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2007中国计算机大会
2007中国计算机大会

2007中国计算机大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07-10-18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会议文集:2007中国计算机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能够对网络分布区域内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并收集信息,主要用于军事战场、科学研究、商业应用、工业控制、环境保护等,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各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都加紧进行对其研究。rn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自组网很相似,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其不同于无线自组网的本质特点,现有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并不适用于其中,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无线传感器的路由协议。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提出了涟漪路由协议,这个协议是基于EM78815单片机系统的静态温度测量路由协议,在实验系统测试条件下,完成了基本的组网和路由功能。本文还对涟漪路由节点出现移动时的两种情况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同时,涟漪路由协议相比于绝大多数路由协议,能节约系统的存储资源,当有节点脱网后还能够自动修复路由,从而能适用于WSN。
  • 摘要:文章提出Difference-Base Algorithm(DBA),一种有效的在传感器网络中进行Top-k查询(例如,找到k个最大的聚集值)的方法。通过详细地定义传感器网络中信息传递消息的类型及格式,以获取部分对象的部分和及其最大值从而生成候选对象的集合来完成最终的Top-k查询,详细的实验表明,DBA方法通过对候选对象集合中的对象进行差值划分及阈值设置可以抑制网络中消息和数据的传输,从而减少了网络的传输代价,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 摘要:在不能获取节点精确位置信息的条件下,现有的基于分组的节点调度算法不能保证各个组内的传感器节点均匀分布在目标区域,在目标区域中某些小区域若节点分布过于密集,会增加该区域的通信冲突和数据冗余,而分布过于稀疏又会导致传感器节点不能对目标区域进行有效监控,并会降低网络的连通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建立了极大相似分布的数学模型,证明该问题属于NP-难问题。其次,引入节点的虚拟坐标的概念,用来替代节点实际的位置坐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大相似分布的两种近似求解算法。与节点位置无关的集中式节点调度覆盖算法和分布式节点调度覆盖算法。传感器节点利用虚拟坐标信息进行分组,在不需要节点位置信息的条件下,使得各个组内的传感器节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目标区域。算法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这两种算法在覆盖率和目标区域的监视偏差度等性能上均优于随机调度覆盖协议。
  • 摘要:为了提高传感器网络传输实时数据的能力,我们提出快速多路径实时路由协议(Fast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FMRP)。传感器节点具有位置相关性以及时间相关性,进入工作状态较早的节点形成主路径和备份路径,后序节点在前序节点建立的备份路径基础上使用增量路由方式快速构建路径。不能使用增量路由的情况下使用基于链路质量的贪婪路由构建路径。rn FMRP加快了传感器节点路由发现的速度以及从路由失败中恢复的速度。我们分析了这种路由协议的能量开销,开销比SPEED协议增加不到4%;通过ns-2模拟器的模拟表明,FMRP比SPEED路由协议在目标跟踪场景下实时性能更佳。
  • 摘要:基于JXTA提出一个复合的P2P信任模型,从动、静态两方面研究Peer信任值,以静态信任值反映Peer的属性,以动态信任值反映Peer的历史行为。通过扩展JXTA的对等组成员资格服务,确定Peer成员在组内的静态信任值,作为其信任初值。利用推荐和信誉等P2P信任关系管理方法综合分析Peer成员在组内的各类交易,确定其动态信任值。通过Matlab模拟分析证实该模型的可行性,且该模型综合利用了现有的P2P信任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动态交易信任度,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成员的行为规律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
  • 摘要:Web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从海量Web信息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Web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传统集中式搜索引擎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随着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提出了基于P2P的Web搜索技术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的目的是对现有的基于P2P的Web搜索技术进行一个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P2P的Web搜索面临的诸多挑战;然后重点总结分析了基于P2P的Web搜索的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系统拓扑结构、数据存放策略、查询路由机制、索引切分策略、数据集选择、相关性排序、网页收集方法等;最后对已有的三个较有特色的基于P2P的Web搜索引擎原型系统做了介绍。
  • 摘要:文件搜索是一个重要网络应用,无论KaZaA还是Gnutella均是适合于搜索流行共享文件,这些文件在网络中往往有许多复制。对一些并不流行的甚至只有一份复制的共享丈件,KaZaA或Gnutella由于受覆盖网结构及搜索机制的限制,可能查找不到。而这类非流行文件数量可能大大多于流行文件,而且对部分用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丈提出一个基于票据的覆盖搜索算法来搜索仅有少量复制的共享文件。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模拟实验来评测算法性能,结果展示了较好的综合性能。
  •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点特征相似性度量方法,及其字符图像点特征匹配算法.用形状上下文模式表示点特征,以反映图像的形状信息。计算不同图像点特征所对应的形状上下文模式之间的高斯加权Hausdorff距离,作为点特征相似性度量。将这种相似性度量方法和基于矢量分析的特征匹配方法相结合,实现字符图像点特征匹配。我们将本文方法用于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点特征相似性度量及其匹配方法是有效的。
  • 摘要:以达尔文流媒体服务器为实验平台,提出了一套基于运动强度的视频自适应传输策略。rn 在服务器端通过检测丢包率来控制发送速率等级,避免网络拥塞,并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因丢帧而产生的马赛克,在自适应策略中加入了运动强度信息,针对不同的运动强度级别做不同的处理,使得综合视频质量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运动强度的丢帧策略不仅可以避免网络拥塞,而且可以改善视频播放质量。
  • 摘要:人体运动捕获数据的复杂性众所周知,而如何从复杂的运动数据中荻得能够代表完整运动信息的特征,是能够正确高效分析处理人体运动数据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各关节点之间三维几何关系的几何特征。本文提取的几何特征是基于各关节点三雏几何关系的三维特征。其各关节点的几何特征是三维的,因此相对独立,每一个关节点都能独立地体现整体运动的一个局部,所以可以分别处理每一个关节点的局部几何特征。三维几何特征还避开了和原始数据的直接接触,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维数灾难。实验结果显示,三维特征可以提高运动数据检索的效率和精度,并运用到运动语义智能分析等领域。
