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05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
2005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

2005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齐齐哈尔
  • 出版时间: 2005-07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会议文集:马铃薯产业与东北振兴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马铃薯病害之一.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位居我国第四,但也是晚疫病的常年发生区.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的详细论述,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在晚疫病研究方面的介绍,旨在使大家对黑龙江省的晚疫病研究历史以及现状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以便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
  • 摘要: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种植范围越来越广,并成为一大重要的经济产业.我国的马铃薯产业起步迟,但发展很快,2004年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460万hm2,总产量达到7.5亿t(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马铃薯生产近几年来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生产水平不高,产业化还刚起步,有必要对其生产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本文介绍了湖南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粮菜兼用型农作物,由于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可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40万hm2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10,而且品质为全国之冠.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80﹪左右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只能作为鲜薯销售,产值较低.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原料薯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广大的旱地至今没有一个适合种植的加工型品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加工型品种都不能适应这些地区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产量很低,不能在这些地区种植,这不仅限制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广大农民也不能从种植加工型品种中得到较高的收益.因此,培育适合甘肃省广大旱地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是发展甘肃省马铃薯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培育适合旱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需要有适合的策略,本文将对这一问题,根据国内外的资料以及笔者多年以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见解.本文介绍了培育适合旱地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重要性及育种策略.
  • 摘要:云南是中国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是云南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由于经济效益高等原因,冬季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速度高于全国马铃薯平均发展速度,目前播种面积32.4万hm2(486万亩),年产量504万t,是西南最大的冬马铃薯产区之一.当前制约中国冬季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品种、种薯和栽培技术.由于夏季留种困难,冬作必须年年换种.南方冬作区的品种和种薯均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西南混作区冬作品种和种薯主要来自本地高海拔地区.也就是说,低纬度短日照地区使用的是高纬度长日照条件下选育出的品种,冬季马铃薯生产使用的是夏季条件下选育出的品种.此外,全国加工型品种选育严重滞后,加工产业发展急需适合冬季生态条件下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从西南山区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和以间套为主的栽培制度及立体农业特点出发,结合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的体会,阐述了西南山区马铃薯育种目标,亲本筛选与创新,以及育种材料的鉴定技术.
  • 摘要:东北地区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足的耕地资源及众多的加工企业,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种薯生产是东北马铃薯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东北地区也存在着种薯质量差、病害重、生产技术落后、加工产品种类少、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政府管理不到位、投入较少等问题.只要加强技术改进、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力度,东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就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其不足,就能够为整个东北的振兴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介绍了马铃薯产业与东北振兴的关系.
  •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农作物,既可作为粮食作物,又可作为蔬菜作物,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通过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提高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税收.加入WTO后,马铃薯是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作物之一.通过增加马铃薯的加工产品,可以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有益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由于现代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原料用马铃薯的要求有较高的要求,对栽培方法和栽培技术有新的要求.加工原料薯生产开始采用机械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方式进行.本文介绍了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与展望.
  • 摘要:脱毒苗在防虫温室或网棚中繁殖的微型薯是种薯繁育体系中的基础种(或称原原种).原原种单粒重量要求2~10g,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最佳,因此可用提高单位面积的结薯数量来提高生产效率.本试验研究施用翠康生力液对原原种单株结薯数量、重量的影响.
  • 摘要:甘肃省为全国第三大马铃薯产区,种植面积已达49.7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2的定西市,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具有先进水平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中心直接用脱毒瓶苗通过无土栽培中的无基质栽培(雾培)和基质栽培生产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为了提高微型薯在市场的竞争力,中心开展了从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脱毒苗组培快繁、微型薯生产、原种扩繁等一系列种薯生产各环节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探索出了一整套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技术体系.脱毒试管苗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是其中之一.
  •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云南省与CIP的合作历程.分析认为,来自CIP的马铃薯品种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多具有生产上难于克服的缺点,很难更广泛地直接应用于生产.认为将CIP材料作为遗传育种资源应用于当地马铃薯育种体系中将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真正价值.具有良好抗晚疫病、抗青枯病和抗虫特性,CIP资源是云南目前和未来品种改良最重要的遗传资源.
  • 摘要:马铃薯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一大经济作物,其经济增长点高于其它任何作物,是工业加工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形成与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把马铃薯育种、栽培、良种繁殖、商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省马铃薯这一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最终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让这一新兴产业为青海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国民经济的长足有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介绍了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化及发展设想.
  • 摘要:黑龙江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耕地资源辽阔.绝大部分地区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都适于马铃薯生长,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之一.同时,黑龙江省是全国的种薯基地,过去每年向省外调出种薯在30~50万t左右,但近年来出现外调种薯滞销现象,调出量已减少到10万t以下.其原因是:(1)不抗晚疫病品种如费乌瑞它、大西洋等品种栽培技术不合理;(2)农业机械不配套;(3)防病措施不当,导致发生晚疫病灾害.农民经济收入严重受损,面积逐年下降.恰恰市场需求量大的种薯均为不抗晚疫病的品种.针对这一事实,黑龙江省农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不抗晚疫病品种(大西洋、夏波蒂、布尔斑克、费乌瑞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目前已在生产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在黑龙江省的高产栽培技术.
