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1-15

主办单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采用自制平行电极板检测大豆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介电特征值电容和电导的变化情况,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等品质指标,分析大豆油品质参数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电导与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3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相关性,较高温加热后其相关系数大于较低温加热的;经200℃高温加热后,过氧化值与电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2 9,电导与介电常数相比,更适合评价油脂的品质,进一步说明了当大豆油品质劣变较严重时,更适合采用电导为指标定量描述其品质.采用介电特性参数无损检测大豆油品质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 摘要:发掘玉米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可以对现有玉米自交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掖478和齐319为受体与34个供体自交系构建的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雌雄开花间隔(ASI)天数和群体结实株数百分率进行耐旱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的BC2F2群体内,有50%以上的单株不能正常散粉吐丝,绝大多数结实较好的单株的ASI小于或等于6 d;2)有些供体自交系对缺水环境敏感,但在其回交后代群体中出现了耐旱植株,表明这些供体带有耐旱有利基因;这种潜在耐旱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同时与特定组合有关;3)对不耐旱受体自交系进行耐旱性改良的效果较好,对耐旱的受体自交系继续进行耐旱性改良则比较困难,但仍可以筛选到耐旱性更强的后代材料.研究表明,通过大规模回交导入并对后代进行严格的表型鉴定和筛选,是发掘种质中耐旱基因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地提高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的耐旱性.
  •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通过设计不同的播期,研究了不同温光生态条件与玉米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播期从4月底推迟至5月底时:春玉米平均增产17.6%,穗粒数增加了15.4%,而千粒重增加4.3%;玉米灌浆中期(吐丝后16-45 d)和后期(吐丝后46 d-成熟)的光温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日均光辐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6%和10%),日均温明显下降(1.7和4.3℃),日均温差则明显增加(4.3和3.1℃).相关分析表明,灌浆中后期日辐射量以及日温差的增大是推迟播期后春玉米增产的主要气候因素.灌浆中后期日均温的降低和日温差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春玉米的绿叶持续期,同时有利于加强后期的光合势,主要表现在成熟期LAI的增大.另外,推迟播期后,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增加与穗粒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前者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营养生长期相对较高的日均温.
  • 摘要:南大2419(Mentana)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分小种(菌系)鉴定,分析南大2419所含抗条锈病基因和遗传特点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异同.结果发现:南大2419对Su-1和86036菌系的抗性正交由3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对CY26小种抗性正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所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正反交抗病遗传特点不同,可能与细胞质效应有关.等位性分析表明南大2419所含的3对主效基因与已知基因栽体品系中的主效基因Yr7、Yr8、Yr9、Yr10、Yr17、Yr19、Yr22、Yr23、Yr27和yrSu不同,为未知基因,暂定名为YrMen1、YrMen2和YrMen3.
  • 摘要: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刑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 摘要:应用Delphi方法确定影响动物福利的7种主要因素的权重.具体方法为:发送2轮调查表,征求和总结有关专家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畜禽舍环境控制条件对动物福利的影响程度最大,权重系数ak为0.303 7,其次为畜禽饲养方式(ak=0.209 2),其他依次为饲养管理(ak=0.177 0)>饲料与营养(ak=0.117 3)>畜禽舍的建筑与设施(ak=0.095 1)>饲养管理人员的经验及技巧(ak=0.064 7)>运输与屠宰前准备(ak=0.032 9).这一结果可为我国动物福利研究在畜禽场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阐述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内涵即节约型农业是以节约农业资源或农业生产投入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定量综合评价区域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层次,涵盖复种指数等17项指标);介绍了节约型农业的具体评价步骤,包括数据标准化、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等;最后提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促进节约型农业发展的政策设计的几点原则,即制定节约型农业发展促进政策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等.
