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3
  • 召开地:广东深圳
  • 出版时间: 2003-10-31

主办单位:达能营养中心

会议文集: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对营养健康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进行了阐述。营养科学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广大民众,以此来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通过营养知识的普及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宣传教育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有效措施,使营养健康教育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营养学界加强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发扬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媒体和社区服务,深入基层使营养健康教育真正服务于大众。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营养专家走出实验室和课堂,也需要培养众多的基层工作者和深入到社区中去。此外,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群众组织也需要广泛配合。因为普及科学知识,与伪科学斗争,不仅是营养学界的事情,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 摘要:本文对发展营养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健康教育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有力手段,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活动。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营养健康教育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膳食营养因素、改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仅仅告诉群众什么是营养健康行为,这还不算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应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需的营养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以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膳食行为改变。
  • 摘要:本文对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传播方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不同,综合干预实验乡镇传播干预知识点整体接受率均达到85%,对照组为60%,目标人群比较喜欢的传播途径是村医和电视。综合干预乡镇目标人群相关行为形成率提高较大,单纯大众传播乡镇目标人群相关行为形成率提高较小,个别行为基本没有变化。“以村为干预单位,以乡村医生为骨干,以妇女干部为依托,以奖惩为保证措施,强化健康教育管理”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合当前贫困农村地区。
  • 摘要:目的:了解青春期女生节食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对青春期女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5名8~21岁青春期女生进行节食行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青春期前、中、后期女生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4.9%、22.6%和28.9%,各年龄段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还发现,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生对自身体形的认识的差异有显著性。rn 结论:部分青春期女生存在节食行为,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青春期女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 摘要:为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本文对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样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0~6岁的体格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在各年龄段的体重、身高和体质指数均为四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最小。各年龄组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值在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体重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3个月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最快,足月小样儿次之,巨大儿最慢;12个月以后,四组的体重增长速度接近相等。身高增长速度在生后头3个月以巨大儿最快;但3~12个月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最快。营养不良和矮身材发生率在低出生体重儿中最高,其平均营养不良发生率和矮身材发生率分别为24%和37%,比正常出生体重儿高5倍,比巨大儿高15~20倍;而肥胖发生率以巨大儿最高,平均为10%左右,比正常出生体重儿高一倍,比低出生体重儿高5倍。提示应针对不同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的生长监测和干预。
  • 摘要:目的:探讨幼儿零食消费情况及消费影响因素。rn 方法:于1999年10~11月对合肥市459名1~3岁幼儿的零食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零食食用比例较高,≤18个月组在零食的食用次数上男女两种性别有差异;≤18个月组和>18个月组在零食的食物种类和零食的准备人均有不同;选择零食的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食物的营养价值。rn 结论:婴幼儿时期应合理利用零食,随着年龄增加家长应干预零食行为。