  • 摘要:随着流媒体应用的大量兴起,流媒体传输的基础--覆盖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覆盖网拓扑从传统的树形拓扑向网状拓扑发展。然而两种拓扑在不同的物理网络下对流媒体传输性能的影响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NS2上对两类传输协议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得出覆盖网延迟、吞吐量与节点规模、节点分布情况和所选拓扑之间的关系是,对于延迟,小规模节点下树结构优于网结构,大规模节点下当节点度数较多时,网结构优于树结构,对于吞吐量,当骨干节点数不超过4时,网结构劣于树结构;当骨干节点数大于4时,网结构优于树结构;论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网络节点分布情况已知时的覆盖网拓扑选择策略,可为流媒体在网络上的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
  • 摘要:介绍了一种给超标量流水线分配优先级并使用缓冲队列等方式来减少寄存器堆读端口的方法,从而大大减小了寄存器堆的面积和功耗,并使用了寄存器合并技术,将两个单精度数据合并写入寄存器堆从而加快了写寄存器堆的的速度。本文以有三条流水线的浮点处理器为例,说明了其实现过程。
  • 摘要:传统的超级计算系统都是使用HPLinpack测试程序的峰值来进行性能的比较和排名,然而,随着现代超级计算系统从体系结构到编程模型的不断发展,以及实际应用程序类型的不断丰富,仅仅依靠Linpack这样的解稠密线性方程组的测试程序作为评判超级计算系统性能的唯一标准已经不够了。美国的DARPA HPCS项目开始资助由HPCChallenge测试基准程序(由八个独立的测试程序组成)来对超级计算系统进行从性能到实现完美性的竞赛,以作为HPLinpack排名的一个有益的补充(http://www.hpcchallenge.org)。结合我国超级计算的发展现状,基于现代实际应用程序对计算系统内存存取以及通信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并行FFT本身在大规模科学计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本身算法特性对超级计算机通信与计算的能力的平衡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提议在HPLinpack的基础上增加并行FFT作为超级计算机的性能衡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算法特性及国际上一些公开的数据具体分析了并行FFT程序作为超级计算系统测试程序的高、低时空局部性特征及可扩展性。文章最后给出了如何将一组程序的测试结果合成为衡量计算系统性能的单一指标的具体测试及衡量原则,并给出合理性分析。
  • 摘要:在IBM JS21 Bladecenter上进行THPL与HPcc的对比测试,介绍THPL与HPCC的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并采用分层模型(AHPCC)对HPC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在高性能机群上执行这两个基准测试,比较它们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方法。实验表明:HPLSDHPCC可操作性相近,HPCC的结果评价较HPL复杂。通过分层模型的评价,我们能够得到更多关于目标系统的性能参数和发现可能的性能瓶颈,能够通过一次测试为以后的系统设计和构建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 摘要:随着大型计算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其设计方案的筛选和性能评测更加需要模拟器的支持,而当前针对大型计算系统的模拟器却很少。本文针对大型计算系统模拟器--Bigsim、PARSIM、Parallel BG/L Simulator和BGLsim,分析它们的技术特征。最后论述了大型计算系统模拟器不是针对某一部分,而是面向整个系统的--处理器、存储系统、节点、网络等都要考虑在内,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同时应尽可能的提高模拟的速度和灵活性。
  • 摘要:Internet应用需要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体系结构。本文提出MEANS结构,这是一种针对Internet应用的网络服务器软件体系结构。通过引入一种新的线程抽象,微线程,MEANS向上层的程序员提供微线程环境,并通过传统线程并发访问下层操作系统的服务,而微线程的管理和调度则使用事件驱动机制,从而综合多线程和事件驱动结构的各自优点。此外,MEANS还具备通用性、扩展性、健壮性和适应性。经初步验证,在并发策略方面,MEANS具有相似于事件驱动结构的特性;在I/O策略方面,MEANS具有比多线程结构更好的I/O访问特性。rn 特别地,当访问文件集在内存中时,基于MEANS结构的Hammen(2)服务器的吞吐率相比基于多线程结构的Apache最多提高37.22%,相比基于单线程事件驱动结构的LightTPD最多提高34.88%;当访问文件集在磁盘上时,Hammer(2)的吞吐率相比Apache最多提高191.35%,相比LightTPD最多提高131.3%。
  • 摘要:给出一种区分服务组播的三层实现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封装和聚集组播的区分服务组播实现方案--EADSMCast(Encapsulaled andAggregated DiffServ Multicast)。一方面通过对基于封装的DsMCast方案的改进,在组播分组头部封装聚集组播树上核心路由器的转发信息,保持了区分服务域中核心路由器的无状态性和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通过对聚集组播的组一树匹配算法的改进,使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转发结构的组播组共享一棵聚集组播树,有效地减小了边界路由器中组播路由表的规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ADSMCast是一种能够支持异构QoS组播、可扩展性良好的区分服务组播实现方案。
  • 摘要:IEEE 802.11标准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提供了基于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CSMLA/CA)方法的点协调功能(PCF)和分布式协调功能(DCF)两种机制。802.11 DCF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方法,提供基本模式和RTS/CTS模式两种信道访问方式,利用竞争窗口的二进制指数回退机制协调多个终端对共享链路的访问,避免出现因争抢信道而无法通信的情况。目前,DCF在当前无线局域网中被广泛配置使用,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二进制指数回退机制减轻数据分组的碰撞以及实现发生碰撞后对分组的有限重传控制。终端发送数据分组时,首先检测信道的忙闲状态,如果信道空闲且持续一个DIFS时间,在基本模式下立即发送MAC数据帧(在RTS/CTS模式下,发送RTS帧),并同时检测有没有发生分组碰撞。如果发生碰撞,终端随机在[0,Wi]之间均匀选取一个延迟时间赋值给回退计数器(Wi被称作竞争窗口,其大小依赖于数据分组重新传输次数)。随后,当终端探测到信道空闲时间等于一个时隙δ时,计数器减1;而当检测到信道忙时,计数器值保持不变,并在信道空闲时间等于DIFS(DCF Inter-Frame Space)时,重新激活延时计数器且终端继续监测信道,直到计数器值减到0时终端才发送MAC帧。另外,为了避免某终端长时间占用信道,终端在两次连续的数据分组发送之间也必须进行随机延迟。
  • 摘要:改造传统的拥塞控制方案,使得各用户能够公平高效利用链路带宽是现今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基于传统类TCP的控制策略和基于路由器显式通告策略,基于传统类TCP的策略如:HSTCP、STCP、BIC-TCP都被证明有一定的缺陷;而基于路由器显式通告策略如:XCP、EMKC、VCP等虽然有着传统控制方案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其生效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网络端到端的结构,这限制这类策略的实施。rn 本文提出了一类奇函数控制策略,它们利用两次拥塞间时间间隔的函数作为窗口大小的控制函数,从而窗口增长速度是独立于RTT的;在保证传统的端到端的控制机制下,它们可以使得窗口增长类似于以VCP等基于路由器显式通告策略,因而具有高效的带宽利用率。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相比于以上的控制策略,奇函数控制策略拥有更好的TCP友好性和带宽利用率,同时本文还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奇函数控制策略之间的性能参数间关系。
