疚和无价值等,并伴随较高的自杀风险,因此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无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异常和认知缺陷与大脑的功能连接紊乱有关.基于图论的脑网络研究发现,大脑中少数特定脑区拥有非常多的连接,这些脑区被称为大脑中枢节点(hubs).最近的meta分析表明不同的神经精神疾病可能存在着共同的脑网络机制:即大脑hub区域优先受到脑疾病的攻击.然而,该理论在MDD中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体素的、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探索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脑网络改变,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改变在MDD的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讨论我们发现重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节点中心度主要在前扣带回区域显著降低。迄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前扣带皮层是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中的一个关键成分,前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情绪、认知及执行等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有研究报道,前扣带回受到损害时,会产生许多临床症状,包括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自主神经功能调控障碍、运动不能性缄默、情绪不稳定等。基于我们的发现,可以推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前扣带回的的功能连接降低,尤其是与颖顶脑区功能连接的下降,是导致患者一系列行为异常和认知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前扣带回的节点中心度下降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并不受网络类型和空间距离的影响,这意味着该脑区可以作为抑郁症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
  • 摘要: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 方法: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其他相关指标变化的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外周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皮质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F、HAMD评分、外周血NT-Pro-BNP、血浆皮质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上升,而HAMD评分、外周血NT-Pro-BNP、血浆皮质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舍曲林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预后,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轴及降低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发生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 方法:在201 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选择在我院门诊和院部收治的抑郁症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9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严格按照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要求,将患者分为共病组(40例)与非共病组(49例),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状况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分析共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HAMD评分项目中,在焦虑/躯体化(t=7.043,P=0.000)、体重减轻(t=3.005,P=0.005)、日夜变化(t=2.395,P=0.036)、绝望感(t=3.117,P=0.004)、HAMD总分(t=16.034,P=0.000)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方面,在躯体性焦虑(t=6.116,P=0.000)、精神性焦虑(t=2.476,P=0.035)、HAMA总分(t=8.847,P=0.000)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AS评分方面,TAS-Ⅰ (t=5.228,P=0.000)、TAS-Ⅱ (t=2.941,P=0.007)、TAS-Ⅲ (t=4.682,P=0.003)、TAS总分(t=4.771,P=0.003)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共病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同时具有较高的述情障碍,提示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参考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 摘要: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老年期痴呆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期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随病程的进展,患者往往出现生活不知自理,甚至长期卧于床上,需要他人为其提供大量的生活上照顾.在国内大多数痴呆患者多在家由亲属照顾,照顾老年期痴呆患者给社会、家庭以及照顾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照顾负担,影响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照顾者存有的负荷相关因素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在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曾称老年期痴呆.随病程加重,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可导致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四肢强直,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长期照顾.在国内大多数痴呆患者多在家由亲属照顾,照顾老年期痴呆患者给社会、家庭以及照顾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照顾负担,影响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国内外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负荷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进行综述,从而达到减轻照顾者负担和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的质量的目标.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的人数、病种、性别的变化趋势. 方法:对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所有门诊初诊病例的人数、疾病种类、性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收集病人26621例.从1994年到2006年门诊初诊病人人数逐年上升,2006年到2010年门诊初诊病人人数略有下降且每年女病人数总是多于男病人数.在发病种类中,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一直是两类发病比例最高的疾病,但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脑器质和心境障碍病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心境障碍病人的比例在2000年之后有明显上升.失眠病人2002年以后上升明显.酒精中毒、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在各年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结论:初诊病人数逐年增加,且疾病种类的比例构成有变化.
  •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危险杀手.对于老年期痴呆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费用高昂,长期住院也带来沉重的卫生资源压力及卫生经济负担,患者家庭往往也不堪重负.社区防治是目前防治老年期痴呆的根本,有利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本研究对老年期痴呆社区管理的防治及管理策略进行探讨.通过在社区实施老年期痴呆的康复管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及社会负担,优化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在进行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为重要,要加强家庭健康宣传教育,积极寻求家庭的支持,使家庭及照料者了解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 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类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0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9例对照组.以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调查两组人群的童年创伤事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类型. 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CTQ-SF总分(t=4.962,P=0.000)及所有因子分[情感虐待(Z=-4.242,P=0.000)、躯体虐待(Z=-2.844,P=0.005)、性虐待(Z=-2.883,P=0.004)、情感忽视(Z=-3.591,P=0.000)和躯体忽视(Z=-3.535,P=0.000)]均高于对照组;(2)性虐待和阳性量表分,尤其偏执好斗症状呈正相关(r=0.347, r=0.42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早期可能经历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过性虐待的患者则可能更易出现阳性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46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CL-90总分与TA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 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被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的病例68例,随机分为合用组(原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拉莫三嗪)32例,单用组(继续服用原抗抑郁药物)36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分别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合用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单用组的总有效率为60.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AMD、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合用组显效快,两组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拉莫三嗪作为抗抑郁药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坠积性肺炎临床表现、痰培养结果 、引起坠积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坠积性肺炎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50例患者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32例(64.00%),以非呼吸系统症状等为首要表现者18例(36.00%).38例(76.00%)患者合并84例次各种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组年龄(76.67±8.45)岁、营养不良54.00%、实施留置胃管72.00%、应用制酸剂56.00%、预防应用抗生素38.00%、合并糖尿病24.00%、住院时间(56.67±12.45)天高于无坠积性肺炎组的(66.45±9.23)岁、30.00%、26.00%、32.00%、12.00%、10.00%、 (33.28±8.70)天(P<0.05),是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反复培养无细菌生长者11例,有致病菌生长者39例(78%),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1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4例、真菌4例;二种及二种以上混合性感染7例.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采用经验应用抗菌药物,然后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调整用药,50例患者死亡率7例(14.00%),43例存活好转患者治疗时间19-44天,平均(26.34±7.59)天.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坠积性肺炎难以完全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原菌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实施相应的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并积极治疗.