  •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湖北省妇女目前在产褥期的饮食行为情况、营养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卫生宣教等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郊和湖北省农村地区共2100名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运一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各类食物的摄取量采用食物频数法进行调查。rn 结果:妇女有在“坐月子”期间吃鸡蛋、鲫鱼、鸡汤、红糖等的习惯,肉禽鱼类食品摄取较丰富,蛋类的摄取量也较大,尤以农村对象摄取量最多,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为458.95g,蔬菜水果类、奶类的摄取量则较少。有18%的妇女在产褥期从不吃蔬菜、78.79%从不吃水果、75.66%从不喝牛奶。有的妇女红糖摄取较多,每日摄取量在100g以上的占25.06%,最多的每天400g,并存在只重视产后头一个月营养的现象。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其营养知识水平与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营养指导等因素有关。蔬菜、奶类等食物的摄取与是否接受营养指导、相关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产褥期饮食安排者、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rn 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习惯在部分妇女中存在,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根据对象的文化程度,针对妇女在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在产妇及其家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饮食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并为在医院内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探讨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rn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我院15个部门中的411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411名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答题平均得分为18.5±2.9。职称和职务是影响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的主要的因素。医务人员希望获得营养知识,愿意接受的方式是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82.1%)、学习班、讲座(61.2%),个别咨询(50.1%)。医务人员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行为好于一般人群,但还存在很多不良饮食习惯。rn 结论: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态度较好,但其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本调查为在医院内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内容和方式上的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不同地理环境硒水平状况。rn 方法:根据四川省部分地区儿童发硒的分布,选择儿童发硒水平低于0.2mg/kg的剑阁县作为缺硒水平地区和高于0.2mg/kg的双流县作为适宜硒水平地区,调查粮食、土壤、饮水和指甲中硒含量。rn 结果:剑阁县大米、小麦、玉米、指甲硒含量分别为0.0160、0.0208、0.0167、0.2276mg/kg;双流县大米、小麦、指甲硒含量分别为0.0460、0.0510、0.5241mg/kg;双流县粮食和指甲硒含量明显高于剑阁县,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值均小于0.05);两个地区土壤和饮水中硒含量均较低,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适宜硒水平地区的环境硒水平明显高于低硒地区,人群硒营养状况可能受环境硒水平的影响。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率现况及影响因素。rn 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市区和郊区6~17岁中小学生1000余名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贫血筛检;按病例(贫血)与对照(非贫血)1:1配对,研究受试者血清铁蛋白、运铁蛋白受体、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造血相关营养素水平、血铅、肠道寄生虫感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膳食备份铁含量测定。rn 结果:受试者贫血患病率为19.9%,大多数为轻度贫血。贫血组体内铁营养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铅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摘要:目的:评价学校群体干预方案对儿童肥胖的干预效果。rn 方法:在北京市城区选择5所小学为干预组(2所)和对照组(3所),对干预组所有在校学生实施为期3学年的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包括营养教育、饮食调整和在校内外增加运动。对干预初始(1997年9月)研究现场1—4年级的学生进行纵向观察至2000年6月。干预前后对部分研究现场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纵向观察人数为2425人,其中干预组1029人,对照组1396人。干预组肥胖发病率于干预后从15.6%降至12.7%,对照组3年后肥胖发病率则由15.7%升至24.7%。经过干预,干预组仅有3.5%的非肥胖儿童变为肥胖,而对照组有12.3%的非肥胖儿童3年后变为肥胖(OR=0.26,P<0.01);干预期间干预组有41.0%的肥胖儿童成为非肥胖儿童,对照组仅有8.7%的肥胖儿童转为非肥胖儿童(OR=0.14,P<0.01)。rn 结论:学校群体干预方案能明显地降低儿童肥胖发病率,将超重和轻度肥胖儿童纳入干预重点是降低肥胖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剂量强化维生素A(VA)对改善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和铁营养状况的效果,探索预防VA缺乏性疾病(VADD)的强化饼干的理想剂量。rn 方法:将753名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前两组分别给30%RNI和100%RNI VA强化饼干每天一次,后两组分别每周给VA 2万IU强化饼干一次及补充VA 20万IU胶丸一次,除30%RNI组补充9个月外,其余三组补充3个月。干预前后观察血清VA、H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身高和体重的变化。rn 结果:干预前后,各组儿童VADD和贫血的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补充3月后自身对照除30%RNI组PA和Hb外,四组其余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2万IU组血清VA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其余组,30%RNI组Hb、PA和身高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其它组(P<0.05);补充9月后,30%RMI组Hb和PA的升高明显大于其余组(P<0.05)。rn 结论:补充三种不同剂量VA强化饼干和20万IU VA胶丸,均可明显改善VA和铁营养状况,长期补充,30%RNI和100%RNI强化剂量可能更佳。