  • 摘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与宁夏、甘肃、内蒙、山西和本省延安市毗邻.地势西高东低,海拨1000~1500m,年降雨量316~513mm,年平均气温为7.9~11.3℃,无霜期为134~169d,85﹪的土地为黄绵土和风沙土,自然条件较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全市年实际马铃薯播种面积近20万hm2,300万农业人口,人均677m2,是我国马铃薯的优生区之一.由病毒侵染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生产脱病毒种薯,解决种性退化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的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榆林市也不例外,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对提高全市整体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榆林市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
  • 摘要:青岛市马铃薯市场现状青岛的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地处胶莱河、大沽河西岸的胶州市,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就有生产和消费马铃薯的习惯,是我市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脱毒种薯的推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作物.现在青岛市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hm2,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岛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蚜虫的传播和繁殖,病毒病危害严重,脱毒种薯退化较快,在大田常有死苗现象,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在青岛地区,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A病毒.病毒使马铃薯种性退化快,这一方面刺激了庞大的种薯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种薯市场的混乱.这是由马铃薯种薯的特殊性决定的.马铃薯种薯是一种鲜活商品,并且用种量很大,每年种薯需求量约3万多t,利益的驱动使种薯市场上品种杂乱、劣质种薯充斥市场.随着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种薯市场的逐步规范,脱毒种薯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产量也会得到很大提高,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规范种薯市场,建立起有效的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根据青岛市马铃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通过几年的运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青岛地区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经过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脱毒种薯增产幅度平均在30﹪~50﹪;高产栽培示范卓有成效,最高667m2产量达到4569kg,创出高产记录,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569kg.本文介绍了青岛市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情况.
  • 摘要: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成为一种常规的工具渗透到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于作物遗传育种实践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就分子标记在目前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种种应用,包括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QTL分析,图位克隆,功能图谱构建,种质资源研究等,阐述了分子标记在马铃薯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 摘要:砂田是用人为的措施,将按一定比例的不同粒径的砂石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农田,并应用一整套特制的农具和特殊耕作技术的抗旱耕作方式,属土壤覆盖制度之一.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适应干旱少雨及盐碱之地而创造的独特的抗旱耕作形式.因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历史上砂田主要应用在蔬菜、瓜类和果园栽培中,90年代初,兰州市皋兰县利用其当地的红砂资源开始红砂马铃薯栽培,红砂具有蓄水保墒、增温保温、防止土壤盐碱、抑制杂草滋生、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因砂层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表现生长良好,大小均匀,皮色鲜亮,早熟15~30d,增产15﹪以上,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陕西杨凌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综合评定为一级品,已申请"明星"牌红砂洋芋.产品远销广东、上海、成都等地,市场售价高?哌30﹪.经过多年栽培实践,从生产条件、品种选择、灌水施肥、病虫防治、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丰产栽培技术.
  • 摘要:近年来,我县坚持"调粮、增油、保薯、稳豆、扩饲、抓菜"的农业发展思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把马铃薯生产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充分利用我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积极引进薯片加工专用型品种大西洋,经过引种试验和品质评价,"大西洋"能适应我县的气候条件,并且积累形成了一套成功的栽培技术,产量、品质和效益都得到了提高.本文介绍了炸片型品种大西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摘要:马铃薯川芋6号鲜薯产量高,较脱毒川芋56及脱毒米拉增产显著;经多年田间评价、蚜虫接种及ELASA鉴定,抗病毒PVX、PVY,抗晚疫病;生育期适中,株矮,宜间套作;大中薯率较高,休眠期较长,耐贮;鲜薯块茎干物质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食味优等.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是鲜薯食用和加工兼用型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要推广品种.本文介绍了抗病、高产、茎矮马铃薯新品种"川芋6号"的选育与评价.
  • 摘要:马铃薯双单倍体在理论研究及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大西洋等30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培养基、基因型、温度及花药预处理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基因型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2,4-D和KT.植株分化培养基是MS+0.5mg/LIAA+2mg/L6-BA+2mg/LKT;不同的基因型愈伤诱导率不同,最高的波C为0.32﹪,有9份材料没有诱导出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波C和讷16的分别是14﹪和28﹪,其余全部没有分化出植株.
  • 摘要:1990年在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以720087为母本,X4.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系谱号90-2-10,1991年进行实生苗培育,1992~1993入选种圃,1994~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1998年进行品种预备比及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张家口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项目与引智项目的资源引种和研究利用情况.
  • 摘要:本文通过2003和2004年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开展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安全普查,了解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现状、生产方式、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脱毒种薯推广应用、市场销售、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等,并为提高我国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提供了措施和建议.
  • 摘要:对中国的几个周边国家,包括越南、蒙古、朝鲜、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的马铃薯生产情况,尤其是种薯生产状况和需求形势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试图为我国的科研机构、种薯生产、经营和服务企业提供参考,以便积极拓展周边国家的马铃薯产品市场.通过对7个国家的马铃薯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在规模上、能力上、技术上和品种上均具有相当的实力,应该成为亚洲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对于经济发达的韩国来讲,重点应着眼于开展鲜薯和加工产品的市场开发.而对于其它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因其不具备适宜的种薯生产环境,可以考虑开发其种薯市场.针对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市场立足点,分阶段和层次进行.
