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化学工业>2008年生物基化学品技术成果交流会
2008年生物基化学品技术成果交流会

2008年生物基化学品技术成果交流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08-04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精细化工协会

会议文集:2008年生物基化学品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埃氏巨球形菌(Megasphaera elsdenii)发酵葡萄糖产丙烯酸的实验中,培养基添加阻断剂3-丁炔酸的情况下,考察了电子受体亚甲基蓝对丙烯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为7.5,亚甲基蓝加入量为6.0mmol/L时,Megasphaera elsdenii产丙烯酸量提高了36.5%.
  • 摘要:我国化石能源紧缺,市场燃油消费柴汽比偏高,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利用动、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其性质与普通柴油相似,具有能量密度高、易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含硫量低和有害物排放量小等优点,可以作为柴油代用品,已被国内外市场广泛接受。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将对利用工业生物技术(即不依赖油料植物)获取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并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的困境.积极寻找可再生资源,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减少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淀粉是丰富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天然淀粉通过改性后作为水处理剂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良好进展,本文简述了改性淀粉水处理剂的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 摘要: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国家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在化石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资源的充分利用尤为重要,否则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资源是一种复合物,均为有机高分子组成,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根据主要组分的不同,可分为淀粉源、蛋白质源、糖源、木质素源等。糖源的代表作物甜叶菊、甘蔗、甜菜等。本文简单说明了以甘蔗为原料,综合利用和开发,可生产酒精、蔗糖、麦角甾醇等系列产品。本文重点介绍提取高纯度麦角甾醇的生产技术。
  • 摘要: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高达8亿吨标准煤.随着化石能源资源日渐枯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和生物氢能等生物能源,对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氢是一种无污染的气体燃料,随着质子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氢燃料的制备已成为制约氢能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燃料酒精则是一种液体燃料,是汽油的理想替代品。本中心重点发展低成本的规模生物制氢技术和生物质转化制酒精技术。
  • 摘要:1,3-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或称二羟基丙酮,简称DHA。带有甜味的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本研究对生物技术法生产DHA的研究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已筛选到能产生甘油脱氢酶的微生物菌株,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采用等离子体注人技术对微生物进行诱变,筛选到具有高活性甘油脱氢酶的微生物突变株。对微生物法生产DHA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重点考察了pH、溶氧、补料控制对DHA生成的影响,得到较佳的生产工艺。在DHA分离提取工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萃取、结晶工艺,整条提取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得到了高质量的DHA样品。
  • 摘要:生物质的原料如玉米秸秆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固形物质组成.对其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及水解,最终产生可发酵性糖.本文对玉米秸秆的湿氧化预处理获得可发酵性糖量进行探讨.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比试验确定 最佳玉米秸秆预处理条件.在此实验条件下,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经酶转化成葡萄糖的量明显增加.
  • 摘要:乙醇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最有前景的石油替代能源之一,将乙醇以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中,即能保障行车安全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分别将毕赤氏酵母(Pichia stipitis)来源的XYL1, XYL2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来源的木酮糖激酶基因XKS1连接在自行构建的单拷贝整合载体pYIK和多拷贝整合载体pYMIK,得到含有木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质粒pYIK-xy123和pYMIK-xy127。分别转化酒精工业生产菌株N27,从而将木糖代谢基因整合人酿酒酵母染色体中,转化子分别命名为NAN-123和NAN-127。在葡萄糖木糖混合碳源发酵试验中,NAN-123和NAN-127均表现出利用木糖的特性,且NAN-127对木糖的利用优与NAN-123。结果表明,木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引人可以使重组菌具备利用木糖的特性,且随着拷贝数的提高,重组菌对木糖利用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 摘要:介绍了机械力化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综述了淀粉微细化在淀粉塑料中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展望了机械力化学改性在淀粉塑料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 摘要:本文重点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新世纪开发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意义.生物技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近年来新崛起的生物质能产业.本文通过论述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现状、生物质能发展方向与对策、近期优先发展项目等方面内容,展望了今后我国生物技术在生物质能产业应用中的美好未来.
