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5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论坛
2015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论坛

2015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5-05-22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农业保险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2015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以我国现有的的四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依据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评价指标,了解中国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能提高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的建议.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须从降低费用支出、降低公司的产品集中度、减少公司的负债,提高流动资产的比率,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合理裁剪公司员工人数几个方面入手。
  • 摘要:本文运用SPSS19.0和EViews7.0分别对2012年与2013年两年的28个省市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对于农业产出确实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优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规模平均应为农业生产总值的13.4%.本文以合理利用每一单位公共资源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为原则,提出持续推进差异化保费补贴、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提高农险保障水平、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几点建议。
  • 摘要:2015年7月28日至8月1日,南开大学调研小组的四位成员赴黑龙江省阳光相互保险公司开展调研,与民意乡的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五常市支公司经理、哈尔滨分公司农险部副经理进行座谈.民意乡"农业保险投保入股合作"试点工作,与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紧密相关,其保险活动的开展具有前沿性和代表性,对农业保险新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具有借鉴意义.对民意乡的工作进展和农民反馈进行深入了解,政府补贴力度增强和政府机构宣传到位双管齐下,取得了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成就.试点中推出的新政策有许多的优势与成就,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整理了农户代表和协保员反馈的问题,建议进一步覆盖生产成本、减免投保入股模式农业保险税收、进一步发挥相互制模式,扩大投保入股模式覆盖面、继续加强合规性监管。
  • 摘要:农业保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农户不断改善的行为决策是业务合理开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在农业风险概率和灾害期望损失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超额收益,协调超额收益最佳分配比例,降低合作成本以及降低合作成本损失,将有利于农业保险供需协调的实现.本文还在结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保险供需协调的政策建议.
  • 摘要:近一年来,国务院和各部委印发了多项和农业、农业保险相关的法规、通知和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鼓励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其中有关调整农业补贴方式的政策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向“绿箱政策”过渡,这无疑给农业保险的发展预留了空间:其中有关金融服务“三农”的指导意见着力于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也提出了对农业保险新的发展要求;而保监会近期下发的针对农业保险的多项要求和监管政策,更是在行进中不断严格对农业保险的监管和规范,力图让农业保险真正惠及农业生产者。
  • 摘要:文章从国家政策与中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结合中国农业再保险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对我国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进行了思考,并就现阶段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索.我国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起步晚,规模小,保障面窄,社会认知度不高。巨灾保险的特殊性和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困境决定了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是建立在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共同参与和分担风险的机制上,政府通过强制投保、政策优惠和超额再保险等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并作为大灾风险的最后承担者。直接保险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和再保险风险转移手段,借助全球资本市场在空间内分散巨灾风险。具体措施可以有:大力推进再保险市场建设,引进国际再保险公司,同时支持本土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再保险方式,如采用分层法,就是设置若干层次的超赔分保,有利于巨灾风险在各个再保险人之间分散。划分风险分担比例,政府、保险人、再保险人和农户共同承担巨灾风险,具体承担比例、总限额的确定等还应根据国内巨灾发生的历史经验数据和参与各方负担能力进一步研究。加强再保险监管,加强对各个经营主体的检查,评估偿付能力等。
  • 摘要:本文阐述农险公司在风险防范上的特殊性,认为在相互制和股份制下,内部治理结构不在于两种组织形式的差异,而在于国际上对内控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共存关系的差异,就分立和融合两种关系提出了两套设计图,作为现存或未来新增农险公司内部治理的或然性借鉴.
  •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干旱气象灾害,提出了一套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开发框架,得出以下结论:以作物生育期内降水量作为干旱气象指数,可以有效表征作物受到干旱胁迫的状况,并且容易被农民接受和认可,便于指数保险产品的推广;采用统计分析和作物生长模型方法的构建干旱指数与灾损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保险理赔准则的确立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本文提出基于产业链管理的保险,保险需通过合作社来实施,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组织化带动,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控制和实现食品安全.
  • 摘要:首先,基于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HHI指数及CR4指数测算中国农业保险的市场结构并剖析其特征,并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分析发现:2007-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结构仍为极高寡占型,表征集中度的CR4指数和HHI指数均值分别高达0.897和0.340,但处于下降通道,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结构的优化对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保费补贴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各地区市场规模的扩大,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越高的地区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越小.
  • 摘要:农业保险目前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数据,这进而导致了农业(再)保险在费率厘定方面的困难。本文从再保险人的视角出发,通过描绘一个能被农业部门持续认可采纳的科学定价机制,来阐述一些关于农业保险定价的重大议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对于农业保险的小样本数据,当前的测试时间序列趋势的计量工具,并不能提供精准的预测结果。本文使用加拿大10省的农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Erlang混合分布族比单一分布模型更好地模拟出损失数据的厚尾特征。此外,在不同的趋势方法下,Erlang混合模型均表现有效,这就解决了使用哪种方法对小样本数据进行趋势过程这一难题。为了完善农业(再)保险定价机制,本文之后引入了修正信度模型。计算了同质风险和异质风险两种假设下的信度保费。之后,使用责任加权LCR来聚合历史损失数据。种种实验结果表明,异质风险假设下,基于责任加权LCR计算出的信度保费更为保守,这就为农业再保险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定价方法。
  •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地区6个地市740个农户为样本,从保险经营视角切入,选取相应的影响因素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的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商业保险投保经历、保单条款理解能力、保额满意程度、保险公司防灾防损服务水平对农户政策性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呈正向影响,社会救济对农户政策性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呈负向影响,并依据相应影响方向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在最大范围内以农业保险取代现有部分社会救济。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粮食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保险公司可优先选择商业保险投保率高的地区开展政策性粮食作物保险。提高保险从业人员专业综合素质,满足农户维权的需求。保险公司建立自身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