  • 摘要:本文通过对7个组合经强化实生薯选择力度而入选的210份材料进行实验室薯片接菌试验鉴定,筛选出块茎抗晚疫病材料83份,其中有20表现高抗,这些材料为抗病育种或新型栽培种进一步轮回选择提供了基础群体;对各组合入选率进行分析,并对入选材料进行综合性状评价,为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 摘要:为了筛选抗花叶病毒的新型栽培种资源,本试验应用摩擦接种PVX普通株系和PVYO株系.根据抗病性表现和ELISA检测结果,共从251份新型栽培种或含新型栽培种血缘的材料中,筛选出抗PVX的无性系20个,抗PVY的22个,其中二者兼抗的7个,又根据其它综合性状的表现选出7个无性系,作为轮回选择基础群体的一部分加以利用.
  • 摘要:马铃薯是高产稳产作物,用途多、分布广,既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又是畜禽的良好饲料,还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它可以生产食品及其他高级轻工、化工、医药等种类繁多的产品,随着其加工层次的延伸和工艺技术的革新,其经济价值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加工后的食品更是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其在食品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深加工的若干问题.
  • 摘要:猎霜25.75﹪生物药剂是吉林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据各地试验,施用在马铃薯作物上有明显的抗病增产作用,同时可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讨该生物药剂在广东冬种马铃薯田上的施用效果.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喷施猎霜增产增收效应试验情况.
  • 摘要:日本不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年栽培面积不过10万hm2左右.对日本马铃薯产业最初关注的是,其生产水平比较高,平均公顷收获量达33t,主产区超过40t,这样的产量水平超过了我国马铃薯单产的一倍还多,可以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相媲美,在亚洲居领先地位.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日本的马铃薯食品加工业也比我国起步早,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卡乐比马铃薯有限公司和欧美的一些马铃薯加工企业几乎是同步,来我国开展马铃薯加工业务.真正和日本的马铃薯产业有具体的接触是2003年,笔者在北海道对日本马铃薯的育种、种薯生产、加工等进行研修和考察.本文的内容既是根据此次研修、考察的第一手材料整理而成的,期望其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 摘要:黑龙江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达到42.58万hm2,种植马铃薯农户约400万户,涉及人口2000万,马铃薯已列在大豆、玉米、水稻之后,成为第四大作物.由于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发展马铃薯产业化能有力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发展马铃薯产业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与先进省区比地位下降,优势不优,差距加大,挑战严峻.新形势下,作为马铃薯生产大省,应该认请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迅速组建强有力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资源、科技、生产要素,完善种薯经营繁育体系,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发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原料品种和加工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重振马铃薯大省雄风,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产业现状.
  • 摘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早期成立的几所马铃薯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主要职能是从事农业实用技术研究、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建所20多年来,经过广大科技人员艰苦努力,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8项,取得21项科研成果.其中"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及良种繁育体系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马铃薯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获得国家科技攻关奖;"辽宁省脱毒马铃薯开发531工程"获得国家星火三等奖、省星火一等奖;"马铃薯新品种‘早大白’选育与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尤金’选育与推广"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本所研究创造的马铃薯生物技术如"马铃薯茎尖剥离组织培养"、"茎尖苗鉴定与高倍繁殖"、"脱毒苗土床剪枝扦插"、"微型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等均居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用12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3﹪金雷多米尔500倍、72﹪杜帮克露700倍、64﹪恶霜锰锌500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53﹪甲霜灵锰锌800倍及其它杀菌剂,而且两次药效均达70﹪以上,但以53﹪金雷多米尔防效最为理想.
  • 摘要: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中西部和嫩江流域,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被誉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辖九县(市)七区,幅员辽阔,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生产,是全国较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拥有一批脱毒种薯、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研究机构和一批马铃薯加工企业.为尽快把马铃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齐齐哈尔市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本文介绍了齐齐哈尔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年均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0万hm2,单产15t/hm2,总产600万t左右.近年来,随着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种薯退化、品种混杂的弊病,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脱毒种薯生产比未应用脱毒种薯增产30﹪~50﹪,生产效益显著.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省域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重点产业.但从全国来看,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第4~5位,单产水平则居全国的第13位,略高于全国平均单产(14t/hm2).近年来云南、甘肃、贵州、内蒙古等西部省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的特点,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省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无论在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产量及加工企业实力等,其发展速度都是非常迅速的.因此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必须居安思危,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品种、加工企业布局等方面要有统筹规划,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马铃薯种薯生产,只有具备高质量的专用品种,必要的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及管理制度,灌排系统配套的种薯繁育基地,完备的繁育推广体系,配套的市场运作机制,马铃薯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质量初探.