  •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rn 方法:在肥胖筛查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卢湾区2个社区BMI≥25的肥胖成人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其中的30%按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于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健康知识测试、膳食和运动调查、血脂谱检测等。rn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健康认知程度提高,同时有行为发生改变的趋势。表现在对肥胖危害认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
  • 摘要:本文对早产儿出院后适当喂养品的选择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早产儿出院后无法准确监测其营养状况,因此喂养品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只有当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摄入充分时,早产儿才能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指标一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以及后期认知能力的发育,同时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母乳、早产儿奶粉和足月儿奶粉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应当综合考虑其成分是否适合早产儿的需要。喂养品的选择应当基于早产儿相对高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求,同时考虑到赶上生长的需要以及性别的差异。在此前提下,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喂养应当将强化母乳作为最佳选择,早产儿奶粉是另一合理选择。
  •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我区老年公寓配餐与营养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老年公寓配餐管理的侧重点。rn 方法:采用询问法调查全区11所老年公寓基本情况与配膳管理情况;问卷方式测试管理人员、炊事人员及部分老年人的营养知识;用SY营养软件分析一周菜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老年公寓47例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进行血清血生化指标检测。rn 结果:11所老年公寓中营养师设置为0;配膳工作由院长兼占63.6%、厨师长兼占27.3%、护理部主任兼占9.1%;其相关营养知识缺乏,知晓率分别为16.4%、10.9%及20.0%;蔬菜与蛋类的供给仅占膳食宝塔标准的55.0%和33.5%,乳类供给为0;早餐能量供给低于理想13.5%;脂肪与食盐供给超过标准,矿物质供给中,尤其是钙仅占RNI的21.7%,铁、锌、硒分别低于RNl24.7%,26.1%和48.2%,维生素供给中,视黄醇当量,核黄素,抗坏血酸素均在RNI的70%以下,其余供给充足。胆固醇供给量在标准范围之内。经血生化指标检测,HB低于标准值的占抽样人数的53.19%,血脂升高超标的占抽样人数的51.06%。rn 结论:营养知识和营养师的缺乏影响着老年公寓配膳质量以及影响着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当务之急应制定营养法、建立营养师制度、加强营养宣教与培训。
  • 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饮食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我国目前公众营养的状况,2002年国家进行了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目前正在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结果还未正式公布。本文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对我国公众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
  • 摘要:本文对深圳市1980-200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深圳市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非典防治、病原溯源研究情况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等方面内容。
  •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营养教育的一些成功和失败案例,希望中国从美国营养教育中吸取教训,更好的完成营养变迁这一过程。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被称为“给我五份”的干预项目,该项目应用社会学习理论或社会认知理论进行营养干预,以期增加美国4~5年级的小学生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 摘要: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通过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认知理论、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三方面介绍了健康教育中行为理论。
  •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独有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3~6岁儿童锌(Zn)与维生素C(VC)缺乏者,给予结合复合营养素的健康行为干预,两个月后评价该人群膳食结构、血细胞Zn、血清VC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rn 方法:随机抽取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3~6岁儿童293例,对其中锌、VC缺乏者采用干预措施两个月后,结合个案问卷、体检和血清学指标检测的方法评价干预效果。rn 结果:干预后该人群血清vC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而血细胞Zn增高不显著。裕固族3~6岁儿童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显著提高,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未见显著性差异;东乡族该年龄段人群血清T-AOC、T-SOD和CuZn-SOD均显著提高。rn 结论:结合复合营养素的健康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
  • 摘要:儿童的营养问题多由不良的饮食行为所致。本文通过对儿童及家长实施营养教育,达到了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营养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的目的。