  • 摘要:对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进行全面疏理.主要结论如下:1)2007年,我国农业对外总依存度为1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1990年相比,我国农业进口依存度上升,出口依存度下降,出口竞争力的不足是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较低的主要原因.2)区域农业对外依存度呈现的特征为,东部外向,东北持平,中部内向,西部提速.3)我国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主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当需求量年均增幅超过5%时,净依存度会不断增加.大豆受到的冲击最大,净依存度达到238%,国内产量明显下降,需要密切关注进口农产品价格的变化.4)我国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依存度较低,而且面临出口市场过分集中、量增收益不增等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非价格竞争力是当前发展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关键所在.5)谷物对外依存度不断波动,但近年来净依存度为负,表明我国谷物生产总体处于较安全的状态.基于我国农业对外依存度现状,未来农业发展应在立足谷物产业安全的基础上,重点改善贸易环境,而不必对单个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份敏感,特别是不能误解和低估粮食供给能力而影响农业结构调整.
  • 摘要:ERD(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是可以快速应答干旱反应的基因,最早是在拟南芥脱水诱导1 h获得的.目前,在拟南芥中获得16个ERD基因,它们属于不同的基因家族,作用于不同的代谢途径,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拟南芥的抗旱性,除了具有快速应答干旱胁迫的特征,还具有应答冷、盐、衰老、ABA等多种逆境胁迫信号的特征.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了解拟南芥的抗旱机制.目前对ERD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节研究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其中多数基因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综述拟南芥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摘要:研究全混合日粮(TMR)裹包贮存效果及裹包TMR饲喂对泌乳末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TMR饲粮水分含量调整为40%、50%和60%.利用襄包技术将新鲜制作的TMR饲粮进行裹包,分别存放0、3、7、15和30 d后进行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TMR饲粮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由于干物质的损失而有相应的增加,襄包TMR饲粮的pH值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TMR饲粮初始水分含量增高,pH值降得越低(P<0.05),氨态氮生成量越高(P<0.05).另外,选择24头泌乳末期荷斯坦奶牛,以常规饲喂(精粗分开)作为时照组,比较裹包TMR饲喂对奶牛生产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裹包TMR饲喂比对照可显著提高产奶量(14.37 kg/d vs.12.38 kg/d)和产奶效率(0.84vs.0.72)(P<0.05),除血糖(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认为,襄包技术可以用来在规模化牛场和大型饲料厂进行TMR饲粮的裹包生产,从而实现TMR饲粮的有效贮存和运输,以达到中、小规模养牛场和个体养殖户也可以应用TMR饲喂技术的目的.
  • 摘要:研究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遗传变异.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这2个品种17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从Genbank下载了31头日本和牛、9头渤海黑牛、2头欧洲普通牛、2头瘤牛以及21个其他中外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全序列,用lasergene和Mega 4.0.1软件时所得的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57个个体的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渤海黑牛、日本和牛、欧洲普通牛和瘤牛的mt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以水牛为外群,对23个中外黄牛品种的聚类分析显示它们聚为2类:欧洲型原牛和瘤牛型原牛.渤海黑牛含有这2类的遗传背景,受到过瘤牛血缘渐渗的影响.而日本和牛则来源于欧洲原牛.结论: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mtDNA D-loop区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二者的亲缘关系很近;渤海黑牛含有普通牛和瘤牛的血统、受到过瘤牛血缘渐渗的影响;日本和牛属普通牛类型,欧洲原牛、朝鲜牛和我国北方的部分牛种对于日本和牛的形成可能都起到丰富种群的作用.
  • 摘要:探索噬纤维茵(Cytophaga)和生孢噬纤维茵(Sporocytophaga)作为单细胞蛋白的潜力,旨在开发非常规蛋白质饲料.通过大量收集哈氏噬纤维茵和生孢噬纤维茵的菌体,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两步消化法测定茵体蛋白消化率.研究结果显示:哈氏噬纤维茵和生孢噬纤维菌的茵体蛋白质含量50%左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酵母菌相当;用其发酵液喂养昆明小鼠30 d,没有表现出毒性;哈氏噬纤维菌菌体的消化率在90%以上,生孢噬纤维茵的消化率也在65%左右,均远远高于对照酵母茵,为最突出的特点.希望从高消化率方面为单细胞蛋白的开发打开新思路.