  • 摘要:疮痂病是马铃薯脱毒小薯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种病害.连续使用陈旧蛭石造成基质放线菌积累是疮痴病发生主要原因.马铃薯品种间脱毒小薯疮痴病发生程度差异较大,炸片用大西洋品种高抗疮痴病,炸条用夏坡蒂品种易感疮痴病;脱毒小薯疮痂病与脱毒苗在基质中生长时间和块茎大小有密切关系,<5g或定植时间70d产出脱毒小薯疮痴病发生轻,>25g或定植时间110d产出脱毒小薯疮痴病发生重.马铃薯脱毒小薯疮痴病与温度、湿度、基质酸碱度、水质等有很大关系,但每一个条件对疮痂病影响又不是孤立的,应综合分析.用甲醛和甲基托布津药剂防治马铃薯脱毒小薯疮痴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在分类学上,所有马铃薯种都属于茄科(Solanaceae)茄属(GenusSolanum)马铃薯亚属(SubgenusPotatoes(G.Don)D'Arcy)马铃薯组(SectionPetotaDumortier),包括了马铃薯种和在分类学意义上与马铃薯种有关的其他不同倍性的种群,起源于拉丁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普通马铃薯是马铃薯亚组(Potatoe)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一年生草本、多倍性作物.考古学发现,早在8000~10000年前,生活在秘鲁和玻璃维亚交接处Titicaca湖边的古代印第安人就开始驯化和栽培马铃薯,第一个被驯化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窄刀薯(S.stenotomum)是7000~10000年前起源于野生二倍体种S.leptophyes,现在还在上述秘鲁和玻利维亚地区栽培.16世纪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家分别从拉丁美洲将马铃薯带回本国种植,而后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马铃薯从海路京津、华北地区和东南亚到台湾、福建等地传入我国.在我国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爪哇薯等.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近几年来,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声公司)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资源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原则,在国内马铃薯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的精心呵护和指导下,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形成了马铃薯引进、选育、组培、扩繁、推广、销售、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从而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鹤声薯业公司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之路.
  • 摘要: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种,丰富马铃薯遗传基础,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融合体的筛选、杂种的鉴定等方面对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研究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 摘要:猎霜(25.75﹪)生物药剂是吉林省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据介绍,施用在马铃薯作物上有明显的抗病和增产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讨生物药剂在福建冬种马铃薯田上施用的效果.本文介绍了猎霜(25.75﹪)生物药剂试验情况.
  • 摘要: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省内大部分地区适宜马铃薯种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省就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专门制定了优质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马铃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04年,全省播种面积53万hm2,鲜薯产量超过80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定西是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2004年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人均收入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7﹪,马铃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甘肃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摘要:近年来,定西将马铃薯列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全面引导,加大投入,实行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马铃薯种植突破原有格局,由原来的仅在山旱地种植向川水区拓展,马铃薯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2004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万hm2,总产量500万t,商品量达375万t,外销量达110万t,产值达14.3亿元;农民人均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马铃薯生产已真正成为定西农村经济的朝阳产业.定西市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干物质积累,是国内重要的优质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繁殖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育脱毒种薯理想地区之一.2004年马铃薯良种繁育面积2万hm2,居甘肃省之首除供应全市外主要销往周边地区及青海、陕西、新疆等省.本文介绍了定西市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 摘要:传统扶贫产业的概念被打破,成为一方群众利用区位优势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马铃薯过去一直是解决南部山区温饱问题的扶贫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马铃薯产业从过去的简单解决温饱转变为重要的致富产业.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13万hm2,单产水平2004年为1100kg.近年,中早熟鲜食马铃薯又悄然兴起,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增长势头强劲,使马铃薯生产由山至川,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本文介绍了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与发展对策.
  • 摘要:本文综述了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的分子结构,寄主范围,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侵染、传播特点,抗PSTVd基因工程研究现状及PSTVd检测技术.
  • 摘要: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自然区域属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全县辖5镇17乡,188个行政村,总人口2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总耕地面积5.56万hm2,大部分分布在海拔2040~2900m之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性较大,境内海拔高,气候凉爽,具有典型的寒冷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日照时数年均2500~2700h,无霜期120~145d.年降雨量265~632mm,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土壤属山地栗钙土,疏松肥沃,含有机质3.3﹪,全氮0.207﹪,碱解氮133mg/L,速效磷16mg/L,速效钾243mg/L.水、肥、气、热条件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有利于马铃薯的正常发育和块茎膨大,且无污染,传毒蚜虫少,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发生危害轻.马铃薯是天祝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达0.8万hm2左右.近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以稳定解决温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进一步增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减粮增油扩草菜、发展科业和药材"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作物内部结构,把发展脱毒马铃薯种薯产业作为本县特色农业的一个重点来抓,于1996年由甘肃省计委、农业厅批准立项,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投资建成了河西地区唯一的马铃薯原种场,现已初具规模.从组培苗、微型薯到原良种繁育已自成体系,使马铃薯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原种场建成建筑面积315.9m2的组培中心一处,拥有国内高淀粉型、加工型、高产型等不同类型的品种36个,科研仪器设备先进齐全,达30余台件.建成高效日光温室2座,网室30座,面积2hm2,保证了脱毒种薯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进行.2003年计划生产脱毒瓶苗40万株,微型薯80万粒,截止目前,已生产脱毒瓶苗30万株,建立原种生产基地33.33hm2,原种生产基地180hm2,一、二级良种基地0.11万hm2,发展马铃薯订单213hm2,预计可生产脱毒原原种750t,脱毒原种3450t,一、二级良种2.5万t.本文介绍了 高寒二阴区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摘要:目前马铃薯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的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文就马铃薯抗病的机制、育种方法、抗病基因的进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 摘要:马铃薯产业是新世纪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福建省是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福建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加工企业增多,产品销售量增加,凭借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冬季的季节优势,正积极加快产业化进程.但是,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发展之中,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又对质量差,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推动马铃薯生产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化的情况.
