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首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
首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

首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06-10-31

主办单位:福建省科协;福州大学

会议文集:首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过去数十年来,受到整体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冲击,规划典范亦在发生革命性的转移,环境规划的专业人员们处在适应的过程中。近百年来规划理论上的争辩一直延续不断,而规划典范也不断地替换,所以连带的也影响到规划者对于公共利益的认知与处理方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都市处于日益竞争的全球经济与日益成熟的民主政治,规划亟需迈向新的典范。rn 本文经由相关理论文献的回顾,整理出在社会认知理论底下,环境规划专业者在“环境、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影响模式,以及规划者个人的学习风格模式建立。借由新环境典范观念、规划的行动取向、整体的规划实践危机、规划者个人的自我效能与自律行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以及规划实践社群产生的相关变量影响下,进而建构出一套环境规划者社会认知理论模型。再借由Joreskog & Sorbom所发展之线性结构关系模式(LISREL)分析方法来验证此理论模型。
  • 摘要:本文在阐述我国近年来航空快递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航空快递业务管理的特性,指出航空快递业务网络是企业客户网络、航线网络、地面网络、信息网络、资金网络等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其业务管理核心可表述为:信息控制,基地建设、合作联盟、质量标准、品牌管理,即一方面依靠基地建设与航线资源配置及其与信息系统的配合抓好服务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网络运作单据与流程抓好服务质量管理、配合以有效的合作联盟激励及品牌宣传,扩大服务规模与网络,从而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
  •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对于城市营销这个课题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和刚刚发展的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城市营销指明了发展方向。rn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营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转变观念和职能,正确理解城市营销;发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准确定位城市,把握城市竞争优势;融入经济区域内发展,锻造城市发展平台;坚持制度的持久性和创新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对策。
  • 摘要:作为市场追随者,凭借利基战略尚存一息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无力通过买断工龄来置换员工身份;而永远吃不饱却牢牢捧紧铁饭碗的员工们畏惧改革甚至抵制改革,造成了僵化对峙局面。rn 本文以人力成本分析模型为基础,改失败的“阵地战”为灵活的“麻雀战”,在青岛啤酒(福州)有限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实践,在人力成本控制方面实施了积极的探索,在部门间建立内部市场运作机制,在机制建设和模式创新上有突出亮点,管理效益和经济成果显著,其宏观思路和微观的控制工具、措施、步骤和流程,对国有经济实体改革具有较广泛的社会推广和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不少企业忽视文化或文化与市场竞争态势不适应的问题,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其内涵,结合当前企业文化消极成分的危险性分析,提出在动荡的商业环境,约束的自然环境下,建立更灵活,更具有适应性的企业文化应具备的特征和应做好的工作。
  • 摘要:创新一辞则源自于拉丁文novus,意指是某种新事物或新观念的介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于1934年以德文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最先提出创新的概念,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泉源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不但是技术进步的推手,也是企业利润得以产生的凭借”。本文阐述了创新政策的意涵,公共事务管理整合参考架构,创新政策的条件面分析,创新政策的本质面分析。
  • 摘要:本文对基于顾客价值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已经在理论界和企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共识。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在于将技术解决方案与顾客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找准目标顾客最重视的利益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企业还要及时洞察顾客价值转移的方向,即掌握顾客的真实偏好及其变化趋势,并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去满足变化了的顾客和需求,以确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动态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 摘要:本文对专利平台战略的空间竞争优势进行了阐述。在现代工业发展中,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是制造企业开发制造新产品的有利工具。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资源对于高科技制造企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企业如能结合二者的竞争优势形成专利平台战略,不仅能形成技术战略上的时间竞争优势,而且在企业的技术跨越方面,能形成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空间优势。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开始成为科技型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一些关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对技术创新产生主要作用的11个要素进行分析,并设计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模型。其意义在于将动态的技术创新活动模型化,使之便于指导技术创新的流程,相信能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n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模型分析;第二部分是企业技术研发流程分析;第三部分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第四部分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摘要:随着全球竞争,国际分工,跨国企业逐渐形成的情势,企业需有效的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资源,以降低营运与管理成本及对客户提供较佳的服务。rn 本研究应用多准则不完全语意偏好关系层级分析架构来评选ERP系统软件供货商。除了只需进行次的成对比较即可得到各项目的相对权重值,比传统AHP需比较次大大增进了效率并可避免当层级数增加,比较次数多导致效率降低及不一致性等问题。此方法涵盖Herrera-Viedma et al.(2004)提出的新方法—模糊偏好关系,及Xu(2005)提出成对比较时,每位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认知,先选择任何1个明确的项目作为标准,然后针对相邻的项目作成对比较,即可获得偏好矩阵的优点,更以此理论基础架构延伸到多准则决策模式,符合现实生活多目标、多准则、多方案决策模式。
