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7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
2007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

2007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7-11-09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学会;上海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7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了解结肠肿瘤细胞凋亡途径并探讨其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法检测外源性促凋亡蛋白FasL、Bid及分子杂交法检测内源性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 mRNA在结肠癌(肠癌组)56例、结肠腺瘤(腺瘤组)18例及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18例的表达。结肠癌Dukes分期为A期21例、B期10例、C期10例及D期15例。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 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以及7例正常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的阳性表达在肠癌组与正常组及肠癌组与腺瘤组相比,x2分别为9.82、15.65,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Bi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7%(37/56例)、94.449,0(17/18例)、72.22%(13/18例);其阳性表达在肠癌组与正常组及肠癌组与腺瘤组相比,x2分别为3.20、5.56,P值分别为>0.05及<0.05,肠癌组与腺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Dukes D期Bid阳性表达100%与A、B期38.1%、4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Dukes D期有50.00%呈高表达。细胞色素C mRNA在肠癌组、腺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73.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癌组细胞色素C mRNA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Duckes分期等因素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结肠癌分化程度的升高,阳性表达也逐渐升高;低、中、高分化结肠癌阳性表达率次第为87.5%(14/16例)、93.9%(31/33例)及100%(11/11例)。细胞线粒体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所见:细胞色素c mRNA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为66.7%(4/6)。肠癌红戡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但内质网结构良好。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粗面内质网丰富。讨论近年研究指出,凋亡途径可分为两型:即由细胞表面的Fas与其配体FasL相结合或由TNF与其受体TNFR相结合而开始的凋亡被称为外源性凋亡(或Ⅰ型凋亡)。亦可不经表面的配体或受体而发生,当细胞DNA受损破坏时,细胞内的肿瘤坏死因子P53可被激活而使Bid和Bax蛋白移行于线粒体,并使线粒体外膜形成孔,导致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间的基质泄于细胞浆内而促成了凋亡,这一途径称之为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其外泄的基质可能包括细胞色素C及凋亡活性因子-1(APAF-1)等。本文肠癌组与正常组及腺瘤组的对比中可以看出FasL显然低于正常组,Bid虽属于某种情况下才能出现,但亦低于正常对照组,(以上均具统计意义)。与此相反,内源性凋亡检测细胞色素C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随着结肠癌分化程度的增加,表达阳性率亦次第增加;分化程度低、中、高三者表达率次第为87.5%(14/16例),93.9%(31/33例)及100%(11/11例)。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变亦说明结肠癌组中的凋亡是以内源性凋亡为主的,但这不说明结肠癌的起因由于内源性凋亡。近年大量的体内、体外研究证明转移并非单靠原有瘤体的增大,即使原有瘤体未发展增大肿瘤细胞亦可转移,即所谓“早期转移”。结肠癌、乳癌及黑色细胞瘤均观察到这种现象,动物实亦证明此点。同时指出,内源性凋亡具有防止肿瘤转移的决定性意义,从肿瘤细胞脱离原有瘤体到最后定着并生长于新的脏器的转移各个步骤内源性凋亡都起着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并促使经内源性凋亡的作用。结论①本文数据证明结肠癌时,内外两途径凋亡均存在,但主要是内源性凋亡。②近年报道及本文观察,逐渐证明内源性凋亡有主要的防止转移的决定性意义。③对于内源性凋亡在结肠癌时发生的病理、生理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至少目前采用内源性凋亡途径的靶向治疗可能时机尚不成熟。
  • 摘要:目的: 研究结肠病变时细胞凋亡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以了解其在结肠癌生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肠癌细、19例结肠腺瘤(腺瘤组)组织中内源性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 mRNA的表达。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以及7例正常肠黏膜(正常组)细胞线粒体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细胞色素c mRNA在肠癌组、腺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2/55例)、73.7%(14/19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癌组细胞色素C mRNA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Duckes分期等因素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阳性表达也逐渐升高;低、中、高分化结肠癌阳性表达率次第为87.5%(14/16例)、93.9%(31/33例)及100%(11/11例)。细胞线粒体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所见:细胞色素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为66.7%(4/6)。肠癌组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匀,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但内质网结构良好。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粗面内质网丰富。结论结肠病变时,可见线粒体受损,其外膜破裂,基质外溢于细胞浆,说明结肠细胞凋亡主要属于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