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
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

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5-12-22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联

会议文集: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十三行经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全世界。十三行经济的发展经验丰富多样,十分渊深。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十三行设夷馆、插国旗,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说明了中国是最早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也是最早融入全球网络化的国家。对十三行经济文化现象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发掘和展示出十三行历史境界和遗产。今天,世界和中国又站在一个崭新的战略关口,党中央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十三行,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要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充分发掘十三行经济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十三行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十三行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共同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因此,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不能等闲视之,应通过对十三行历史经验的广泛深入,多视觉、多层面的研究,才能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历史的良鉴和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广东的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等等,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可以在探视十三行历史教益中找到答案。研究十三行的历史,目的是指导未来,开辟经济发展的新视觉、新境界、新视野,把十三行现象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来对待,才能实现共同目标,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摘要: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随着世界各国合作的深入, "一带一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也将给世界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交融.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融合的新阶段之际,中国政府面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作为文化产业一个的重要链条,文艺出版社应把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特别是文化、文明的交流,作为其重要使命与责任,以多种形式推出适合当前时代的文化作品,推进全方位的人文交流,为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相互关注、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文艺出版社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利好契机。在“互联网+”时代,文艺出版社也应该积极思考对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实现共赢。
  • 摘要:我国音乐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公众的娱乐内容,提升个人的审美与修养,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家地位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创作与公平合理的音乐发展环境,也促进了我国音乐产业不断向外输出。好的音乐还能够展现我国综合实力、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通过音乐增加世界各国对我国的认同,进而将音乐产业带动的经济发展转化为经济与政治利益协同发展,为我国在人类文明和国际治理方面增加话语权。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的音乐唱片产业链,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一下,给中国的音乐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一带一路”将会给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并将引领中国音乐产业“走出去”,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复兴、国家软实力的窗口和舞台。
  • 摘要:珠海的海港物流优势、宜居的地理环境和贸易服务业的发展,为珠海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行路径.因此,在充分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了解其萌芽、发展、繁盛的历史过程,发掘珠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建构中的作用和功能,对于珠海自身发展及其定位以及对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强盛的信号,而且是中国拥有包括文化在内的多项领域之话语权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出国门,从更加开阔的立场上赢得国际身份,进而更加充分地实现时代赋予的精神价值,为增进人类文明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是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一贯追求的目标,也是这个时代必然出现的可喜局面.新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在中西碰撞、借鉴与融合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国际化语境的宽松和多维,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递,金融与艺术在现实生态中的相互促进,都为艺术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 摘要: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将主题聚焦到"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迢迢八千里海路,绵延两千余载.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开通以来,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的生命和意义,可谓高瞻远瞩、气势恢宏,对于促进我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实现繁荣共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摘要:2014年被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年”。《若干意见》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反映了国家战略层面“顶层设计”中的持续发力,更被各界看作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一轮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双面性”: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迅猛,整体增长可观,尤其是在量的积累上,已经凸显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潜质;但另一方面,国内发展文化产业仍然受到许多传统产业观念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制约,导致市场缺乏活力,难以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求支点,为推进业态进一步深度融合提供创新保障。
  • 摘要:当中国新一轮电影院投资又将风起云涌之际,需要告诉朋友们的是,从来不是电影院投资带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变局,而首先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变局带动了电影院的投资.院线制启动之前,全国的影院建设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汹涌澎湃,但是,就因为改革改变了生产关系,变行政区域垄断为全国统一竞争市场,从而带来了整个影院投资的高潮.现在同样,首先不是因为影院的投资而促进了票房的增长,而是因为互联网,并且是移动互联网的飞快发展带来了票房市场的波澜壮阔,才有了影院投资的无限曙光,继而推波助澜、更上层楼的发展狂潮.
  • 摘要:戏剧生态环境是指保证多种风格流派的戏剧作品得以健康生产的一切主客观条件,其旨在激活创作欲望,引导创作方向,提升创作质量,催产精品佳作,丰富演出市场,保证戏剧的生产创作渠道健康、流通、顺畅。它包括戏剧管理方略、戏剧创作阵容、戏剧生产场地及设备、戏剧演出市场、戏剧评价奖励机制、戏剧创作产生经费投入等。作为舞台艺术的戏剧,其原生态更是一种广场艺术、庙会艺术、祭祀艺术,它的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呈现也是一种大众文化、社会文化。这样讲,既是表演行为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思想层面的。所以说,戏剧的生态问题不仅是一度、二度创作问题,也不仅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形式交流问题,更是戏剧对民众具有本体生命意义的参与、融合问题。所谓“鱼是活在水中看的”,没有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就如同水对鱼的意义,没有了水就没有鱼的生命。戏剧的现实境况是它的“场”、它的生态环境被改变、被破坏了,戏剧艺术只能听之任之,自生自灭,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商品大潮的涌动给戏剧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如果人们对戏剧的生态环境不予足够的重视,戏剧的传承与发展将没有希望,单抓一两个精品是救活不了整个戏剧事业的。
  • 摘要:文章指出今天的大学教育面临着一个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转型的问题。虽然作者坚持认为内容为王,但也知道这些教授博士,要么就是可能变成媚俗的一群人,要么就是从未考虑过要把自己的知识、文化传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和自媒体平台上去的一群人。而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一群勇于改变自己,又能坚守思想深度和文化品质的人。
  • 摘要:从艺术设计系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教学实践来看,始终立足现有基础,以开放融合的态度积极推进各类交流平台的建设,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发挥岭南文化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会为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很大不同的沿线各国甚至国际社会众多国家所认同和接受,其战略的独特、卓越之处在于:坚持互利共赢。它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艺术设计系的探索实践也正是秉持互利共赢的核心精神,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先行优势,在与其他主体合作时形成平等与尊重的气氛,形成多元互联互通的态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实践证明,只有 “融”,才能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只有“通”,才能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
  •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阳江传统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成为阳江本土文化企业的一道新课题.阳江在推动海洋文明的发展中,也为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带来极大的发展契机.如今阳江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切实积极推进实施蓝色崛起战略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扬长避短,着力打造阳江传统文化旅游品牌新模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