  • 摘要:最小干涉思想在单路径路由算法中已得到了深入研究,但它在多路径算法中研究得还较少.绝大多数的多路径算法主要关注的是负载平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MPLS流量工程的多路径最小干涉路由算法.算法在选择候选路径时考虑了干涉效应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性能上有所提高。
  • 摘要:IETF的HIP工作组提出的主机标识协议定义了一个新的互联网全局名字空间一主机标识名字空间,分离了IP地址的双重角色以支持更灵活的互联网应用。本文分析了主机标识符的分类及其特点,其关键机制基本交换的安全性保证及对应用的影响。研究并扩展了传统DNs的资源记录,完成了函数设计、实现的工作。并在总结国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HIP-EDNS-DHT机制,既能完成传统的域名解析服务,又能解析层次化结构的域名/IP地址和扁平结构的HI/HIT之间的双向映射关系,较好地支持主机标识协议的应用。
  • 摘要:作为一种实现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典型的应用实例,Web服务采用和支持国际公开的开放技术标准规范以保证分布式的端到端的交互。目前虽然Web服务已经在电子商务、金融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Web服务本身的源码不可知和行为的不可预知等特性使得测试工作面临很大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基于交互行为规约的方法测试Web服务。由于WSDL文档中并未提供Web服务的动态行为信息,服务提供者将额外提供以UML2.0序列图和OCL描述的服务交互行为规约,该规约描述了用户在使用服务的外部接口所提供的功能时必须遵循的规则。本文采用扩展标号变迁系统(ExtendedLabeled Transition System,ELTS)对服务行为进行形式化建模,ELTS是在标号变迁系统(LabeledTransition System,LTS)基础上添加语义约束信息而得到的,弥补了LTS描述数据流方面的不足。文章首先给出从序列图综合服务行为模型ELTS的算法,接着讨论了基于ELTS的形式化测试的相关理论:本文对传统的基于LITS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ELTS生成具有良好测试覆盖的测试用例的算法,用于测试服务的实现是否与交互行为规约相一致。
  • 摘要:检测网络拥塞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对于良好的网络拥塞控制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法只能检测网络是否存在拥塞,而无法判别其严重程度。基于[1]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性能矩阵行列式的性质,提出了基于AS性能矩阵谱半径的测度ρRTT和ρLoss,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质,最后提出了评价网络拥塞严重程度的EHC算法并分析该算法的复杂性。本文的所有研究工作都在NS2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的验证。
  • 摘要:SCTP的失败转换机制是实现基于多位的传输层容错的核心技术,本文通过大块数据传输的实验发现,2000年RFC2960所提出的“SCTP的临时失败转换机制”和2005年IBTF的Internet草案所提出的“SCTP的永久失败转换机制”都存在虚假复原的隐患,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论证了虚假复原将导致数据传输由备份路径迁移到主路径时流量发送速率的下降,针对现有的两种机制的缺陷建立了主路径复原阈值及失败转换鲁棒复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二级阈值的“SCTP的鲁棒失败转换机制”,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机制的容错性明显优于现有的两种机制。
  • 摘要:针对面向服务环境中用户数目大量增长和资源信息细粒度化带来的访问策略复杂多样化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通用基于属性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GARBAC).针对访问策略中多样化资源属性及其与用户属性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单一属性表达式,复合属性表达式,复合权限的概念,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定义。该模型通过定义多组用户角色,灵活分配用户角色,降低了系统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复杂度,能适应广泛的服务应用环境。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实例分析应用。
  • 摘要:为了改善含噪声图像的分割效果,利用模式识别中Fisher评价函数作为分割的准则函数。针对传统二维阈值分割算法分割范围选取不合理,计算复杂度高的情况,选用合理分割方案对目标背景点和噪声点进行分离,并运用投影法将二维阈值转化为一维阈值进行分割。在分割的同时利用图像邻域均值阈值对噪声进行了处理。实验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分割算法不仅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缩短了计算时间,而且降低了噪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实现了图像的去噪。
  • 摘要:大规模并行仿真往往包含大量的实体模型,如何对这些实体模型进行灵活重组、高效集成、初始化设置和任务分发是并行仿真应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并行仿真应用开发的实际需求,设计实现了一个可视化的并行仿真系统集成开发环境,该环境以树型结构可视化地显示数据库中可供选择的对象模型,支持用户以“拖拉”方式选择需集成的对象,支持仿真对象初始化参数和分发方式的可视化设置,并能根据用户设置自动生成程序运行框架、初始化参数文件及工程文件。
  • 摘要:统一建模语言uML是广泛使用的可视化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的标准图形语言。本文结合心电监护起搏仪的研制,探讨了如何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uML的对产品进行建模。产品设计过程中讨论了需求分析、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行为模型,并通过对心电监护起搏系统临床环境的实践,建立了良好的用户模型和结构模型,更好地描述了产品的需求和功能。临床实践证明,产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 摘要:本文针对于现在的分布式系统或网络中的错误检测和诊断问题,提出将依赖关系矩阵演化为依赖关系树,并且研究出了基于此依赖关系树的适应性探测算法,来解决错误检测和诊断问题。依赖关系树可以有效的组织探测过程所需的各个测试,并且能反映出目标节点和探测测试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可以根据当前系统的状况为错误检测和诊断提供选择测试集合的依据。我们提出的基于此依赖关系树的探测算法是一种适应性的优化的探测方法,可以极大的降低错误检测对网络负载所造成的影响。
  • 摘要:使用发布/订阅范型,用基于内容的方法过滤XML数据,给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相关信息,是很有用的信息提供手段。随着RSS和Atom最近的快速发展,基于XML的发布/订阅系统受到广泛的欢迎,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在XML文件流之上,对XPath订阅进行有效评测的方法。根据XPath的语义特征,我们设计了基于自动机的动态索引结构来加快评测速度,自动机随着输入文件的内容发生状态转换。我们设计了高速缓存预取算法来解决评测过程中频繁出现的cache缺项问题,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的hash表访问速度。通过全面的实验表明,我们的系统可以有效处理超过百万以上的XPath查询的负载量。
  • 摘要: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目视引导设备的评价参数为规范,提出了基于Kriging模型的机场助航灯光光强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系统特点进行数据的预处理,通过构造多项式变异函数模型,实现数据的点估计,并给出估计误差,形成规则网格数据模型,生成等光强图。此方法与距离倒数加权方法比较,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助航灯的评判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关键词匹配和句式匹配与语义评分相结合的学生英译汉网上自动测评系统。该系统利用《知网》和《同义词词林》,通过对不同词性的词分别进行语义相似度计算来提高系统评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评分结果与人工的评分结果最相关,证明该系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英译汉网上自动测评任务。