  • 摘要:RFID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近年RFID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使得无线射频组件微型化,成本逐渐降低至商业实用范围,加上条形码技术运用成熟的激励,RFID已引发热烈关注,有专家预测将掀起下一代的物流革命。本文分析了RFID对个人隐私产生的侵害风险,探讨了对RFID的可行法律与技术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摘要:本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了股票市场因素变量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公司上市时间的增长,财务困境的风险率随之加大。公司的相对市值规模、年度超额收益率与财务困境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股票换手率在基于日历时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与财务困境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公司股票的Beta系数值与财务困境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加入了股票市场因素变量后,与只包含财务变量的模型回归结果相比,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摘要:会计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不但有统一的执业标准,而且有严格的行业准入规则。严格的职业准人标准是会计人员承担社会责任的保障,也是会计人员恰当发挥作用的前提。职业准入标准一方面通过国家发布的法规予以规范,另一方面借助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加以实施。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各国政府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一直有着严格要求。rn 本文选择会计职业准人标准较为完善的美国、加拿大与中国的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准人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考虑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认可的建议,探讨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人标准的改革与发展。
  • 摘要:本文对中国城市管理中的民间组织的功能进行了阐述。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与中国特殊的城市管理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城市功能的特殊性、政府在进行城市管理,提供社会服务上的缺陷等都对民同组织在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中国民间组织基于自身的特点,有能力参与城市管理,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在提供社会服务,进行城市管理中的不足。在民间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理顺政府、社区等相关城市管理主体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持。
  • 摘要:本文分别讨论水岸现象的发展成因及历史背景,说明评断一个水岸发展的成功与否,需从多元角度评量标准的观念,基于不同类型的水岸,其空间需求亦不相同的观念,运用1980年Alvin Toffler的《第三波》概念,建构水岸发展三阶段六类型的分类与演进的关系,再纳入永续发展的观念对水岸发展开发强度做维护、整建、更新的分类,以说明各阶段的功能性架构及开发方式。在发展策略方面,本文分别从策略的缘起及意义、策略的内容二方面来做解析,并以基隆港都为例说明如何将上述的观念套用到目前的基隆水岸土地发展策略,以检视基隆水岸土地发展策略的缺失。
  • 摘要:本文对福建省的环境、能源、人口和经济四者之间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它们四者之间的关联状况,得出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环境破坏型、资源消耗型,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省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提出对策、建议,并确定了环境的价值评估体系,以改变过去那种通过高消耗来追求高速度经济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导致环境失衡的生产方式。
  • 摘要:本文以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为个案,对可持续观光发展(STD)的推动进行了探讨。“可持续观光发展”系指:增进及保护环境符合人类基本需求,满足现代及后代观光需要,并改善全人类生活品质。研究发现,该两者在可持续观光发展政策的推动上却力有未逮,其原因为:①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将“陶瓷”的定位在“文化”与“专业”的层级,使得游客不易在短时间内了解到陶瓷的深度内涵;而多数游客只能借由购买陶瓷商品来满足消费心态,失去了深度观光的意义,不符合可持续观光发展。②台北县莺歌陶瓷嘉年华采用委外的方式推动可持续观光发展政策,受委托的厂商可能在不甚了解陶瓷文化,其所设计的活动内容多以大众综艺性质为主,与其它地方的节庆活动产生高度的同构型,不符合可持续观光发展。
  • 摘要:本文对海峡两岸商事仲裁制度之比较及其相互借鉴进行了探讨。现代社会,仲裁已成为解决商事纠纷的一股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目前海峡两岸政治阻隔的状态下,仲裁对解决两岸商事争议起着重要且特殊的作用。但由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海峡两岸在仲裁范围、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执行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海峡两岸的商事仲裁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相互借鉴台湾地区和大陆仲裁裁决制度中的先进的和有益的东西,促进两岸仲裁制度的共同发展和完善。
  •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实证角度,探讨了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内在关联,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台湾及西方几个较有代表性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对比分析,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并挖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利用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因素,限制其消极因素,便于我们更好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结合福建省非营利组织发展现实情况提出适合福建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应对策。以推动福建经济的发展,促进海峡经济繁荣,促进闽台经济合作和祖国的和平统一。
  • 摘要:融资模式尤其是政府的融资模式一直以来是关注的焦点,模式设计的好坏和运行的顺畅与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融资模式的介绍,结合它们的优缺点对我国政府的投融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期待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和更有效率。