  • 摘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植生产国,但远不是马铃薯生产和贸易的强国.因此,剖析我国马铃薯生产和贸易的现状,分析我国马铃薯消费的潜力,总结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摘要:本文通过引进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察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适应性、抗病性、抗药性等,测定其品质、产量,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高产、优质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增加我县马铃薯的多样性,解决大田生产中品种单一和退化问题,促进马铃薯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及马铃薯产业化的开发进程.
  • 摘要:近几年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中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也滚滚而来,这说明中国对马铃薯的消费在逐年增加.因此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市场更加国际化,食品业、畜牧业、工业原料对马铃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向深层次开发马铃薯产业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介绍了松溪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 摘要:马铃薯是六盘水市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已跃居第二位,在贫困山区成了农民的主食,是我市粮、饲、菜兼用及深加工的主要农产品.脱毒马铃薯在全市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1hm2繁种基地开始逐年上涨,如今已成为规模达1.5万hm2左右的贵州省西部马铃薯繁种基地,2003年的高产示范种植已打破产量4500kg/667m2的记载,推动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温饱问题,这些发展是由我市的区位优势和科研推广成果决定的.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六盘水市脱毒马铃薯产业综合评述.
  • 摘要:山西省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深厚的黄土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生产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35万hm2左右,是国内主要的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殖脱毒种薯和生产优质商品薯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山西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摘要:2005年3月广西区农业部门在玉林市兴业县召开了推进冬季马铃薯产业发展现场会,与会代表参观了兴业县太平镇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生态示范田,面积约133.3hm2.听取了自治区农业厅张明沛厅长关于"开拓创新、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冬季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及有关市县的典型发言.深受启发.发展冬种马铃薯是一项充分发挥我区冬闲田温光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的优势产业,也是我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然而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又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大技术革新.笔者于去冬今春也参加了这一技术实践,同时又参与马铃薯产、供(薯种供应)、销一条龙的服务工作,解决了薯农的后顾之忧.本文介绍了 广西推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新技术前景及配套栽培技术情况.
  • 摘要: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病毒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用茎尖脱毒的办法生产无病毒马铃薯种薯,才能控制病毒性退化,实现高产、稳产.目前生产上广泛利用组培试管苗生产脱毒原原种是以蛭石、泥炭土、砻糠灰等复合的固体基质为苗床,生产脱毒小薯.针对基质栽培生产周期长、结薯数量少、基质不易消毒,易传病,常常导致病虫害的大量流行和蔓延,使原原种的生产成本偏高,质量变差.本试验尝试用无基质喷雾法生产脱毒小薯,该方法与传统的温网室基质生产原原种方法相比,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粒数多、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为脱毒小薯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为雾培种薯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打下基础,为推动亚热带地区发展原原种生产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 摘要:马铃薯免耕摆播稻草全程复盖栽培是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它是指在不翻耕的地块上按1.4m左右开沟分厢,基肥条施于厢面,在两行肥料之间的无肥区按~定密度摆放种薯,然后覆盖稻草并保持至收获.由于这种方法新奇独特,操作简单,省工省力,还可分厢拣薯看价上市,提高种植效益,引起了很多农民的极大兴趣.据宁乡县的调查表明,采用该技术,种植1hm2马铃薯,生产用工112.5个,生产总成本2250元,分别比传统方法减少了46.4﹪和38.9﹪,土壤速效氮、磷、钾比传统方法(翻耕整地后打穴播种,细土覆盖.下同)分别增加18.4mg/kg、4.9m/kg和11.8mg/kg,有机质增加14.2﹪.种植效盖提高37.6﹪.因此在一些地方不推自广,应用面积快速扩大,可以肯定,这样的轻型高效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该技术在大面积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或制约因素.如草源短缺、出苗延迟且不整齐、绿薯率较高等,这些难点相互累加,是今后该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免耕摆播稻草全程覆盖栽培的难点及对策.