  • 摘要:在生产实践中,Web开发人员常常遇到应用服务器性能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从事Web服务器性能调整的优化人员不断地从事着最大限度提升系统性能的研究和探索,以寻求一条最佳途径。现实的优化方法与策略往往是优化人员基于服务器厂商所提供的官方技术文档来分析各种参数的实际意义,这种调节方法的优化速度由于需要优化人员对服务器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而显得比较漫长,缺少系统性和规律性,很难快速的确定所需调节的关键参数。本文针对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分析了其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调节参数模块化思想并结合属性约简算法对参数模块进行属性约简,从实践中定量的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对其进行着重调节快速提高系统性能。实践证明,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法ARBPMTAS在应用服务器调节方面行之有效,并具有对优化人员的要求低,快速调优等特点。
  • 摘要: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开发人员的软件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元素,但是模型元素之间缺乏准确的语义约束,无法保证用户构建的模型符合相关领域的业务规则。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需求描述语言(MEISRDL)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知识的模型检验方法,借鉴本体论技术,将领域内的业务规则表示成领域知识,构成领域规则库,对领域规则采用图形化表示与使用SWRL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对规则知识的内、外部表示,为领域知识的直观显示和有效推理提供基础。领域规则形成的规则库为模型检验提供了依据和复用基础,确保用户构建的应用模型满足业务领域需求。
  • 摘要:随着GIS的发展,地理空间数据的异构性和分布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共享解决方案,详细地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机制。利用地理标示语言(GML)和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框架以及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解决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 摘要:无线传感器侦查网络通常部署在开放的敌对环境中,为了阻止敌对方获取有关事件的信息,需要对其侦查网络实施攻击破坏.隐蔽探测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能够帮助实现灵巧、高效的攻击。而目前已有的拓扑发现算法都不能满足攻击方的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一种通过隐蔽监测估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梯度的算法。算法以网络初始化阶段的路由建立广播报丈和数据通信阶段的感知数据报文为信息输入,获得网络中处于活动状态的传感器节点集合,并将节点划分成与监测节点一一对应的若干组;通过分析,推断基站所在区域,同时估计位于数据报文传输路径及周围节点的拓扑梯度信息。
  • 摘要:携带证明的代码(Proof-Carrying Code,PCC)最早由Necula提出,其定义是可执行代码携带上关于自身安全性的形式证明。代码消费方不需要信任PCC代码的生产方,即可执行代码与安全性证明不再属于整个系统安全性的信任计算基础(Trusted Computing Base,TCB)。随后Appel与Felty提出了基础性携带证明的代码(FoundationalProof-Carrying Code,FPCC)的概念。rn FPCC的基本思想是将PCC代码与复杂的推理系统都形式化在一个底层的基础逻辑(Foundational Logic)中,于是推理系统的可靠性就可以用基础逻辑保证,复杂的推理系统可以被排除出TCB,其TCB仅包括安全策略、机器模型、基础逻辑以及基础逻辑的证明检查器。rn 随后的各种FPCC实现采用了不同的推理系统来构造代码的安全性证明。例如采用类型系统(如LTFAL,TALT)或者采用逻辑系统(如SCAP),还有一些FPCC系统同时采用了类型与逻辑的混合系统作为推理系统(如OCAP,Open Verifier)。
  • 摘要:@@Cameron和Faudree等人在1989年对导出匹配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性条件进行了研究。导出匹配划分问题早出现在组合优化领域。由Yuan, Wang和Yang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导出匹配覆盖问题由Dong和Yuan在2006年提出。对于上述两问题的研究,目前结论还不是很多。本文将证明直径为3的图的导出匹配3-划分和导出匹配3-覆盖都是NP-完全的。
  • 摘要:凭借广泛的应用前景,说话人识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矢量量化(VQ)来初始化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参数的方法,把矢量量化和高斯混合模型进行了结合。rn 实验结果表明:在语音较短时,与传统的初始化方法相比,本文的算法使识别率更高,更稳定。rn 并且比用矢量量化训练模型参数的识别率更高。
  • 摘要:基于语音信号的时变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语音识别方法,即把混沌特性引入到神经元,构成混沌神经网络,把这种神经网络用于语音识别,并与常用的BP神经网络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混沌神经网络的平均识别率要高于同等条件下常用的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率。同时在特征参数提取中引入了小波变换,借助Mel-Frequency CepstrumCoefficient(MFCC)参数的提取方法,用小波变换代替傅立叶变换,提取了新的特征参数Discrete Wlavelet Trartsform Mel-FrequencyCoefficient(DWTMFCC)。通过实验和仿真,DWTMFCC具有很高的识别率,是一种很好的语音特征参数。
  • 摘要:Copy-Move虚假图像,是将图像某一区域复制并粘贴到同一幅图像的其他区域,达到隐藏图像中重要信息的目的。本文以相关性作特征量,对盲检测建模分析,给出基于相关性的Copy-Move盲检测算法;实验缮果表明,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和抗攻击性。
  • 摘要:针对非限制手写字符识别中,由于字符模式的不稳定而引发训练样本集过于庞大致使识别算法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Affinitypropagation(AP)聚类和线性鉴别分析(LDA)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本文算法通过对手写数字样本进行有效鉴别特征的抽取,并采用AP算法构建新的稳定有效的代表训练样本集,以实现在保证识别率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识别效率。实验中使用了Concordia大学的CENPARMI库以及南京理工大学NUST手写数字库来评价本文的方法,并将本文方法与LDA方法、AP方法和原始方法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 摘要:本文就当前人脸检测研究当中“倾斜”和“旋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椭圆区域特征和svM的人脸检测算法。该方法综合了人脸的几何和区域统计两大特征,首先利用肤色模型,分割人脸区域和检测“人眼对”,确定人脸的候选区域;然后根据“人眼对”的坐标以及人脸“三庭五眼”的几何特征构造椭圆,并将区域内的灰度信息在长轴上进行投影,其统计信息作为该区域的人脸特征;最后利用区域特征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进行人脸候选区域的筛选,获得人脸的准确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人脸“倾斜”和“旋转”的问题。