  • 摘要:海上保险在海上贸易活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为海上商业活动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也为人类得以克服各种海上运输风险,利用海洋拓展经贸市场领域,建立国际化与全球化的经贸一体环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海上保险的起源与发展,国际海上保险法的发展,国际海上保险法一体化的特性。
  •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把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写进“十一五”规划,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高度重视。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一座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平台,是留学回国高新技术人才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是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助推器。本文对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福建留学人创业园发展现状,探讨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摘要:本文对海峡两岸海洋科学园区进行了分析比较。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重组、资源重新分配的国际情势下,全球海洋经济将持续积极发展,21世纪将会是一场海洋世纪。目前海峡两岸中国方面海洋科学园区面临的问题有总体海洋科技水平仍落后先进国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亟待解决、海洋科技发展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投入和技术创投入等。台湾海洋科学园区面临的问题有园区土地开发控制、公共设施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园区与城市之整合发展、防灾机能等。
  • 摘要:本文对太原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创新型集群的高端道路发展园区战略性产业,以产业集群的道路发展园区机会性产业”的总体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并依太原高新区的区情与腹地条件,选择确定五大主要产业集群,分别是: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电子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其中前两者为战略性产业优先重点支持发展,后三者为机会性产业适当支持发展。
  • 摘要:本文根据福建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对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进行分析。其一通过动态对比以及与全国及先进省份的比较,到2004年福建省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厦门和福州,三大主导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对福建省的经济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全国范围来看,三大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在产业规模和研发投入方面,福建省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差距明显。其二根据已有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及产业关联情况进行预测,如果在工业总产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三大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作用将有所减弱,受其他产业的影响也有所缓和。其三针对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现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对金门、厦门、泉州三地旅游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进行了探讨。金门、厦门、泉州三地因地缘相近、语言相通、血缘相连的纽带关系,因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等,可以在旅游产业方面加强分工与合作,以达到多赢的效果。金、厦、泉三地旅游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从三地所形成的两个旅游圈考虑。一是内部旅游协作圈,即金、厦、泉三地内部可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形成一个资源互补、客源互动、产业互助的内部旅游供需协作系统,该系统良好运作的关键在于三地分别做好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出台旅游优惠的相关政策;其二是外部旅游辐射圈,即在三地旅游协作圈的基础上,通过三地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拳头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产业的整体运作,形成区域合作体,利用合作体所产生的辐射力,共同吸引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以及台湾省等地区的客源。
  • 摘要: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产品的定价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网络效应到底如何对软件定价产生作用的分析还是相对较少。本文从软件产品的网络效应出发,采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与厂商的行为,并据此选择软件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
  • 摘要:过去许多研究显示旅游目的地意象是地方成功营销的重要因素,城市具有强烈而正面的形象,通常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决策因素。所以在推动都市营销的过程中,城市或地区的旅游目的地意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rn 本研究利用文献回顾探讨影响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因素及变量,并针对高雄市为实证研究地区。利用中、日、英文等三种语系之外籍游客,以高雄市小港机场出境处为调查地点,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取得游客对于高雄市旅游目的地意象影响之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外籍游客对高雄市之整体旅游目的地意象,最为认同的是高雄市的当地人民是亲切友善的。“文化资源意象”、“服务质量意象”及“自然环境意象”认同度会影响对整体意象之评价。“体验与学习动机”与“放松与娱乐动机”会影响整体意象之评价,及旅游目的地知觉意象构面因素。旅游目的地意象会受“旅游次数”、“同伴关系”、“年龄”、“国籍”之影响,而有所不同。信息方面,旅游目的地意象会因为受访者造访该旅游目的地之“先前经验”、“亲朋好友的介绍”、“电视节目”、“旅游导览手册”、“电影”而有所不同。
  • 摘要:贸易调水量是指潜含在实物贸易中的水资源量的调入与调出。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福建省经济贸易中的水调配量,结果表明福建以虚拟水的形式直接或间接的输出了大量水资源给其他地区或国家。福建省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水资源大省的作用;福建输出了大量水密集型的产品,有效的支援了缺水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然而盲目的水资源输出极可能影响到福建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维护资源优化配置大局的前提下,不可忽视福建地区发展的局部利益。福建应该加强水权和水法的建设,调整水密集产品的定价。
