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
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

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4-11-23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养生保健是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总体上有四种治疗方法既起居疗法(包括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外治疗法等,其中起居疗和饮食法又列入养生保健疗法理论体系中,“三因”学说为核心,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的藏医药学是建立在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有深刻的藏族传统文化的印证,它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诊治手段、养生保健、医德医风都蕴含了青藏高原传统文化的特征,从藏医的疾病诱因而言,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藏医理论中疾病原因分两类,一类是近期的病因,另一类是远期的病因,那么远期的病因是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为主,人性本是善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忽视了自身的属性,因此往往无知引致发怒(慎)无限的欲望引致(贪)愚昧引致(痴)从而欲望(贪)引致了(隆病)、发怒(慎)导致“赤巴病”,愚昧(痴)导致“培根病”。藏医的饮食养生疗法和药物养生疗法在“三大因素”学说的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的差异,季节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调节饮食和药物养生疗法,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和“三大因素”所处的状态,人们必须认真的选择合适的饮食结构,讲究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取健康,争取长寿。
  • 摘要:蒙医药文化属于以游牧经济为基础,以萨满文化为内核,以佛教医学为基源的北部高原文化.它是蒙古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在长期的洲际征战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在世界范围内与其它文明不断进行文化交融和科技学习的结晶,作者认为蒙医药文化结构可分为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软实力;蒙医药文化至少有四个来源:萨满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或其他诸民族文化.
  • 摘要:温病学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12世纪以前,古代蒙古民族在与热性传染病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对温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简便的防治方法,积累了不少防治温病的经验并为其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13世纪初到16世纪末,在此期间关于温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关于预防和治疗传染性温病的经验越加丰富;16世纪末至上世纪中期,温病发展为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特点的近代蒙医温病学。蒙医温病学与其他科目一样也是蒙医医生在长期防治热性疾病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它为蒙古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发展,健康事业做着不朽的贡献。温病学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古代蒙医专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了温病的原因条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以其独特的规律有别与其他疾病。因此,经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加深理解,温病学逐步发展为一个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疗术方面灸疗法与放血疗法在很久以前就己形成,并证明作用不错。饮食治疗,蒙古民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便习惯于游牧生活并累计了丰富的饮食滋补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经验。
  • 摘要:古代维吾尔人长期与疾病做斗争中总结的医德医风观念以诗、柔巴依、谚语等方式表述到文献当中.这些文献对增强当代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观念,提高业务能力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医务人员特有的性格、心理素质、本性所具备的气质、职业态度、举止行为是直接影响到治疗实践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古籍文献中特别强调医务人员根据上述因素特性来适应相关要求。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疾病,而防治的主题是病人。因此,医务人员及时适当的调节与病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经典古籍文献作品中明确阐述医务人员对病人和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治疗效果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在医务人员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和睦相处、共享经验和资源、学习知识不感羞耻、传输知识谦虚厚道,从而达到维护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经典文学艺术家们也有不少篇言妙语。医务人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作为社会上发挥技能作用的特殊执业人员,要在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同时,还要行驶自身职业权利和义务,推动社会群体健康安全的生活。这方面的暮鼓晨钟在古籍文献中有大量记载。
  • 摘要:"治未病"是维吾尔医具原创性的观点.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朝向健康,人的身体会不断出现偏差,需要不断纠正偏差,如果能积极开展预防保健与及早干预,将健康偏差控制在康复状态.因此,阐明维吾尔医"治未病"的理念及其科学内涵,在维吾尔医临床实践中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维吾尔医“治未病”强调的是个性化调理,体现在尊重机体自身内在体液变化及规律,多应用于慢性病的防治和体检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治未病”的思想在维吾尔医中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干预的健康观,是传统民族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摘要:维吾尔医学理论以密杂吉、合立体、库外提、台比也等理论及药学理论组成的乌木日台比也学术与人体免疫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保持相互平衡状态,增强人体免疫力,不会导致疾病发生.若一方有异常改变,影响免疫力,导致人体各种疾病发生.在维吾尔医药物在四大物质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性质和特征,进入人体以后通过本身的性质和特征,来恢复各种不平衡关系,增强各种库外提之和“台比艾提”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药物在恢复各种不平衡关系上帮助“台比艾提”的一种很重要的因素。以抗炎药为例,这种药物对引起炎症的病原微生物不起作用,反而改变炎症灶的环境,抑制引起炎症的病原微生物的继续生长繁殖。同时调节密杂吉,增强台比艾提、来克服疾病。别的药物也是如此。
  • 摘要:维吾尔医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推动人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的因素称之为力,根据特点分为原发力(先天力),继发力(后天力)。原发力根据所在位置和功能分为三种。第一是位于心脏的生命力,第二是位于大脑的精神力,第三是位于肝脏的自然力。若以上三种力中任何一种失去功能,生命不可存在。因此这些力称之为原发力。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组织和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分子所组成,它们具有高度的识别能力,能准确的识别非己并进行清除,同时具有接受,传递,记忆免疫有关的信息等功能。
  • 摘要:本文阐述维吾尔医药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维吾尔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维吾尔医生药学科教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教师教学改善为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舒畅,和睦教师气分。改掉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什么,学生就什么的被动方法。再让教师带生药样品,生药图谱,让同学们多看,多识生药,学会识别方法,最好多讨论,教师少讲有机会到样品室上课,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分别相同的生药。过期,无味的,颜色己经变浅药物及时更换。把生药用基本方法来鉴别,识别,用药范围也要搞清楚。有效利用药物基地。和田是自治区最大的生药市场,在课程中讲述的药基本都可以看得到。所以生药学课程中自己可以去生药市场来学习这门课。最好找生药比较齐全的店里来学习。把这店为生药见习点。这样生药见习就可以随时去,就不会被他们拒绝。重视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在生药学过程的应用,这门课程的内容会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会好几陪。比如:在课文这一段有生药的总体,花,叶,根的图片,那么学生们认为这是新奇,学习热情就会更高。再加各类练习题,把上的课题上转道校网,学生们就可以在业除时间来学习。
  • 摘要: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若干方法.教务管理工作要人性化,尊重和关心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和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务管理工作要科学化,要引进信息技术,教务管理人员要专业化。
  • 摘要:哈萨克医认为阿勒特突固尔(六元)在不断轮回、循环、相互转化、相互衔接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出现反常(太过或不及)以及阴阳失调导致机体温热、寒凉、干燥、稀释、醒动、静眠、紧硬、松软、吸收、排泄十种物质生理平衡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使机体发生疾病,使得十二中气候成为致病源和致病条件,十二中气候变化过程中成为致病原因的属性特征归属于夏勒达玛(风)、斯孜纳(湿)、俄孜格玛(寒)、胡孜纳(热)四大突显性气候的属性特征,并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的致病特点以及侵袭人体后所产生不同的致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
  • 摘要:瑶医药的基础理论来自于大自然和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祟拜与生产、生活。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器具、用品、药物等与大自然和所祟奉的有关神灵以及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基于基础理论的指导,瑶胞们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器具、用品、药物等,均来自于大自然和所崇奉的有关神灵以及生产、生活。疾病的名称受到大自然和所崇奉的有关神灵以及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药物的命名(名称)带有大自然和宗教信仰、图腾祟拜以及生产、生活的强烈色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方法、手段中体现了瑶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图腾祟拜和生产、生活。