  • 摘要:麦克风阵列在人机交互中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而线性均匀麦克风阵列最简单,其基本功能是声源的定向。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各种参数变化对线性麦克风阵列定向性能的影响。我们搭建了硬件参数不同的两套线性麦克风阵列并设计了对比实验。使用SRP-PHAT算法定向声源。我们分析了声源定向时各种可能的理论误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与可能的理论误差做了对比。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本文提出了线性麦克风阵列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并给出了综合性能最优时的麦克风阵列系统参数配置。
  • 摘要:属性值等价问题是所有文本分类、信息检索以及数据挖掘的核心和基本问题,本文结合了粗糙集理论对于非精确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分类机制,提出解决Rough属性值语义等价问题(Attribute Value Rough Equality,简称AVRE)的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HopfleldNeural Network Model to Resolve AVER,简称AVER-HNNM),文章给出了能量函数和学习算法;还给出了仿真算例以进一步解释说明该模型的思想和工作原理;rn 并从鲁棒性和稳定性两方面对AVER-HNNM模型给出必要的分析,与传统的方法进行多方面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 摘要:语义Web为Web异构信息源的智能访问和处理提供了实现平台。然而在语义Web上分布着海量知识,如何在这些海量知识中按照用户的需求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知识便成为语义Web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知晓内容和上下文的本体知识路由系统与语义路由算法.该系统利用知识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组织系统中结点间的逻辑连接。语义路由算法根据系统中的语义连接关系,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目标知识与服务的发现、定位、访问,并且还可以在路由的过程中发掘出用户的知识需求与用户自身知识之间的知识链,以辅助用户推理,理解所需知识。
  • 摘要:研究模糊属性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方法。传统的差别矩阵的概念与构造方法基于完备属性并且属性值为符号型的信息系统,对于模糊或实值属性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传统的差别矩阵难于适用。为解决模糊属性信息系统难于直接利用传统的差别矩阵进行属性约简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差别矩阵的概念与构造方法,给出了相关的定理。该方法对粗糙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新的意义。
  • 摘要:yacc不是所有的上下文无关文法都能分析,但它所能分析的一定是上下文无关文法。rn 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无法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比如在ESC PK针式打印机语言中,某些单词符号串的格式和长度需要依靠上下文中其他单词字符串的信息才能确定,象这种语法结构可以用上下丈相关文法描述。在此作者对这种简单上下文相关文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yacc中的处理方法。最后,在一个工程中,利用lex和yacc实现了对ESC PK针式打印机语言的解析。
  • 摘要:动态电压缩放技术(Dynamic Voltage Scaling,DVS)是嵌入式系统上一项有效的减少功耗的技术。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DVS的动态节能编译框架,在第一遍编译之后,根据系统运行情况,结合编译器获得的代码信息,判断与确定适合进行动态电压缩放的位置,然后进行二次编译从而得到降低功耗的执行代码。通过在Intel Xscale平台上测试能耗,显示动态节能编译器在实验平台上可得到最高28%平均23%的功耗节省。
  • 摘要:动播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新型的时空组播协议,它在一个随着时间以某种可预设方式更新的传送区中分发信息给其他节点,便于对分布区域内移动实体实施精确监测。它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及时而可靠地把信息传送到基于随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移动传送区,并通过限制通信的方法在理论上为移动转发区取得良好的时空保证。针对动播本身安全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预认证移动组播构架,并结合改进的TESLA协议使动播的安全性得到很大保障。
  • 摘要:普适计算强调人与计算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空间内的计算设备与人及其周围环境无缝融合在一起。实体管理与发现技术维护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和物理实体视图,使得实体的自发协作成为可能。本文在阐述实体管理与发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信息组织模型、管理对象.通信方式、注册/查询方式、实体的使用五个方面阐述和分析现有实体管理与发现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实体管理与发现服务的设计方案。
  • 摘要:介绍了一种自动电位滴定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精确滴定、采集电位数据传给Pc机处理,具有滴定曲线显示,滴定终点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文中介绍了自动电位滴定系统的硬件整体结构及软件设计,给出了应用实例。
  • 摘要:本体匹配是语义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虽然目前已存在大量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本体匹配工具,但是它们的有效性还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rn 本丈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针对本体匹配结果的修补框架。特别地,面向修补框架中寻找缺失匹配对这一功能模块,本文基于图的相似度传播理论提出了一种利用邻居相似度寻找缺失匹配对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在基本不损失精度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本体匹配结果的召回率,并且可以灵活地集成到已有的本体匹配工具中。
  • 摘要:密钥管理是传感器侦察网络等具有对抗性质网络环境安全机制的关键支撑服务。针对随机子集共享密钥分配方案连通性弱、现有基于部署信息的密钥分配方案存储负载较高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预分配和三角形划分部署区域来提高性能的密钥管理方案TPPKDS。从计算负载、存储负载和连通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测试,TPPKDS在不增加计算负载的情形下以趋近于1的概率保证网络连通性,节点仅需要存储自身以及三个相邻部署单元的秘密信息,而且存储负载不随网络规模发生变化。
  • 摘要:在多数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被视为分布式数据库,解析查询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提出了CZQueen查询机制,其设计目标是实现对大规模、节点位置信息无关的传感器网络高效节能的资源查询。该机制借鉴小世界网络的研究成果,以关联作为长程连接,降低了网络平均路径距离;将边节点进行相对定位,使网络搜索在不掌握节点位置信息的前提下获得了方向性。rn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ZQueen机制通过配置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寸的网络中,获得理想的性能。rn 通过与相关机制的比较得出,CZQueen机制的能耗比CAPTURE节省20%左右,而比ZRP的能耗节省23%以上。因此,应用在大规模传感器网络中,CZQueen查询机制能够获得优良的节能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
