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二届CGOS学术年会
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二届CGOS学术年会

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二届CGOS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10-22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

会议文集: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二届CGOS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前列腺癌的筛查应限于75岁以下的人群。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前应注重PSA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以除外前列腺癌。对低一中危险因素老年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需综合评定后可选择根治性治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根治性治疗以及保守治疗方案。对高危险因素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在应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可应用双麟酸盐类药物预防骨质丢失。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化疗作用尚不确定。鉴于目前对老年前列腺癌的筛查及治疗的研究都缺乏循证医学的一级证据,因此治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耐受治疗的能力和可能存在风险,让医生、患者及家属都充分了解并讨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的利弊,以决定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94例≥6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因素和随访情况。结果:98.0%的患者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就诊,79.8%的患者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50%患者为I期,但仅2.1%患者为IA期。治疗前CA125在晚期患者中升高较明显。65-<70岁患者和≥70岁的患者在除了BMI(P=0.013)以外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上无显著差异。5年总生存率为30.9%。年龄、分期、CA125、分化、肌层受侵,以及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有显著影响。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预后较差。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康莱特(KLT)对晚期肿瘤患者体重、睡眠及KPS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3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康莱特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0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和对照组3l例(单药使用吉西他滨或卡培他滨等),分别观察化疗后体重、睡眠及KPS等改变。结果:入组63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可评价疗效的59例,在体重增加、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及病变控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58,P<0.05;χ2=10.54, P<0.01;χ2=7.35,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乳剂,能使体重增加,睡眠改善,提高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消癌平联合奥宁、强的松治疗耄耋年龄淋巴瘤的疗效。方法:3名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淋巴瘤患者,不能接受化疗,血生化、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治疗方法:消癌平60ml+5%葡萄糖液250ml,持续静脉滴注16天,奥宁0.8mg+生理盐水100ml,Civ(连续静脉泵入,2ml/1小时,48小时)×8次(16天);强的松片40mg,连续口服14天。按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总疗效CR 1例,PR 2例。3例患者中有2例目前仍存活,生活能自理。一例骨浸润伴骨破坏者,治疗后骨缺损稳定2个月以上无变化,但在CR后2个月进行巩固治疗期间发现脑浸润;一例患者在首次治疗期间发现脑浸润,经治疗后病灶稳定、无变化;另外一例患者在5次治疗出院后,因糖尿病诱发酮症酸中毒、昏迷、肺部感染,死亡。治疗期间除2例伴发糖尿病患者血糖增加外,几乎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消癌平、生长抑素类似物——奥宁、强的松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老年淋巴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方法不能扼制脑浸润的发生,对脑浸润也无确切的治疗效果。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对肿瘤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其次分析了心理因素对肿瘤病因和发病中的作用及肿瘤形成后的基本特征;最后列举了中医诊疗肿瘤的原则、理念,以及中医诊疗肿瘤重视的问题和创新路径。
  • 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52例,其中唑来膦酸组26例,伊班膦酸组26例,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每组各用药两至四周期。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获益率、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不良反应中注意发热、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2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3%,伊班膦睃组临床获益率88.59/0(P=0.015),56d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6.2%,伊班膦酸组临床获益率92.4%(P=0.065)。两组止痛中位起效时间均为第5天,止痛持续整个周期,6个月后复查骨扫描均有一定改善。两者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乏力。用药4d内骨转移部位疼痛有加重现象,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呈正相关。两组各有高血钙3例,用药2周期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两者均是高效双膦酸类药,有良好的耐受性。止痛疗效唑来膦酸组略优于伊班膦酸组,且唑来膦酸静滴时间短(15分钟),使用更方便。两者毒副反应均较轻。按推荐剂量使用均未见肾功能损害。