  • 摘要:作为瑶文化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与载体的瑶医药理论、方法、技术,亦同样充满了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人若催患疾病,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其中一种或数种皆可被认为是导至患病的原因。瑶胞们往住采用安神(或仙、妖、鬼、怪等)、谢神(或仙、妖、鬼、怪等)、许愿、还愿、送神等方法,以贡献三牲果蔬、酒茶饭菜、冥间用物,甚至修桥补路、刻碑建祠等等方式来馈赠、酬谢这些致病者。瑶民族及其文化孕育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早期,是人类巫文化的鼎盛时期,所以尊巫、崇巫、事(行)巫是早期瑶文化最为鲜明的特色。在瑶民簇及其文化的整个形成和定型、发展历史阶段,则是饱受蹂嘴、欺凌、压迫、追剿而辗转流役数干年的黑暗、悲惨时期,失去了融入人类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一个又一个机会。瑶族医药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族群文化大背景下孕育和形成的。在瑶族医药的定型、发展阶段,又正处于道教文化迅猛发展的鼎盛时期,受此影响,带有巫文化深刻烙印的古老、原始的瑶族医药由此被注入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道教文化内涵,最终,一个以巫、道文化合二而一为其理论核心的独特医药体系一原生态瑶医药被历史塑造成型。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地区的瑶民聚居区内,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仍保留着大量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野生药物,药物成为瑶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浓郁风俗习惯。
  • 摘要:通过对土家药物品种来源考证,以及土家族民间药物名称的调查,整理研究较为杂乱的土家药物名称,碓定土家药名,编写土家药物名录,以规范与指导中国土家医药的临床、科研、教学、及研发工作,促进土家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以促进土家医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 摘要:从中医药气的概念、内涵、外延,导出了土家医唯气论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土家医药气的概念相对于中医药的特色,介绍了土家医对气病的分类,总结了土家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为治疗气病而设,传统土家医疗法分为药物疗法与外治疗法两类。认为气在土家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
  • 摘要:目的:探讨回医哲理同构规律.方法:从古典哲学思维模型探讨回医理论发生共同的哲学统一规律.结果:回医哲学思想潜在着基于统一哲学基础的同构律.结论:回医理论同构律:万能之真主,以元气为演化之物质,以阴阳为演化之哲学思维模型。元气首先演化无形之四元“水、火、气、土”;四元再演化有形之三子“金、木、活”;三子演化宇宙万物。元气-四元-三子-万物,是真主导演宇宙万物演化的物质链。
  • 摘要:本文介绍了邵武回民杨氏医家。包括杨崇道、杨日新、杨名亮等。山西回民从大同外屯戌边,定居邵武以后,和当地民众和平共处,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他们为了防治疾病,吸取医药精华,成为当地医药卫生界的重要力量,为民众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
  • 摘要:名老中医苏子觉是邵武回民著名医家.关心群众疾苦,医德医风高尚,精湛医疗技艺,学术成果丰硕。继承祖上传统医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掌握了许多独特的诊疗方药,擅长于内科,喉科皮肤科疑难病症治疗。理论上推崇李呆脾胃学说,重视痰与湿的患病因素。临床实践紧扣辩证施治大法,用药灵活机变。善于芳香化湿,健脾淡渗,理气行滞,燥湿化痰。后期积累了一百三十多本临床笔记,是珍贵的经验总结。其后代苏德仁,苏德磐均能继承其高尚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艺。期待着发扬光大,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本文阐述侗族医药传承主要方式是口耳相传,侗族医药经历了原始的巫滩医学(分为送鬼类、招魂类、驱邪类、祈福类、镶鬼神类、神药两解类),医巫结合而后发展为侗族职业医的漫长过程。从侗族医药发展历史中,不难发现,侗族医药传承,从古至今,基本上是以师带徒,家族传承方式传承延续和发展。作者建议全国侗族地区主要针对本地情况作一次较全面的侗医药人员,包括有一技之长的侗族民间医生在内的调查登记工作。对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侗族老医生的临床诊治经验方,医案医话和理论要抓紧时间收集整理成文,用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哪怕一个典型病例,一个安全高效的药方,一个理论故事和侗医药的理论认识观点等都全部记录下来。充分利用与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优势,首先对部份侗药研究出药物标准,为开发研究侗族药新药产品打好基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组织人员编写侗医药学教材。
  • 摘要:《中国侗族医药》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厚的侗族医药书籍。它详尽地阐述了侗族医药发展史,侗族医药基础理论侗族药物学,侗族方剂学,侗族医药单方和验方,侗族药膳,侗族医药与养生保健,侗旅医疗、学术团体、科研单位,侗旅医药人物传略及简介等等。侗族医药基础理论一章中,阐述了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气和水与人体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气和水与人体病理的辩证关系。侗医预防疾病的方法即侗族预防医学是注重“天人想应,人气合一”,强调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侗族地区医药学会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湖南省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贵州省天柱县医药学会。共拥有会员1604人,其中国家级侗族医药会员254名。《中国侗族医药》一书中,阐述了侗族医师和在侗族地区服务兄弟民族医师的高尚医德。
  • 摘要:畲族医药历史悠久,世代承传,大多没有文字教材,而是口传心授,以实践经验传教医技。它以大山青草药为药源,就地取材,随用随采,擅用单、验方治疗疾病。畲族医药专科性强,多数畲医都有一技之长,其独特治疗方法常有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之功效,革命时期年代,畲族人民曾用畲药救治叶飞、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做出过贡献,是畲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继续重视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力度规范民族医药事业管理。继续加大对畲医畲药的扶持力度,要求畲医畲药的从业人员发放适当的开业、经营许可证书。
  • 摘要:目前,中国民族医药教育以学院式教育为主,全国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在模式上以院校教育、继续教育为主;在层次上,以培养本、专科大学生为主,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的精英人才教育还没普及,主要集中在藏医、蒙医;在范围上,覆盖少数民族乡村及乡镇医院。但是,尽管民族医药如今已初步建立了学院式教育的培养模式,但民族医药教育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理应将现代民族医学教育在保持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师承传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和长处,遵循民族医学发展的规律,将学院教育模式和师承传授培养模式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赋以师承传授模式以新的内涵。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民族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部分,课程设置在继承民族医药的基础上,重视民族文化、医古文、训话学、古医籍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特别强调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能总结、整理宝贵的民族医疗经验,增加哲学、科学技术发展史等人文、自然科学,加强预防医学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体现出民族医药的特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
  • 摘要:医学再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必须有较高的起点。参加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是为了开阔视野,了解或把握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民族地区特点近年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以提升根据民族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继承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重点培养教育工作的管理骨干,以提高整个师资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为了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推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整理及研究创新,是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开设了著名中医专家门诊,请新疆名老中医查房、研究生为名老中医整理临床经验,开展老中医经验整理、挖潜、继承工作,提升中医理论水平。民族地区大型综合医院有人才密集、水平高、学利齐全、科技情报丰富和管理规范等特点,充分发挥中医科研人员在中医再教育中的作用。
  • 摘要: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办的中医药院校,不应该孤立开展高等教育或是民族医药教育,中医药院校应该主动探索与研究如何将民族医药元素有效地融入到中医药教育中去。在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以革新教学大纲与内容、修改教案、丰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融入民族医药,既不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过偏,也不会致使课程教学过于生硬;相反,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完成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让学生学到各种民族医药知识与文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要利用平台,因时因地制宜,开展专题讲座是切实有效的形式,多媒体辅助,直观、便捷。
  • 摘要:民族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的优势,改变了传统教育面授教学中那种“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群学生”的“满堂灌”及“填鸭式”落后教学状况,代之以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声像及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虚拟技术创造出的医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直接演示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钻研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民族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与技巧,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与辅导,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予以提示,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律立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精通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立强力而高效的助学服务支持系统。
  •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回、维等民族芳香药应用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回、维、藏、蒙、傣、苗、彝等民族芳香药为例,具体阐述了各民族芳香药研究和应用特点,回族回回甘松饮的方剂研究,苗族苗药防感香囊的研究,藏族藏香的使用等。芳香药在回、苗、藏族中开展研究较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药理机制的研究,也有临床观察的研究,并提出民族芳香药研究的具体方法.例如文献研究、访谈与编目、实验研究、医药文化研究。
  • 摘要:本文阐述中国少数民族先民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乏有食物、药物、毒物等中毒现象的发生.人们为了生存及种族的延续,不得不寻找发现中毒的解毒药物,然而每个民族对"解毒"方法持有不同的理解诠释.于是笔者对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中解毒情况进行挖掘、整理、概述.通过本文的描述,梳理汇总主要少数民族解毒研究方法,并给出了用药规律。以便更好的指导食物、药物、毒物等中毒的临床治疗实践,为临床应用开辟一条新的思路、新的角度.