  • 摘要:台湾之景气循环之测定系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发布的,从1953年至2001年9月间,共出现十次明显的景气循环,其中第十次景气循环的谷底在2001年9月。第十一次景气循环从那时开始,至2006年4月、6月及7月份景气对策信号均出现黄蓝灯之开始衰退讯号。每当经济出现明显衰退时,台湾的行政当局常会召开具规模盛大的产官学经济发展会议。本文阐述了台湾经济发展策略与制造业产业结构改变,两岸产业出口竞争力比较,两岸产业分工的态势。
  • 摘要:目前,我国海峡两岸的市场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在税收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在税收管理体制、纳税申报制度、税务处罚制度、税务教育制度及纳税人服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找出海峡两岸在税收管理制度方面的具体差异并总结出若干启示,对于不断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税收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因蕴育强大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点,同时因其集聚效应产生的社会资本网络使集群内中小企业具有融资优势。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福建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构想。
  • 摘要:本文对兴辟基础设施之意义与财源筹措进行了探讨。基础设施的内容随着各社会或各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内涵与类型。基础设施透过其公共财的特性,与所产生的外部效果,为土地创造出不同的区位价值,更进一步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然在政府的财源渐趋不足的趋势下,民间资金的导人即成为重要的财源筹措管道。
  • 摘要:在网络经济中,存在着大鱼吃小鱼的“马太效应”,但同时也存在以弱胜强的反“马太效应”。前者较好理解,后者则有悖常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不同的模型,从消费者和企业的不同角度入手,构建模型,进行分析,验证这种反“马太效应”的真实存在性。
  • 摘要:本文对近20年投资理论的进展,不确定下的不可逆投资理论,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ARCH模型来捕捉变量的条件方差,把它作为不确定性的量度,建立了相应的计量模型,说明了不确定性和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理论的结果相一致。
  • 摘要:港口是贸易与运输的闸口,而城市是经济活动的聚集地,港口城市的形成便结合了这两项优点,座落在河口与海岸的三角洲上,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生态景观,造成了此区航运发达、资源丰沃,提供了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优良条件。环顾世界十大港口城市之中,就有新加坡、韩国釜山、中国上海、台湾高雄、荷兰鹿特丹、美国洛杉矶、德国汉堡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八个港口都位于河口海岸交界之处。每个港口城市几乎都拥有广大的内陆经济腹地。不但成为该区域的重点城市,在全球化的作用下,其影响力更是呈现辐射状,遍及世界。港口城市的发展仰赖其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而决策者在面临众多的发展战略情况下,需要一个科学化的决策过程来辅助筛选,以最有效达成发展目标。rn 本研究从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谈起,了解其经济活动与资源整合的问题,归纳出战略对应目标的不完整评估架构,并阐述了评估该架构的目标达成战略评估方法(GAEM)。
  • 摘要:“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时期,而创新型社会的主要标志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创新是综合性、连续性和关联性很强的科学技术活动,也是一个需要科学管理为保障的系统工程,所以,自主创新首先体现为管理创新,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成效如何则通过科学的评价来体现。rn 本文阐述了政府科技评价管理工作在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分析了当前国家及地方(福建省)政府在科技评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评价工作在国家层面上尚未获得立法保障,使地方难以形成制度化的工作行为;政府科技评价内容“缺位”和管理组织的“错位”明显;俱有“第三方立场”的社会科技评价机构建设滞后等。在分析了上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评价程序”、“改进评价方法”和“注重评价实效”等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政府科技评价管理工作的思路,同时以地方科技评价力度分布、科技评价运行及保障系统以及科技活动分类评价分布构想等几个图例较为形象地进行了辅助说明。
  • 摘要:城市是人类知识、创造力、创新荟萃的空间场域,然并非每一个城市都能成为“创意城市”。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城市历史与理论的观点,回顾了创意城市的发展概念,分析了“创意城市”的潜在要素,并检视了欧盟三个城市政策发展经验。研究显示:欧盟地方政府将城市政策作为发展地区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撑。而地方政府决策者应扮演为城市在知识经济中作准备的角色,地方政府应能增加城市创造力浮现的机会,并提供城市适当完善的基层架构条件。
  • 摘要:高雄市是台湾首先实行都市营销的城市,高雄市自1992年开始由学者提出并大力推广都市营销观念,1994年起更以都市营销为理念而成立非营利组织,投入都市营销具体的工作。根据高雄市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委托亚太综合研究院所研究的《高雄2020年愿景》,对于未来高雄市发展面临的课题之一“缺乏具有魅力的都市意象”,因此,研究欲探讨如何打造高雄市城市品牌,透过品牌打造的策略及过程,来达到高雄城市营销及发展之目的。rn 本研究透过CIS的概念架构,从城市的MI(城市理念识别)、Ⅵ(城市视觉识别)及BI(城市行为识别)为框架,以高雄市政府辖区范围内执行品牌计划的单位及市民与非高雄市居民为调查对象,找出在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动改造高雄形象的同时,研究执行单位与高雄市民所亲身认知到的高雄品牌有何落差。高雄市民与非高雄市民之间对于高雄的形象与品牌在认知的上落差。并找出执行者与民众之间的认知症结(Gaps),同时调查居住者与非居住者对于高雄品牌之间之形象落差。研究结论发现高雄市应该持续建构以“海洋”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并建立高雄特有的人文精神。持续推动以“海洋首都”形象为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并深化“海洋首都”品牌的应用。透过现有的logo建立城市视觉系统应用体系及规范,并持续以海洋意象为中心城市旅游品牌之打造。
  • 摘要:为了解自由贸易港区设立对高雄港的影响及探讨推动过程中会面对哪些障碍以及如何加以改善事项,本研究透过相关次级资料搜集与探讨,高雄港竞争力的SWOT分析,再以问卷调查配合专家深度访谈,而后获致相关结果:为了落实自由贸易港区的功能,提升高雄港未来之竞争力,本研究提出几点建议,①区内采风险管理方式减少关务干预,修改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第12条、16条及条例所衍生之通关管制法令。②建立港务局、海关及航商相关业者间之信息平台。③港埠营运民营化、自由化。④增建深水货柜码头及相关港埠设施。⑤开放两岸货物直航。⑥发展物流、转运、加工、制造、组装、重整、包装、修配,海空联运等行业,以提高货物整体运输价值。
  • 摘要:社会在全球化变动之中,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博物馆角色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从贵族奇珍的搜藏室,到展现科学成果的大众空间,博物馆的功能在转变之中,后现代博物馆问题则相对提高,必须格外注重行销导向与以客为尊的服务精神。近年来,社会大众相当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但是却很少有人检视博物馆应该在教育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该为社会大众规划和进行怎样的教育。rn 本研究从全球化的角度,讨论在全球化的意涵。社会变迁的趋势中,对博物馆功能的期待,以及博物馆应该寻求何种角色转换,最后分析博物馆角色转变如何反映在全球化上,以提升博物馆竞争力。