  • 摘要:乳腺癌是老年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明显上升。由于社会逐步老龄化,老年乳腺癌患者将会大幅增加,因此这一特殊群体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亟待深入研究,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和随访原则,改善顶后。与年轻乳腺癌相比,老年乳腺癌分化较好,发展较慢。在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决定治疗方案以前,患者的预期寿命和合并疾病不容忽视,两者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相对获益,从而左右治疗策略的选择。对于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据疾病分期可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腋窝评估在老年乳腺癌中的地位尚存在争议,但若需根据腋窝淋巴结状态决定患者是否接受化疗,则仍有必要行腋窝评估。由于不良反应等因素,放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在辅助治疗方面,对于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若其激素受体为阳性,应首先考虑内分泌治疗。若患者系高危或有妇科疾病、深静脉血栓等既往史,应在初始阶段即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而在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期间,需注意监测骨密度及血脂变化。至于芳香化酶抑制剂是否会引发高脂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目前证据不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中的价值尚无定论,但综合各研究结果来看,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的合并疾病,预期寿命超过五年,完全可给予标准化疗方案。与年轻乳腺癌相比,老年乳腺癌化疗获益程度相近,且在淋巴结阳性及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化疗获益最大,但化疗有可能增加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相关死亡率。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是否能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尚不明朗。目前,Adljuvant!程序能兼顾患者的预期寿命及合并疾病,将治疗价值量化,方便有效地评价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或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帮助。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化疗较少应用于老年乳腺癌,若患者的激素受体为阳性,应首选内分泌治疗。就目前研究结果而言,三苯氧胺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与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则具有较高的临床客观有效率,并能使更多的患者有机会接受(保乳)手术。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和临床表现,其次分析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最后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治疗、止痛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进行了概述。
  • 摘要:淋巴瘤作为一种潜在的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积极的内科治疗一直是治疗所遵循的原则。本文详细介绍了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及其它类型淋巴瘤的治疗现状。
  • 摘要:由于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不同,因而老年肿瘤也具有一些特点,在诊治方面也要针对此点予以相应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列举了老年人常见肿瘤的诊疗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时要遵循的原则。
  • 摘要:癌瘤已成为我国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多数病人之病情已属中晚期,病情重,症状多,痛苦大,疗效差,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癌瘤;老年人容易患哪些癌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瘤的主要途径,以及如何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癌瘤。
  • 摘要:老年肺癌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了老年肺癌的特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报道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结果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其次对肺癌的中西医各种治疗手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总结了老年肺癌患者在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治疗方案。早期且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未行手术者争取采用根治性放疗;全身状态许可的局部晚期患者可采用化疗,根据病情和体质酌情选择用药方案。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药物的辅助应用。晚期患者则需应用中医药治疗。
  •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评估、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病情时期临床治疗方案的设定。
  • 摘要:本文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临床症状,治疗现状以及面临的是否化疗、化疗剂量大小、干细胞移植的地位等问题做了概述。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概念,其次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细胞学和免疫学变化、临床表现等进行了概述,最后详细叙述了多发性骨髓瘤鉴别诊断方式以及各种临床治疗手段。
  • 摘要:多数癌症的发生与年龄相关,人口老龄化使需要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数量快速增加。老年患者具有其独特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特点,使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或确定正确/恰当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通常情况下,老年肿瘤患者可能处于治疗不足状态;由于被认为在相关临床试验中较低具代表性,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更加缺乏。近年来随着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成为肿瘤疗效观察指标及治疗终点,该指标亦成为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硬指标之一。本文从老年肿瘤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等方面对老年肿瘤患者临床研究现状、生活质量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以期为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对有关老年妇女乳癌保乳手术后,用三苯氧胺(TAM)辅助治疗替代术后放疗;部分乳腺短程放疗;全乳Hypofractionation放疗三种放射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概述。
  • 摘要:老年人与青年人所患的肿瘤在病因学,组织解剖及病理学上没有明显区别,但其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分别介绍骨与软组织原发及继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 摘要:前列腺癌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外放疗和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由于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副反应轻而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的历史、技术方法、适应症和并发症。