  • 摘要:膳食调控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卫生保健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膳食中的指导和碳水化合物对血糖调节两方面研究,证明了通过改造碳水化合物结构和加工方式可以改变血糖生成指数,有利于促进机体健康以及科学的膳食教育模式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形成合理的膳食模式,改善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成年人营养教育的效果。rn 方法:在安阳市安钢社区进行营养教育活动,并在教育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400人调查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进行膳食调查,了解食物食用量和频率。rn 结果:营养、膳食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P<0.001);奶与奶制品,鱼虾类食物的食用量和频率增加(P<0.05),肥肉的食用量降低(P<0.05),不良膳食行为有改变的趋势。rn 结论:社区成年人营养教育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了解利用GI值(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对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rn 方法:将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一般治疗+糖尿病营养教育。对照组仅仅一般治疗。治疗前(入院1周内)、糖尿病营养教育3周后两组均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rn 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糖尿病营养教育后,比对照组的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e),均有降低趋势,并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rn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根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来选择食物的营养教育后,有助于糖代谢的改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 摘要:本文进行了大学生的膳食状况调查,了解到学生摄取的谷类、肉类、鱼、蛋、食油等较丰富,但蔬菜、鲜奶数量还不足。组织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检查,结果表明约2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的症状。这与大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节食或零食等各种不良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导致大学生产生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完全不了解营养知识或了解甚微。开设了营养健康教育课程:“食品营养学”、“饮食科学”、“生命元素的营养及食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书报、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对大学生饮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指导学生参与健康问题的实践,发表了多篇论文,开展课外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向大学生传播营养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掌握营养常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终身受益。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营养状况的提高,老年人群的期望寿命也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危害老年人群生命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恶性肿瘤等疾病。rn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8个疾病监测点的数据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城市和农村居民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发病及死亡率在地区和性别均有差别。
  • 摘要:大学女生的营养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本文通过简单易行的健康(营养)教育来观察大学女生营养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健康(营养)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大学女生膳食中的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优化其膳食结构,全面提高其各类营养素的摄取量。
  • 摘要:肥胖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流行病。本文首先通过对32名志愿者的测试,得出结果显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加适量运动,可以使肥胖者体重和体脂减轻,腰围、臀围及及胧三头肌、腹壁及骼棘皮脂厚度缩小,且对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而且需要长期坚持且身体状态要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摘要:本研究观察了一种新型水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及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及便秘患者的调节作用。每天补充剂量为10g,高脂血症患者、便秘患者观察30天,糖耐量异常患者观察半年,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组血清甘油三酯由(4.39±4.09)mmol/L降为(2.56±1.91)mmol/L,血清总胆固醇由(6.63±0.63)Ⅱm10l/L降为(5.49±1.11)mmol/L;试验前后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便秘患者服用后大部分可以不再依赖通便药物。糖耐量异常患者膳食纤维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保持平稳,而对照组在试验结束时血糖增加值显著高于膳食纤维组。IGT转为糖尿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膳食控制组。结果表明新型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及调节血糖作用,并能显著改善便秘患者的通便状况。
  • 摘要:本文对2003年达能国际营养奖获得者Ricardo Bressani博士进行了介绍。Bressani博士1928年出生于危地马拉的危地马拉城。1949年他在美国代顿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他返回危地马拉,加入了美洲和巴拿马营养研究中心(IN—CAP),进行生物化学博士论文研究,于1956年从美国的.Purdue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1993年以前,Bressani博士在INCAP,领导食品与农业科学部门的工作;目前,他在UniversidaddelValledeGuatemala的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从事领导工作。
  • 摘要:本文介绍了社区卫生工作的五条基本原则,制订了营养健康教育的传播策略与传播形式,采用群众参与、多种途径宣传的方法达到营养教育的目的。