  • 摘要:"久病入络"理论认为,病久不愈或病久失治,邪气就会由浅入深,由经入络,最终导致络阻为患,导致一些疾病从急性转为慢性,甚至发展成为顽固性的疑难杂症.叶氏“久病入络”理论中“络”的概念首先应界定为是指病变的深层,即全身的微细小动脉或小静脉。活血化癖的实验基础研究表明:久病入络致癖血为患,常累及细小动脉或静脉,同时发生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炎症与结娣组织代谢、微循环及血管活性因子、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在临证治疗过程中,针对慢性疑难顽固杂症,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辅以"活血通络"之法,将会提高疗效.通络法是在络脉理论的指导产生的,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络脉独特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病证特点。
  • 摘要:河南省新密市是黄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岐伯文化的汇集地,相关遗址、遗迹和纪念地达60多处,黄帝文化和岐伯文化在这里相伴而生,最终融合孕育了岐黄文化,新密因此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圣地.位居中原的新密市岐黄文化和地处西南巴蜀地区的四川盐亭县的岐伯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产物.
  • 摘要:按照藏医理论阐明了肠道绦虫病的基本情况、藏医下泻疗法及其对长绦虫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关键问题.同时附录了本院藏医适宜技术之泻下技术推广过程中所纳入的近一千例肠绦虫病例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869长绦虫病例,理化指标上:治疗前粪便检查全部检出绦虫节片,治疗后有62例检出绦虫节片,807例呈阴性结果,条虫根治率达89.53%。症状上:腹部或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经T检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
  • 摘要:“培根色布”病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引起胆汁反流入胃的因素多认为原发性运动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失调。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饮食习惯及高原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等因素诱发。根据近三年与十年前胃镜检查病人登记情况分析,可见胆汁反流性胃炎患病率上升趋势,但是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无太大差异。在研究的120例“培根色布”病的病历当中,其中有胃病的同时患有胆道系统疾病的病历有81例,占总数病历的68%,由此可以看出“培根色布”病的发病率与胆道系统疾病有着直接关系。通过运用藏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治未病”的原则,在临床实践当中对该病进行预防。
  • 摘要:目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蒙药溃结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指导治疗及开发利用提供临床依据.rn 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和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蒙药溃结宁灌肠组和西药灌肠治疗对照ASA组,各30例,疗程为40天.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肠镜下黏膜评估及SutherlandDAI评分,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有效性评价主要根据SutherlandDAI评分,计量治疗前后DAI各项的指标分差值及DAI计分的减少差值;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肝肾功能检查及其他不良反应.rn 结果:①uC的初次发病年龄以29~38岁多见;②所有入组UC患者病变累及范围以及乙状结肠为多见;③两组的显著下降DAI各项指标积分及DAI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P<0.001);④溃结宁组腹泻的疗效优于ASA组;⑤溃结宁黏膜改善优于ASA组(P<0.05);⑥溃结宁灌肠治疗组的DAI计分的差值均ASA组(P<0.05);⑦两组临床安全缓解率为溃结宁组(29.4%),ASA组(12%);⑧两组治疗后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肝肾功能之明显改善.rn 结论:①蒙药溃结宁对改善肠症状具有良好效果.②蒙药溃结宁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计分实验室指标,对肝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影响.③蒙药溃结宁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
  • 摘要:目的:研究湖南通道侗医龙氏骨伤技术.方法:采用治疗现场观摩、采访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侗医龙氏骨伤技术可归纳为五术一体的治疗方法,即手法正骨复位、外敷侗药接骨散、夹板固定、分期内服侗药与功能锻炼.结论:侗医龙氏骨伤技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后可进行推广,以造福更多的骨伤患者.具有复位率高,骨痴形成快,愈合过程加速,功能恢复好,花费少,病人易接受,临床疗效好的特点。
  • 摘要:侗药刮痢膏是在侗医刮痞治疾病使用基础上,结合现代药剂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而制备的产品。刮痴准备先用消毒毛巾在准备好的热药水(热敷药水处方与制法:取虎杖、大伸筋、香加皮、威灵仙、乌药、石营蒲等粗粉,加少量生姜与食盐,加水煮沸5分钟即可)中浸泡约半分钟,提取毛巾,稍拧干,趁热在被刮拭部位进行热敷,这样反复2-3次。用消毒毛巾擦干热敷部位后,用空掌手轻力拍打腰部30次左右,再上下左右推拉至皮肤发热。经治疗后痊愈者1219人,占76.86%;减轻者366人,占23.08%;无明显改善者1人,占0.06%患者中未出现症状加重情况。侗医刮痴疗效好,深受人们欢迎。目前中医刮痴,国家有收费标准,每次20元,但侗医刮痴比中医刮痴要复杂,工序多,时间长,要消耗刮痴膏和药水等成本,所以建议有关部门要提高侗医刮痴的收费标准,以便于侗医刮痴技术的推广,造福人们。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羌医饶·依基(石病学)、赛米·依基(管道学)理论指导下羌医手法配合外用羌药酒及外贴"姆玉火喆F3号膏"内服"美吉日思"治疗凸索·克斯尔哈尔饶依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的疗效.rn 方法:回顾性整理羌医手法药酒在患者腰部凸索·克斯尔哈尔(第三腰椎横突)进行羌医手法处置后,外贴"姆玉火喆F3号膏",配合内服传统羌药方"美吉日思"疏通赛米(管道)中的细泥石的方法治疗羌医凸索·克斯尔哈尔饶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160例的临床资料(2011年-2013年)rn 结果:羌医饶·依基(石病学)、赛米·依基(管道学)理论指导下羌医手法配合外用羌药酒及外贴"姆玉火喆F3号膏"内服"美吉日思"治疗凸索·克斯尔哈尔饶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的优良率为89.17%.rn 结论:羌医饶·依基则斯(石病诊治学)中用羌医手法配合羌药治疗凸索·克斯尔哈尔饶依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要求患者养成正确的坐姿,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心态平和,就会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有效防治凸索·克斯尔哈尔饶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
  • 摘要:“头风痧”是畲医“痧症”中的一个症型,由外冒“痧气”或内伤情志,导致肝神被困,脾神失运,心神内闭,以致筋脉气血不畅,神机受困,清窍不利,临床以一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症见头痛腮酸,痛苦难忍,多为一侧,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见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以头痛为主症的多种疾病。发痧疗法是畲医对疾病诊治的一种特有方法,发痧的方式从体表排出体内毒邪,调理脏腑功能,是一种无毒、副作用小、无污染的自然疗法。通过使机体筋脉气血通畅达到治病的目的。主要包括:刮痧、撮痧、针灸、放血、搓痢、抓筋、悴疖、挑痧与挑病珠等方法。其中,刮痧、撮痧、搓痧、抓筋注重部位,但不讲究穴位,讲究手法,轻重有别,效果迅速显现。本研究显示,发痧疗法不仅对缓解急性期头痛有效,而且可以减少偏头痛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近期和长期疗效方面,发痧疗法较药物治疗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 摘要:目的:总结蝮蛇咬伤中毒的中医药治疗经验.方法:通过治疗285例蝮蛇咬伤完整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只要辨证准确,灵活用药,可以说无不能治好的蛇伤,近三年来总结使用蚣甲四黄汤加味治疗蛇伤患者中,虽遇到不少严重症状者,投用此方,都能转危为安,疗效令人满意.结论:辨证应用中药,尤其是部分经验方药,来自长期实践,是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大数据的临床中筛选有效方药,这些内服外用方药,不仅具有来源易、花钱少、疗效高特点,还为医学科研方面提出了研究毒蛇咬伤秘授,是值得重视.