  • 摘要: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患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有助于协助患者和家属接纳正确的死亡观念,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心理和生理需求。但是,现实社会缺乏正确的死亡观教育,公众对临终关怀理念和临终关怀机构的认知存在偏差,同时缺乏临终关怀机构和训练有素的临终关怀队伍,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性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及非临终关怀的医疗行为造成巨大的浪费。综上所述,我国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需要国家和政府机构采取得力措施,通过全体公众的不断努力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 摘要:目的了解70岁以上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寻找相关预后因素,确定适合该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70岁以上胰腺癌患者的各种临床参数、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组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19.2%和3.2%,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接受根治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问为26.5个月,单纯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6个月,放疗+化疗者为5.7个月,支持治疗者为3.4个月。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单纯化疗与放疗+化疗比较,中位生存时间:Ⅲ期为8.1个月和11.3个月,Ⅳ期为6.2个月和3.9个月。卡氏评分(KPS)≤80和有远处转移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冈素。结论老年胰腺癌患者早期手术切除可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对于一般情况好者应考虑给与适当化疗,Ⅲ期患者可加用胰腺局部放疗,Ⅳ期患者胰腺局部放疗并未显示益处。KPS评分和是否有远处转移足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单纯中药和单药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4例60岁以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治疗组)和单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肿瘤稳定率、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中药组肿瘤稳定率与单药化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单药化疗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肿瘤治疗的稳定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较低。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腹腔镜下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其次阐述了腹腔镜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最后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观察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对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给予46例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积饮30ml/m2,PO,Bidx21d;华蟾素20ml/m2,静滴(Ⅳ),qdx10d;长春瑞滨30ml/m2,Ⅳ,d1,8治疗,21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4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PS评分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疾病无进展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6名患者给予平均治疗周期为3.2个周期。该研究总有效率(CR+PR)为19.6%,稳定率(CR+PR+NC)为89.1%,中位生存期(MST)为7.5个月,1年生存率为28.3%,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该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1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III度疲劳,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4例出现Ⅰ度神经毒性。结论:消积饮、华蟾素联合长春瑞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提高,且毒副反应微弱,可作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适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5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老年NSCLC人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有生存获益的可能,毒性可以耐受,不应轻易放弃。但由于器官功能储备有限,化疗的风险会增大。其化疗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药代动力学、用药间隔、用药周期等诸多与中青年不同之处,应该在以后专门为老年患者设计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认真探讨。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80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280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2.9%。92.5%的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中位就诊时间为4个月,58.9%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等合并症,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4-3%),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占72.9%。随访期间104例患者死亡,61例(58.7%)死于原发病,33例(31.7%)死于非肿瘤疾病。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3个月,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8%和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脉管瘤栓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合并症是影响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
