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年更年期大会
2016年更年期大会

2016年更年期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09-09

主办单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会议文集:2016年更年期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从生理性、药物性、特发性、病理性等方面分析了高泌乳素血症原因。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应首选药物治疗,可以选用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卡麦角啉、克瑞帕等药物。其次,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 摘要:绝经后卵巢可扪及综合征(PMPOS)可以采用采用超声检查、诊刮或宫腔镜检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PMPOS可以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分期手术、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治疗。
  • 摘要:介绍了MHT中异常阴道出血机制,指出在启动MHT之前应仔细排查可能导致出血的病理情况,向使用者告知异常出血是常见情况。可以采取超声检查、内膜活检、腹腔镜/宫腔镜等方式进行检查;通过个性化调整用药,同时辅以非甾体类消炎药、抗氧化剂(VE)和维生素B复合物等药物治疗。规则出血不一定代表内膜正常,异常出血也并非一定是内膜病变,因此,要强调MHT给药个体化,重视内膜评估。
  • 摘要: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通常是指女性40岁之前闭经,伴随持续的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内分泌异常.此外,也有文献将其称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或过早绝经(Premature menopause)等.卵巢功能早衰的病因众多,涉及遗传、自身免疫、感染、物理及化学损伤和不明原因等多种因素,由于POF的病因多而复杂,难以病因治疗,多数患者只能对症处理。目前,POF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而有所不同,无生育要求的POF患者其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生理和心理状况,预防或降低远期并发症为主;有生育要求的POF患者其治疗除外缓解症状,预防和降低远期并发症外,还需兼顾助孕治疗。目前,按照现有的技术及我国相关规定,卵巢早衰患者解决生育问题的主要办法是赠卵试管婴儿治疗。也可以采用体外激活休眠卵子及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技术,进行卵巢早衰患者生育问题的治疗。
  • 摘要:AMH是卵巢储备的直接衡量指标,根据AMH预测卵巢储备,特异性和敏感性好。AMH可以帮助预测卵巢低反应、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以预测癌症治疗后卵巢功能恢复情况。AMH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其检测值受个体差异及检测方法影响,中国人群参考值的建立能帮助优化临床诊疗。
  • 摘要:分析了更年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最好预防性传播感染的方法是避免性接触,建立安全性行为;应识别性传播感染的症状(包括性伴),及早就医;平时要注意外阴清洁,但避免使用清洁剂、消毒剂、中药等冲洗阴道,阴道冲洗应由医务人员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长期服用;合理使用雌激素类药。介绍了阴道炎、宫颈炎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 摘要:临床分组实验表明,在绝经10年之内开始,对有更年期症状的中年女性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将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长期益处;围绝经期激素骤降时补充激素乃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去超越自然,令广大围绝经期女性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在不能、不适合和不愿意使用MHT的人群中,应使用非激素类药物缓解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
  • 摘要:更年期保健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保健措施,使更年期妇女人人达到身心健康,为预防老年退化性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打下基础。建议争取更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支持,使更年期妇女健康有坚实的保障;指导更年期保健机构完善建设和加强配置。探讨更年期期妇女保健的模式(生物医学-心理-社会);从关注整体健康的角度为更年期妇女提供规范的、多层次、个体化服务,保证医疗保健的效果;更早期关注的理念,注重一级预防,全方位保健;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增进彼此的信任,保持长期友好、牢固的关系;提高更年期保健的相关研究水平,为科学保健提供依据;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妇女综合的个体自我保健能力。
  • 摘要:介绍了更年期综合征在躯体、神经、泌尿生殖方面的临床症状及其判别标准,可以才用血清性激素进行诊断。在治疗中,应联合精神科、心内科、骨科、内分泌科、肾科等科室联合治疗。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性激素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 摘要:介绍了一例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复杂,主要涉及内分泌紊乱,及生殖系统解剖病理异常等。需要确定解剖异常和功能异常所致AUB,除外病史查体,诊刮、超声检查(包括超声造影)、宫腔镜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其治疗方式要根据出血原因进行评估和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需要长期管理,平安过渡到绝经状态。
  • 摘要:血栓性疾病影响人类生命健康。HRT应用中雌激素增加疾病风险,最初两年内发生的危险较高,但实际发生静脉血栓事件的绝对风险非常低,属“罕见”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化HRT,应遵循治疗规范,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监测。重视“治疗时间窗”,开始HRT治疗时妇女年龄应小于60岁。高危人群应进行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凝血指标、纤溶指标等)以及多普勒血管超声等,权衡利弊决定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并进行个体化咨询。有血栓栓塞个人史或家族史、过度肥胖或有高血压病的妇女慎用HRT,如需使用,应减少剂量或选择经皮途径的HRT,定期随访凝血功能变化。近6个月内患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禁用HRT。
  • 摘要:更年期保健目标是使女性衰老的过程减慢,给一个长久的健康人生。绝经激素治疗是针对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不足所导致的健康问题而采取的临床医疗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善绝经期症状,以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分析了激素补充治疗时间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年龄越大、治疗时间越长、乳腺癌的风险越大;单纯雌激素疗法不增加乳腺癌风险;虽然联合疗法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但致命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不增加。
  • 摘要:妇女绝经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起决于其骨峰值的高低和骨丢失的速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脊椎变形和骨折,可以通过测定骨密度来诊断。临床治疗可以采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合成药物以及激素补充治疗。
  • 摘要:介绍了妇科肿瘤患者雌激素缺乏的原因,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应遵循治疗规范,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个体化合理用药。
  • 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上可以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CT、MRI、尿动力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治疗或者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一线治疗,盆底康复和M3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治疗方法.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等外科处理为最后方法。
  • 摘要:更年期症状复杂多样,影响生活质量,更年期女性期待改善症状、获得健康更倾向调整生活方式,而非药物治疗。北京世纪坛医院开创了更年期管理门诊,可以及早发现疾病苗头,预防老年性慢性疾病发生。门诊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建立便捷的就诊流程;妇产科、心内科和内分泌科等不同专业领域相互协作;建立完善的转诊平台,合理用药,适当转诊。
  • 摘要:国际绝经协会IMS2016指出MHT应被视治疗绝经期相关症状策略的一部分,该策略还包括生活方式推荐如饮食、运动、戒烟及饮酒的安全水平。MHT具有骨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缓解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个体化给予MHT(包括需要时给予雄激素制剂)可同时改善性生活质量及总体生活质量。MHT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年龄和绝经至今的时间。60岁以下的健康女性不应过分担心MHT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提示,女性在围绝经期开始MHT治疗,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冠状动脉疾病,并且是全因死亡率下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