  •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虎斑颈槽蛇毒液伤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实施局部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及中医中药等解毒,抗炎治疗.结果:经过本院治疗一周,好转康复出院.结论:经及时中医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该蛇咬伤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 摘要:目的:探索规范蝮蛇咬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蝮蛇咬伤救治水平.方法:通过治疗3376例蝮蛇咬伤完整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杜绝了死亡病例出现,减少了伤残发生率.结论: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尽量避免应用对心、肝、肾有损害的药物治疗蝮蛇咬伤.使用抗蝮蛇毒血清时,建议采用"三叠疗法",取消皮试.要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防治呼吸衰弱、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才能有效的救治蝮蛇咬伤中毒病人.
  • 摘要:目的:介绍使用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口服蒙药乌优·乌日勒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纽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两组疗手呈均为30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蒙药乌优·乌日勒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扬,可防止耐药茵的产生,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摘要:目的:介绍蒙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46例.结果:46例患者14天后治愈27例,占58.6%,好转16例,占34.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从一般、饮食、心理、观察四方面总结了护理体会。指出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及健康宣教,促使孕妇早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治疗和纠正。注意孕妇的营养与休息。指导孕妇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高症有一定作用。开展妊高症的预测,对预测阳性者应密切随访,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
  • 摘要:论述维吾尔医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宏观与微观辨证论及维医诊治思维特点,并探讨维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相关看法.在降血压的基础上及早进行活血化癖,降血脂类维医药配伍治疗,则能互相取长补短,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远期疗效,可以起到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干预动脉硬化进程的作用,充分反映维医“未病先防”的思想。所以临证时,常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针对动脉硬化的有效维吾尔医药,如玫瑰花,薰衣草,冤丝草,檀香,香青兰,诃子,水龙骨通过抗氧化、促进血管内皮的自身修复以达到延缓动脉硬化进程的多靶点作用,并且此类维医药可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总之,临床治疗高血压应遵循中西并用,扬长避短的原则,为患者寻求最佳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 摘要:叙述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鳞屑程度在各个异常体液(helit)中的不同,它在体内各个体液(helit)占得比例高的人群中细胞-组织如何变化,体内物质生理代谢在皮肤的各个组织层中的变化,与纤维蛋白,球蛋白,机体内元素的关系,咸味黏液质型银屑病在临床上多发的原因并与银屑病的消化库瓦特(kuwat),变形库瓦特(kuwat),做工库瓦特(kuwat)的关系初步研究和与同事交流意见为目的.指出由于体内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气质(mizaj)的不同,库瓦特(kuwat)功能的不能正常发挥,所引起各个体液(helit)中占比例高的银屑病角化,鳞屑程度的不同。
  • 摘要:以文献收集整理研究为主,结合实地调研,收集傣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经验和单验方,建立傣医治疗风湿病单验方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常用药物特色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高频药物对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药性上,凉药所用频率最多,为33.33%;在药物入塔上,前30味药物中有入土塔的药物最多,说明傣医在治疗风湿病时,注重调节土塔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羊尾油在哈萨克医特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入选的102例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巧尔布安粉与羊尾油混合后贴敷治疗.对照组用巧尔布安粉与白醋混合后贴敷治疗,一个疗程为10天.贴敷前及贴敷半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rn 结果:用药半月末,用巧尔布安粉与羊尾油混合后贴敷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指标改善率达83.70%,总有效率达90.74%,与白醋调和巧尔布安粉外敷治疗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中未见相关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与临床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rn 结论:用巧尔布安粉混合羊油贴敷治疗能明显改善关节的肿、痛等症状,且临床使用安全.
  • 摘要:目的:评价哈萨克医合孜得尔麻疗法(哈药热敷法)治疗巧尔布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随机选取门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组47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合孜得尔麻疗法,对照组采用扶他林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法,各组均1个疗程15天,观察2个疗程前后症状评分.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后两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 摘要:自1985年哈萨克医医院成立以来,哈萨克医药得到了较为系统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著名哈萨克医学典著《奇帕格尔利克巴彦》一书中整理出了《哈萨克医学概论》等著作,著作中提出了"六元学说"、"体质学说"、"体液学说"、"气候学说"、"胡瓦特学说",确立了哈萨克医药学的学术地位,分析了各学说的发病机理。哈萨克医药体系初步形成.妇产科临床中应用哈萨克医各理论学说辨证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研究在不断进行,取得了一定成绩。
  • 摘要:"风气"是瑶族医药体系中的一个病名,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类风湿、急性与慢性劳损、结缔组织病变、骨关节损伤及病变、骨关节蜕行性病变,以及中医的经、脉、络、骨、气、血等病变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疼痛,并伴有程度不同的活动性障碍,严重的有可能致畸、致残,甚至丧失劳动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对山区劳动人民的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颈、肩、腰、腿、膝等的疼痛是山区群众最易罹患且多发、高发的"风气"病.“七箭刺风疗法”采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实行内、外兼治的方针,用七根短豪猪箭固定在竹片上,经药酒浸泡而成,拔罐用竹筒,以痛点筋脉找穴施治,疏通患者全身经络,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达到“通则不痛”而治愈各种以顽固性疼痛为主的病症。作者应用经创新、改良后的祖传“七箭刺风疗法”先后治疗“风气”(颈、肩、腰、腿、关节等疼痛)近千例,不仅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理机能等方面的近期疗效十分显著,而且部分病例的原发病灶也能获得明显改善甚至痊愈。
  • 摘要:目的:观察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标准的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阳虚体质常规健康宣教,治疗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加土家医火龙灸治疗,对治疗前后体质量表阳虚质亚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优于对照组.结论:土家医火龙灸为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 摘要:活血接骨膏是本院上世纪80年代挖掘的土家民族民间验方,经筛选优化整理研制而成的外用膏剂,具有活血散瘀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壮骨功效.初步药理研究证实,活血接骨膏具有活血消肿,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的肌肉、骨组织修复和愈合.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常表现为患踝肿痛、关节失稳,如治疗不当,易遗留后遗症.