  • 摘要:目的:观察测量用草酸铂治疗老年肿瘤的化疗中加用中药以减轻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入组50例其中年龄大于等于65岁患者20例,小于65岁患者30例,都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将化疗患者随机分为AB和BA两组,A周期化疗同时服用中药,B周期单用化疗。观察患者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表现并测量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老年患者组A周期的神经毒性反应发生数量少于B周期,且程度轻,多为ⅠⅡ级,少有Ⅲ级,无Ⅳ级反应(P<0.05),NGF值A周期大于B周期:其他患者组A周期的神经毒性反应发生数量少于B周期,且程度轻,多为ⅠⅡ级,无Ⅲ、Ⅳ级反应(P<0.01)。结论:中药对防治草酸铂化疗所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有一定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GP方案化疗的耐受性。方法:对136例ⅢB-Ⅳ期NSCLC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应用GP方案进行性化疗,评估各组的化疗毒性反应。结果:WBC、NE、PLT、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60岁以上组高于以下60岁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分别与60岁以下组进行比较,WBC减少的发生率在80岁以上组和70-79岁组高于60岁以下组:NE减少70.79岁组<高于60岁组;Ⅲ-Ⅳ级毒性发生率普遍少于I-II级毒性,除PLT外,其毒性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WBC、NE、PLT、ALT、AST、口腔炎、腹泻、周围神经炎在80岁以上组高于其他组,尤其是wBC为53.33%并高于I-II级的发生率。结论:老年患者化疗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相比尽管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老年患者毒性反应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尤其是血液度性,特别是80岁以上患者慎用GP方案联合化疗。
  • 摘要:目的:分析早发生(EOLC:年龄<50岁)和晚发生(LOLC:年龄>70岁)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特点,EGFR、VEGF、P21、P53、CerbB2表达状况以及与发生早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平行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6月-9月初治的术前评估可完全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早发生48人晚发生52人的临床特点,EGFR等表达状况,用卡方及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LOLC和EOLC中从不吸烟分别是38.5%和25%,被动吸烟13.5%和35.4%,吸烟48.0%和39.6%;P=0.033,有统计学意义。LOLC和EOLC中有肿瘤家族史分别为9.6%和29.2%; P=0.01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LC和EOLC中EGFR蛋白产物表达(+)分别是32.7%和62.5%;P=0.00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LC和EOLC中FVC的均值分别是94.5385+14.29995和104.2917+15.589081 P=0.002,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LC和EOLC中FEVl的均值分别是87.7308+14.96809和95.8333+14.07477 P=0.006,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和EGFR(+)表达均增加了EOLC组风险,RR分别为3.871(1.273-11.773)和3.431(1.507-7.814)。EOLC组FVC的RR为1,LOLC组FVC的RR为0.948(0.918—0.979)。结论:早发生和晚发生NSCLC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LOLC-多主动吸烟,肺功能差。EOLC:多肿瘤家族史,高EGFR(+)表达。
  •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老年胃癌预后的分析,研究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辨证加减治疗对老年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489例胃癌患者中200例60岁以上病例组(老年组)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和中药治疗的构成比与总病例组构成比的差异;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200例老年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化疗以及中药胃肠安等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老年胃癌组病例数占总研究病例数的41%,肿瘤部位、l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和中药治疗的构成比与总病例组的构成比无差异(P值均大于0.05,卡方检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老年组较少,高、中分化腺癌较多见(P<0.05,卡方检验);老年组接受化疗和完成6周期以上化疗的较总病例组少(P0.05)。结论:老年胃癌中分化程度相对较好:接受化疗的构成比较低;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胃癌预后的有效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45例老年肺癌患者、35例非老年患者、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5例老年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囚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37.8%(17/45),而35例非老年肺癌患者中的枪出率为28.5(10/35),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均为0,差异显著(P<0.001)。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但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异常甲基化的频率无明显差异。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分期和治疗干预无显著相关。结论: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中有着很高的检出率,有望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记。
  • 摘要:上腔静脉综合症是通往右心房的上腔静脉血流受阻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肺癌瘤灶增长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常见原因。西医治疗手段有:放疗、化疗、静脉分流术等,治疗关键在于缩小肿瘤灶,立即减轻对上腔静脉的压迫,放疗的分割可以使得肿瘤迅速缩小,症状缓解,化疗适用于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单纯中药治疗本急症报道较少,本文现介绍了肺癌上腔静脉综合症临床通过中药治疗治愈一例。
  • 摘要:目的:观察多帕菲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多帕菲35mg/m2,D1,D8,D15,每次输注多帕菲之前30分钟应用地塞米松10 mg静注,非那根25 mg肌注,雷尼替丁30 mg静滴,卡铂400 mg/次静滴,D1天用,休息2周为一个周期,每28天重复。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非小细胞肺癌36例,有12例患者部分缓解,在36例入组患者中有效率为33.3%,在32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37.5%。稳定13例,进展8例,未评价3例。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尤以粒细胞减少为多见,Ⅲ+Ⅳ为13.2%。白细胞总数最低为2.4X109/L,在化疗后10-14天白细胞计数在最低点。其它化疗反应为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结论:国产多西他赛(多帕菲)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小,价格相对便宜,是老年人治疗选择之一。