  •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的健康营养教育与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重视国民食物营养战略的制定;2、重视营养学教育;3、有关营养的法律完善,有健全的营养士制度;4、公众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措施;5、弘扬饮食养生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摘要: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定义了健康传播的概念,阐述了健康传播的重要意义。
  • 摘要:心身疾病是以躯体疾患为基础,在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心理因素以及性格缺陷都发生重要影响的一类疾病。本文介绍了有关膳食营养成分改善心理异常以及预防心身疾病的研究进展,说明在研究营养因素预防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应当重视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营养调控过程,探讨膳食营养因素在维护精神健康方面的作用。
  • 摘要:本文对传播理论在营养教育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营养信息传播是健康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是最主要传播方式。多项研究证实,营养信息传播理论对提高大众的营养知识水平,端正对营养科学的态度,以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公共营养事业中营养改善和干预的重要方法。
  • 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便秘和亚健康情况,研究社会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等因素与便秘的关系,以及便秘对亚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开展社区营养教育干预活动,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老年人便秘及预防亚健康的目的。rn 方法:选择二个街道(覆盖20个居民委员会)和一个老年公寓。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4052人,其中男性1868人,女性2184人。通过基线调查,开展营养教育干预活动,并对干预前后进行效果评价。rn 结果:1I便秘与亚健康调查发现老年人中便秘患病率为24.0%;高龄、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等因素均可增加便秘的危险性。2.营养教育干预设计制作营养教育彩色折叠小册子三种和彩色挂图一种,印发3万5千余份,举办培训讲座22次,参加人数530人次;受教育后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得分有意义的高于受教育前(P<0.01)。3.效果评价:(1)干预后的便秘组老年人,摄入食物品种数有意义的多于干预前;(2)重点追踪观察125名便秘者,做到“定时饮水”者达85.1%,“起居规律”者达94.0%,“适当运动”者达84.0%,“定时排便”者达48.4%。(3)干预后便秘组老年人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由干预前的116.41μmol/L有意义地下降至83.65μmol/L;肠道微生态明显改善,如双歧杆菌量从干预前的3.83有意义地增至5.35;贫血患病率由干预前的16.0%,有意义地下降至干预后的6.2%。(4)便秘症状明显改善,便秘改善率达64.0%,其中,便秘改善者为44.0%,明显改善者为20%。rn 结论:开展社区营养教育干预活动,对改善老年人便秘及预防亚健康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 摘要:目的:比较基础代谢率(BMR)的种族差异和气候影响,对常用BMR预测公式应用于中国人群的效度进行评价。rn 方法:收集国内外华裔人群的BMR检测数据,对实测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并与公式预测值进行比较和分析。rn 结果:各公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平均误差<5%。多数情况下,各公式的预测值在南方偏高,在北方偏低。Liu公式的预测误差与体重和身高负相关(P<0.01),Henry公式的预测误差与各参数均无显著相关(P>0.05)。rn 结论:现有数据不支持中国人与白种人的BMR有人种差异,南方地区人群的BMR有偏低的趋势。综合比较,Henry公式的预测值更接近中国成人实测值。
  • 摘要:目的:北京市铁营养知识水平和补铁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rn 方法:在北京市区的公共汽车站采用拦截访问调查法,了解被调查者的铁营养知识和补铁态度及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rn 结果:北京市城区居民对铁元素和铁缺乏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60%以上的人对于补铁和铁强化食品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只有20%~30%的人了解饮食补铁的主要知识。教育程度是铁营养知识水平的相关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的铁营养知识方面。rn 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被调查者的铁营养知识水平与铁强化食品的态度有联系。
  •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因喂养不当造成婴幼儿健康损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父母缺乏营养知识是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营养教育作为改善农村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干预措施,在我国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70%以上目标人群愿意接受教育,通过一年的教育干预,60%以上的目标人群营养知识知晓率比教育前和对照人群明显提高(P0.05),提示行为的改变不象认识和态度那样快速明显,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营养教育需长期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并且选择教育途径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 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市2型糖尿病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糖尿病人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某医院门诊、住院部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160名作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方式进行营养KAP及膳食补充剂、营养信息来源等方面的问卷调查。rn 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较差,高水平仅为41.3%,多数处于中、低水平(58.8%),主要表现为65.6%的人对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85.6%的人对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内容不清楚,约1/3的人不了解血糖指数的概念和理想体重的评估方法;营养行为水平与营养知识情况相似,1/3~1/2的人食物种类单调和主食、油脂、肉类食物的选择不合理;营养态度普遍较好,超过2/3的人处于高水平(76.9%);获取营养信息的期望途径是:医师营养师(65.0%)、专业书籍(54.4%)、营养讲座(48.8%)、报纸杂志(43.1%)、电视广播(41.3%)。rn 结论:目前2型糖尿病人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水平不容乐观,问题突出,建议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活动,加强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员进行的糖尿病营养咨询和饮食指导工作。