  • 摘要:综述了变量喷施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表明,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变量喷施技术及其雾化特性,以提高农药利用效力、减小环境污染.概括并提出了一套适用性较广的研究变量喷雾雾化特性的研究思路和评价方法,即在建立变量喷雾控制装置后,先设计确定标准工况和随流量变化的各测量工况,在各工况下测量喷雾流量、雾量分布、喷雾角、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用统计方法拟合各雾化特性参数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从流量调节范围、雾量分布、喷雾角、雾滴粒径、雾滴速度、喷雾比能和喷雾动能中值直径等方面综合评价此种变量喷雾装置的喷雾特征和适用场合.
  • 摘要:比较商品生产条件下不同建筑型式及人工调控通风方式对育肥猪舍环境状况的影响.分夏季和冬季2个试验.夏季试验:选用3种不同建筑型式的育肥猪舍,其屋顶材料分别为平顶砖瓦(A)、平顶彩钢板(B)及拱形水泥(C),南北窗面积比例分别为6.2:1、1:1和1.5:1,其他在朝向、面积、布局、舍内设施设备、饲喂管理、免疫程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猪品种为斯格瘦肉猪,130~135日龄.每猪舍先后采取3种不同的人工调控通风方式,观察测定其环境状况的变化.冬季试验:选用2栋相同建筑型式猪舍(B型,屋顶材料均为平顶彩钢板),猪品种为斯格瘦肉猪,150~153日龄.分别采用不同通风方式,观察测定一天24 h内不同时间的风速、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温度、风寒温度、相对湿度、热应激温度,以及空气中NH3、CO2和H2S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猪舍人工调控通风方式与猪舍本身建筑型式相比,对育肥猪场环境状况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冬季夜间关闭窗户虽然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但同时舍内相对湿度、NH3和CO2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不利于动物生产和健康,因此要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采用合理的通风方式至关重要.
  •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从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内涵、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展开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方法与3S技术的应用,土地生产力的内涵趋于全面,关于其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方法走向定量评价方法,服务于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区划、规划转向服务于土地持续利用,侧重于对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表达进入到涉及土地系统自身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具体反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土地生产力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土地受外应力作用后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抵抗外应力的弹性限度更加关注.最后简要评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3S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 摘要:一氧化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胁迫的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植物通过NO合成酶、硝酸还原酶、非酶促途径3种途径合成NO;大多数非生物胁迫都能诱导NO的产生.植物细胞中的NO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NO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而高浓度的NO则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在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NO能够减轻活性氧对植物细胞的伤害,并和其他的信号分子结合,共同调节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
  • 摘要:朊蛋白和脂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细胞型朊蛋白(PrPc)能够通过构象转变生成致病型的朊病毒(PrPsc),导致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PrPc的转变机制还不清楚.PrPc也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引发众多的信号转导事件.Flotillin属于新被命名为SPFH(stomatin/prohibitin/flotillin/HflK/C)的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脂筏标识性蛋白,它们不仅被动地担当着非胞膜窖脂筏的脚架,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以及信号转导提供平台,而且本身还主动地扮演着信号蛋白的角色,在许多的细胞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PrPc与flotillin能够发生相互作用,flotillin蛋白为PrPc的跨膜信号转导和PrPc转变成PrPc提供了环境.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PrPc和flotillin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 摘要:利用鸟氨酸脱羧酶(ODC)siRNA干涉、ODC过表达、添加特异性ODC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中,ODC siRNA转染后可导致SSAT mRNA水平下降为对照组的71.78%和54.36%(P<0.01),SAMDC mRNA水平上升为对照组的1.666 6倍和3.036 6倍(P<0.01);ODC过表达造成SSAT水平为对照组的1.921 4和2.852 7倍(P<0.01),AZ I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962 1和3.073 8倍(P<0.01);利用DFMO处理体外分离的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SSAT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626 7和1.773 3倍(P<0.01),SAMDC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630 0和1.730 0倍(P<0.01),AZ I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71.00%和76.67%(P<0.01);DFMO处理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数目(31.00士3.00和43.67士7.51)和活力(0.26士0.03和0.36士0.05)都显著下降(P<0.01),处于静止期的比例增加(56.33%和58.75%)高于对照组(43.46%和47.83%),处于分裂期的百分比(27.27%和27.37%)低于对照组(37.76%和40.30%).结论:对多胺限速酶mRNA水平和酶活性的调节可引起多胺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维持了细胞内多胺水平的稳定,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
  • 摘要:为获得微波辐射合成淀粉多元接枝型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超吸水树脂,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超吸水树脂,以吸水倍数为指标,系统研究了影响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互穿网络型超吸水树脂的聚合条件,并通过SEM、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pH6.2;反应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4:1,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2: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单体(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0.015,引发剂(过硫酸钾)与单体(丙烯酸与丙烯酰胺)质量比0.09,淀粉与聚乙烯醇质量比5:1,微波功率420 W,辐射时间120 s.所得产物吸水倍数较高,其中无离子水吸收倍数为891,0.9 g/L的NaC1溶液的吸收倍数为153.
