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医学伦理学年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医学伦理学年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医学伦理学年会

  • 召开年:2001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01-10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医学伦理学年会生命·健康·改革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试管婴儿"的科研和临床工作遍及世界各地,使数以万计的不孕夫妇得到了自己的孩子,同时在生物学、遗传学、胚胎学和生殖内分泌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之亦带来了许多伦理学问题,使我们这些在临床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遇到了关于生殖医学伦理学的问题与思考,在此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人工助孕技术简介指用人工方法辅助自然生殖过程的某一环节来完成生育的技术.二、我国不孕症病人现状及人工助孕技术的发展.三、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四、我院人工助孕技术的规定.五、建立生殖医学法规的必要性.
  • 摘要:卫生资源是人类用于卫生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总和.卫生资源分配是指卫生资源在各种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卫生机构和卫生活动中的配置.其目的在于求得最佳的卫生资源分配结构,以便使整个卫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是卫生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一环,但却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卫生资源的分配必须在基本道德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唯有如此,它才能获得有效的伦理辩护.这一基本道德原则就是公正.卫生资源公正分配是整个医疗卫生制度和活动合乎道德的重要保证.然而,现实的卫生资源分配仍存在许多不公正的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现象就构成了卫生资源分配中的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卫生资源全球分配中的伦理问题,二、原有卫生体制下的伦理问题,三、卫生改革中出现的新的伦理问题.
  • 摘要:,人们不断遇到关于生殖伦理上的问题与思考,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试管婴儿"(IVF)的实施,遗传疾病产前诊断治疗,核移植技术,无性繁殖(Cloning)等方面. 伦理学亦称"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及其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们相互间和人们对社会、国家等的义务的学说.人类创造了伦理文化,创造了种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本文首先探讨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出现牙口遇到哪些伦理问题,从而引起伦理道德上的问题与争论,然后研究了无性生殖(克隆)的伦理问题。最后讨论了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是如何解决。
  • 摘要:我国目前临床医学的诊断水平、医疗工作基本状况、公民的基本素质情况不具备快出台"安乐死"法律的基本条件.
  • 摘要:随着脐血移植应用深度与广度的逐渐展开,其伦理上所暴露的问题也日见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就脐血移植伦理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脐血移植是应用HIA相合或不相合的健康产妇足月胎儿的脐带血对患者进行移植,干细胞库的建立和相当份量的造血干细胞存额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疗法的要素.从脐血的采集到应用于患者这一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伦理方面的问题:1、干细胞移植仍是实验阶段的疗法.2、脐带血采集的伦理学问题.3、脐血使用的伦理学问题.4.临床脐血移植治疗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脐血移植过程中所设计的普遍的伦理问题,随着这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伦理问题将不断出现.比如,目前国外就脐血的原始所有者是胎儿父母还是胎儿本身展开了争议,因为这些都涉及到一定的社会问题.所以,正确地处理各种伦理问题不是某一阶段的事情,它是随着事物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业务水平,严格各项操作,更要加强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 摘要: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医疗系统的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呼唤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二、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内涵及其关系;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目前,社会反映较多的医疗系统的问题大多涉及医患关系、利益关系等的不良行为、作风.我以为,只要我们加强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可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扭转行业的不良风气.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 摘要:在新的世纪里,人们更关注生存的空间和健康的生活.深化卫生改革实现医学目的,使人人健康便成为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深化卫生改革,实现医学目的。二、开展健康道德建设。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在进行意义深远的改革.这些历史性的发展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卫生体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卫生领域进行相应的改革,进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卫生体系.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的医学伦理问题: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改革与医德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原则;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联动发展的原则;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贯彻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及病人利益相辅相承,相互统一的原则;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大力倡导既竞争又协作的精神。
  • 摘要:在新形势下,医德教育必须遵循心理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其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心理变量因素,不断地调整医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帮助引导医务人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病人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从病人利益出发,以病人为中心,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病人的信赖.一、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增强医德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心理相容性;二、掌握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医德氛围.医德人格培养是医务工作的特定要求.医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分工,它以整个人群为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的服务性.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医学科学已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时代.医学科学越发展,治疗技术手段越进步,对医务工作者的医德人格要求就越高.因此,在医德教育中更要遵循心理规律,教育和引导医务人员形成献身医学事业的稳固心理特征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高尚的医德理念、医德情操、救死扶伤的医德精神、满腔热情的医疗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献身祖国的医学事业.