  • 摘要:目的:总结中草药小叶三点金在蛇伤救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研究分析小叶三点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以确定其疗效.结果:小叶三点金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抗病毒的作用,临床治疗蛇伤疗效明显.结论:中草药小叶三点金在内服、外洗、外敷等疗法对蛇伤及蛇伤并发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对蛇伤中毒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建立阿勇嘎十四味散中胡椒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胡椒碱在0.01458~0.58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99.9%,RSD为0.2%(n=9).结论:实验所用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能准确地对胡椒碱进行含量测定.
  • 摘要:目的:总结维吾尔族药物牛舌草的研究和应用概况.方法:查阅相关论文,对牛舌草的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进行归纳.结果:牛舌草的多种药用功效与其中丰富的黄酮、多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关.结论:牛舌草具有极大的潜在开发和利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哈布德尔—9味散对动物皮肤有无刺激作用.方法:用健康新西兰家兔进行皮肤单次及多次给药刺激性实验.结果:哈布德尔-9味散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时,动物皮肤均未出现红斑、水肿及其他刺激性反应症状.结论:家兔完整皮肤示皮肤刺激性反应破损皮肤分别接触哈布德尔一9味散后未见局部出现红斑和水肿,说明该药未显可见本药物外涂无刺激,无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对哈布德尔一9味散的用药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证明本药可以在临床上放心使用。
  • 摘要:凡是在制备蜜膏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生药的新鲜和质量,要炮制得当,在制剂温度下降的时候加入成分中贵重药物,根据制剂室中的生药各自的特性和季节特征混合制剂。动机是低度炮制,夏季中度,应将特殊处理的药物处理得当,粉剂和制剂混合好的可以保证蜜膏的质量、疗效、储备时间该等,制成标准的蜜膏。制备蜜膏的时候应该注意蜜膏成分中的细菌、霉菌的数量不超过正常范围。这样会更加提高密膏的疗效,可以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
  • 摘要:小儿湿寒性气质改变是哺乳者或小儿多饮用湿寒性食物,长期停留在潮湿、低温环境中,洗澡次数过多,大、小便没有及时清理,没有及时换内衣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多种湿寒性气质改变的症状表现的一种气质改变性疾病。用莪术磨药液治疗小儿湿寒性气质引起的病症,取莪术10克、肉豆盏10克、水曹蒲10克等药物,在磨药石上取5OmL水为媒磨成药汁备用;主要用于颈部、脊椎梁、胳膊、腹部、大腿、小腿等部位隔两天做1次。莪术磨药液对小儿湿寒性气质改变引起的病症疗效明显。同步合用,阿米勒奴西达日蜜膏,达瓦依米西克木提迪力,加瓦日西吾迪,玫瑰花糖膏等成药。选用这些药物,对提高疗效有明显的帮助。
  • 摘要:维药学理论中的代用药,是指临床用药和制剂时缺乏某种药物或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可替换的另外一种属性相近、功用相似的药物。这种代用药可以是药材,也可以是成药。甚至一种药可以有几种代用品。药学理论认为,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效用叫作药物不良反应。其包括毒、副等作用。维药同样存在不良反应,这与用药方法、剂量、制备工艺等因素有关。维医药为避免药物发生毒、副作用,往往在服用前的炮制过程中就将其降到最低限度。服用后发生副作用时,则酌情使用矫正药。维吾尔药学中代用药、矫正药的用药原则,是经过维医先辈长期医疗实践检验的用药方法。既可保证用药安全,亦可充分利用药材资源,且有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对使用代用药和矫正药应持科学态度,在临床中应灵活应用。在新药开发、药材鉴定、明确药理作用等领域多做探索。
  • 摘要:目的:探讨失荅刺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失苔刺知丸灌胃组.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NGF阳性细胞的表达,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区NGF阳性细胞分布稀疏,数目较假手术组、失荅刺知丸灌胃组明显减少(P<0.05),失荅刺知丸灌胃组明显减少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结论:失荅刺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哈萨克医学古籍,民间及现代文献资料为依据初步对哈萨克族常用并具有独特传统特色,经典的民间传统杀虫药物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以及归纳,归类,翻译为哈萨克药物开发,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哈萨克医传统杀虫药物的来源,炮制,性味,功能,主治,注意事项,储存方法等.结果与结论:哈萨克族传统杀虫药具有一定特色,值得研究开发,推广使用.
  • 摘要:民族药新制剂、新产品的研究、生产与开发利用,是民族医药研究领域的一项崭新课题与重要内容,亦是民族医药事业不断发展、提高的一个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笔者就民族药新产品制剂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方向、内容与方法等有关方面作了提纲式、概括式的综合性阐述和提示,以供基层的广大民族民间医药工作者借鉴,并借以引起各位专家、学者的重视,为民族药新制剂、新产品的研究、生产与开发利用提供更高层次、更多内容的指导意见.质量控制标准的设计必须遵循坚持同步进行的原则、样品的代表性原则和对照试验的原则,要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在切实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后再按规定程序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药物分子研究是指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民族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子水平的微观研究,以探寻和闸明民族药制剂有效性的物质基础,将药物组成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量比关系及其进入机体后所产生的疗效机理等等探究清楚,以便为民族药研究设计的有关各项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对来源于胡颓子属的3种药用植物(胡颓子,披针叶胡颓子,宜昌胡颓子)叶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谱法研究比较3种植物叶粉末的红外谱图特征.结果:3种植物叶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整体上虽较相似,但某些吸收峰的峰强度或峰强比有一定差异,其中二阶导数光谱的差异更为明显;披针叶胡颓子大叶类型与小叶类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差异极小;不同采收期同种植物叶样品的种内差异远小于同属不同种之间的种间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法可较可靠地用于对胡颓子属3种药用植物叶的鉴别.