  • 摘要:将传统微处理器与可编程器件集成在一起的混合式可重构计算系统正在成为主流计算系统。丈中提出一种集成有多段流水阵列的混合式可重构计算系统--MPRS(Multi-PipelineReconfigurable System),并对其系统结构进行了全面论述。文中分协处理器、阵列、单元三个层次描述了MPRS可重构协处理器的结构及和互连网络,定义了可重构单元的配置字格式,讨论了实现方面的关键问题。针对几个典型应用问题开发了MPRS可重构并行算法并做了编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MPRS在功能和性能两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 摘要:本文基于同步数据传输体系结构介绍了一种高效的存储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同步数据传输体系结构克服了传统VLIW体系结构的诸多问题,简单分布式的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芯片计算密度,特别适用于开发数据密集型应用。本文设计的存储流控制器包括存储管理单元、DMA传输引擎、MFC寄存器和外部总线接口等功能模块,旨在利用简单的硬件实现高效的数据流传输,尽量避免传输阻塞,从而满足计算内核的高带宽传输需求。基于90nm工艺库,本文完成了存储流控制器的逻辑综合,并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存储流控制器不仅具备较小的硬件开销,而且可以有效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模式,从而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较高的传输带宽。
  • 摘要:片上网络成为当前国际多核芯片研究领域新热点。为了提高片上网络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仿真工具OMNeT++,然后提出了基于信用值仲裁的路由器,并通过模拟器OMNeT++对Noc常用的两种拓扑结构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基于信用值仲裁能减少片上网络的延迟和提高片上网络的吞吐量。
  • 摘要:关键帧提取是视频分析和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的基础。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关键帧提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直方图的关键帧提取算法。该算法利用联合直方图的对称性定义帧间相异度,对相异度作累积生成累积曲线,结合检测平面曲线上大曲率点的方法,对视频帧分类,从关键类中提取关键帧,这样提取关键帧具有动态特点。rn 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压缩率,并且提取的关键帧较好地代表了视频内容。
  • 摘要: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多线程程序的流行,对多线程程序提供检查点支持越来越重要。由于线程本身的特性,用户级检查点工具在获取线程信息和控制同步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rn 本文利用截获系统调用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在用户级为多线程程序提供检查点和卷回恢复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多线程程序检查点开销与线程数目基本成正比,且检查点文件规模成比例增加。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同步和异步流水线控制的自控式电路结构。rn 其通过利用延迟网络的自循环实现了自我控制,并通过与上下级流水线的互动可实现整个流水线的控制。本文首先提出了电路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线性流水线的实现和非线性流水线的基本模型构建,一款基于此结构的24位DSP被设计出来以证明此结构的有效性和设计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自控式结构的DsP与同步时钟控制相比有大致相当的性能,节省了约10%~15%的动态功耗。
  • 摘要:本文根据粗粒度可重构体系结构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接口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控制器作为一个新的功能部件嵌入到可重构处理器内部。它由命令存储器,命令译码器和命令执行器等部分组成,并为接口控制器定义了一个接口命令集,该接口控制器通过执行接口命令完成对可重构阵列的控制。最后还介绍了利用接口命令编写正确的接口命令脚本控制可重构处理器完成算法执行的方法。
  • 摘要:FPGA上设计和实现一个统一的ANSI/IEEE Std 754-1985浮点CORDIC协处理器。rn 它能够完成多个超越函数的计算。在设计中,采用统一CORDIC算法的优化方法来减少硬件开销,使用Argument Reduction算法进行输入数据范围扩展;分析了浮点超越函数在CORDIC结构上的实现;对计算过程的精度与数据位宽进行分析,以设计一个高速度、高精度的统一浮点CORDIC协处理器。实验表明:相比P4,该CORDIC协处理器能取得10倍的加速比。
  • 摘要:通过分析多个尺度上的网络行为,并考虑TCP流量的双向传输特性,对TCP流量进行较为完整的建模,即多尺度双向流量模型:基于该流量模型,分析各尺度上共12个网络行为因素对流量多分形特性的影响。对流量多分形性影响较大的指标包括:连接到达间隔,连接大小,数据包大小等。由于响应方向的流量较大,响应方的影响大于请求方的影响;而连接RTT,连接包簇大小,包簇内部数据包OFF时间等指标对流量多分形性影响则较小。
  • 摘要: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对报丈捕获技术提出了挑战,传统报文捕获技术已不能满足千兆以太网环境下的性能需求。目前报文捕获系统中广泛采用零拷贝技术来提高报丈捕获的性能,但是在报丈速率过高、中断过于频繁的情况下,零拷贝报文捕获技术同样存在性能瓶颈。本文深入分析了零拷贝报文捕获技术性能瓶颈产生的原因:用户空间释放报文、内核空间接收报文的机制造成系统活锁。为解决该问题提出用户空间报文捕获机制ULPC(uer-level packetcaputre),在用户空间接收并释放报文。实验表明ULPC机制能有效解决零拷贝报文捕获系统的瓶颈,在小报文64字节的条件下,系统达到千兆的捕包性能。
  • 摘要:Web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数据源,越来越多的Web应用需要从特定领域的数据密集型网页上获取结构化的数据对象。网页中的数据对象识别问题成为今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其前端的数据密集型相关网页的自动发现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孤立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会带来不必要的重覆工作,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网页分类与数据对象识别的集成方法。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网页特征表示方法一带有结构信息的领域
  •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的持续增长,目前的网络管理技术面临挑战。本文介绍了现行网络管理标准的局限及其发展现状,随后描述了在基于WSDM的管理体系结构中管理SNMP代理的方法。集成管理SNMP代理必须引入WSDM/SNMP网关,该网关负责在WSDM管理端和SNMP代理间传递和转化消息。文中我们提出了网关的体系结构设计,描述了基于WSDM规范的网关相关服务的封装。
  • 摘要:在油田开发建设中,建成了很多专业系统,与此相对应,在数字油田的建设中,利用GIS中的网络结构模型技术建成了多个独立的专业子网,如输油管网、注水管网,电网等。然而不同网络存在相互作用,当某个网络中某节点状态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其他网络的运行,要得到对系统总体的影响需要进行多网络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了根据网络元素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各网络之间的逻辑联系,实现基于多个网络的网络连通性分析的方法。并在《采油厂生产调度系统》中应用于多管网的状态综合分析、生产计划制定、管网运行趋势预测等需求,取得了明显效果。