  • 摘要: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amlc evolution of the anti-bribery pokey,in the context of the Foreign Conuption Practice Act,and identifies the US govenunent a8 the key policy entrepreneurbehind the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in raising higher business ethics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US anti-ption policy is ppropria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isjointed in-crementalism due to the ignorance of consequences and unexpected focusing events.Second,the title of the FC-PA is a powerful symbol which no one can deny its justification(Stone 1997).Instead of abolishing the law,policy makers have to find alten}atives to meet此demand of interest groups which,unhappy about the law.Third, the policy evolves from an idealistic approach to a realistic approach. Saving American image is no longer the predominant factor behind the law.
  • 摘要:近年来狂牛病、禽流感等疫情严重影响消费食品危机的事件,而台湾水产品在历经多起抗生素及药物残留事件后,亦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及各国政府的重视,冲击着强调供应链价值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球运筹管理之层面,使得食品安全俨然成为食品供应链最重要的一环。rn 本研究以曾购买渔产品之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北中南三区,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264份,进行相关及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以验证本研究假设,探究信息揭露中标示内容、道义责任、法令规定等各构面对于品牌权益中知觉质量、品牌忠诚度等各构面间有显著相关等数点重要实证结论。
  • 摘要:随着国际物流发展迅速,对于供应链系统内的供应端、中间商产品处理与仓储、消费端,因应不同需求导向与产品特性,产生不同供应链管理模式。国际物流厂商以透过供应链管理,有效整合人力、信息、货物,在最小成本下,将产品于一定时间内生产、制造且快速响应至消费端。rn 本文依据供应链配送网络特性,探讨了从供应端、中间商产品处理与仓储、消费端的整个制造、运送过程。对供应链配送特性进行了分析,提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下,特别是针对中间商产品储存、处理,进行产品各种不同的加值活动,以满足顾客不同需求。
  •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品牌建设上普遍存在的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提出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导向的品牌战略”建设系统,利用卓越绩效模式为框架,从企业使命、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愿景、品牌战略到战略执行,构建战略展开的体系,并从文化的宏观视角来塑造品牌,以品牌核心价值统率一切生产经营和营销活动,把品牌识别刻在顾客的心智上,成为消费者愿意溢价购买这个品牌的主驱动力,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 摘要:目前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于企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视,但对于具体行业的实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目前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提出集约化模式是形成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中国建筑企业的实证数据进行乐分析,提出了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以及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摘要:本文对提高紫金矿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阐述。面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因此,如何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尽快把紫金矿业建设成为高技术、效益型的国际特大矿业集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是紫金矿业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
  • 摘要:竞争离不开创新,创新成为学术界、商界、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如何创新、在哪些地方需要创新、如何更加有效的分配创新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都急需解决。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似乎又为创新增加了新的研究课题。rn 本文通过设立命题的方式论证了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可能采取何种技术创新战略,并对企业采取不同技术创新战略后的竞争行为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 摘要:企业创新文化是高科技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软环境”。本文归纳了前人对企业创新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并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对企业创新文化的涵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根据生成层面和形成主体的不同,将企业创新文化分解为创新决策文化、创新管理文化、创新执行文化和创新治理文化四个构成要素,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四要素模型。以华为和联华电子为例,比较了两岸高科技企业在创新文化上的异同。为两岸高科技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摘要:本文在考虑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构建了专利的投入与产出模型。通过对福建省专利活动进行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产出与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呈正相关,与反映外部经济环境的消费水平和进口额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专利产出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对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其内涵而言,自主创新是自主的基础上的持续创新,持续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和生命力。而自主创新是个动态系统,是时空的综合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促进可持续性创新,构建可持续性自主创新系统要从自主创新的时空、内外、主客体等因素的变化来把握“四个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系统,才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性动力。