  • 摘要:目的:研究紫杉醇加卡铂治疗老年和中青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预后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270岁的肺癌患者(老年组)和同一时间随机选择的63例<70岁肺癌患者(中青年组)分别给予紫杉醇加卡铂方案化疗。结果:老年组有效率33.3%,中青年组有效率34.9%,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1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28.3%、6.7%,中青年组中位生存期10.8个月,1年、2年生存率31.7%、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及Ⅳ中性粒细胞减少老年组34.5%,中青年组32.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不是影响肺癌患者疗效、预后和毒副反应的主要因素。
  • 摘要:研究背景:肺癌的发生率在全球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约占肺癌80%,其中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化疗成为唯一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尤其对于多次化疗失败后的患者,其他药物替代治疗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吉非替尼(1RESSA,ZDl839)作为靶向药物中的代表药物,通过阻断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从而抑制恶性细胞的增生。目的评价IRESSA对晚期NSCLC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影响,IRESSA的毒性反应,分析与患者疗效,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并回顾国际及国内IRESSA各期主要临床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IRESSA治疗63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疗效。采集资料包括:1.基本特征:性别,年龄,PS评分,病理,肿瘤分期,吸烟情况。2.治疗情况:化疗与否,手术与否,放疗与否。3.临床疗效:按wH0(1981)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4.症状缓解:观察患者服药后症状有否缓解以及症状改善时间。5.生存期:主要观察生存时间,1年,2年,3年,4年生存期。6.不良反应:主要观察皮肤及消化系统毒性,按CFC标准分为0~IV度。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显著性使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RESSA总有效率为31.7%,疾病控制率为71.4%。79.4%的患者在服药后两周内即感到症状改善,其中94%的患者在一周内即感觉症状明显改善。IRESSA平均服药时间为157天,在已停药的39例患者中,停药原因多为肿瘤进展(18/39,46.15%),其他原因如:患者死亡(7/39,1,7.980,/0),症状无缓解(6/39,15.38%)等,2例(2/39,5.13%)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63例晚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33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52.83%,44.38%,33.28%,16.64%。结论: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IRESS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延长生存时间,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疗效。影响患者生存独立因素可能主要还足取决于治疗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五行音乐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43例晚期住院肿瘤患者接受中医五行音乐治疗;每天25分钟,5天1疗程,共4疗程。观察主观症状、生活质量评分(QOL)及Kamofsky(KSP)评分分别在第0、第2及第4周进行评价。结果:主观症状如腹泻、疲乏、纳差、疼痛、情绪、失眠等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生活质量指标如食欲情况、精神状况、睡眠、疲乏、疼痛、自身对癌症的认识、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面部表情等均有显著意义的改善(P值均<0.05)。但主观症状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卡氏评分在治疗前后并无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值均>0.05)。结论:中医五行音乐对于肿瘤患者改善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价值,但还有待于设计更为严谨、观察时间更长的研究予以证实。
  •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肺汤联合化疗在老年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信封随机对照法将48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清肺汤,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征候、生活质量、体重、免疫功能、瘤体变化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健脾清肺汤在改善咳嗽、痰血、气急、食欲减退以及免疫功能CD3、CD4/CD8、NK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生活质量和体重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清肺汤联合化疗能改善老年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的部分临床征候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分阶段治疗Ⅲ、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单独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主要观察指标为生存期、卡氏评分、主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57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1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06<0.01);治疗组卡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疲劳、气短等肿瘤主要相关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比对照组较少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对于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均有良好效果。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的140例老年肺癌患者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总结出对于老年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原有心肺疾病症状加重或以其它症状就诊,常规胸片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