  • 摘要:随着软件系统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大,对软件实施监控也变得日益重要,但是现有的软件监控平台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无法适应监控需求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OSGi的软件监控平台:PMP(PonableMonitoring Platform),它构建于OSGi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动态性,集成了数据存储服务,远程访问服务,日志服务以及监控信息采集、订阅/发布服务,并为监控插件提供完整的部署和管理方案。通过部署不同的监控插件,PMP适用于多种软件系统的监控。
  • 摘要:快速原型法是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模型建立时的预见性差,对衍生需求的工作量难以界定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软件工程中快速原型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一个研究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通过这种改进的方法,可以促使开发人员和用户进行全面的沟通,使得系统分析员能比较全面的掌握用户需求,提高软件需求分析的质量,减少重复劳动,从而提高需求分析的准确性。
  • 摘要:针对工作流系统中存在的异常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WF-net和ECA规则的工作流恢复网模型。主要对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异常处理进行分析。模型设计时采用了WF-net结构,运行时可动态调整工作流结构,采用基于任务的恢复策略处理异常。rn 利用EcA规则处理模型可预测异常,考虑任务间的数据依赖,采用人工恢复策略处理不可预测异常。模型不仅使得工作流网形式化的正确性验证和ECA规则的技术成功实现简单,形成优势互补,而且实现了工作流模型和异常处理的无缝结合。
  • 摘要:如何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校园网变成强大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是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提出了基于J2EE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由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组成。介绍了系统用例图及功能设计方案,描述了资源库中树型结构算法,给出了XML技术在教学资源共享中的优势及具体实现过程。
  • 摘要:分析了描述逻辑在数据库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描述逻辑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关系。在A Artale和D Calvanese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演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形式化定义,针对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演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需求和特点,提出了基于描述逻辑DLRifd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演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即研究了如何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演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转化为描述逻辑DL Rifd的知识库,从而利用DLRifd的椎理机制对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演化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冗余性和包含关系等问题进行自动推理,证明了这些推理问题的正确性。
  • 摘要:跨本体概念间相似度计算是本体映射和数据集成的关键。MD3模型是一种系统的跨本体概念间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建立一个集成的共享本体。在MD3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体对概念的描述信息,重点讨论了跨本体概念间非层次关系以及实例相似度的计算,使得概念间相似度的计算理论上更全面、更精确。
  • 摘要:主动形体模型是在对象建模、形状识别、图像定位等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方法。图像的匹配过程中,如果目标图像不够清晰,则会产生畸变的匹配结果,但是该模型没有一个有效的对畸变图形进行检测和修正的策略。本文通过引入边界矩不变量,对模型的形体变化进行量化,并根据从训练集中获取的统计信息,对变形过程中的模型形体的变形进行检测和修正。实验表明,使用本文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匹配过程中的畸变问题,并且相比传统主动形体模型,所消耗的时间增加很少,对算法的效率并不影响。
  • 摘要:色域匹配的作用是在图像跨设备再现时,将其色彩映射到目的设备色域内。为提高色域匹配后图像的色彩精度和彩度,并保持原图对比度,提出一种依据图像特征进行分区域匹配的算法。新算法根据图像特征构造图像分割滤波器,将图像分割为色彩连续变化区域和纯色区域,然后在图像色彩连续变化区域采用压缩算法,以保持对比度;rn 在纯色区域采用裁剪算法,以保证色彩精度和彩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同时保有压缩算法和裁剪算法的优点,明显改善了色域匹配后的图像色彩质量。
  • 摘要:单幅文本图像的超分辨率可以通过学习高分辨率文本样本图像实现。在这篇论文中,基于贝叶斯学习框架,我们提出了一种邻域约束模型,即三步约束算法,用于单幅文本图像的超分辨率。在所建议的算法中,通过学习构成马尔科夫网络节点的高低分辨率图像对之间的统计关系获得先验知识。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取较好的超分辨率效果。
  • 摘要:本文在“相异因子r”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出了模糊推理中的“最小相异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对三I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其在理论上更为合理。并且,通过模糊推理中的“最大支持原则”和“最小相异原则”,对FMP和FMT的求解进行了统一。并分别讨论了在O型蕴涵算子和I型蕴涵算子之下的FMP规则以及相应的算法表达式。
  • 摘要:对象生命期信息是Java内存管理优化的基础。逃逸分析获得对象的逃逸状态,分析对象生命期不够精确。丈中提出一种基于逃逸分析的增量式过程间对象生命期分析方法,利用称为连接图的程序抽象进行图上结点属性的过程内与过程间传播,设计数据流方程计算非全局对象的生命期在哪个方法中结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性较高。
  • 摘要:为实现普适计算环境中分布的、异构的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按需服务,提出了一种普适资源共享模型。按照从具体资源到用户视图自下而上的顺序,将模型划分为有效空间、抽象空间和用户空间三个层次。该模型中,采用了基于社区的管理方法,屏蔽资源的分布性;为了实现资源的透明访问,建立了任务映射机制,为用户透明的使用各种资源提供便利;采用了基于会话的无缝访问机制,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移动的并且状态可以持续的统一服务环境。最后将模型用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摘要:为了解决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可变数据集合维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硬件链表设计方案。硬件链表能够自主进行空间回收,而且它的长度可以通过参数进行配置。本文的设计实现了链表的基本功能,但用法有所简化,它已经成功应用到行人跟踪系统中。文章最后给出了不同长度链表的FPGA综合结果。