  •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针对高等院校在我省科技进步中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问题,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原因,对高等院校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六点制度安排。
  • 摘要:新经济时代,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产权战略随之上升到国家竞争战略层面,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站在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沿。在高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中,专利的实施问题逐渐引起关注。高校科技开发的特点和专利相关制度的积极作用,决定了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必须紧紧依靠和积极实施专利手段,才能少走弯路。rn 本文结合福州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情况,对以政、产、研”横向经济联合一体模式,借三方资源,合三方之力,协同合作,降低“泡沫专利”的产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强化专利成果的二次开发,精心构建专利实施战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 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本文构建了由企业家、研发人员、资本和技术积累四个自变量组成的技术创新内生机制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脆弱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 摘要:时间序列分析是系统辨识与系统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能源系统中存在大量时间序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波动性。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崭新的信息处理科学,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和智能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rn 本文鉴于能源消费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的特征,根据1978年到2005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的数据,采用时序-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福建省能源消费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福建省未来十五年的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
  • 摘要:本文基于粗糙集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我国石油安全危机预警的粗-神经网络模型,对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约简、石油安全知识的神经网络动态学习和推理、石油安全的预测和评定等功能进行了集成,并结合我国实际的石油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为我国石油安全的动态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摘要:武夷山和台湾山脉,隔海相望,两岸山地农业协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旅游,对解决海峡西岸山区农村”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有积极作用。rn 本文以三明为例,分析了两地协作的优劣;探讨了三明市农业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三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农业旅游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全球化及国际化之趋势,提升运筹管理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由于全球布局的范围过于广大,因此发展与竞争的单位渐渐从全球化转变为以区域为单位。在上个世纪初期,人类智慧似乎已经进化到以协调取代斗争,以合作代替对抗的和平共荣的文明境界。rn 本研究尝试建立两岸发展运筹管理之历程,并利用由Alvin Toffler的第三波理论衍生的三阶段七类型之概念将两岸之运筹管理模式进行分类,以此模式探讨近年来两岸的态势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两岸目前最适发展的类型与有益之对策。
  • 摘要:自1997年英国推行创意产业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国重要且快速成长的经济活动之一,台湾自2002年“挑战二ΟΟ八: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将其列为重点政策,如今世界各国多以其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政策)。rn 本研究针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运用分析层级程序法(AHP)做为研究工具,以台湾南部高高屏三县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包括:“经营管理机制”、“产品加值能力”以及“财务资金来源”。②“创意媒体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以及“创意生活产业”等四类文化创意产业在高高屏三县市之发展优先性上虽呈现出相当之一致性,但在进一步之产业发展具体项目中差异较大。③高高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现阶段最具产业发展优先性的类别为“创意生活产业”。④各影响因素在高高屏三县市之四类文化创意产业中均有其不同程度之影响重要性。
  • 摘要:本文对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工互补性进行了分析。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具有的内部条件和面对的外部因素也不一样。两岸拥有的生产资源丰缺程度差异较大,在实现比较利益的前提下,高科技产业的分工型态以垂直分工为主,并逐渐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并存的“功能性”分工过渡。在互补模式上,两岸高科技产业通过进出口贸易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尽管两岸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但在两岸相互出口的产品结构上已逐渐趋同,并且高科技相关产品在贸易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运用SWOT分析法可知,两岸高科技产业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并存在相应的机会和威胁,彼此间存在着较强的分工互补性。这种分工互补结构,能够使在客观上存在的比较利益关系,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互利成果和产业分工合作的良好绩效。未来两岸高科技产业只有进一步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才能开创新的发展契机,促进区域性经济协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并最终实现两岸在经济上的完全整合。