  •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认识、学习和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对象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76名医护人员,对照组选择学历中专以上,受过医学教育的人群50名。问卷设计有知识、认识、学习与行为四方面问题。为了调查医护人员营养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喜欢接受的营养健康教育途径,另设10个来源与途径共用的选项。结果显示在日常营养知识水平方面,医护人员与非医护人员(对照组)、医生与护士、已婚与未婚者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医护人员中大学学历与中级职称者分别明显高于中专学历与初级职称者,医护人员的临床营养知识(具有专业性知识)得分情况来看,其学历、职称、专业分工上的差别已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家的临床营养知识水平都差不多,反映出在临床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后。医护人员对营养的认识态度是好的,明显高于知识水平,所谓认识态度是好的,并未达到确立营养重要性的深刻理念的程度。医护人员营养知识的来源依次是:书籍、报纸、杂志(98%),网络(81%),电视(75%),临床积累(62%),科普宣传栏(48%),讲座(43%);广播(30%),手机短信(2%)。医护人员喜欢接受的营养健康途径依次是:网络(87%),书籍、报纸、杂志(65%),科普宣传栏(48%),讲座(45%),电视(27%),临床积累(23%),手机短信(12%),广播(7%)。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医护人员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设计包括意义、目标、原则、实施、评价五个方面,在评价中不但有计划评价、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还引进了先进的“可持续性质量提高”管理模式。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580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营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居民膳食非常单调,食用植物油极少,摄入蔬菜量也很少,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比较突出(维生素B2缺乏者占96%,贫血率迭20%);城市居民超重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超重率已达45.79%,高血压发病率也高达27%。调查还发现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饮食习惯与烹调方法不当等问题。为此,向广大城乡居民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提供营养咨询、指导,为营养缺乏病患者和与营养有关疾病的患者提供诊断、纠正治疗等保健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于1988年12月建立了河南省首家融预防、治疗、科研与营养宣教为一体的营养门诊,经过15年的努力工作,在普及营养保健知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营养缺乏病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实践证明:基层营养门诊是宣传普及营养知识的最前沿阵地,群众非常乐于接受这种面对面的宣传方式。
  • 摘要:为了加强西部地区的营养宣教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一些探索性工作进行了总结。我们的营养宣教工作可以归纳为“两结合”、“两有”和“三多",即与强化食品干预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有重点,有评价;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便使营养宣教工作在西部地区更好的实施。
  •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市高校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rn 方法:整群抽样,封闭式问卷调查。rn 结论:健康知识得分偏低,行为得分次之;知识得分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行为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占38.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年龄、职业、BMI、睡眠时间、运动量与高血压发生有关。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首选健康教育方式都是知识小册,其次为电视专题和专家讲座。
  • 摘要:目的:了解私立学校中学生节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8所私立学校1307名初一、初二学生的节食及相关行为资料。rn 结果:男生中11.5%的学生在节食,女生中则有10.8%的学生在节食。相关因素分析中,节食与自身体重的感觉认识、食欲、尝试吸烟行为、吸一整支烟和吸过100支烟等吸烟行为都有关系(P<0.05)。rn 结论:提高青少年对节食危险性的认识,引导青少年采取健康的体重控制方法。
  • 摘要:目的:了解调查目前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n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的方式调查了实验小学部分学生营养知识、营养发育状况及饮食行为。rn 结果:多数学生及其家长掌握了一些营养知识,学生的营养发育状况有所改善;但在学生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偶尔不吃早餐(13.3%)、吃零食(36.7%)、挑食和偏食(50%)等;膳食调查表明学生的膳食在肉、奶类食品的摄入水平较高使得蛋白质与铁等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钙、锌、VC、VA等营养素供给不足的问题。rn 结论: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能够具有满足学生合理膳食的物质基础;家长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得到营养指导;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及其家长进一步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女大学生的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水平、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打下基础。