  • 摘要:文中提出一种能屏蔽冗余测试码序列的新型BIST结构。通过重用并行数据端口控制可控长度计数器的计数值,进一步控制特征分析器的测试响应数据输入,从而达到屏蔽冗余序列,降低功耗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可以任意跳过冗余的测试序列.这种BIST结构已经应用于数字内插滤波器的测试,集成该数字内插滤波器的14位130MSPSD/A转换器芯片已经参加MPW流片,应用目标为移动通信领域。
  • 摘要:通过为每个应用程序分配固定的内存空间和调度时间槽,基于ARINC 653规范的分区系统隔离了应用程序,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确保了系统的可预测性,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实时性能。针对这一问题,借鉴DO-178B定义的软件安全级别和RTLinux的双核结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区调度机制,即根据分区服务的关键度、紧迫度和完成度,设置、动态调整分区优先级,允许分区抢占调度。这种调度策略扩展了时间分区的概念,增强了系统调度灵活性,提高了系统实时性能,不足之处是可能会弱化系统的可预测性。
  • 摘要:随着片上系统(SoC)集成度和复杂性的增加,片上网络(NoC)已逐渐替代总线成为SoC设计中的全局通信互连架构。SoC应用的多样性要求片上网络能有效的支持组播。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连接的片上网络多路径OoS组播策略。在该策略中,源节点将目标节点集划分成多个子集,并为每个子集建立一条组播路径,组播报文在多条路径上传输,同时通过预留虚通道保证组播的服务质量(QoS)。该策略已在二维Mesh网络中实现并且无死锁。实验表明该策略能有效降低组播延时,具有很好的性能。
  • 摘要:针对几种朴素贝叶斯训练集优化算法的缺点,结合贝叶斯分类器的增量学习特性,提出了一种朴素贝叶斯训练集增量优化算法。该算法将原始训练集分成两个部分,首先以第一部分为基础,增量获取另一部分的较优子集,再以该子集为基础,增量获取第一部分的较优子集,这个过程交替迭代,最后得到原始训练集的最优子集。该方法不需要设定阈值,自动收敛,优化过程充分利用了样本信息。实验表明:用最优子集训练新的分类器,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 摘要:遗传算法中存在的种群退化现象直接导致种群快速收敛于单一个体,降低算法的搜索能力。种群退化现象起源于重组算子、采用误差和变异算子的反作用力。以基于子树补充式单点交叉的算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重组的种群退化现象。严格证明了在无需求约束的条件下基于子树的单点补充式重组算子导致种群退化,同时给出了在有需求约束的条件下该重组算子发生种群退化现象的一个充分条件及其概率。
  • 摘要:本文针对小生境粒子群优化技术中小生境半径等参数选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生境方法:不需要小生境半径等任何参数。通过监视粒子正切函数值的变化,判断各个粒子是否属于同一座山峰,使其追踪所在山峰的最优粒子飞行,进而搜索到每一座山峰极值。算法的实现简单,不仅克服了小生境使用中需要参数的弊端,而且解决了粒子群算法只能找到一个解的不足.最后通过对多峰值函数的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可以准确的找到所有山峰。
  • 摘要:粗糙模糊集用于描述近似空间中的模糊概念.基于该理论的规则提取方法通常分为两步:首先利用粗糙模糊集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采用提取模糊规则的方法提取规则.在规则提取的预处理阶段通过属性约简某种程度上可以缩短规则提取的时间,但往往由于属性约简算法所固有的不足导致不利于产生良好的规则.在模糊规则产生过程中避开属性约简,可以提高规则提取方法的适用性,降低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动态粗糙模糊集的概念,基于此的规则提取算法不再依赖于属性约简,而是基于粒度序和逐步缩小的论域.首先,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定叉了动态粗糙模糊集并得到一些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糊规则提取算法;最后通过实例与基于属性约简的规则提取方法的规则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了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据挖掘中可视化技术应用的特点与方法,给出了数据挖掘过程可视化技术应用的一般流程。讨论了数据挖掘中可视对象与参数的确定及算法分解的方法,提出了可视计算与交互式移动可视标的概念,并给出基于图标技术的一组可视计算规则,最后介绍了可视计算的应用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和基于图标的可视计算对于数据及数据挖掘过程的可视化表示是简单而有效的。
  • 摘要:以正例和未标识实例集训练分类器的分类方法(PU文本分类)关键在于从未标识实例(U)集中提取尽可能多的可靠反例,然后在正例与可靠反例的基础上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造有效分类器,而已有的方法可靠反例的数量少或不可靠,同样构造的分类器也精度不高,基于SVM主动学习技术的PU文本分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利用SVM与改进的Rocchio分类器进行主动学习的PU文本分类方法,并通过spy技术来提高SVM分类器的准确度,解决了某些机器学习中训练样本获取代价过大,尤其是反例样本较难获取的实际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比目前其他的主动学习方法及面向PU的文本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 摘要: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使用遗传算法解决异构计算系统任务调度问题的研究工作。人们提出了多种编码方法,并且定义了各自编码方式下的遗传操作(算子).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编码空间无法完全表达解空间而使搜索空间受到限制或者编码和遗传操作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和操作方法,它不仅编码直观,遗传操作简单易行,而且能够保证编码空间对解空间的完全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寻优能力强、时间性能高。
  • 摘要:针对目前排爆机器人手动控制方式的不足,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定位的排爆机器人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排爆机器人的自动抓取。介绍了双目视觉定位的原理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利用Matlab/RTW工具生成基于xPC目标的实时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于配置PC/104的排爆机器人试验样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传统的地图匹配方法一般不考虑道路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所有道路作统一处理,在使用浮动车技术采集道路信息的交通信息系统中,GPS采样率低,道路密集情况下容易出现误判。本文针对传统地图匹配算法在处理环岛,立交桥等复杂道路体区域数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针对复杂道路体的数据结构,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道路体的双向启发式地图匹配算法。rn 该算法通过分离复杂道路体区域的地图匹配并进行再组合,减小了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错误,提高了系统处理的准确率。
  • 摘要:XML是W3C于1998年推出的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于2004年升级到1.1版。随着XML在电子商务、B2B通信、企业信息交换/集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XML已成为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之一,与此同时,XML也构成了面向服务计算的基石。XML解析器是分析、处理XML文档的基础软件。由于XML解析是对XML文档的最基本的处理操作,也是实现对XML文档更高层次的处理的基础,因此XML解析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基于XML的各种应用的性能。例如,在Web服务引擎中,由于基于XML文档的交换非常频繁,XML文档的解析性能成为整个系统性能的一个瓶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