  • 摘要:大陆从1979年开始采行改革开放,厦门是最早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其主要目的就在吸引台资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发展,福建地区已经是台资企业在大陆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大陆目前规划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闽两岸的经济发展,预期将带来另一波冲击。rn 本文回顾了台闽两岸的经贸关系,阐述了三资企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质,并以电子产业为例,讨论了两岸产业整合的比较利益,对台商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政策评估及建议。
  •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资的增长,促使生产国际化的加剧,加工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加工贸易在我国和我省对外贸易中已占半壁江山,为此,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加工贸易已成为福建省加快对外贸易发展和提高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福建省加工贸易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摘要: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自由贸易区或CEPA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最佳选择。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东亚一体化新格局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近年来东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有别于与以往及其他地区的一体化新格局。在这种新格局背景下,福建省经贸有所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却有拉大的趋势。实证结果证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发展对福建外贸增长作用有限;而大陆与台湾贸易的发展对于福建外贸的促进作用最大,台湾对于福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当前的东亚新格局未能使福建的对台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数据表明福建融入东亚生产体系的程度相对不高,并且周边经济圈对福建的虹吸作用明显,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福建省经贸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福建必须通过适当的次区域合作来促进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的地区和行业集聚的情况。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省存在集聚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聚集效应在沿海地区以漳州、福州、莆田比较突出,厦门比上述地区差些;内地以南平比较突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工业和农业部门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工业中又以缝纫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较为突出,而在第三产业的行业则不存在集聚情况。
  • 摘要:本文利用海峡两岸进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出口与中国大陆进口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极强,中国台湾进口与中国大陆出口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小;海峡两岸在钢铁、机械用具及其零件和电机设备及其零件三种商品上处于产业内贸易互补状态。
  • 摘要:本文采用单整、协整分析,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与GDP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回归模型。文章认为,福建省进口与出口共同促进福建经济增长;出口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进口对第一、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甚微,而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却起着反向的作用。
  • 摘要:本文建立了二阶段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1980-2005年的利率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日趋扩大。本文构建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以及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型的基本结论是:在人力资本、技术存量、竞争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可能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但是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可能越拉越大。
  • 摘要: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为背景环境,通过对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论方法分析,以解释证券投资市场中的机构与个人之间竞争产生的现象。
  • 摘要:本文把政府支出分为生产性政府支出和消费性政府支出,在一个简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讨论了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消费性支出及他们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得到了政府生产性支出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的一个临界比例,并运用我国1979-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我国应该加大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 摘要: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对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的理论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建立考虑金融发展的拉姆齐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通过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摘要: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对海洋环境进行保护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而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周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rn 本文以舟山渔场为例,在假设对舟山海洋环境的保护以舟山渔民投入为主体、由政府对渔民提供相应补贴的基础上,动态分析了渔民进行海洋环境保护投入对其自身的影响。并且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了政府对渔民海洋环境保护投入进行补贴,有利于提高渔民自主保护海洋环境的积极性,增加海洋捕鱼量,从而提高渔民生产性纯收入。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美汇率对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机制,并运用计量方法对中美汇率和国际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汇率和国际黄金价格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美元汇率是当前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美元走势疲软的情况下,国际黄金价格有望攀升。