rn 方法: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抽取两所院校的426名女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rn 结果:被调查的女生中37.09%有时不吃早餐,3.29%一日只吃两餐,15.26%每日餐次不定,饮食无规律,34.74%经常吃零食,35.92%只偶尔饮或从不饮牛奶或豆浆;女生的营养知识偏低;女生中营养不良者占31.69%,超重者占0.94%,无肥胖者。但对自己体型感到不满意的占63.84%,其中有54.14%的人采取了各种减肥措施;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食无规律、食欲差、进食速度慢、经常吃零食、生活费用低与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rn 结论:一些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行为方式在部分女生中存在,可能对其营养和健康状况带来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女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探讨造成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对47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引起小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471例学龄前儿童中,检出边缘性低体重、生长迟缓及消瘦分别为142例(30.15%)、193例(40.98%)和100例(21.23%);轻度低体重、生长迟缓及消瘦分别为43例(9.1%)、4例(O.8%)、9例(1.9%);体重超重10例(2.12%),轻度单纯性肥胖3例(0.6%)。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相关联的因素有:小孩三餐不按时、不喜欢吃肉类食物、父母亲身高、母亲文化程度、小孩偏挑食习惯。父亲有偏挑食习惯、父母身高、母亲文化程度、小孩偏挑食习惯及每月膳食支出与生长迟缓相关联;而人均居住面积、小孩不喜欢吃肉类食物、母亲身高、年龄、小孩偏挑食习惯与消瘦相关联。rn 结论:近年来,尽管学龄前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轻度或边缘性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造成学龄前儿童轻度或边缘性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的危险因素仍没有显著改变。因此,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仍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长与营养状况。
  • 摘要:青少年儿童膳食中钙的营养状况,不仅营养学界关注,更受到儿童青少年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收集了全国部分地区青少年儿童膳食钙摄入调查情况,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缺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钙摄入量的不足正威胁着广大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府重视;大力普及宣传学生营养知识;在学校、幼儿园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士);积极推广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调整膳食结构,改进烹调方法;青少年儿童要吃好早餐;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多晒太阳;合理应用钙强化食品;积极利用促进钙吸收的因素等9条改善青少年儿童膳食钙摄入状况的具体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rn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的78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rn 结果:医科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不够全面深入,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饮食行为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营养知识水平对他们选择食物及其它饮食行为有一定影响。他们多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rn 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医科大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 摘要:目的:了解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对血压及血化验指标的影响。rn 方法:对175名中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的身体测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 重/身高2);腰臀比(WHR=腰围/臀围);上臂肌围(AMC=AC-0.314×TSF)。根据2000年第八届全国营养学会会议上宣布的亚太地区BMI标准,正常值:18.5≤BMI<23,超重:23≤BMI<25,肥胖:25≤BMI<30,严重肥胖:BMI≥30,营养不良:BMI<18.5。男性WC正常值:≤90cm,女性WC正常值:≤85cm。男性WHR正常值≤0.92,女性WHR正常值≤0.81。rn 结果:23≤BMIm<25的体重超重组与体重正常组比较,收缩压和血尿酸均高,有显著性差异。25≤BMI<30肥胖组的甘油三酯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极显著性差异。BMI≥30的严重肥胖组的甘油三酯和收缩压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女性腰围>85cm时,甘油三酯、淋巴细胞计数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男性腰围>90cm时,甘油三酯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随着BMI的增加,甘油三酯和血压也增加;无论男女,腰围高于正常时,甘油三酯高于正常。控制肥胖,尤其控制向心性肥胖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和VC、VE混合干预物对T2DM病人糖负荷后血液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rn 方法:筛选出120名已确诊的T2DM人,随机分入非干预组(B组)、低剂量(C组)、中间剂量(D组)和高剂量(E组)的大豆异黄酮和vC、vE混合干预物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同时进行OGTT,观察不同研究对象糖负荷后餐前和餐后1h、2h、4h、6h血液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rn 结果:OGTT过程中,A组、B组和C组血液中ICAM-1、E-selectin都显著增高,而D组、E组废除了这种现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rn 结论:高血糖可产生过氧化压力而引起血液中ICAM-1、E-selectin的过度表达。由150mg大豆异黄酮和500mg VC、400IU VE组成的混合干预物,可作为T2DM人群以防治AS等并发症为目的的适宜摄入量。