  • 摘要:回医药在现代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中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回医经典《瑞竹堂经验方》中“玻拍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创立了回回安神饮,由城泊、木香、檀香、获等、生地、知母、柏子仁等药物组成,并运用回回安神饮治疗亚健康状态焦虑失眠患者66例,疗效显著,66例亚健康状态失眠患者均给予回回安神饮口服,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共取汁300mL,分两次分服。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治疗前进行PSQI,SAS,SDS量表评定并记录,开始治疗后每周询问病人用药情况,未按规定服用者应做相应解释。治疗后第4周后进行PSQI,SAS,SDS量表评定。治疗前和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项目检查。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治疗4周后,临床痊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91%。因此,回回安神饮具有养阴解郁、镇静安神、调和阴阳的功效,研究显示,回回安神饮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焦虑及抑郁症(P<0.01,P<0.05)。
  • 摘要:介绍刁氏烧伤膏的原料组成、制备方法、临床疗效及典型病例,以湿润暴露疗法为主,具有抗感染、减轻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瘫痕挛缩等作用。经大量临床使用证明,刁氏烫伤膏对火烧伤,水烫伤,沥清烧伤,电灼伤,化学物品腐蚀伤等各类烧伤有特效。使用时清理创面,均匀涂抹药膏约1毫米左右,一般6小时换药一次或每日2次,重度烧烫伤6-20天痊愈,痊愈后不留疤痕。探讨了该药在烧烫伤方面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建立畲药"老虎吊"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及测定其总皂苷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UV)法.方法:TLC法以氯仿-甲醇-甲酸-水(10∶4∶1∶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UV法以人参皂苷Re为对照品,8%香草醛乙醇溶液和77%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在540nm下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在与楤木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人参皂苷Re在8.284~28.17μg·mL-1(r=0.9996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49%(n=6,RSD=1.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畲药"老虎吊"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芳香植物药用功效及提取物质。例如棕榈科Palmae槟榔:槟榔片含有特殊挥发性香味物质,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消肿和截疟等功效.紫草科紫草:紫草浸出液可以研制雪花膏、乳液和化妆香水.榛科榛:榛果的种子的种仁油含蛋白质、矿物质、维他命等.可以做基础油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两个组方对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治愈天数.rn 方法:选取50例门诊病人分为两组,以对证组方进行辨证论治法,观察疗效.rn 结果:两组方药对不同类型荨麻疹均有显著疗效.rn 结论:治疗荨麻疹两组方药配伍符合蒙医学辨证论治法.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稳定性好等特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蒙医称"古日波希",又称"古鲁布德素"、"赫依疹"、"狼疹"、"狗疹".其特征是常先有皮肤瘙痒,随机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病例可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 摘要:藏医药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迪庆藏医药学术思想、理论体系、诊疗手段、用药方式独具特色.目前藏医药已成为迪庆州重要的医疗卫生与文化资源和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经过调研厘清了迪庆州藏医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对策.例如打好四个基础,夯实迪庆藏医藏药发展基础,完善藏医藏药发展保障体系,加强乡镇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制定《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藏医药发展实施意见》、《迪庆州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意见》,尽快出台《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医药发展条例》,建立机制,加强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 摘要:蒙中医药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以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自成一体的用药方法、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物特性,特别是在治疗制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的显著疗效,近几年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度,推动了全区蒙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快速和健康发展。例如蒙中医药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大,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注重蒙中医药服务质量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蒙医药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蒙中医药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还有一定差距。应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法》,在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同步部署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重视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快蒙医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等。
  • 摘要:介绍蒙医药学教育的特点,民族文化特点,师带徒特点,现代发展特点,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分析蒙医药学教育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即突出蒙医药学特色与优势,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 摘要:中国蒙医整骨术是蒙古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医学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整骨术的起源与蒙古族的特殊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早期传承与萨满教文化等草原文化具有依存关系.随着萨满教遭到迫害,蒙医整骨术在萨满教的庇护所科尔沁地区得以传承.中国蒙医整骨术的文化渊源、文化精髓、文化理念等得以归纳、整理.迄今,科尔沁蒙医整骨术在科尔沁地区经历了五代传承,正在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这种疗法,以医术为主、以医德为本,激发与调动患者体内的应激机能,重视和发挥人的自控本能及人的骨折自愈能力,以手感功能和巧妙手法为重点的“天地人和”的自然、绿色、闭合、无创伤,意、气、技结合的自我功能愈合的一门具有奇特疗效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学科。它是生物力学疗法、气功疗法、生理心理疗法,精神疗法相结合的一种顺其自然,顺应人体结构规律,身心兼治,气血为帅,用气、力、酒的作用,能动复位与功能愈合,手到病除,立竿见影,为病人解除痛苦,转悲为喜,回归自然界的无污染的非手术疗法。
  • 摘要:加强名医经验传承研究,探索有效的传承方法与模式,是加速维吾尔医人才培养、提高维吾尔临床服务能力的需要.以全面地采集临床诊疗信息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不干扰名老维吾尔医辨证论知与思维的前提下,针对维吾尔医临床诊疗过程和信息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载体,网络为传播途径,原汁原味地全面采集和保存其病历信息、诊疗资料,实现学术经验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并形成推广应用平台,实现快捷、广泛、有效的传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维吾尔医学术经验研究,不仅可以使知识数字化,而且还可以快速发现隐藏在大量模糊数据中潜在的、有价值的创新点,是部分隐形知识显性化,逐步实现名老专家的学术观点、学术特长和学术思维能够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通过建立了适合临床操作的维吾尔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用于对名老维吾尔医临床诊疗数据进行记录和采集,会在维吾尔医药传承上可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 摘要:西医的诊断都是无人性味的化学物理诊断,只能局限在物质方面,无法诊断生命层次的体质问题,而且都是以伤害体质为代价的伤害性诊断。维吾尔医诊病是诊断体质,而且在诊断过程中对病人无任何伤害。维吾尔医以“整体合一”的生命观为指导,对病人进行整体全方位调查,寻找致病的内外因素。从西医治病方法看,治病对象不是体质问题,治疗目的不是恢复体质。是消除体内的微生物和病变的物质和改变物质指标,而且在诊病和治病过程中可能引起伤害和妨害生命机能。从维吾尔医的治疗对象和治病方法看,针对的是体质问题,体质问题解决了,人就舒服无病感了。维吾尔医药治病是治体质,防病保健是养体质,增强体质。西医治病是杀菌消毒,防病保健也是杀菌消毒。西医药致病防病的对象和目的、方向与维吾尔医药完全两样。
  • 摘要:维吾尔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是维吾尔医学的基础理论阶段与临床实践阶段相连接的一座重要桥梁.维吾尔医内科学的学科特点是基础性和综合性,一方面使它直接成为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尺,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维吾尔医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维吾尔医临床工作的深入和对维吾尔医科学的造诣.为了培养有益于发展维吾尔医事业的维吾尔医药人才,从维吾尔医临床教学及学生的发展看,笔者认为这两大方面是应该被重视的.