  • 摘要:台湾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在“质”或“量”上皆产生重大变迁,而当前最大的课题在于如何引导社会菁英参与各项公共事务,并有效督促政府的决策管理机制,使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得在较坚实的公民社会基础上兼顾并重。rn 本研究以“高雄市公共论坛校园系列”为研究对象,透过二十三场校园公共论坛的举办,检视高雄县市关心之议题、参与对象、讨论内容及提出之建议,进而了解高雄县市的公民参与现况与问题,期能提升高雄公民尊重体制、尊重承诺及发挥监督力量。
  • 摘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地方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既多元且庞杂,地方发展规划行动经常会牵涉到多元社会中公共利益与公众认知的冲突。由于在民主社会中,地方发展常奠基于地方公私群体的协力与共识凝聚,因此,能否厘清地方公众的认知差异,进而凝聚共识,也就成为地方发展规划时所应重视的焦点问题。rn 本研究即借由互动管理(IM)的实证,归纳出。面临2009年之高雄地方发展”九项竞争策略,并绘制增强结构图,借以有效厘定地区发展策略并厘清规划盲点。研究结果发现,虽然高雄地区内部公私群体间对于地方发展策略存有差异,但经由两回合三阶段的互动会议后,公私两群体间之认知差异已能有效降低。研究结果建议,由于面临到地区发展资源的日趋匮乏,因此在进行策略性的地区规划时,唯有凝聚共识与厘清地方发展问题,才能将有限的资源作最有效配置。本文所介绍的方法与成果应可提供有关单位举办公共论坛或公民会议相关作法之参考。
  • 摘要:人类与传染病系相依共存在自然环境中,“传染病感染率”成为两者平衡之指标,也构成台湾永续发展“社会压力”指标之一。探讨“传染病防治”课题大多从公共卫生、医疗地理与环境医学等面向,关注传染病与“环境”之间关系,较少注意“社会”与“小区”因素。惟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认为,传染病不仅是一种“环境病”,更是一种“小区病”与“社会病”。rn 本研究从心理层面判断分析观点,采用“社会判断理论”(SJT)研究方法,将永续发展的环境面、社会面、经济面与制度面等四大指标,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决策参考变量,并以高高屏三县市“民众”与“政府防治人员”为受测者探讨其环境正义认知,以及对推动地区永续发展之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民众与防治人员之间对环境正义认知之优先级虽有不同,但多认为环境因素是第一优先决策指标,其次为制度与社会因素,至于经济面因素则为最末决策指标。从研究发现建构“高高屏地区民众的环境正义认知模式”,作为高高屏地区永续发展委员会制定出适合地方生态环境、民意需求与文化价值观的行动策略,以有效推动永续发展。
  • 摘要:本文对高雄市身心障碍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探讨。有鉴于身心障碍者已逾高雄市人口3%以上,但全市尚未有以身心障碍者自制商品自成产业园区之规划,故高雄市身心障碍联盟,由数字学者专家历时年余规划,勘查地点后,提出一项创新的构想“高雄市身心障碍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研究”,期有助于区内身心障碍者服务更迈向新的里程碑,且更实质的提升与开发身心障碍者之潜能。另外,本构想初步认为本园区之潜在产值甚高,且富有教育、文化、观光之附加价值,是甚值得投资之创意构想。
  • 摘要:20世纪80-90年代,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与环海峡地区同时被中国划定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时至今天。两大三角洲均表现出令世人关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活力,而环渤梅也正在迅速崛起。在全大陆的经济总量中,长三角占22%,珠三角加港澳占28%,环渤海占25%,而福建全省却只有4.5%。其实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最近处相距仅68(涅),有着密切的地缘与血缘关系,是大陆其它省份无法比拟的。rn 本文提出了环海峡旅游圈的规划构想:台湾同胞与国外旅客可透过小三通由台湾出发经渔人之岛澎湖、战地秘境金门(或马祖)到海上花园厦门(或福州),再转赴北京、上海等地;回程则由温泉榕城福州沿海线游览闽江门户马尾、妈祖圣地莆田、海上丝路起点泉州和厦门后,经金门、澎湖返台(或反方向由厦门经沿海取道福州、马祖、澎湖返台)。大陆同胞也可经由厦门(或福州)到金门(或马祖)、澎湖、台湾等地旅游,如此可以发挥小三通最大边际效应,惠利两岸。因此,两岸应勇于面对现实环境,充分运用海峡西岸沿海与海峡东岸离岛建设资源,透过航线、游程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合作机制,带动环海峡国际旅游市场,以早日实现闽台两地观光客倍增并促进环海峡繁荣。
  • 摘要:随着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便会产生产出增长的瓶颈问题,所以人们开始转向从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来解决发展的瓶颈,这也表明信息技术开始逐步成为生产要素之一而被人们重视。rn 本文对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来决定投资一项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及投资多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企业决策提高参考。本文基于的研究方法是AHP模型分析方面,并相应做一致性检验。
  • 摘要:我国科技社团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化以空前的势头渗入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科技社团的作用日益凸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仍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和“分级管理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团改革与创新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rn 本文从科技社团的改革与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科技社团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活动内容,使我国科技社团健康、蓬勃发展。
  •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科技型企业为样本,对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支撑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摘要:为了推动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本地区竞争力,我国一些地方纷纷开展了区域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高校人才济济,在专利技术创新中占据特殊地位。必须重视高校在区域专利战略中的作用,提高高校获取专利的能力,并能快速、有效地向本地区企业许可或转让。rn 本文通过探讨区域专利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专利情况,以福州大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为例,阐述了高校在推进区域专利战略中应发挥的作用。
  • 摘要:本文立足于产业集群的负面效应,从产业集群的特性出发,探讨了产业集群演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锁定现象,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演化中的锁定效应。研究表明,只有避免产业集群演化中的各种锁定现象,破锁定效应,才能真正完善集群自组织机制,使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