  • 摘要:禽类的现代集约化和工业养殖是违背动物生长规律,把禽类变成生产机器。这种高密度养殖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造成大规模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从2004年起发生的N1H5病毒高致病禽流感不但给全球的禽类养殖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还给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养殖业防病重于治病,防治禽流感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措施。因此研究开发有效广谱抗病毒药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介绍了硫酸酯化多糖结构与抗病毒的机理:1.硫酸酯化多糖干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2.抑制病毒表面抗原的表达;3.抑制合胞体的形成4.抑制病毒酶类的活性;5.诱导鸡B防御素的表达。
  •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和产业化情况作了概述与分析.根据我们试验及生产选择的工艺路线,已进行生物柴油制备、分析、实际大生产工艺及方法作了介绍,就已建成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装置,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成本及经济效益情况分析.rn 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能源发展的今天,石油作为矿物资源终有枯竭之日,自然选择生物质能源是发展和历史的必然.世界各地科学家在21世纪初展开新的能源开发竞赛,能源多样化研究,不仅是平抑矿物石油能源价格居高趋升的选择,也是合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研究已经走在我国前面.我国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生物柴油和替代能源研究方面已取得可喜研究成果,中国石油大学作为传统研究能源的高等学府,最近也在重新开始研究可替代能源—油页岩石油的产业化问题.本文仅就了解到的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化情况,结合我校燃料与能源工程研究所已进行的生物柴油研究情况作工艺路线及技术经济分析.
  • 摘要:甲烷氧化菌不仅能氧化甲烷生成甲醇,还能将正构烷烃、酯、环烃、芳香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羟基化,烯烃环氧化并能氧化降解卤代烃(图2)。甲烷氧化菌因其独特的催化特性,在减少生态系向大气的甲烷排放量、降低垃圾填埋场等产生的甲烷、大宗的化学品生产、有机污染物方面降解以及煤矿和气田瓦斯气体的安全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甲烷氧化菌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是甲烷氧化菌生长速率慢及细胞密度低,培养操作困难及难以实现高密度培养。因此,建立甲烷氧化菌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利用MMO进行一碳转化的前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有两个:1)建立适合于甲烷氧化菌的快速高密度培养体系;2)在工业微生物中进行异源表达甲烷氧化菌的关键酶,从而实现重组菌高密度培养及其一碳生物转化的两步培养体系,本文以这两个思路为主,介绍甲烷氧化菌的生物化工研究进展。
  • 摘要:发酵工业指以谷物、薯类或糖蜜等为原料,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经发酵、提取而规模化生产产品的工业。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有成千上万种。产品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食品、轻工、化工、医药、农药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其重要产品有酿酒、酒精、酱油醋、有机醇、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核苷酸、酶制剂、酵母、淀粉糖等以及其他特种或新型发酵制品。本文介绍了生物基化学品发酵产业现状,指出了生物基化学品发酵产业存在的差距,对生物基化学品发酵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简史的同时,着重介绍了利用生物质采用厌氧光合法和厌氧发酵法两种制氢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此两种制氢方法在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评述了生物质产氢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摘要:氧化还原电位(ROP)表示溶液中不同氧化-还原物质对所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势。在厌氧发酵液这样一种混合物溶液中,基质就是基于氧化还原电位而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由于氧化-还原物质的利用或释放所引起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就可能影响菌体细胞对基质的利用从而引起生理特性的变化,尤其是O2的浓度的影响。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中也有氢离子参与,因此pH也会对氧化还原电位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5L反应器中通过调节搅拌和通气将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控制在-50 mV,-100 mV、-150mV和-230mV水平,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对酿酒酵母代谢和生产乙醇的影响。
  • 摘要:利用具有可再生特性的天然产物资源来代替虽广泛使用但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保护环境、解决现代工业发展危机的全球性战略发展目标.本论文以天然糖类物质作为重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较为系统地概述现代修饰技术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物性改造,以使其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食品原料、聚合物合成工业的基础原料及新型材料等.在此基础上,论文还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 摘要:微生物的代谢特性非常复杂,每种细胞内都存在着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代谢途径,每个代谢途径都有底物、中间代谢物和产物,所有代谢途径又通过共享代谢物交叉、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代谢网络。随着遗传组成的不同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网络会相应发生调节和变化。传统的发酵方法难以实现最优的工业过程。因此,代谢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工具去优化微生物发酵的工业过程。本研究在实验室通过对这些代谢途径的调节,已经在PHA的产生和1,3丙二醇的产生上取得了巨大效果。同时这些调控的选择也会提高其他生物基化学品的产量。例如,乳酸,唬拍酸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也将进行讨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