  • 摘要:马铃薯作为一种高产、高效作物,洛阳市常年种植面积4012hm2,其中露地面积3300hm2,保护地面积712hm2.因不同的气候条件在当地有一季作和二季作,南部高海拔山区以一季作为主,用途主要是为农民提供粮食和淀粉加工,品种有中薯3号、4号,郑薯5号、6号,超白,诺兰,安薯56号;近郊县区以二季作为主,用途主要是为城乡居民提供蔬菜,栽培品种有费乌瑞它、东农303、中薯3号、4号,郑薯5号、6号,超白等.洛阳市马铃薯产量基本稳定在13t/hm2,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南部山区种薯主要来自农户自留种或农户之间换种,占总种植面积的72﹪;城市近郊种薯全部依赖外调.本文介绍了洛阳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摘要:早春小弓棚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项周期短、效益高的实用农业技术,近年来在天水市各县区城郊川道发展较快.应用该技术种植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90~100d,667m2产量达2500kg左右,最高可达3000kg以上,上市早、效益好.在马铃薯收后可复种多种作物,如豆角、白菜、大豆、玉米等.早熟马铃薯复种甜、糯玉米栽培技术即是我们通过试验实践总结出的能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增产增效显著的一项实用新技术,现已开始在天水市秦州区等地城郊推广应用,由于该技术在复种时间上的特点,使得种植甜、糯玉米需要与大田玉米隔离的问题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同时复种玉米果穗的采收期与早春玉米果穗的采收期错开,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这样就取得了一举几得的效果,使该项技术乐于被农民接受并较快地应用于生产.本文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依据马铃薯YN病毒(PotatoVirusY,PVY)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转入大肠杆菌,酶切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子,测定序列结果与其他PVY分离物CP基因的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6﹪左右;构建了含PVYCP基因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IgG提取和酶标记IgG可用于ELISA检测马铃薯Y病毒.
  • 摘要:本文采用指示植物分离马铃薯主要病毒的毒源材料,并扩繁病毒,繁毒材料经差速离心PEG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纯病毒,病毒免疫家兔,从家兔身上提病毒抗血清,抗血清经IgG纯化和酶标记IgG后测出适宜工作浓度,按照DAS-ELISA检测中所用试剂进行各缓冲液的混配、分装,与稀释好的IgG和酶标记IgG组装成完整的马铃薯主要病毒检测试剂.
  • 摘要:本实验采用砂培方法,从单株鲜薯重、钾素经济利用效率及品质三个方面对生产上常用的七个马铃薯品种对低钾胁迫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钾处理与正常供钾处理相比较,马铃薯品种的单株鲜薯重下降的幅度和钾素经济利用效率上升的幅度存在基因型差异;以淀粉、还原性糖、Vc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品质指标对各品种对低钾胁迫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这四个指标也呈现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但同一品种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表现出多样性.初步依据低钾胁迫下的单株鲜薯重、钾素经济利用效率的聚类分析及相对单株鲜薯重和相对钾素经济利用效率的聚类分析对该7个品种的耐低钾能力进行分类,确定了其中耐低钾能力较高的品种:大西洋、南湖塔,耐低钾能力较低的品种:高原7号.
  • 摘要:马铃薯一直是青海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作物,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的主要口粮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在过去的10多年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缓慢.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的规划和布署,青海高原马铃薯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稳步快速增长,2000年的种植面积达到4.63万hm2,比1990年(3.44万hm2)增长了34.65﹪.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了6.47万hm2.平均单产水平也达到了19t/hm2,超过了全国平均单产13.7t/hm2.高原优质种薯和专用商品薯越来越受到省内外用种单位和知名加工企业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援助青海马铃薯发展项目在我省的顺利实施,为我省的马铃薯科研、推广、人员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也为青海高原马铃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欧援项目实施完成已2年多了,我们就项目结束后各项目单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认真调研,旨在为进一步巩固项目成果,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加快青海高原马铃薯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摘要:试验比较了不同光源及培养基pH值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培养条件下试管苗生长状况优于灯光培养,尤其以茎粗和根数的差异最为显著(P<0.01);移栽成活率提高8.34﹪.日光条件下,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5.3~5.8,但5.3水平培养基凝固程度稍差,接种不便;灯光条件下,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5.8~6.3.
  • 摘要:荷兰马铃薯生产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每年国际农业中心(IAC)都在荷兰举办"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认证和供给体系"培训班,今年,中国共派出5人于6月13日至24日参加了为期2周的培训.其中,马铃薯种薯检测和认证体系的课程是整个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Wageningen农业大学和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服务公司(NAK)资深专家在教室、实验室、试验田等地详细、生动地授课和试验,及对一些农场的参观考察,使我们对荷兰马铃薯育种、种薯生产、仓储、检测和认证等相关内容有了充分地了解,而质量检测贯穿整个马铃薯种薯生产,只有检测合格的种薯才能授予合格证,进入市场,健全的检测、认证体系成为荷兰高质量种薯最有利力的保证.
  • 摘要:我国非常重视马铃薯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把开发优质专用马铃薯、抗病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列入国家新技术发展"十五"计划;积极发展加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进程.最近CIP(国际马铃薯中心)和IFPRI的合作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40﹪.马铃薯加工增值潜力很大,以1kg马铃薯为例,变成洋快餐店的薯条增值15倍,变成环糊精则增值19.7倍.国外70﹪~80﹪的马铃薯都是加工增值的.马铃薯高产国家将总产量的40﹪用于淀粉加工,美国将50﹪以上的马铃薯用于加工淀粉,英国和荷兰的加工量达40﹪以上,德国为25﹪.美国休闲食品市场上马铃薯片的销售额为572亿美元,年人均消费马铃薯片达到9kg.而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马铃薯不到5﹪.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马铃薯14kg,远低于世界年均水平28kg,更低于阿根廷52kg,美国61kg,俄罗斯121kg,波兰136kg.本文论述了我国马铃薯淀粉的特性与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马铃薯淀粉生产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国现代化薯类淀粉加工工艺做了介绍,供马铃薯界同行参考.