  • 摘要: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2组,奥氮平组30例,用奥氮平5~20mg/日;利培酮组30例,用利培酮2~6 mg/日;用BPRS、TESS评定观察6周.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63.3%,痊愈率为23.3%,与利培酮组相似.奥氮平控制兴奋冲动、攻击行为优于利培酮(p<0.05).与利培酮较多的锥体外系症状(30%),失眠(26.7%)及联合用药(46.7%)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其他不良反应2组相仿,且程度较轻.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尤其适合在老年科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对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采用亲属应激量表(RSS)、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等对128名精神病患者亲属进行调查. 结果:在三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亲属间,疾病家庭负担量表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量表评分在生活被扰乱程度、负性情感程度二个因子分及应激总分上,高中文化组与初中文化组均低于小学文化组,差异有(P<0.01);心理痛苦因子分,高中文化组低于初中及小学文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用SAS量表作焦虑评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评分高中文化组低于小学文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SQ在积极应对得分,高中及初中文化组均高于小学文化组,而高中文化组又高于初中文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消极应对得分上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不同的文化层次对精神病患者亲属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影响,文化程度越低心理应激水平越高,低文化程度者易出现抑郁情绪及遇到问题时较少采取积极应对.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枣仁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明版(WHOQOL-BREF)评分.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8%,对照组7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并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复方枣仁胶囊联合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调查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 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从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1年内戒断率90.3% (28/31).治疗后19例患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术前好多了,占64.2%,10例患者感觉较术前好了一些,占32.3%,2例觉得和术前差不多,占6.5%,无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术前差的患者.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2个月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各领域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一般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领域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 结论: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为探讨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医疗风险影响因素,为减少患者躯体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208例,其中患有躯体疾病98例,为观察组,110例没有躯体性疾病,为对照组.分析躯体疾病类型和影响因素. 结果:主要躯体疾病为高血脂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和心脏病/ECG异常.观察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为46.26±6.39岁和11.54±2.60年,多于对照组38.11±4.72岁和6.37±1.44年(P<0.05);观察组≤30岁、30~60岁和≥60岁分别为19.39%(19/98)、38.78% (38/98)和41.84 %(41/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1年、1~3年和≥3年分别为16.33% (16/98)、40.82% (40/98)和42.86% (42/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次数分别为41.84% (41/98)和58.16%(57/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分别为60.20%(59/98)/39.08% (39/98),与对照组50.91%(56/110)/49.09%(54/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39.80%(39/98),多于对照组11.82%(13/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用药剂量和并发症等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模式改善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性腹泻状况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7300精神病患者,根据上报医院感染及出院病历资料,对120例患者大便进行细菌学检测及护理干预,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与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等相比,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感染例数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2、6.085、8.385,P<0.05).在120例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中,88(73.33%)例患者具有不洁食物史、发热、恶心、呕吐、腹泻,12(10.00%)例患者伴随肠胀气、肠麻痹、肠梗阻、水与电解质紊乱疾病,20(16.67%)例患者在1内腹泻超过5次.在120例患者中,经过大便细菌及药敏试验的患者有72(60.00%)例,阳性患者有64(53.33%)例,其中12(18.75%)例患者为痢疾杆菌,52(43.3%)例患者为纯培养条件致病菌.对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其中<2周的患者最多,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4,P<0.05).与护理前医院感染性腹泻发生率1.64%相比,护理后医院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0.88%,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29,P<0.05). 结论:经过长期护理管理后,精神病患者的感染腹泻发生率已从1.64%下降到0.88%.因此,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发生率虽然较高,但是需要采取合理护理后,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了解海宁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情况及现状分析.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筛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进行初筛及诊断,并对资料应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121949人,符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为4795人,患病率为3.93%;不同年龄段60-75周岁患病率1.27%,76-85周岁患病率9.14%,86周岁及以上患病率23.02%;不同性别男性患病率3.4%,女性患病率4.39%;不用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疾病的严重程度重度617人,中度2807人,轻度1317人.年龄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ADL、MMSE的得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高,尤其高龄和女性;农村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年龄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关系,且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 摘要: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药物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血糖症、2型糖尿病、血脂障碍等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APS)可对糖代谢产生影响,且以餐后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 tolerance test,2HPG)为主,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改变可不显著.而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前期,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为研究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糖耐量情况,本研究对象山县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10月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糖耐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精神疾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指导、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等都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如何及早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早期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干预治疗方案,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有更多的医学界同仁来关注这一领域,为推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mg~60mg;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注射生理盐水2ml.记录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电击后脑电发作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0.5h、1h和6h肌痛发生例数及各时间段肌痛评分. 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在电击后脑电发作时间均超过30s,苏醒时间均超过5min (P>0.05).实验组在0.5h、1h和6h三个时段出现肌痛的例数和比例分别为52例(52%)、53例(53%)和51例(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例(67%)、69例(69%)和68例(68%)(P<0.05).实验组三个时段肌痛评分为1.9±0.6、3.3±0.9和3.2±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9、4.5±1.7和4.6±1.8 (P<0.05). 结论: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明显,可降低肌痛发生率并减轻肌痛情况,有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