  • 摘要:本文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Caspase活化、钙稳态失调等方面对锰致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作一综述。结果表明,锰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高浓度的暴露使之选择性沉积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对其毒性更敏感。摄入的锰被隔离在线粒体,通过反应活性氧(来源于锰催化多巴胺氧化及受损的线粒体)、破坏钙稳态,使线粒体通透性增加,PT孔开放释放出凋亡因子到胞浆激活Caspase介导神经细胞的凋亡。
  •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DM)的传统饮食疗法存在的不足,探讨一种方便、直观、易被老年糖尿病人掌握、降糖效果可靠的新方法。rn 方法:采用随机化分患者为试验组(A组)50例,对照组(B组)52例。A组:用“新型营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该方法分8个步骤查8个表。从表1中根据身高和实际体重查到体重范围。从表2中根据睡眠、活动情况查出活动强度类型。在表3中根据年龄、身高、体重范围、劳动强度、性别、气温查出相应的饮食型号。从表4中根据合并症查出自己饮食型号的一周食谱举例。在表5中,根据表4中指定的每日及每餐食物类型及食物量,按排列顺序互换食物。在表6中查出食物在常见容器中的刻度。在表7中查出禁食、限食及可食食物。在表8中查出伴有并发症及遇到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B组:用“食品交换份法”进行干预。按传统能量计算法计算能量,即根据患者体型、劳动强度从“成人DM能量需要与体重的关系”表中查出每日每公斤所需能量,乘以标准体重即为1d摄入能量,食物选择及互换参照食品交换份法。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rn 结果:A组和B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糖化血红蛋白、血糖降至正常的天数、相对性低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人次数皆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新型营养治疗方法使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法完全表格化,简单直观、效果可靠,使DM患者易认知、易掌握、易执行。该方法能明显加快2型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速度,显著降低相对性低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了解在陕西省西安地区的饮食习惯下哺乳妇女和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体内锌、铁、钙代谢情况,是否需要补充。rn 方法:健康母婴150对,其中哺乳妇女及纯母乳喂养儿100对;非哺乳妇女及完全人工喂养儿50对。产后1个月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测微量血、尿、乳汁中锌、铁、钙三种元素含量。随机抽取哺乳母婴50对,给予干预。口服斯强营养素,同时进行家庭经济、营养状况调查、给予分析评价。rn 结果:100对哺乳母婴及50对非哺乳母亲及人工喂养儿全血中锌、铁、钙三种元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两组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50对哺乳母婴血中锌、铁、钙三种元素水平明显增加,与干预前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50名母亲乳汁中三种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与干预前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rn 结论:本地区一般膳食结构和摄入量的大部分哺乳妇女及婴儿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不需要补锌、补铁。
  • 摘要:目的:探讨0B基因的代谢产物瘦素、血脂含量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防治寻找科学依据。rn 方法:收集2002年1~8月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9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2例,健康人103例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rn 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乳腺癌组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而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绝经前后及发生淋巴转移与未发生转移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脂含量,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3)乳腺病组瘦素与TG、HDL水平的分布无相关性,(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瘦素和载脂蛋白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1.14(95%CI:1.076~1.209),5.726(95%Cl:1.238~26.480),0.035(95%CI:0.007~0.162)。rn 结论:本研究提示血清瘦素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增高及高密度脂蛋水平降低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乳腺疾病诊断的一种临床标记物。
  •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增多,保健食品作为健康促进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人们对保健食品存在误区,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仅造成浪费,使得保健食品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甚至出现健康问题。本文提出了保健食品的使用原则:1、饮食为主的原则。2、有的放矢的原则。3、预防为主的原则。4、经济允许的原则。5、长期服用的原则。6、区别药物的原则。7、专家指导的原则。
  • 摘要:孕妇妊娠期营养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体成分改变,体重增长。由于传统观念,许多孕妇营养不均衡、体重超标。临床表明肥胖孕妇比一般孕妇产科并发症明显增多,且多数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本文结合代谢分析和工程控制理论,利用营养对体成分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以孕妇体成分为控制目标,建立一个基于营养个体化定量的专家系统,通过测量人体代谢物消耗率和能量转换率可以准确确定出孕妇各种营养成分的日需要量,最终给出适当的、最为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法,对孕妇体成分进行控制,使孕妇的体成分保持在理想状态,以避免畸形儿、减少巨大胎儿、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肥胖症的发病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