  • 摘要:本文选用几个名优品种,经多年鉴定.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不同地区、品种、年份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4.95~91.61﹪.马铃薯脱毒后干物质含量、抗病性则无明显变化.脱毒薯比非脱毒薯地上部生长旺盛,后期干物质积累优势突出.脱毒苗作杂交亲本比对照结实率略高,植株开花性状、实生苗后代表现无明显差异.
  • 摘要:本文以东农305、费乌瑞它、克新14号和克新15号4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方式,在试管苗繁殖培养基(MS+3﹪白糖+6.5g/L琼脂,pH约5.8)中加入0.05﹪的中草药萃取液,以常规的试管苗繁殖培养基为对照,进行试管苗生长状况的比较.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次重复,于固体培养4周后,液体培养3周后,分别调查苗高、茎粗、茎节数、根数和根长等指标,对所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SSR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中草药萃取液的处理在茎粗和茎节数2个性状上显著高于常规处理;在苗高、根数和根长等性状上则表现为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中草药萃取液的处理其苗高表现为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茎粗表现为显著高于常规处理;在茎节数、根数和根长等性状上,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脱毒试管苗的繁殖而言,在本试验的4个处理中,固体培养加药处理是最适宜的培养条件,该处理的苗高及茎节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7.9cm;9.2个.
  •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栽培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机械化管理的地区,由于人工喷灌,田间小气候湿度加大,加上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田间菌量加大,晚疫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早疫病在干旱年份和早熟品种上发生较重,也造成减产.目前能防治这两种病害的药剂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杀菌剂只有单纯的防病作用.猎霜通过3年在黑龙江,吉林,山东和福建的试验,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同时发现猎霜有刺激生长,推迟茎叶枯黄的作用.由于以前的试验目的主要是了解防病效果,试验设计没有针对增产作用进行测定,所以试验结果没有获得刺激生长的增产效果的具体数据,但是看出对马铃薯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在2004年,吉林省延边农科院姜成模所长在龙井的猎霜田间对比试验中,不仅证实有良好的防治晚疫病的作用,同时地上部茎叶枯黄明显表现延迟,测产结果,其中克新4号增产24.18%,津引8号增产31.54%.为了进一步验证其防病和增产作用,2004年我们又在广东湛江湛川马铃薯基地进行了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本文介绍了25.75%猎霜(多抗-福)对马铃薯增产作用的试验总结.
  • 摘要:猎霜(25.75%)生物药剂是吉林省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据介绍,施用在马铃薯作物上有明显的抗病和增产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讨生物药剂在福建冬种马铃薯田上施用的效果.本文介绍了猎霜(25.75%)生物药剂试验情况.
  • 摘要:淀粉是高等植物中常见的组分,是碳水化合物贮藏的主要形式.淀粉合成的途径非常复杂,至今尚不清楚.虽然从各种植物所得淀粉的总体结构大致相同,但他们的颗粒形状、结构及物化性质还是不同.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及品种有关,也与品种的生长环境及遗传变异相联系.这里主要讨论马铃薯品种对其内含淀粉的影响.
  • 摘要:2005年5月26~27日,"四川马铃薯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安市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科技厅主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英中贸易协会及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驻北京办事处协办.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农科院、广安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来自英国、荷兰、加拿大、秘鲁、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比利时等7个国家的14名国外专家和国内7个省市、四川省内11个市(州)的160余名专家、企业和科技管理部门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如何充分发挥四川省马铃薯生产独特的生态气候和区域优势以及科技优势,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挖掘潜力,迎接挑战,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商讨在马铃薯育种、栽培、种薯生产、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和产后加工等方面建立和加强广泛的国内外科技和产业合作,共创马铃薯的发展.四川省科技厅还会同四川省农科院组织了马铃薯新品种、优质种薯脱毒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现场试验示范参观(广安市武胜县和成都市彭州市).国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在会场展示了新产品和技术并发放了有关资料.本文进行了介绍.
  • 摘要:脱毒试管苗的生产应用,加速了脱毒种薯的应用进程,但在生产当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常出现生长细弱、茎叶嫩黄、生根较少的问题,MS培养基足脱毒试管苗生产的主要培养基,常用的固定物以琼脂(6~10g/L)作为凝固剂,价格较高(180元/kg),增加了工厂化生产的成本[1],如何即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影响培养壮苗,曾用卡拉胶、魔芋精粉、普通棉花等做过实验[2],虽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在应用当中,用量不易控制,质量参差不齐,推广应用较少.本试验的目的是在比较了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纸桥培养基,三种方法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产的影响,试图寻求到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较为理想的培养基质,即做到使苗生长健壮,义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介绍了纸桥法培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初探.