  • 摘要:面对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医院如何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摆在每一个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院遵照李岚清同志天津考察的指示精神和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引进竞争机制,保障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贯彻落实让病人自主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药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针.于今年4月10日,在全市卫生系统卫生部上海会议之后,首先开展"让病人自主选择满意医生,收费标准不变"的改革新举措,促进了"自主选择医生"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回顾"自主选择"工作的运作过程,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把医疗服务的选择权还给病人;二、病人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分析;三、以病人选择为导向,明确医院改革方向.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人民群众以及医院、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但我们相信,只要始终牢记病人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病人满意是评价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尺,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把病人就医的选择权真正交给病人,我们就一定能把医院的事情办好.
  • 摘要:在医疗行为中难免涉及到患者个人与家庭的隐私,为消除患者各种消极情绪,使之配合对疾病的治疗,应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患者的隐私,这不仅是医学伦理和保护性医疗的一项要求,也符合人道主义和医疗道德的准则.
  • 摘要:目前,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约有60%~70%的肿瘤病人需要作放射治疗.然而,由于人们对肿瘤治疗的最终结局的失望,一旦确诊,有许多的病人存在着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不少的肿瘤病人在来作放疗之前,曾经过了手术、化疗等治疗,有的面容造成破坏,有的形体造成损伤,有的正经历着疼痛的折磨,有的担心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并且有不少的病人由于其精神障碍或经济问题而使家庭也陷于困境,因此放疗医生在解救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恢复病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下面笔者就肿瘤放疗病人在放射疗过程中的若干伦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1、放疗医生在接诊时应以积极的态度来使病人获得心理方面的支持;2、放射治疗期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3、注意放疗结束后病人的后续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医疗服务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新型医患关系的内涵,提出了新形势下医院根据医学目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 摘要:医改工作的实施,使病人就医心态发生变化,分析了解病人就医心态,改变医院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就病人就医的心态,从治病的需求、人群结构、年龄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以病人为中心要合理收费、质量管理、科研技术水平、优质服务、职业道德、内外环境等六个对策进行分析论述.
  • 摘要:拔牙治疗是正畸矫正牙齿和颌骨畸形的常用手段之一.过度拥挤的牙齿或者过突的面型需要借助拔牙来调整.但是,拔牙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牙齿减径、扩大牙弓的宽度、增加牙弓的长度(使牙列向后移动)等等也能提供一些帮助.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和适应证.在正畸治疗中拔牙与否历来是争论的焦点,它不但具有明确的科学指标,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医学伦理,美学观念等有关.拔牙率的差异、变化反映了医生与患者双方特别是医生的观念的变化.拔牙与非拔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同时,牙科医生的医德医风和伦理观念对拔牙与否的决定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正畸实践中,应该从各个方面提高牙科医生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 摘要: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的医疗服务语言,因为医学职业的特殊性而体现出较强的服务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特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语言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一种文化,它反应了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它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病人选医生"的做法,已经在许多医院广泛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有针对性的做好"病人选医生"的准备工作,最近我们对部队某中心医院的医生以上人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为了了解医生对"病人选医生"(以下均称"选医生")这一做法的真实想法,我们选择的是尚未开展"选医生"的部队某中心医院的70名医生、主治医生、主任(副)医生人员,采用不记名集中答卷的方法进行. 二、本研究就以下四方面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医生的重视程度、关于对“选医生”是否有利于伤病员就医的看法、关于“选医生”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关于“选医生”的做法,对医生工作的影响的看法。 三、本文对本次调查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一)应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选医生”这一做法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二)医院的一切工作都要从方便病人就医,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出发;(三)必须重视端正医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 摘要:基因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的应用及基因图谱信息的使用产生了许多生命伦理问题,其中一些重要的伦理问题产生于对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信息如何处理之中.生命伦理学家不但应该关注这些伦理问题,而且应该对这些伦理问题给予研究和解决并作为相关政策研究的基础.这些重要的伦理问题有:遗传信息的隐私权及掌握遗传病基因信息的获知权,医生、病人的自主性与责任,遗传学临床实践中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信息的保密与解密及相关处理,遗传病基因信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医疗保健政策如何制定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这些伦理问题进行基于经验调查后的伦理探讨十分必要.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伦理观念的比较中,深化对中国人有关遗传病基因信息处理伦理观的理解和诠释,将对国家如何提供遗传学服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观点,一个中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信息处理的案例调查已进行并给予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此调查所呈现的中国人关于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信息处理的伦理观,希望能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和基础.