  • 摘要: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I)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较低;2)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施肥处理(NPK、NPKM、NPKS和NPKF)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与CK相比,NPK、NPK+M、NPK+S和NPKF处理的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增加了26%、70%、36%和46%,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增加了92%、251%、130%和159%,以及微生物量生物量磷增加了519%、1 495%、898%和712%;3)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F)农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和磷高于长期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的农田;4)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5)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 摘要:研究26味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分离得金黄色葡萄球茵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茵效果.杯碟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茵的综合抑茵效果较好,达到中敏或高敏,有的甚至是极敏,抑茵圈直径为19.00~24.93 mm.微量稀释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红花、金银花、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茵的综合效果好,MIC为0.004~0.063 g/mL,MBC为0.004~0.063 g/mL.本试验可为研究外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确定挤压膨化技术对大豆染料木素提取的影响,以及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数学模型.在考察超声波功率等单因素对大豆染料木素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液H+浓度、超声波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染料木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液H+浓度1.19 mol/L,超声波时间51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此条件下染料木素平均得率为0.19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5.0%~87.3%.挤压膨化处理有利于大豆染料木素的提取,超声波技术提取大豆染料木素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摘要:研究了三环唑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都没有抑制作用;且黑色素生物合成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茵株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NJ-0茵株茵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H)≤1μg/mL,而对NJ-0茵株的MIC-H为50 μg/mL.当处理浓度≥MIC-H时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茵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影响.但是,三环唑对黄瓜植株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和黄瓜炭疽病茵分生孢子的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 摘要:利用microRNA靶位点预测网站结合小鼠胚胎着床芯片数据预测了mir-21的5个与着床相关的靶基因:Reck、F3、Upk1b、Ggh、Tmed6,通过分别构建含有靶基因3'UTR的重组报告载体、pre-mir-21或/和mir-21 inhibitor体外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初步确定mir-21的靶位点.pre-mir-21可显著降低转染上述5个重组载体的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mir-21 inhibitor可显著增加转染Reck、Upklb和Tmed6 3'UTR的重组载体的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pre-mir-21和mir-21 inhibitor共转染可分别显著增加转染含有Reck 3'UTR、F3 3'UTR、Upklb 3'UTR和Ggh 3'UTR的重组栽体的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Reck和Upk1b可能是mir-21的靶基因.
  • 摘要:针对药用植物黄芪栽培中遇到的根腐病等病害问题,初步开发研制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定.该黄芪种衣剂由多茵灵、福美霜、吡虫啉、微量元素、助剂、次甲基蓝或酸性大红和水,按一定的质量比(质量分数分别为15%、12%、8%、3%、15%、2%和45%)混合后,经乳化、砂磨制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黄芪种衣剂黏着性好、风干快且稳定性好,脱落率为0.17%,包衣均匀度达到95%,警戒色与种子的原有颜色区分明显,符合国家种衣剂质量标准GB/T 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之各项规定.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