  • 摘要:西洋(Atlantic)是油炸片加工和全粉加工的专用品种,随着加工企业的不断兴起,加工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加工原料薯的要求日趋专用、严格.作为加工专用品种,大西洋符合炸片薯块的外观,块茎圆厚,呈圆球型,皮色白,白肉,芽眼浅、少,薯块均匀,收获后畸形薯少,干物质含量24﹪,淀粉含量18﹪,质地均匀,收获时还原糖含量0.1﹪,,尤其是在冬贮回暖后,还原糖含量不超过0.4﹪,极其符合炸片加工原料的要求.针对大西洋的种种特性,我们于1998~2000年以大西洋为试材,进行了炸片评价,收获后和贮藏后的还原糖测定,研究贮藏温度与还原糖及炸片色泽的关系,冬贮回暖温度和时间与炸片质量,对大西洋的炸片工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符合当地贮藏条件下的炸片限期,对以后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大西洋品种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 摘要: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缘,松嫩平原北端,幅员面积6674km2.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3万hm2,主栽作物有大豆、马铃薯、水稻、玉米和甜菜.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4.6万hm2以上,总产120万t左右,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5年马铃薯实际播种面积5.2万hm2,预计总产150万t.讷河市马铃薯无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县级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马铃薯生产规模大,加工产品种类多,市场销售渠道宽,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介绍了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 摘要: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北铁路中段,距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120km,地理位置东经124°50′~125°42′,北纬47°16′~48°02′.县辖5镇11乡,148个村,总人口49万人,农业人口36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2.12万hm2,土壤多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土质肥沃;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460mm左右,≥10℃有效积温2500~2600℃,无霜期120~125d,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热、光资源组合条件较好,是黑龙江省主要的麦、豆、薯生产区之一.本文介绍了依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 摘要: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生产形式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无法大机械作业、土地板结、生产成本高、单产低、规模化程度低、先进配套技术无法应用、投入不足等,特别是象黑龙江省这样土地连片面积较大的农业地区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改变现有的千家万户小生产无法面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现状,通过何种形式把现有分散生产变成集中规模生产,实现标准化生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之必然出路.为此全国各地出现了类似于黑龙江安达农民股份合作社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基本上是土地小规模连片种植、小型机械集中使用,多则几十户,少则几户组织合作社,农民从中得到了一些实惠,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但这种方式还没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仍然是盲目生产,产品随市场销售,只是生产成本略有降低而已.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农民自身能够解决好的,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应用专用品种及先进配套技术进行标准化、规模化订单生产来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加附加值,从而真正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马铃薯产业出路在于加工,而制约和影响马铃薯加工的重要因素是没有合格均匀一致的低成本原料,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不但质量达不到标准,更不可能均匀一致,而且受年份、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很不稳定,严重制约加工企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新思路--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
  • 摘要: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186km2,其中耕地面积18.7万hm2,境内辖9个农林牧渔场,4个驻军农场,15个乡镇,122个行政村,666个自然屯,农户9.5万户,农业人口36.7万人.200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96元.克山县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以马铃薯"克山白"(克新1号)闻名全国,群众种植经验丰富,自然条件适宜,多年来,一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马铃薯生产、加工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规范基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狠抓落实,初步形成科研、繁育、加工产业化格局.马铃薯产业化链条已初步形成.本文介绍了克山县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发展对策.
  • 摘要:近年来,甘肃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战略,从培育品种、脱毒种薯、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兴办精深加工企业以及开拓市场营销等多方面都加大了开发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由数量高产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入WTO的新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需求,甘肃马铃薯产业如何科学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对甘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竞争力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本文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马铃薯块茎损伤造成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突出概述了皮擦伤、组织损伤和损伤变色的相关研究,重点综述了关于损伤的模拟和检测研究及其主要特点.期望后续研究中建立多通道的模拟和评价手段,形成合理客观的评价体系.
  • 摘要:本文利用预测预报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晚疫病防治,同时可以减少杀菌剂的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各模型均是以记录环境的温度、湿度、降雨和植株抗性水平作为基本参数,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对晚疫病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可以借鉴不同的模型,然后再进行验证和修改,以便形成不同地区可利用的预测预报模型.
  •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栽培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机械化管理的地区,由于人工喷灌,田间小气候湿度加大,加上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田间菌量加大,晚疫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早疫病在干旱年份和早熟品种上发生较重,也造成减产.目前能防治这两种病害的药剂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杀菌剂只有单纯的防病作用.猎霜通过3年在黑龙江,吉林,山东和福建的试验,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同时发现猎霜有刺激生长,推迟茎叶枯黄的作用.由于以前的试验目的主要是了解防病效果,试验设计没有针对增产作用进行测定,所以试验结果没有获得刺激生长的增产效果的具体数据,但是看出对马铃薯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在2004年,吉林省延边农科院姜成模所长在龙井的猎霜田间对比试验中,不仅证实有良好的防治晚疫病的作用,同时地上部茎叶枯黄明显表现延迟,测产结果,其中克新4号增产24.18﹪,津引8号增产31.54﹪.为了进一步验证其防病和增产作用,2004年我们又在广东湛江湛川马铃薯基地进行了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本文介绍了25.75﹪猎霜(多抗-福)对马铃薯增产作用的试验总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