  • 摘要:临终护理,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卫生服务,属临终关怀的一部分.是对现代医学无望治愈、已没有康复希望的绝症晚期病人,实施心理与躯体的照顾和支持,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让临终病人能够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憾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临终护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是医德在生命终未期的体现,使人道主义体现得更为彻底、更为完善.本文就临终护理中的伦理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一、临终护理的意义和作用。二、临终护理的责任和目标。三、临终护理中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四、临终护理中伦理道德的建议。
  •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我在肿瘤病区工作,谈谈在肿瘤病区的工作中对于临终关怀的一点体会,即尊重临终病人的意愿,对于帮助临终病人安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有着积极的意义.病人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对他进行医疗的权利,尊重病人的意愿就是尊重病人在医疗决定上的自主权.本文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了尊重临终病人的意愿,尊重其在医疗决定上的自主权。
  •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的一所医学类院校(大连医科大学)和三所非医学类院校(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水产学院)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的1476名在校大学生有关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及态度的调查问卷加以分析,并分别对在校大学生接受伦理学教育情况、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了解途径及态度、对濒死者实施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态度比较、对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及服务形式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同时对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及学历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为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及了解"临终关怀"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对高校的伦理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由于伦理学教育的深入程度、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现状等原因导致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调查对象在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及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学历层次之间无明显差别表明不论学历高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相同的,同时可以看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符合我国的传统道德理念,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全社会应重视临终关怀工作,增加宣传力度,加快其发展步伐,以便尽快构筑一个完整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满足社会需要.
  • 摘要:艾滋病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艾滋病的防治中包含着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只有深刻地理解这些伦理问题,才可能制定出有效而合乎伦理的政策,才有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才可能防止中国成为艾滋病高发国.
  • 摘要:由于艾滋病在医学昌明的今天仍是“绝症”和“死亡”的代名词.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艾滋病快速流行的特点、原因及应采取的宽容策略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基础.
  • 摘要: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艾滋病流行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全国、全省和我市都进入了艾滋病传播的快速增长期.昆明自1990年开展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主动监测工作以来,至2000年12月底,共检测各类重点人群84839人,发现1322例HIV感染者,其中包括15例AIDS病患者(均死亡).随着HIV/AIDS管理工作的加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许多新的关于保密、救治、婚姻、知情权等伦理道德难题,现作如下浅述:1.为HIV/AIDS保密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冲突。2.涉及HIV感染者配偶、婚姻的伦理道德问题和对医务人员的人身威胁问题。3.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救治的道德难题。
  • 摘要: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流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免疫手段.过分恐慌是造成歧视的因素之一.当今,国内外民众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对艾滋病病人责难、歧视,社会的不接纳侵犯了患者及家人的合法权益,"绝望"迫使部分患者对社会报复的心态,用极端手段伤害更多的无幸、干扰了社会的安定,并将造成更广泛的艾滋病流行.因而提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必须关爱与善待艾滋病患者.
  • 摘要: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各个医疗机构也都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这在各个医院之间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内都形成了竞争的机制.但是,在这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医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跨行业竞争能力.只有让医疗保健如衣食住行般扎根人心,才真正能做到"人人健康",从根本上提高全民体质.尽管目前医疗保健正在介人生活,保健医疗其实距人们的需要仍然着距较大,B本文指出了其原因及注意事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