  • 摘要:通过对药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剖析,提出新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即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对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优点加以分析.结合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药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应该校药学专业要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例如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执教和指导学生实验。把两到三门的专业课程知识运用到一个实验中,达到两门专业知识的互通。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在确定实验课题后,不限制实验原理和方法,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须经指导教师负责检查其安全与否)、制订实验步骤,并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索研究。如此以来,教学模式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习兴趣、科研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 摘要:哈萨克医学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了解体液反应于体表的不同表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表情、体质、排泄物及其整体的变化,来预防不该发生的、甚至是疑难疾病的发生.哈萨克医学认为:体液的属性趋势随每个机体的差异而不同,体液中血液的血性趋势与机体体质和形态特征相关联,形成个体独有的体质与心理特征,并且成为致病诱因,表现出发病倾向,哈萨克医依据血质的表现趋势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
  • 摘要:瑶民族是一个悠远古老的民族,瑶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等等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至形成了瑶医药"巫—道—医—药"互相融合、互相结合的独特形态并长期传承、延续.笔者对瑶医药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独具特色的表现与原因作了简单、扼要的介绍,并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予以剖析,瑶医药的起源,按现存有史可载的应推远古时代的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对引起疾病的六大原因、诊断疾病的六大主要脉象和阴阳五行推导理论、治疗疾病的季节气候的辨证等等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归类、命名并由此建立了系统的理论。瑶医以脉、筋、心、神的变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理论指导,尤其重视“脉筋”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百病归脉”、“见筋见病”。瑶医药对疾病名称的命名,有的以发病季节及气侯现象命名,如“秋摆子”、“桃花癫”、“冬春麻”等等。瑶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形式和手段,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有时单独应用,有时联合应用,且联合应用的比率远高于单独应用。瑶医在药物的使用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论与方法。瑶医认为,大自然中无论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世上万事万物”,皆是导致、引发疾病的原因,同时也可利用它们来诊断、治疗疾病。例如自然界的“毒气”(如“虫毒”、“树毒”等等)侵入人体可引起“长毒疮”、“生漆疮”等等,瑶医则用这些经过适当处理之后的“有毒之物”涂抹于施治者手上去治疗患者的“毒疮”、“漆疮”等等“毒气”之病,称之为“药手治”。
  • 摘要:瑶医药的起源由此可推论认定为5000余年前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时期应是可以成立的。早期瑶医药的文化形态特质,以神力诊治疾病为主要特征的瑶民族原始医药阶段、沟通鬼神以法力神力诊治疾病为主要特征的巫摊文化阶段、以医药为主辅之以法力神力为主要特征的巫医结合阶段。由于生存与生活环境的艰险、封闭与落后,在部分瑶民族聚居区迄今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巫医结合的特殊医药文化形态:瑶族民间医生在为患者诊治疾病时,有时单纯使用求神、画符、哈咒等“依靠法力”的方法,有时则在“法力治病”的同时辅以药物,或在“药力治病”的同时辅以“法力”,即所谓“药法同治”。此外,己有相当部分的瑶区(瑶医)己经发展到去神、巫术而仅用独特的技术、方法、药物来诊治疾病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瑶医药文化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了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瑶医药文化现象。
  • 摘要:本文试图从瑶医药的现存形态、瑶医药实践中的常见仪规以及诊治疾病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其与道教的关系作出粗浅的探索性分析.瑶医药在其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阶段,对鬼神巫术的崇拜及紧密结合了医药学说的道教教义契合了瑶民族的精神需求及瑶医药的理论建立需求,使得道教对瑶医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使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使瑶医药充满了强烈的道教色彩。道教流派不仅对瑶族的宗教信仰及其世俗文化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广泛影响,而且对瑶医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持久。在瑶医药领域中,迄今还仍然存留着体现这些不同道教流派教义规仪内涵的种种痕迹。在瑶医药领域内,无论从拜师、收徒、传授到“拨诀出师”等的医术传承的全部过程,或是药物的辨认、采集、制备、使用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药物的命名和疾病名称,或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技术、方法、趋避仪规等等,都能从中发现道教影响的深刻烙印。尤其是瑶医诊治疾病方法中神秘的“施法医病”,其整个过程几乎是道教符篆科仪的再现。巫文化是瑶族本民族原始宗教的来源与核心,瑶族原始宗教对包括瑶医药在内的瑶文化具有无可取代的支配地位,所以瑶医药反映出深刻的巫文化中的巫术、巫法痕迹;而同样源自于巫文化并且与医术(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教,在被瑶民认同、接受的同时渗透、融合于瑶医药中并使其同时表现出鲜明的道教色彩,这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基础的。据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民俗考察,在南岭地区瑶民族聚居区迄今仍然较为完整的巫-道-医-药相结合的特殊原始医药形态,这在中国民族医药领域中是甚为少见的现象。
  • 摘要:瑶医药是瑶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和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是祖国民族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是瑶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曾经为瑶民族和各兄弟民族的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作出过无以替代的巨大历史贡献,今后也必将会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保健事业继续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就要求应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为瑶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制订保护、扶持和发展瑶医药事业的地方性法规,使瑶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并有法可依。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瑶医药现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力争较短时间内出版权威性的各类系列专著。给民间瑶医药人员颁发执业准入的“地方粮票”,切实改善瑶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主体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将瑶医药的开发应用纳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目标内容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等。
  • 摘要:土家医养生保健是土家族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土家医养生保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强调形神共养、固护三元.从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介绍土家医养生保健的特点.土家族养生文化的“神”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其次指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土家医养神主要特点有信仰文化、生命意识、民族歌舞、生活起居。土家医养形的特点,运动健形,药食调补,顺应自然。
  • 摘要:回医学理论"禀性衰败"贯穿于疾病发生的始终,而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于先天体质的禀赋,回族言"四性""四液"体质,人体是有活力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质,从人的体质解释病机时,即体液与四性结缔而具有的能力,这为回族医学发病学理论提供了依据.
  • 摘要:本文阐述回民族清净的卫生习惯和独特的医疗方法。回民大多信奉斯兰教.到邵武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沐浴净身.衣着服饰清洁整齐。在回民中,除专业医家精习中医诊疗技术外,一般的人也都掌握了一些独特的医疗方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有很多回民从事医药活动,是邵武医药卫生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例如杨名亮、杨榕等。
  • 摘要:通过对回医药发展的历史回顾,结合北京及周边地区回医药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建设在未来回医药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回医药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一是首都发展回医药的重要性、代表性;二是基于伊斯兰文化特色的回医药文化普及的思考;三是回民族"大分散,小集中"的特性,戮力同心搞发展中如何增进团结、增加凝聚的思考等.指出着力开展回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加大公立回医药医疗机构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在健康有序轨道上发展,推动回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加强回医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摘要:本文拟从侗药资源、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探讨。侗医药强调由天、地、气、水构成的大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且融合为一体的辩证关系,五位一体的侗医理论是侗医学术思想的核心。因此在治疗上,非常注重气和水的作用,常用补气、补水的方法或方药。分析侗药研究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论薄弱、传承特殊。二是地理位置特殊。三是侗族地区位于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侗药的开发投入均严重不足,难以拉动侗药产业。四是研究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地呼吁当地政府给予足够重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侗医药工作者应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构建侗医药理论。制定侗药材标准。加强现代研究。
  • 摘要:《中国侗族医药》一书系统收集、整理了侗族口碑资料、史记载远古神话流传下来的古代原始传统医学:阐明了侗族医药发展史、侗旅医药基础理论、侗医药物学、侗医方剂、学、侗族医药单方验方选录、侗旅药腊、侗族医药文化、侗族医药与养生保健、侗族医药学术团体和人物传路等,确是医药文化领域的侗族颂歌。侗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侗族的早期医学为“冲滩医学”崇尚万物有灵。其图腾崇拜为“尚鸡卜及卵卜”。侗医诊疗技法多种多样,用药独特。根据药性对症配伍,根据病名投药;内服药多为汤济;多种药需以黄酒为引;复方制剂较单方为多;师承药方各异,各师自拟;群方中同药异名、同药异用者多见;除汤剂口服外。
  • 摘要:畲族医药历史悠久,它没有文字记载,追其族源众说不一,其医药的源流与其族源相关,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汉医化;畲医药近似中医,但又别于中医。畲医传授方法采取祖辈相传,子承父术,以师带徒,徒秉师教,主要在实际诊治工作中学习实践经验,一般没有课本,也少有文字记述。分科按各自擅长,分为内、外、妇、儿、喉、眼、骨、伤科、针灸、气功、按摩等,也有按病种分科,如痕病、疗疮、痔等。其三,畲医诊病主要以“望、闻、切、问”为辨证施治方法,对疾病大体分为“寒、风、气、血和杂症”五大类型,每类又分若干种。畲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畲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尽管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有它独特的疾病观和疾病分类法。民国时期的福安畲族名医有钟廷志、兰银妹等。
  •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中国防治病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与智慧结晶,而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转变培养思路,不仅要依靠正规化的少数民族医药教育,还要依赖于师徒传承机制的完善.同时,要不断加强民族医药研究所、学校及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少数民族医药产业链的建设,增加人才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动力.
  • 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第一个民族医药学院,也是全国唯一的拥有民族医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一体化办学经验和资质的学院。学院因地制宜,把藏医药、羌医药和彝医药作为科研主攻方向,以藏医学专业和藏药学专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民族医药的科研与教学。学院着力打造一支藏汉结合的从事民族医药科研、教学的教师队伍,通过外聘和引入的方式积极解决高层次人才的选用问题。提出“校企结合,学研互动”,通过与企业和地方的有效合作和联系,培养应用创新型民族医药特色优势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医药人才的素质,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以藏医药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民族医药专业办学模式。
  •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选题的实践,从选题过程、选题内容方面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与思考,认为"大学生创新课题"选题不仅关系到课题申报与实施的成败,也关系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教师应把握选题这一时机,引导学生钻研、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摘要:民族医药继续教育是培养民族医药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从机制、模式、规划、思维、眼光、保障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动民族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全面展开,为民族医药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是保障民族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全面开展的先决条件,这里主要强调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强制与激励相结合,一是固定与灵活相结合。模式上遵循“六位一体”。传播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健全完善继续教育网络系统。思维上要牢固树立“八事”思维法。眼光上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保障上要认真搞好三项建设。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必须把预防保健作为民族医药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以往民族医药教育以疾病治疗为主,预防保健的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在继续教育中应着重强调预防的思想,如加强对老年人预防保健方案、慢性疾病缓解期的中医(民族医药)预防保健等的学习等。特别是面向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应该以这种预防保健方案为主体。逐渐为形成以医院治疗为主、社区预防保健为主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提供人才储备。
  • 摘要:本文以维药雪菊的研究为例,探索当下民族药学教育发展的积极经验与面对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发展建议.应当加强民族药学中资源学的教学与研究,培养能够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药资源学人才。通过多进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发掘民间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发展方向单一,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在未来的民族药学教育中,模仿现在中药学二级学科的设计,将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等部分分出。鼓励研究人员和学生研究民族药的基本理论,建立和巩固民族药学基础理论,提高公众对本学科的认知度。针对研究落后于市场的问题,还应该针对民族药学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市场营销教学,掌握市场规律,避免教研活动对于市场的盲从,使整个民族药学的研究更加积极自主,真正发挥市场指导的作用。
  • 摘要:中国在芳香行业是原料供应大国,产品消费小国;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弱;政府部门对其重要性认识与意识缺乏;人才缺乏,教育落后;没有进行芳香疗法与精油的分级研究与定位;许多名词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没有进入医疗领域;假、劣泛滥成灾;缺乏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为企业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进行品牌管理。以科技为先导提升品牌的竞争能力与技术含量、开发、教育培训与深度开发的战略规划,寻找行业与转型的突破口,以标准为核心建立行业自律与质量管理体系,以负责任的精神建立与各级政府沟通的渠道,以产业链为主线建立市场服务体系。
  • 摘要:中原中医药文化遗产是中原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探索自然万物的规律,通过对中原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研究,揭示中原中医药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万物皆自得、人体能自和、天人一体观的生态文明启示,探索文化生态平衡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中原中医药文化遗产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摘要:孙思邈治未病的理论依据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治未病的观点经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的发展更具预防医学价值,而孙思邈在养生领域特具创造性研究.孙思邈的养生理论研究主要阐发《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同时涉猎道家养生方术.
  • 摘要:痛风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过去曾被认为是"酒肉病"、"富贵病".施术前前三天服用藏药三果汤散,每日三次,每次2g水煎口服,通过药物作用将带病的血聚集至“痛风脉”放血部位。第四日进行放血治疗,选用足拇趾第二关节上静脉即“痛风脉”(或视病情选用其他静脉)放血,用医用高压消毒过的藏医放血刀适度切开“痛风脉”,按病人体质最多放100ML病血,藏医放血原则上所放出来的血是暗红色转为鲜红色时停止放血,用消毒好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即可。需要再次放血者,每隔4-7天后可以放血。除春秋两节外夏天和冬天不宜实施放血疗法。通过放血疗法将血液里的尿酸盐及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肌健、肾脏里的尿酸盐排出体外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技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易复发,能极大的解决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基层和民族地区推广使用。
  • 摘要:蒙医血液病是指血作为热性病致病因素,在致病诱因的作用下,其热能增盛、减弱或与三邪相搏而发生的量的变化,引起机体三根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血证。蒙医血液病分基本血证和质变血液病。质变血液病多与基本血证相关,但基本血证不能等同于质变血液病,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蒙医质变血液病,血是被侵害的对象,是病变的主体,而不是引起病变的病因。三邪是侵害血液引起质变血液病的主要病因。但是,因为血的本性热决定之外,还由于血液质变,机体代偿性地使血的量和热能增盛,表现为血热证,结果又增加了三邪的侵害力,加速了病程的进展。所以调理三根平衡的基础上,清血热治疗是治疗质变血液病最有效的主要方法。
  • 摘要:目的:探究蒙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rn 方法:全部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2年3月间来本院门诊就诊者。治疗组156例,男79例,女74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月到20年,平均11年。对照组156例,男84例,女72例,年龄2050岁,平均34岁,病程2月到15年,平均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按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珍宝丸+云香十五味丸,珍宝丸:早晨15粒,云香十五味丸:晚上13粒,20天为一疗程;4个疗程观察结果,对照组:迪银片:5粒,每日3次口服,20天为一疗程。4个疗程观察结果。rn 结果:治疗组156例,其中临床控制31例,显效76例,有效39例,无效10例。其中临床控制率为19.8%,显效率为48.7%,有效率为25%,无效率6%。对照组156例,其中临床控制例2例,显效45例,有效67例,无效42例。其中临床控制率为1.28%,显效率为28.9%,有效率为42.9%,无效率为26.9%;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检验)均具有显著意义。rn 结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弥补现代医学治疗对银屑病疗效差、副作用大、好反复等弊端,而且蒙药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从病因上控制寻常型银屑病得到了很要的经验,值得临床上推广。
  • 摘要:传染性黄疸肝炎,中医称为"黄疸",邵武民间又叫"黄痧症".先父兴荣公(1911~1980)幼承家学,熟谙本草,运用祖传验方辨治"黄痧症"初具方法,自成一家.现将平时侍诊心得,整理如下,或能有益众生。“黄痴”因于湿热,验尿可鉴诊。用药方面:清热少用苦寒,利湿而不刚燥,健脾不可太童,疏肝不能过散。除采用某些经方之外,发表而忌辛温,大多以自采草药随病证,因天时,就药源加减而施。黄痴的转归固然因于病人体质和用药,但是生活起居亦有极大关系。禁食酒、鸡、狗。
  • 摘要:目的:探讨侗医传统接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侗药外敷和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患者腕关节功能达优率、达优良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侗医传统骨折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腕关节功能恢复佳.
  • 摘要: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好,但操作较为困难,亦容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肱骨外科颈骨折等严重并发症.遇到1例在院外治疗3个月不愈,而采用侗药与西药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复位较困难。西药局麻减轻局部疼痛,肌肉松池,复位容易成功。侗医龙氏骨伤科对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有独特的方法,手法轻巧,成功率高,为病人免除手术治疗的痛苦。费用偏低,方便群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